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初七拜年去哪裡
1、大年初一去哪裡好呢?
1、相約在朋友家中。
通常大年初二初三要走親戚,所以說,可以利用大年初一下午這半天時間,和最要好的朋友好好聚聚。可以相約在朋友的家中,大家一起看電視,邊吃零食邊敘舊,不亦樂乎啊!
2、棋牌室里歡聲笑語。
喜歡打麻將的朋友,一定會約上三位朋友去棋牌室。這里環境安靜,可以盡情投入到麻將的樂趣之中。當然了,如果人手不夠,也可以改為鬥地主,總之都是充滿歡樂!
3、KTV里宣洩情緒。
對於KTV來說,越是過年過節時越是熱鬧。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不如去KTV里,這里不僅消費不貴,而且一家人無論多少都可以參與其中,或唱歌或跳舞或喝酒,其樂融融啊!
4、電影院里看大片。
賀歲檔是非常熱鬧的,不僅有國產喜劇片,還有很多國外科幻片,喜歡看電影的朋友肯定不能錯過!尤其是大年初一下午,約上幾個朋友去看電影,欣賞兩個小時的精彩,也是棒棒噠!
5、在公園里遊玩。
在公園里遊玩,雖然天氣有點冷,但可以熱烈地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氛圍。在露天游樂場,或者溜旱冰,或者劃船,都是很好的娛樂活動。大年初一這天買上一束玫瑰送給摯愛,同樣是幸福滿滿!
2、中國傳統習俗:過年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分別干什麼?
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一,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大年初二:
回娘家: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大年初三: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大年初五:
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大年初六:
送窮鬼: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應該重新打起精神,開始努力工作了。
3、春節初一到初七分別要去哪些親戚家拜年啊?
正月初一大拜年
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起來後,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祝願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長拜完年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雙手抱拳道一聲:「過年好」。舊俗中如到別人家拜年,首先要沖著佛像、祖宗牌位和長輩三叩頭後,才互相作揖拜年。現在拜年新增了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形式。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俗稱「姑爺節」,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們就會紛紛帶著丈夫和孩子們回娘家拜年,看望家中的老爹老娘。女兒回回娘家,必須要備辦好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等,然後由母親分送給鄰里鄉親。不過,回娘家有個講究,就是只能吃中午飯,晚飯必須再趕回婆家去吃。有的地方還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正月初三掃窮鬼
按民間風俗,正月初三稱為「窮鬼節」,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都會掃窮鬼,將初一、初二囤積了兩天的垃圾掃出,意味著掃走污穢晦氣和窮根。所以,這一天也不能外出串門拜年,怕被人當「窮鬼」一樣掃走。送窮習俗,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裡。
正月初四走親戚
「親戚不走不親」,正月初四就開始到比較近的親戚家去串門,也叫走親戚或串親戚。這種走親戚不會像初一拜年那樣只是坐坐而已,一般都會從早待到晚,不僅要吃飯,很多人還一起聊天、打牌。親戚也會樂意招待,不會因此而不高興。走親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然後去姑、姨、姐家」,一般情況下都要回拜。有的地方在初四還講究迎神接神,因為這一天諸神要從天界重返人間。
正月初五不出門
正月初五,民間俗稱「破五」。
這一天,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要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的越遠越好。有的地方叫做「趕五窮」。這一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戚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
正月初六好日子
這一天,又稱「馬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是人日。俗語稱:「三六九出門,大吉大利」,正月初六是個好日子,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
正月初七 安頓身心
民俗習慣:休養生息
「人日」,傳說里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許多事情都不宜在這天進行,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4、春節初一到初七的風俗有哪些?
1、大年初一
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後,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占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2、大年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3、大年初三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傳統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
4、大年初四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
5、大年初五
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於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餘,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一說。同時,這一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束了。
6、大年初六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鬼、窮神。
7、大年初七
大年初七,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5、春節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和講究?
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正月初一到初七自然有不少的習俗和講究。初一不掃地,掃走好運氣;初二午飯在娘家,晚飯在婆家;初三曾是「赤狗日」,如今已經可走親訪友;初四祭財神,迎灶王爺;初五「破五」趕窮,放鞭炮吃餃子;初六「六六大順」,商家開門做生意;初七「人日」,尊重每一個人。
所有中國人從小都知道,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尤其是初一到初七,要遵守的習俗和做事的講究更是必不可少。
初一時,家裡是不能掃地的,所以通常家裡的長輩都會讓我們在大年三十以前就搞好家裡的衛生。因為傳說初一在家裡掃地,會掃走家裡這一年的好運氣。到了初二,就是女兒女婿回門的日子了,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常回家看看才是孝順。初三曾是古人口中的「赤狗日」,有民間傳說在這一天出門會與別人發生口角,所以不宜出門,但是現在好像已經沒太有人提起了。
初四是祭財神,迎灶王爺的日子,所以在以前,初四的時候大家都不會出門,都會在家裡吃飯,迎接灶王爺。初五則是要「趕窮」,很多家庭會選擇在天剛亮的時候在門口放鞭炮,把家裡的窮氣趕跑。初六,顧名思義就是「六六大順」的日子了,許多商家就會在這一天開門,所以經常在初六清晨就會聽見許多商家在門口放鞭炮,普通的家庭也會把家裡的垃圾全部扔出去。初七則是「人日」,在古代,這一天不會處決犯人,長輩也不會罵小孩。
是不是沒想到初一到初七還有這么多講究?雖然現在很多習俗都已經逐漸消失了,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還是有了解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