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春卷是什麼原因
1、吃春卷有什麼含義
萬物始於春。春節吃春卷的寓意就是說現在馬上就要到春天了,一年又可以重新開始了也就是表達迎接新春的寓意。
春卷屬於中國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用薄麵皮,卷上餡料,經油炸的食品。各地的餡料和大小不同,但基本是扁圓筒狀。以中國為例,一般人多用蔬菜及肉作餡料,而北方部分地區則會改用紅豆沙。春卷亦是滿漢全席中第二席中的一道菜式。
「春卷」,是茶樓「飲茶」十分常見的點心之一,約四吋長,直徑一吋左右,以油炸方式烹調,外為麵粉皮,炸至金黃色,內里餡料豐富,如冬菇絲、豬肉絲、甘筍絲、竹筍絲、粉絲和木耳等,每碟數量大多為三件,吃時或會用剪刀從中間剪成兩半,然後蘸喼汁食用。香港亦有很多自己創新的樣式,小販攤檔所售賣的春卷直徑長兩吋甚至更粗,外皮比傳統春卷鬆脆,內里的饀料更多,作為街頭小吃很受歡迎。
2、新年吃春卷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新年吃春卷的美好寓意是:
1、春節這天自然少不了「春卷」,在古代的時候春節和立春是一天,所以春節吃春卷,有迎春的寓意。春卷是用薄薄的餅皮包裹著幾種蔬菜,入油鍋炸到金黃,春卷裡面卷著的蔬菜,有「春意盎然」的意思。
2、中國人過年吃春卷,其實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春卷它是由麵皮包裹著餡料,然後放到油鍋裡面炸的,這包裹的過程從頭包到尾,我們稱之為有頭有尾,那就是吉祥的意思。
3、吃春卷又叫做咬春,也就是說,把春天留住的意思,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耕種,也使我們有更多的收成。
過春節要吃春卷的原因:
春卷,我們又稱為春盤、薄餅。它最為中國傳統美食流行在全國各地,在江南一帶更尤盛。平常老百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也常常用於招待客人。春卷歷史悠久,最初是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的。
據古書《歲時廣記》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也有寫到:「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
可見食春餅的傳統民俗風情由來已久,如今也還流行著許多有關春卷的諺語,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
春卷流行到現在,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如今主要用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時蔬為主,也可以另外加肉絲、豆腐絲等合炒,也可適當添加香菇、雞絲等食材,因人而異,自由搭配。
吃春餅也是有講究的,要將薄餅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的意思。
春卷不僅是傳統的民間美食,它在清朝也成為宮廷的糕點之一,曾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在清朝的滿漢全席菜點中,春卷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