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在湖北過年怎麼過

春節在湖北過年怎麼過

發布時間: 2023-01-23 02:11:58

1、武漢春節習俗是什麼呢?

武漢春節習俗是:

「春節吃『年飯』,元宵吃『湯圓』,春節側重『家人團圓』,元宵側重『鬧』,走出家門,進入社區,與鄰居、鄉親們一同歡慶」,武漢文史專家是這樣形容春節與元宵習俗的差別。

文史專家介紹了武漢的「五龍朝賀」,這是一種在武漢地區傳統的元宵習俗。他說,在清代最後一座黃鶴樓焚毀以前,每年正月初七,江夏縣(今武昌)有頭面的紳商照例到黃鶴樓集會,商談「五龍朝賀」事項,把這當作一年一度的盛典。

臘月三十是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年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

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開飯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人最正確的過春節步驟:

正月初一

大家都知道在傳統年俗中,正月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此外傳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於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一般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正月初六

正月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裡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又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的日子,因此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或者「接星」。此外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如果在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的稻穀豐收,天陰則欠收。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因此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正月初十

在正月初十的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或者是「十不動」。

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由十個小夥子或十個小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2、湖北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湖北的節日風俗是:

1、在一年四季的民間節日中,過年的慶典禮俗最為隆重熱鬧。處於荊楚腹地的仙桃,至今仍盛行著諸如換門神、貼春聯、祭祀祖先、開門爆仗、拜年、給壓歲錢、舞龍舞獅、盛宴吃請、抹牌娛樂等習俗,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給人們以高雅的享受和無限的樂趣。

2、早期的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由周邊地區(沔陽、漢陽、黃陂、孝感等地)遷入的,因此,過年習俗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除了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過小年時要請灶神,除夕這天,男人還要將水缸挑滿,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喜事一起來」。

3、湖北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

4、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5、 跨完年就開始拜年了,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會步步高升。但是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無大小」,來者皆是客。

3、武漢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武漢過年的風俗如下。

一、臘月三十

臘月三十是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年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開飯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

二、正月初一

大家都知道在傳統年俗中,正月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三、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四、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五、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此外傳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六、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於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一般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七、正月初六

正月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裡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八、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又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九、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的日子,因此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或者接星。此外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如果在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的稻穀豐收,天陰則欠收。

十、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因此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十一、正月初十

在正月初十的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或者是十不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由十個小夥子或十個小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4、湖北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1、拜年

跨完年就開始拜年了,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會步步高升。但是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無大小」,來者皆是客。

2、討吉利

中國人過年最愛討吉利,湖北人也不例外。除夕夜要貼對聯是必須的,還有換門神,以前的門神的形象是古代勇士成慶的畫像,到唐朝換成了秦瓊、尉遲恭大將兩名將軍,納福迎祥。孝感人還以初一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於養鴨;鵲先鳴宜於養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

3、避禁忌

以前的人們很在意過年時不要觸犯一些禁忌。比如說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掃地,否則會把好運掃出門外;不能與人爭吵,也不能說臟話,不然新一年運氣會不好;打碎杯碗後要說「歲歲平安」。不能洗衣,因為碼頭被水神封鎖,任何人都不能去動…總之就像仙桃地區民間歇後語一樣:初一拜年——揀好話說。

4、舞龍舞獅

到初六以後,越來越熱鬧,舞獅子舞龍的都來了,仙桃地區的舞龍尤其精彩,沔陽鄉間的舞龍,全長二三十米,用竹篾鐵絲紮成骨架,再敷蓋黃布,龍身上還劃有黑脊,在歡樂的鑼鼓聲中,巨龍翻卷騰躍,小孩兒和大人都來圍觀。

5、鬧元宵

元宵夜時,孝感有些地方流傳著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因為傳說七仙女被不願回天庭,在人間化作飛梭石,正月十五晚上,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唱乞巧歌,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5、湖北過年特色的風俗有哪些?

1、龍燈會

龍燈會是孝感元宵節的重頭戲,從初八人們開始扎龍,還扎獅子、綵船、竹馬、高蹺、平台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樂,唱各種彩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斗、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2、鬧元宵

元宵夜時,孝感有些地方流傳著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因為傳說七仙女被不願回天庭,在人間化作飛梭石,正月十五晚上,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唱乞巧歌,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傳說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裡喧鬧。婦女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說:「請紅娘子看燈。」據說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

3、除舊迎新大掃除

新年伊始,他們講究「除舊歲,迎新年」,在大年三十之前一定會把家裡打掃的乾乾凈凈的,給新的一年一個好寓意,也是為了親朋好友拜年更好得展示家裡的環境。

4、年三十洗澡

除了家裡要收拾干凈,個人也得在新年到來之前,好好洗干凈,洗去舊年的霉運和不順利,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年。

5、喝雞湯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

6、湖北過年有哪些風俗?

1、水煮蛋

在湖北沙市、荊州一帶,新一年吃第一餐有個奇特的風俗,那就是吃荷包蛋,這意味著新的一年裡,家人都能「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2、白蒿菜

新的一年第一頓飯,湖北秭歸有些地方會吃油炸白蒿,取其諧音「百好」,圖個好彩頭,不過這還是第一次聽說白蒿還能油炸後食用,貌似是用白蒿加雞蛋、麵粉、水,放在油鍋炸。

3、糍粑

湖北省內各地過年都要吃糍粑的,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的事實了。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奇特的習俗由來或許大家不知道。在以前,湖北人新年頭三天是不讓煮生米的,必須吃去年留下的剩飯菜,因為剩飯不好吃,逐漸演變成吃面條和糍粑了。

4、三全菜

武漢人以前過年時,年夜飯桌上絕對少不了「三全」、」三糕「、」三丸「,這三全分別指的是「全雞、全魚、全鴨」、「全糕指的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指的是「魚丸、肉丸、藕丸」。有無丸不成席、無魚不成席、無湯不成席一說。

5、除夕夜

湖北人以前過年時,男人一定要在除夕當天,挑水把水缸蓄滿,至少要夠家人使用3天,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女人則無論再忙,也要給家人做好鞋子,象徵「過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來」。

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天亮前吃飯,「越吃越亮」,全魚不能動筷,因為要「年年有餘」。

7、湖北的春節有哪些風俗?

1、喝雞湯

過年喝雞湯對於湖北的鄉親們來講,是必不可少的。雞湯象徵著「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雞湯,能給家人帶來好運與祝福。分食雞肉的也很有講究,當家做主的人要吃雞骨頭,表示「出人頭地」;主要勞動力則吃雞爪,表示「新年抓財」;被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吃雞翅,寓意著「展翅高飛」。

2、水煮蛋

在湖北沙市、荊州一帶,新一年吃第一餐有個奇特的風俗,那就是吃荷包蛋,這意味著新的一年裡,家人都能「實實在在,吉祥如意」。不僅是自己家人,有朋友和親戚來了,也要加入吃蛋行列,並且數量要加到2個,選蛋也有講究,須是煮得很嫩、能透過蛋白看見蛋黃的荷包蛋,寓意著 「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新一年大家都財源滾滾、大吉大利。

3、白蒿菜

新的一年第一頓飯,湖北秭歸有些地方會吃油炸白蒿,取其諧音「百好」,圖個好彩頭,其做法是用白蒿加雞蛋、麵粉、水,放在油鍋炸。白蒿還可以用來做蒿菜粑粑,皖南地區有這個傳統,將糯米和白蒿磨成粉後,加入臘肉、酸筍等內餡,做成一個個胖嘟嘟的包子。不過他們是清明節前後吃,秭歸人則在春節就開吃了。

4、糍粑

湖北省內各地過年都要吃糍粑的,這裡面還有一個奇特的習俗由來或許大家不知道。在以前,湖北人新年頭三天是不讓煮生米的,必須吃去年留下的剩飯菜,因為剩飯不好吃,逐漸演變成吃面條和糍粑了。在孝感,家裡來了拜年客,一定要以糍粑招待,俗語中有「拜年拜年,糍粑發裂」,可見糍粑在春節的重要性。

5、三全菜

武漢人以前過年時,年夜飯桌上絕對少不了「三全」「三糕」「三丸」,這「三全」分別指的是「全雞、全魚、全鴨」,「全糕」指的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指的是「魚丸、肉丸、藕丸」,有無丸不成席、無魚不成席、無湯不成席一說。現在大家喜歡在桌中央放一口火鍋,全家人團圍坐,熱氣騰騰吃年夜飯,真的很開心!

8、湖北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湖北過年的風俗有如下:

1、湖北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著「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雞湯,能給家人帶來好運與祝福。分食雞肉的也很有講究,當家做主的人要吃雞骨頭,表示「出人頭地」;主要勞動力則吃雞爪,表示「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

2、湖北秭歸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湖北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3、湖北人跨完年則開始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會步步高升。

但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無大小」,來者皆是客。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語有「拜年拜節,糍粑發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為止。

4、湖北的人們還有以初一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於養鴨;鵲先鳴宜於養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初一聽到狗群吠不是好兆頭。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