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節有人家不貼福字
1、過年為什麼貼福字?過年貼福字有什麼講究?貼福字和福封茶的來歷?
【春節貼福字的由來】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約有三千年歷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因為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
現今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組成:示,指神祗;田,指耕地、打獵;一字,按《說文》解釋說:"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口字,《說文》說:"口,人所以言食也。"在這個福字上,寄託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的願望。
把福字貼在門前,文字記載有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貼春牌",就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由此可知,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歷史可謂悠久。
前年深秋,曾在恭王府花園里看到康熙寫的福字。公元1673年,康熙為祖母孝庄太後"請福續壽",寫下了著名的"長壽之福"。這個福字如果仔細品味,就會發現裡面暗含"多子、多才、穴財、雪、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字形窄而狹長,漢族民間稱之"長瘦",這是古往今來絕少的"五福"合一之福、福壽合一之福。康熙一生酷愛書法,雖然書法極佳,卻不像他孫子乾隆那樣到處題字。所以,康熙御筆題字,流傳最少。據說康熙一生流傳的字,就剩三個字,一是"無為",一是"福"。
【福字倒著貼原因】
傳說由來
1、恭王府說
漢族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漢族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今市場、商店福到了中均中出售。
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
為此,恭親王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
恭親王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 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丁。
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2、馬皇後說
"福"字倒貼在漢族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3、窮神傳說
還有一個傳說,把發明權推給了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時,卻把自己的妻子葉氏封為窮神,還告訴她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從此,家家過年貼福字,就是告訴窮神,我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萬不能進來。福字,就是擺脫窮困、追求幸福的象徵。
4、慈禧太後說
福字我國古代歷來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風俗。清光緒某年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後傳旨,叫翰林院的翰林們寫些慶賀春節的對聯。這些翰林們拿出渾身解數,用盡華美辭藻,寫好之後恭送太後過目。太後見其中連個"福"字都沒有,很是不高興。翰林們見老佛爺生氣,嚇得忙跪在地上說:"請老佛爺教誨。"太後說:"去寫幾個'福'字來。"翰林們忙回去寫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後從中挑了幾張,讓大總管李蓮英帶著太監到宮內各處去張貼。
誰知又惹出了風波。有個太監不識字,把一個"福"字貼倒了,當晚誰也沒有發現。第二天,太後出來欣賞對聯和"福"字,正巧看到,剛要發怒,腦子轉得快的李蓮英急忙上前說:"老佛爺請息怒,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著貼的。這'福'字倒貼,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嗎?"慈禧聽後,轉怒為喜,不但沒懲罰那個太監,還賞了他幾兩銀子。後來這個習慣傳到了漢族民間,成為一種風俗。
【貼福字的時間和順序】
"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類小"福字",根據"福字"的大小,該貼在什麼地方一定要記住。"倒福"斗方,要坐北朝南貼在門廳的正前方,這叫做"福入廳堂",但一家只能貼一個,如果貼多了,叫做"重蹈覆轍"不吉利;正福也是斗方,一家也只能貼一個,須座東面西,象徵"福如東海";門福必須是正福,曾經看到過把倒福貼在大門外,青島話叫做"昏逡",誰家的福到了門口不讓進門,門外貼"倒福"會讓一家有一種流年不順的感覺。所以門福必須要正福。另外還有抬頭福,旺財福等都要各歸其類。
貼福字的講究是老祖先們幾千年總結出來的經驗,該貼到什麼位置都是按照天乾地支排列出來,絕對不是哪個人隨便一說。比如窮人家貼"窮福",過去那些欠債的窮人往往過了小年或三十早晨就慌里慌張地把"福字"貼上,就是把所有的討債人都擋在門外,因為一旦貼上了門福就相當於過年了,所以討債的就不能再上門逼債,此叫做"窮福"。
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三十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且順序應該是從外向里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後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福字貼在茶上的原因】中國還有很多與福字有關的生活習俗和故事,其中有個和茶有關的,一直流行著,那就是「福字封茶」,這習俗起源於清代,由乾隆皇帝興起,後被他的朝臣和文人雅士所效仿,並推為風尚。
相傳,乾隆下江南行至杭州,一杯龍井打動了乾隆皇帝,他便封了18棵上等的茶樹作為御用,就是如今杭州胡公廟前的那18棵茶樹,已成了旅遊景點。
回京後乾隆將封茶賞賜給他的大臣。上行下效,大臣們不能去封茶樹,便將品到的上等好茶學乾隆皇帝的做法,書寫大紅福字封貼在茶罐之上,求留福聚福的好寓頭。文人雅士對茶事更是熱衷,不久福字封茶成了上流社會茶席間不可缺少的主角,並日漸成為風尚。
如今,這個習俗還盛行於當代京城名流茶室之中。名為:福封茶·器,以福字封貼的「福封茶」為主,另有底款為福字印痕的「福跡茶器」相佐。取「百福具臻」之意。
2、為什麼家裡不能掛福字?
過年時有兩種情況是不能貼福字的
1、三代祖輩的名字中含「福」字的,春節不能貼「福」字。要避諱祖輩的名諱,以示尊敬。可以用「祿「字取而代之,意思相近,表示希望能夠得到福氣和財運。
2、若過去的一年內家中有長輩去世,那麼也不能貼「福」字,那麼這一年要守孝,不能見紅,表示對逝者的尊敬。
(2)為什麼春節有人家不貼福字擴展資料
福字的正確貼法應該是:
大門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貼,意為「開門迎福」,倒著貼會把福氣擋在門外。「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而「畐」可拆分為「一」「口」「田」,即一個家裡的每個人都有飯吃、有工作做、有學可上,就是福。
如果把福字倒貼了,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倒貼福字,不是福「到」了,而是把福「倒掉」了。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三十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
3、春節貼福字的來歷
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號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
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
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3)為什麼春節有人家不貼福字擴展資料:
在青島地區「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類小「福字」,根據「福字」的大小,該貼在什麼地方一定要記住。「倒福」斗方,要坐北朝南貼在門廳的正前方,這叫做「福入廳堂」,但一家只能貼一個,如果貼多了,叫做「重蹈覆轍」不吉利;
正福也是斗方,一家也只能貼一個,須座東面西,象徵「福如東海」;門福必須是正福,曾經看到過把倒福貼在大門外,青島話叫做「昏逡」,誰家的福到了門口不讓進門,門外貼「倒福」會讓一家有一種流年不順的感覺。所以門福必須要正福。另外還有抬頭福,旺財福等都要各歸其類。
貼福字的講究是老祖先們總結出來的經驗,比如窮人家貼「窮福」,過去那些欠債的窮人往往過了小年或三十早晨就慌里慌張地把「福字」貼上,就是把所有的討債人都擋在門外,因為一旦貼上了門福就相當於過年了,所以討債的就不能再上門逼債,此叫做「窮福」。
有人認為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三十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且順序應該是從外向里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後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