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期間貴州有哪些活動

春節期間貴州有哪些活動

發布時間: 2023-02-08 00:20:38

1、貴州春節習俗

大過年即過春節,在過節前幾天,各家各戶釀制好黃、白米酒,准備好大米、小麥、鉺塊和燕麥炒麵等美味。過節前一天,在祖先牌位前插上兩只點燃的香條和兩根青松枝,在院子里栽一棵小松樹,謂之祭樹神,之後就殺雞做飯,接祖先和祭鍋庄,求他們保佑來年糧食豐收、全家平安。第二天要背純凈水和吃年飯,還要舉行賽馬、打靶、摔跤、跳高、踢毯子等活動,山歌唱不完,歡樂滿山寨。第四天祭過鍋樁後,又要把祖先送回去。

2、尋年味,找年俗,貴州這些春節民俗活動別樣又有趣

<

3、異彩紛呈,春節習俗貴州各民族齊登場?


每年春節,全國各地無不歡天喜地的慶祝,到處張燈結綵。在貴州,過新年除了穿新衣、吃年飯外!最靚麗的風景莫過於少數民族同胞多姿多彩的風俗習慣了。快隨春節習俗一起去領略這些靚麗的風景吧。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布依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在布依族春節的傳統文化中,全村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蘊含著團圓、吉祥和祈望之意,希望來年幸福美滿。

侗族貴州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土家族土家族有過「趕年」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日過年,現土家族聚居的部分村寨,一直保留了這一習俗。「四月八」是土家族送毛蟲的節日,要自念諺語,祈望莊稼免遭蟲害,五穀豐登。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4、貴州各地有哪些過年風俗?

2018年農歷戊戌年即將來臨,各地又開始緊鑼密鼓地籌「過新年」啦!備年貨、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全國到處都充滿了「年味」。

貴州自古便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區,很多的傳統也遺留至今,除了灌制香腸、腌制臘肉、打掃庭院以外,還有一些特別的民俗活動得以完整傳承。

01餘慶縣:趕制麻糖迎新春

春節臨近,貴州省余慶縣群眾忙著手工趕制當地特色食品麻糖,供家人過年食用和招待客人。麻糖是當地群眾在臘月中為迎接新春製作的特色傳統食品,主要以大米為原料,伴以麥芽,通過打米漿、煮米、發酵、濾渣、熬制、冷卻、扯糖、切糖等多道手工工序製作而成,香甜可口。

02西秀區:特色「血豆腐」迎新春

「血豆腐」是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屯堡人的傳統美食。春節將至,農閑的屯堡人忙著手工趕制當地特色食品「血豆腐」,供家人或客人在過年食用。屯堡人有過年「殺年豬」祭祖的習俗,為了不浪費豬血,且「豬血」又名「血旺」,為討個吉利,也為增加節日的喜慶,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豆腐捻成細末和上豬血,加上食鹽、花椒粉、肥肉丁,捏成如碗大,圓圓的一坨,用新鮮菜葉汆水後包裹,用柴火熏烤,七層干後即可加工食用,被譽為「屯堡吉祥三寶」之一。

03從江縣:侗族「吃相思」迎新春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下江鎮高仟村在春節來臨之際,與高增鄉領廟村開展「吃相思」活動,同迎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聯誼使兩寨侗族同胞進一步加深了感情,在送別時互贈禮物、抺花臉、唱侗歌,現場歡聲笑語,濃郁的民族風情盡收眼底。

「吃相思」侗語叫「越嘿」,是侗族地區村寨之間加深友誼的一種規模較大的傳統民俗活動,包括有唱侗戲、鼓樓唱侗歌、踩歌堂、情歌對唱、抺花臉等環節,氣氛十分熱鬧。

04思南縣:看花燈戲享文化年味

銅仁思南縣土家花燈音樂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曲調分燈調、正調、雜調、小調等四大類,傳統的有24大類曲牌。由於土家花燈曲調繁多,風格各異,各地有不同特色,因而有花燈"不過寨,不過坡,不過界"的說法,土家花燈音樂,傳統伴奏樂器不多,但曲牌豐富。傳統的樂器有馬鑼、大鑼、二胡、月琴、三弦、折以鼓等。鑼鼓詼諧活潑,它使用的鑼比一般鑼大而厚,聲音堅實洪亮,遠播力強,潑辣熱烈,抨擊時能發出「卜音」給人以樂觀、堅實之感。所用的馬鑼剛脆,聲音尖而美,有跳躍之感。常用的鑼鼓曲牌有「單打五」「雙打五」「鳳點頭」「鷹拍翅」「牛擦癢」「馬咬牛」「長路眼」「金線吊葫蘆」和「四面進」等。

僻處中國西南的貴州,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千百年來,大山大水隔斷了他們對外的交流,但也保存了千年不易的民俗風情。在這里,他們都以一種隆重而原始的方式過年:苗族的跳花節、舞龍噓花和蘆笙會;侗族的長桌宴、抬官人和鬥牛斗雞。甚至在漢地已經消失的漢人過年風俗,在貴州一樣可以找到。如屯堡的地戲、隆里的花臉龍、九溪的迎春會、吉昌抬亭子等,這些過年鬧春活動一點都不比漢地遜色。

01侗族

侗族是一個受漢族影響比較深的少數民族,各地侗族跟漢族一樣也過農歷新年,其隆重程度不遑多讓。在農歷年底,家家戶戶就紅紅火火忙打年粑、釀年酒、殺年豬、貼春聯等。不過侗族還有不少過年活動是該民族特有:例如祭薩、侗戲、長桌宴、行歌坐月和集體婚慶等活動。

初一至初七人神共娛過新年

祭薩

春節到侗寨過年最精彩的節目要數祭薩,時間一般在農歷的大年初一到初七期間,大部分侗寨會挑選在初一那天。薩歲是祭拜侗族崇拜的女英雄杏妮,相傳在一次與異族的沖突中,是杏妮拯救了侗族。後來被侗族作為神或祖母來供奉,逢年過節都要進行祭祀。就像漢族過年期間到祠堂拜祭祖宗一樣。

祭祀一般從上午10時左右開始,祭祀的內容主要是吃飯和踩歌堂。用參加祭祀的侗民的說法,即「陪祖母吃頓團年飯並在一起娛樂一下」。祭祀分三部分,先拜祭,再吃飯,最後踩歌堂。開始時先進行簡單儀式:由鬼師向聖母進行匯報並徵求意見,然後由一位主祭者(寨佬)向聖母墳施供並進行祈禱,接就開始吃飯飲酒。到下午2點多吃飯結束後,就在聖母墳周圍踩歌堂。由寨佬領隊,年輕姑娘們身盛裝排成一隊,載歌載舞在寨子里遊行一周。

侗戲粉墨登場唱大戲

跟漢族一樣侗族過年也喜歡看戲,在新春期間最大的娛樂就是看侗戲。侗戲開台儀式,都會在大年初一晚上1點鍾,由戲師和幾個主要演員拜祭後開演。演出時間一般從上午開始,直到吃夜飯之後,新春演出都會在夜晚,方便戲班的小夥子們和姑娘們散戲後去「行歌坐月」。

02苗族

黔東南這個苗族聚居的地方,其過年氛圍並不比漢族地區差。從初十開始,位於六枝特區的梭嘎長角苗跳花坡拉開過年狂歡的序幕,幾乎每天都有民俗活動。接正月十五台江的舞龍噓花鬧元宵,到十六開始的舟溪甘囊香蘆笙會更是苗族過大年的高潮所在,節日上的鬥牛、斗雞、賽馬等活動,向你展示一場生動精彩的視覺盛宴。

正月初七梭嘎跳花坡盤個美髻去跳花

六枝特區梭嘎鄉的苗族與貴州其他地方苗族有很大的區別,屬於苗族支系中的箐苗。「箐」,在當地漢方言中即「深山老林」之意。從字面上解釋就可以知道這一支系的苗族,屬於與世隔絕的部落。目前人口僅有5,000多人,有自己的語言,跟別的苗族不相通。這個支系在服飾上也與別的苗族不同,以婦女的頭飾尤為突出。頭上綁1.5至2尺的木製長角,然後用重約3至6公斤的女子歷代母系(比如母親、姥姥、太姥姥等最長可達5輩),每天梳發時掉下來的頭發摻黑麻毛線搓成辮子纏於木角上,再用白色帶子纏大髻,就像頭上頂一個碩大的「角」,所以箐苗又被稱為「長角苗」。據說箐苗大致在清朝初年遷到梭嘎一帶,當年吳三桂奉旨進剿今貴州西北一帶的水西宣慰使、彝族土司安坤,安氏大敗。許多依附其下的苗人為了躲避戰亂躲進六枝特區、織金縣與納雍縣三地交界處大山深處的森林中,以狩獵為生。苗人為了嚇唬林中野獸,他們將樹枝插在頭發上,後來慢慢演變為木角了。

跳花坡那天,媽媽們為女兒們綁上木製長角,用重約3—6公斤的黑麻毛線纏成一個大髻。柯炳鍾攝影

正月初十,是長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節。梭嘎鄉周邊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們紛紛盛裝打扮自己。匯聚在跳花場上,以歌舞狂歡過節。這一天是未婚青年們談情說愛的好日子,他們走村串寨尋找心上人。長角苗年輕男人拿竹製蘆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幾片木葉,來到中意的女孩家門前對歌。經過兩三天對歌,雙方若產生感情,小夥子便在女方家住上幾天。由雙方媒人談判,講定禮金後就可以擇日成婚。

03屯堡

貴州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省份,其實漢族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已經定居貴州。這些在異地屯田戍守的江南漢民,除了把家眷帶來,還把當地的生活習俗、飲食習慣一並帶到貴州。幾百年來,由於貴州的交通閉塞,屯堡的地區反而保存了漢地已經消失的過年風俗,如正月初九的九溪迎春會、十五元宵節隆里的花臉龍和十八的吉昌抬亭子等,這些過年鬧春活動一點都不比漢地遜色,甚至更熱鬧,更原汁原味。

屯堡地戲是貴州安順地區農歷新年例牌節目,從正月初二一直跳到開春。

正月初九九溪迎春會各路神仙聚集

想在貴州感受地地道道的過年氣氛,就要來安順附近的屯堡地區。每年當地的屯堡人都會舉辦迎春會,舞龍舞獅、張燈結綵過大年。場面雖然算不上是特別壯觀,卻是真真切切地演繹六百年前漢族過年的真實場景。

屯堡人指的是600年前因戍邊屯田,而陸續來到貴州安順一帶生活定居的江南漢人。據史書記載,14世紀中葉,

5、貴州春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1、苗族「客家年」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跳花節

農歷正月間,會迎來長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節。周邊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們紛紛盛裝打扮自己,匯聚在跳花場上,以歌舞狂歡過節。

這一天是未婚青年們談情說愛的好日子,他們走村串寨尋找心上人。長角苗年輕男人拿竹製蘆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幾片木葉,來到中意的女孩家門前對歌。

3、「打侗年」

貴州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在農歷年底,家家戶戶就紅紅火火忙打年粑、釀年酒、殺年豬、貼春聯等。

4、侗戲

侗族過年也喜歡看戲,在新春期間最大的娛樂就是看侗戲。演出時間一般從上午開始,直到吃夜飯之後,新春演出都會在夜晚,方便戲班的小夥子們和姑娘們散戲後去「行歌坐月」。

春節注意事項:

1、舉止、姿態要文明,在屋裡不能蹦上蹦下、亂跑亂串。不要坐在長輩不讓坐的地方,不東張西望,不要隨意翻動室內物品,不要亂丟果皮等雜物。

2、接物要有禮貌,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切記不能當長輩面拆紅包,這會讓別人不好意思。

3、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不論對親朋好友,還是街坊鄰居,都能甜甜地叫上一聲,並有不同的祝賀語。如果怕說不好,要事先向家長了解一下,對可能碰到的長輩、應說的話做到心中有數,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4、飯桌上要有正確的坐姿,吃飯時不能吹飲料泡泡,不能用雞翅膀「搭積木」,更不要直接用手抓菜。

6、貴州春節習俗有哪些?

1、熏臘肉:臘肉是貴州的特色美食,殺完年豬後便將鮮肉粘上鹽放進腌缸,腌制幾天後取出來,然後搭好架子,用柴火煙熏火燎。一段時間後,肉就會變得色澤油黃透亮、香味撲鼻。  

2、掃揚塵:掃揚塵就是年終大掃除,以前每年春節前,貴州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按貴州民間的說法是,除了掃除灰塵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也是貴州人對辭舊迎新的表現。  

3、打糍粑:打糍粑是貴州布依族人家過年的重要活動之一,和殺年豬一樣重要,都是春節即將到來的序幕。布依族喜歡吃糯食,用糯米做的食品就有糍粑、黃糕粑、清明粑、包穀粑、荷葉粑、二塊粑、米花、花米飯等等。但是最最常見的就是過年家家必備的糍粑。打糍粑的活動是和殺年豬一起進行的,一般都會選農歷臘月的奇數日期,布依族有句俗語「殺單不殺雙」,其來歷尚無考證,但是漸漸的都習慣了在臘月下旬的奇數日邀請親戚朋友到家中齊心協力的殺年豬、打糍粑。  

4、趕場:雖然平時每隔一周都會趕一次場,但一年的最後「一場」,和往日的趕場意義完全不一樣,場景也不一樣。年前的最後一場,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去趕,購買各種年貨,有吃的,有玩的,一樣不落,尤其是雞、魚肉都要買上,雞預示著吉利,魚當然就是年年有餘了!  

5、貼春聯: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火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7、貴州春節習俗是什麼?

貴州春節習俗如下:

1、掃揚塵

掃揚塵就是年終大掃除,以前每年春節前,貴州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

按貴州民間的說法是,除了掃除灰塵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也是貴州人對辭舊迎新的表現。


2、打糍粑

貴州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說法,年近三十的時候,外面冰天雪地,屋裡糍粑打得熱火朝天!

在貴州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每逢春節臘月二十八,幾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3、趕場

雖然平時每隔幾天都會趕場,但一年的最後「一場」,和往日的趕場意義完全不一樣,場景也不一樣。

年前的最後一場,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去趕,購買各種年貨,有吃的,有玩的,一樣不落,尤其是雞、魚肉都要買上,雞預示著吉利,魚當然就是年年有餘了!

4、貼春聯

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火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而且如果你家買了「福」字,一定要知道福字的正確貼法,民間有把福字倒貼的說法,「福倒」寓意著「福到」。但如果你是貼在大門上的,一定要正貼,大門的「福」字的倒著貼話,可就把福氣倒在門外了,不過裡屋的「福」字適合倒著貼,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裡。

5、除夕守歲

在貴州,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飯之後,全家團聚在一起閑聊、看春晚,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不過現在好像大家守歲的方式,都變成了集體「打麻將」通宵!

8、貴州過年習俗是什麼?

貴州過年習俗是:

1、「秋」臘肉

臘肉是貴州的特色美食,殺完年豬後便將鮮肉粘上鹽放進腌缸,腌制幾天後取出來,然後搭好架子,用柴火煙熏火燎。一段時間後,肉就會變得色澤油黃透亮、香味撲鼻。

盟妹子記得小時候,父母還會在架子上割幾塊沒熏好的臘肉,用鐵簽串來烤給我門吃,充滿柴火味的臘肉味道真的好極了,「秋」好的臘肉還可以保存很久,不會變質!

2、掃揚塵

掃揚塵就是年終大掃除,以前每年春節前,貴州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按貴州民間的說法是,除了掃除灰塵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也是貴州人對辭舊迎新的表現。

3、打糍粑

貴州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說法,年近三十的時候,外面冰天雪地,屋裡糍粑打得熱火朝天!在貴州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每逢春節臘月二十八,幾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4、趕場

雖然平時每隔幾天都會趕場,但一年的最後「一場」,和往日的趕場意義完全不一樣,場景也不一樣。年前的最後一場,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去趕,購買各種年貨,有吃的,有玩的,一樣不落,尤其是雞、魚肉都要買上,雞預示著吉利,魚當然就是年年有餘了!

5、貼春聯

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火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而且如果你家買了「福」字,一定要知道福字的正確貼法,民間有把福字倒貼的說法,「福倒」寓意著「福到」。但如果你是貼在大門上的,一定要正貼,大門的「福」字的倒著貼話,可就把福氣倒在門外了,不過裡屋的「福」字適合倒著貼,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裡!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