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春節有什麼講究
1、澳門的民俗禁忌
1.民俗風情
澳門人爽快熱情、開朗真誠,說話乾脆,善於結交朋友,喜歡相聚。對吉祥話、吉祥物和吉祥數字較為偏愛,如」恭喜發財」、」魚」、」8」、」6」等。澳門人不習慣在家中招待客人。開張慶典要舞獅耍龍,擺放供台,點香乞求保佑。新船下海,要燃放鞭炮,求助平安。生兒育女要設湯餅宴,分送姜醋與鄰里或親友品嘗,外省人則分送紅雞蛋。
2.重要節日
澳門96%的居民是中國人,中國文化在澳門得以弘揚光大,尤以民間節日文化最為豐富,保持了獨特的傳統色彩,而且有的節日活動具有國際性。澳門屬於民俗、節假日有元旦、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這些節日里,還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慶賀活動,如清明節的踏青、掃墓,重陽節的祭祖,端午節的吃粽子、劃龍船,中秋節的吃月餅、擺花燈,春節的行花市、派利市等。
屬於宗教的節日有:復活節、追思節、聖母無原罪瞻禮日、聖誕節等。此外,市政假期有2日,公務員還有2日特別豁免上班的假期。澳門還有多項宗教色彩濃厚的節日和一些傳統的農歷節日,但不列入公眾假期,如每年農歷3月23日的」天後誕」,農歷七月十四日的盂蘭節(俗稱鬼節)等。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2、香港春節有什麼習俗?
(春節)復在香港習慣是叫做(過年制)的.
香港新年習俗:
廿八 - 洗邋遢
是時候大掃除兼(洗白白)即(用柚子葉和黃皮葉洗澡)把之前一年不好的東西洗去,以煥然一新姿態迎接新一年.
傳說春節前洗澡理發,有消災去病之效,因此各家各戶認真地清掃,做到窗明幾凈,不見灰塵.
年廿九
大年夜的前夕,是一年最繁忙的一天.
首先,在大門門柱貼上揮春,接著是門扉、廳堂,年
3、關於澳門的風俗習慣
1、魚行醉龍節
魚行醉龍節為澳門鮮魚行獨有的一項民間傳統節慶活動,又稱澳門魚行醉龍醒獅大會。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舉行。舞醉龍源自數百年前的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珠海、澳門)。
2、謝灶
謝灶為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住灶神之嘴,免得灶神到玉帝面前說壞話。
(3)港澳春節有什麼講究擴展資料
魚行醉龍節歷史淵源:醉龍傳源自數百年前的廣東省香山縣。那時香山境內瘟疫橫流,鄉民求助佛祖,抬著佛像路過河邊時,河中突然躍出一條大蛇,遭鄉民砍斷後血染河水。
鄉民喝了河水除病祛瘟,都認為大蛇是龍的降凡,便創造出舞醉龍以志紀念,籍著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這吉祥日子。祈求風調雨順,消弭水禍而舉行的祭祀活動。
19世紀末中國戰禍連綿,隨著香山一帶魚行從業先輩移居澳門,結合原來居於澳門的魚行從業先輩,將此項民間傳統習俗 根澳門,繼而演化成澳門鮮魚行同業間團結象徵的節慶活動。
經過數代傳承人的努力下,澳門鮮魚行醉龍節慶發展亦漸具規模,團隊日漸龐大,除了成為澳門和諧社會中獨有具地方特色的大型傳統節慶活動外,亦成為本地區一項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年歲歲不斷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