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福字春字有什麼不同
1、春節為何要貼福字?福字該如何貼,福倒了是福到了嗎?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的一種民俗,它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期望,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宋朝就有貼「福」字的歷史記載。
據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拜祖宗。」其中,貼春牌就是貼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清代自康熙皇帝開始,春節期間,皇帝都會頒賜「福」字,皇帝寫的第一個福字要掛在乾清宮正殿,另一些貼在宮中各處,更多的是賜給王公大臣,一般的官吏是得不到的,只有三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資格得到,只有慈禧才興之所至,隨意賞賜。
現在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等處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但是「福」字的具體含義是什麼,「福」字有什麼由來,「福」字該如何貼,許多人都不甚了了。
一、「福」字的含義
「福」字為「礻」部的漢字,古代「礻」部的漢字,多與祭祀、神明、祈禱有關,因此,「福」字的最原始含義是向上天祈求。
據《尚書·洪範》記載,「五福,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也就是說,「福」字包括了長壽、富有、康寧、好德和善終五個方面。
二、貼「福」字的由來
春節貼「福」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與姜太公封神有關,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朱元璋的皇後馬秀英。
傳聞姜太公封神時,各路神仙分封完畢後,他的老婆馬氏也上前討封,姜太公無奈,便把她封為「窮神」,並規定有「福」字的地方不能去。於是,老百姓便家家貼「福」,用以驅趕窮神。
馬秀英是淮西人,她沒有纏足,因此長了一雙大腳,人稱大腳馬皇後。傳說一年除夕,朱元璋微服私訪,在集市上看到一幅漫畫,漫畫上畫著一個大腳女子,懷抱一個西瓜。
朱元璋一看,淮西(懷西)大腳,以為是嘲笑馬皇後,十分憤怒,就派人查出此畫是何人所作,有哪些人在圍觀,凡是在現場的都在他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第二天統統抓起來殺死。
此事被馬皇後知道了,她立即下令各家各戶都統一在門口上貼福字。第二天,負責抓捕的人,見全城家家戶戶都統一貼了福字,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從此,老百姓逢年過節便把福字貼在了門上,一來為了感謝紀念馬皇後的恩德,二來是圖個吉利,留下了過年貼福字的風俗。
三、「福」字該如何貼?
貼福字也是很有講究的,「福」字該如何貼?何處正著貼,何處倒著貼,都有很多說法。
按照傳統說法,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除夕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順序應該是由大門從外面向里貼,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貼福時,還要要先大後小,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最後才能貼倒福,不少人以為「福」字倒著貼,寓意「福到」,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倒貼福字很有講究。
在傳統民俗中,馬桶、腳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要倒著貼,馬桶、腳盆、痰盂、垃圾桶。這些物品都是盛污物、垃圾的,倒污物、垃圾時,這些物品上的福字就會正過來,這才是福真正的到了。
水桶上的福字也要倒貼,往水缸里倒水時,福字就正過來了,也就寓意著把福倒進了自家的水缸里,表示福氣真的到了。
2、過年時貼春字、福字 春是什麼意思
寓意是「福到了」、「春到了」。
1.倒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2.倒貼春字:
昌邑黃氏春節不貼「福」字,只貼「春」字,是因為那兒的始祖叫黃福。
3、春節貼春聯,貼福字的含義有哪些
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貼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正確貼福字的三點
1、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三十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
2、且順序應該是從外面向里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最後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3、且由大門開始從外到里的福字先大後小。
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門外貼「倒福」會讓一家有一種流年不順的感覺。
在家裡即使把「福」打倒了也是到在自己家裡;福氣也被關在自家屋裡,滿屋充滿了福氣!還有就是貼在馬桶、垃圾箱、衣櫃……上的小「福」字也必須倒著貼的;有小「福」不到大「福」不來的寓意!
4、過春節時,為什麼要貼春聯、貼福字呢!簡單回答。
1、繼承傳統文化
春節貼春聯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從宋朝起一直在民間傳承,到了明清時期,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而我們每逢過年,都會貼春聯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
2、增加喜慶氛圍
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寫一幅或者買一幅大紅的春聯貼在家門口,一看到春聯,我們都會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因此,過年貼春聯也為春節這個重要節日,增添了非常喜慶的氣氛。
3、驅邪保平安
貼春聯最早的目的是為了驅邪保平安,而我們現在春節貼春聯也是為了抒發自己的美好願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
4、辭舊迎新之意。
在遠古傳說中,有一種凶獸叫「年」,專門在除夕的時候出來,人們為了驅趕年獸,會在春節期間以鞭炮和火光、紅色的方式把怪獸嚇跑,鞭炮在燃放的過程中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也為節日增加了歡樂的氣氛。
5、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貼福字?它們有什麼含義呢?(少)
貼春聯的目抄的為了圖個好兆頭,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福"字寓意為"幸福", "福氣"、"福運"。「福」字一般會倒著貼,有「福到」的寓意。
1、春聯有一定的講究,有上聯、下聯以及橫批,上下聯之間要工整,橫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春聯的種類有很多,因為要適用於不同的場所,比如大門、小門、正堂屋、偏房等,所貼春聯的大小有差別,凸顯出主副的層次感,按照老話說,春聯所貼的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
2、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
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
恭親王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丁。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6、關於春聯和「福」字的知識點,你了解多少呢?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桃符」就是春聯的前身
專家介紹,大約從周朝起,迎春就會掛桃符,人們為辟邪祈福,會在門旁,用桃木製成桃木板,在上面畫兩位門神的神像宋代的文人往往將詩句寫在桃符上,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春聯。
春聯該怎麼貼?
傳統的張貼春聯講究右手為上,左手為下即春聯的上聯應貼在人面向門的右側,下聯貼在左側。目前,很多人按橫批方向確定上下聯的左右。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雖然與傳統貼法不同,但也是一種民間習慣。
福字的由來?
在古代,古人祭祀總是以祈求達到希望為宗旨,因為「福」是古人祭祀時的希望。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福字在《說文解字》以書中列為「示」部,「示,天眾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走示部的漢字,多與祭祀、神明、祈禱、期盼有關。由此可見,「福」的最原始含義是「向上天祈求」。後來,「福」又成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國語·晉語二》上記載:「今夕君夢齊姜,必速祠而歸福……….驪姬受福,乃置鴆於酒,置董於肉。」後人註:「福,祭祀用胙肉也。」
「福」為什麼要倒著貼?
漢族傳統年俗。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漢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漢族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