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貼捷報條有什麼講究
1、貼春聯有什麼講究?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新春伊始,春節將臨,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城鄉百姓家家戶戶總要貼上新的春聯,以示辭舊迎新,期冀度過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來甜甜美美的新春佳節。可以說,春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而春聯則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傳統文化。這是因為春節源於我國的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春聯便伴隨著一年一度的春節應運而生,進入尋常百姓之家,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
我國古代春聯可以知識追溯到春秋時代,那時候的春聯是刻寫在門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懸掛門庭的長幅竹片上,以後又墨寫在絲帛稠帶上(北方人稱之為幌子)以裝飾門庭。及至造紙術在我國古代發明後,春聯便由文人墨客書寫在紙制條幅上懸掛,進而再發展到人們用紅紙書寫並張貼在門亭與廳堂。有人又稱春聯為對聯,其實春聯只是對聯中的一種。眾多的對聯還包括祝賀新婚嫁娶,新屋落成,喬遷志禧,生日壽辰和其他喜慶節日,還有悼念已故親友的輓聯和孝聯等。而春聯則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應用最多又最為人民所喜聞樂見。它與鞭炮,喜筵相隨,為人們的喜慶節日平添幾分歡樂和吉祥。應該說,古人對春聯的內容和形式頗有研究。因為春聯的格式起源於我國的古典詩詞,因而最初的春聯要求象律詩一樣講究嚴格的字句相等與平仄對仗,即上下聯的每個字都應要求其聲調呈陰陽平仄相對,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書法墨寫,所以古代文人視春聯為一種既高深又典雅的藝術創作。
然而對聯發展到今天,隨著白話文和大眾文化的普及,現在人們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種嚴格的律詩般的字句對仗原則,但一副象樣的對聯至少應在選字用詞上講求對等,即字數與詞類應求相對。按照現代漢語規范應求上下聯中的名詞,形容詞,動詞,數詞等片語相對等排列有序,而在聲調上至少應求每個上下聯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對。如一般上聯末字為仄聲(即漢語拼音第三,四聲),則下聯末字應為平聲(即漢語拼音第一,二聲)。這應該是創作對聯的最起碼的要求,否則就不稱其為對聯了,至少是不規范的對聯。新春佳節之際,當你訪親會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著雅興留意欣賞張貼在各家各戶的新春聯,於字斟句酌與領略其意之中確實可以賞心悅目,陶冶情操。倘若你有心玩味並吟誦其中的妙聯佳句,這無異於一種別有雅趣的藝術欣賞。因為當你看到和讀到那些堪稱絕妙的春聯並加以品評的過程,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藝術鑒賞能力的有益嘗試。我還記得很早以前南昌電視台攝制的電視連續劇《聯林珍奇》,其中匯集了不少我國古代膾炙人口的妙聯佳作,可謂〃佳聯佳絕句,妙語妙詩章。〃
據說新中國誕生時有人曾作聯慶祝:〃北京重慶成都,西安南寧長春。〃作者巧用我國六大城市名稱成聯,但細細品味卻覺得不甚貼切。請看此上聯中的〃重慶〃是作為動詞之意,且〃成都〃與〃長春〃的詞義亦不對等,再則上下聯末字同為平聲。嚴格說來,此聯乃美中不足矣!
聞說又有人用江西省八個地名巧作對聯:〃新建石城萬年萬載,永修銅鼓樂平樂安。〃則注重了字,詞的義,音相對。此不失為絕妙之佳聯。筆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鎮看到一副好春聯:〃三陽開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飄春秋。〃此聯中的〃三陽開泰〃與〃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鎮的傳統藝術名瓷,而上下聯的〃光照日月〃又與〃香飄春秋〃在字,詞的義,音上
巧妙相對。說明此聯作者是深諳古人作聯之道的。
我有一位朋友前年於某大學研究生院畢業並獲文學碩士學位。他的文學功底不淺,尤擅長吟詩繪畫。我記得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他的書房裡掛著他的一幅新作國畫,上面有他題寫的一副配畫對聯:〃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畫,屋內紅袖添香夜讀書〃,其中詩情畫意引人入勝。那年春節時他於躊躇滿志中作聯自賞:〃三載寒窗拂掃冬雪遍地,萬里鵬程扶搖春風滿天。〃此聯意蘊深邃,不同凡響,又令我回味不已。
人們熟知的流傳甚廣的商業店鋪用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既不同於沿襲的古代對聯,又近乎於流傳的現代對聯。又如〃龍鳳呈祥歌盛世,五穀豐登慶太平〃,〃物華天寶揚海內,人傑地靈遍神州〃,〃爆竹聲聲辭舊歲,梅花朵朵報新春〃都是我國民間多少年來盛傳不衰的好春聯,直至今日仍具活力。我總忘不了自己孩提時代在故鄉景德鎮過年時看到的許多好春聯,至今仍吟誦不忘,記憶猶新。
春聯顧名思義用於新春佳節,但其他的對聯可用於一年四季。試舉古人曾以宋詩吟秋〃年華冉冉催人老,風物蕭蕭又變秋〃。亦有今人吟秋作聯曰〃彩虹映蒼松勁挺,金秋展少年文豐〃。讀罷便感意境大不相同。文革時期人們常用毛澤東詩詞代聯如〃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又如〃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歷史變遷,回首當年人們仍記憶猶新。
對聯多以五字與七字盛行,此與取源自古詩〃五言〃與〃七律〃很有干係,其他對聯有六字,八字,九字亦常見。除上述舉例外,五字聯如〃沃野千里綠,青山萬木春〃,〃古城皆春色,神州盡朝暉〃;六字聯如〃大鵬高翔萬里,小龍騰飛千年〃(蛇年春聯),〃金雞振翅勁舞,銀犬引亢高歌〃(狗年春聯);八字聯如〃六畜興旺千家同樂,五穀豐登萬象更新〃,〃辭舊歲捷報傳千里,迎新年春風吹萬家〃;九字聯如〃春風化雨又綠江南岸,瑞雪映日重輝英雄城〃。此外還有更精煉絕妙的四字春聯如〃除夕除舊,春節春臨〃,〃春回大地,勁滿神州〃,〃滿園桃李,一代風流〃。此聯亦可擴展為十一字春聯〃一代風流奮發抖擻抒壯志,滿園桃李爭奇斗芳竟英雄〃。據說古人曾作長達百餘字的巨幅對聯,但這種太多字的對聯用於春節畢竟不太適合。
除了家庭用春聯,還有用於各行各業的春聯。如學校用聯〃辛勤培育桃李滿天下,忠誠執教春光遍校園〃;企業用聯如〃生產捷報頓開千秋業,科研碩果更上一層樓〃。以上均為筆者所錄,散見我國城鄉的好春聯,其中不乏頗具積極意義與欣賞價值之佳作。
我國春聯發展至今,為人們歡度春節創造了許多令人感奮,意義深遠的好春聯。君不見,〃大江南北歌爛漫,長城內外舞翩躚〃;〃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宏圖〃。處於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社會風貌正日新月異,使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擁有更加隆重的歡樂與吉祥。國家的長治久安,令生活在我們這個偉大國度的人們更加感到欣悅和振奮。可以想見,強烈的時代感將激發起人們投身改革和建設的勞動熱情。讓我們為歡度即將來臨的又一個中國改革之年的春節,為揚臂擁抱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春天揮毫潑墨,激揚文字,再展筆意風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充滿時代氣息的新春聯。
2、貼春聯有什麼講究
第一條禁忌:貼春聯時福字要倒貼
貼春聯雖然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但是對於中國人而言卻是一件大事。因為貼春聯意味著過年了,而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喜慶,所以一定會注意不要觸犯禁忌。
民間關於貼春聯的禁忌很簡單,就是春聯要貼在門框兩側,並且要對稱注意上下句不要貼反。按照古人的規矩上聯要貼在左側,下聯則要貼在右側。
貼完春聯還要貼橫批,而橫批要貼在門迎的正中央,這樣看起來才具有對稱美。人們在貼春聯時還會在入戶門的正中央,貼上一個「福」字或是「財」字,貼的時候一定要倒貼,寓意「福到」或是「財到」。
第二條禁忌:貼春聯時全家人沒到齊
春節是一個喜慶又團圓的傳統節日,也可以說就是一個團圓節。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過春節的時候,無論在哪裡工作都會提前趕回家,為的就是和家人過一個團圓年。所以按照農村的習俗貼春聯的時候,必須要等一家人到齊後再去。這種說法的主要用意,就是貼上門神後家裡不能進新人。
原來農村地區在過年的時候,除了會貼春聯、福字、財字之外,有一些人家還會在大門上,貼秦瓊、尉遲敬德兩位門神。寓意將牛鬼蛇神、孤魂野鬼擋在門外。
而貼春聯的時候如果家裡人沒到齊,或者說貼完門神之後家裡人陸續進門,那麼就會被門神誤認為外人,雖然不能將他們擋在門外,但是卻會降災星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來年的好運氣都跑光。
春聯,如果按尾字區分上下聯則有:
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聯「一順百順事事順,千好萬好年年好」,把握語境才能區分上下聯。
二,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聯「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池中蓮藕,握紅拳打誰」,弄明白語序才能區分上下聯。
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聯「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錯了」,弄明白聯語邏輯關系才能區分上下聯。
四,上仄下平收尾春聯「祖國山河壯,神州景物新」,這是上仄下平收尾對聯,但這種對聯區分上下聯不能單靠平仄。
此外,貼春聯還要找准春聯和橫額(橫批)的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貼春聯
3、過年句容有什麼習俗?詳細點。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傢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農歷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台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