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做小餛飩寓意什麼

春節做小餛飩寓意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20 17:02:48

1、春節的美食有哪些寓意

春節的美食有哪些寓意

春節的美食有哪些寓意,春節是我們中國每年最為重要的節日,也是我們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春節有好多的食物,很多人都是非常期待的,下面就來看看春節的美食有哪些寓意。

春節的美食有哪些寓意 篇1

1、餃子

餃子是北方年夜飯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餃與交諧音,取「更歲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餃子外形如元寶,春節吃餃子意為「招財進寶」,人們還會將硬幣包在餃子里,吃到該餃子的人在新的一年裡會有好的財運。

2、年糕

早期蘇州百姓為紀念伍子胥,過年的時候都要做年糕,後來逐漸在全國各地盛行,比如山東的`紅棗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紅、白糖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諧音「年高」,是春節必備的應景食品,寄託了人們「年年高」的期望。


3、魚

春節飲食講究好寓意,當然少不了魚,一般為餐桌上最後一道菜,有些地方這道菜基本留下來不吃的,意為「年年有餘」。並且有些地方對挑選年夜飯里的魚也是有講究的,鰱魚為連年有餘,鯽魚和鯉魚為大吉大利,鮭魚則為富貴有餘。

4、餛飩

在江蘇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還是逢年過節或者辦喜事,都一定要吃餛飩。除夕早上,家家戶戶就開始剁菜餡包餛飩,從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餛飩就酒,越吃越有」,寄託了靖江人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

5、湯圓

四川地區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這天的湯圓叫「元寶」,吃湯圓叫「得元寶」,取其團圓、圓滿、甜美之意。揚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湯圓,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團圓;上海人年初一早飯也是吃湯圓,寓意圓圓滿滿、有財有勢。

春節的美食有哪些寓意 篇2

1 、餃子

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在農歷新年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此外,人們為了討個吉利,就把代表吉祥的東西包在餃子餡里。

2、 五福粥

大年初一如果不是吃除夕剩下的菜,也有的地方吃五福粥,裡面有芋艿、白米、紅棗、豆腐、豇豆意思是「五福」降臨,那麼為什麼吃除夕剩下的菜呢?因為它帶有「連年有餘」的吉祥意境哦!


3 、年糕

寧波一帶民間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人們還用年糕印板壓成「五福」、「六寶」、「金錢」、「如意」等等形狀外觀,象徵」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有的則做成「玉兔」、「白鵝」等小動物,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4、 雞湯

過年吃雞,因為「雞」字,通「吉」字,也通「祭」字,簡單通俗易懂的道理,深入人們的心裡,過年吃雞,就是為了圖個大吉大利。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人們通過過年必吃雞的方式,把這個習俗和傳統文化延續了下來。

5、 雞蛋

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6 、魚

江西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過年有魚喻意年年有餘。所以人們還特意不把魚吃完,留到次日即新年——年年有餘,去年的收獲多,吃用不完,余到今年都還有,在物質貧乏的古代,這是人們對物質的渴望嚮往。成了現在的習俗。

春節的美食有哪些寓意 篇3

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北方年夜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餃」與「交」諧音,有「更歲交子」之意。而且餃子外形如元寶,春節吃餃子寓意「招財進寶」,象徵財源如湯水滾滾而來。人們還會在一鍋餃子內挑幾個「幸運」餃子包上花生、硬幣或糖果。吃到硬幣寓意新年發財,吃到糖果表示來年生活甜美,吃到花生則寓意健康長壽。


年糕

過年的時候,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家家餐桌上都會擺上年糕這道美食。年糕是是春節專屬的吉慶甜食,黏糯可口,很多人都喜歡吃。春節吃年糕,一是祝賀糧食豐收,二是「糕」與「高」諧音,象徵著「年年高升」。小小的一塊年糕,寄寓著人們希望生活、工作一年更比一年好。

臘味

過年吃臘味是我國廣東、四川、湖南等地都有的傳統習俗。因為臘味腌制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一般在每年大雪節氣後就開始准備。臘肉、臘腸、臘魚、臘豬頭等,色美味香,令人垂涎。舊時生活艱苦,物質短缺,人們便把美好的心願寓意到諧音的過年食物上,所以春節吃臘腸寓意「常吃常有」。

餛飩

餛飩雖說是現在隨時都能吃到的小吃,但是在古代,只有過大年家家戶戶才吃得上餛飩。在南方部分地區,餛飩是款待客人的美食。娶妻生子、孩子滿月、丈母娘招待新女婿都得吃餛飩。在傳統文化中,春節是要吃餛飩的,取其「混沌初開」之意。再者,「餛飩」與「渾囤」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五穀豐登。

春節的美食有哪些寓意 篇4

1 、萬年糧

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3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2 、腐圓

腐圓是春節時廣東潮州一帶,第一餐的食物。當地人吃腐圓,喝茨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在廣東潮州,元旦進早餐,要吃素,如管煎、腐圓等,而且要用薏苡、芡實、豆粉、龍眼乾、蓮子等煮熟加糖而成的吃五果湯。

3、 甜食

廣西壯族人春節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4、 面條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面條。長面 , 也叫長壽面 , 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 ,寓意" 年年長久 ", 預祝著壽長百年。

5、 春盤

江蘇、浙江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春盤」,寓意「勤勞長久」。

6、 生蘿卜

安徽一些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卜,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蘿卜方言叫「菜頭」,以求諧音「彩頭」,祝願有好彩頭。

7、 金絲穿元寶

關中、河南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餃子與面條同煮的飯,叫「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餃子太像元寶了,子夜時餃子煮熟了撈食,謂之「撈元寶」,而且是今年撈到明年,還不發大財?即便貧寒之家,年夜飯也非要買點白面割點肉,吃上頓餃子不可。

2、春節吃餛飩的由來

餛飩:新年吃餛飩取其混沌初開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意,意思是糧食滿囤,五穀豐登。

 江蘇還有一個吃餛飩的民間故事:

在如今的江蘇啟東市,有個風俗:每到正月十五的時候,只要是女婿都要把老丈人接回家吃餛飩。關於這個風俗有個美麗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的啟東市,有個姓吳的縣令,此人為官非常清廉,也很愛百姓,是個好官。他有個美麗的女兒,叫做玉琴。玉琴非常孝順,更會包餛飩,她包的餛飩味道很是鮮美,非常好吃,吳縣令非常愛吃女兒做的餛飩。就這樣一家人過得非常幸福。


吳縣令府上有個叫春生的下人,他自幼父母雙亡,16歲的時候進了吳府當了一名花匠。日久生情,玉琴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有一天,春生正在忙著整理花架,結果不小心動了馬蜂窩,一個馬蜂把他的頭蟄了一下,疼得他頭昏腦漲。玉琴看到了心裡非常心疼,於是上前用嘴幫他吸毒。老夫人看到了他們這樣,非常生氣,就把春生鎖到了柴房,又把玉琴鎖到她自己的房裡。

後來,春生和玉琴偷偷地跑了出去,他們跑了一晚上跑到了一座破廟。好在玉琴會做餛飩,於是他們就在破廟門前賣起了餛飩。因為她做的餛飩味道鮮美,所以每天的顧客絡繹不絕,生意漸漸興隆起來。


轉眼數年過去了,他們的孩子也6歲了。這天已經是正月十五,他們看到草棚來了個人,正是吳縣令。他們不好意思見吳縣令,就讓孩子送了碗水餃給他們吃。吳縣令吃了後,覺得和自己女兒做的一樣,就問孩子他父母名字,結果一聽真的是自己女兒。一家人都哭了起來,吳縣令認了女兒、女婿、外孫。從此以後吳縣令規定正月十五都要去看女兒,吃餛飩。後來這習俗就傳了下來。

3、餛飩的寓意和象徵有哪些?

餛飩如下:

寓意和象徵:團圓、美滿、幸福。

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民間還將吃餛飩引申為打破渾沌,開辟天地。其實在我們這里,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現在也有些改變,年輕人也比較淡薄了,大年初二吃什麼沒有規定,可以是餛飩,也可以是飯菜。

餛飩的歷史沿革:

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肉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並無區別。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餛飩

4、餛飩的寓意是什麼?

餛燉的寓意:
1.夏至吃餛飩使人聰明。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民間還將吃餛飩引申為打破渾沌,開辟天地。
2.夏至吃了餛飩,游泳不怕水。夏季是游泳的時節。煮餛飩時,等水開了下鍋,經過「三滾三冷」,見一個個餛飩浮了起來就可以撈上來吃了。由於餛飩在水裡最終都會浮上來,

5、過年為什麼要吃混沌?

新年吃餛飩取其混沌初開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意,意思是糧食滿囤,五穀豐登。
餛飩雖說是小吃卻有著很大的意義,在南方的部分地區,餛飩是招待尊貴的客人的。娶媳婦,嫁閨女,老人過壽,孩子滿月,丈母娘招待新女婿都是得吃餛飩的。尤其是過大年是家家戶戶都吃餛飩的。
到大年初一那是必吃餛飩的,你就是再不喜歡餛飩,年初一的餛飩是必須要吃的,也許吃餛飩就預示著幸福,團圓,美滿吧。
所以年跟前包餛飩也可以說是一道風景,每家每戶都包很多,有時候家裡親戚客人多都包一袋面的餛飩。這可不是誇張。所以年跟前最忙的就是家裡的女主人,忙著請人包餛飩,也幫忙給別人家包。
餛飩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清代,餛飩作為一種喜慶的食物,配合節日的氛圍,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習俗,作為國之表率的清代皇室自然要緊緊承襲傳統的民俗文化。
據相關史料記載清代皇帝過年吃的不是餃子,據其描述應該是餛飩,每逢辭舊迎新之時,餛飩是必不可少的,清代皇帝在除夕子時這一重要時刻,先要進行一系列的瞻拜儀式,然後再開始吃餛飩。
餛飩有它獨到之處。皮薄而韌,煮熟後呈半透明狀,可見裡面的餡心,猶如碧綠的翡翠被玉片包裹著;餡心多種多樣,大都葷素搭配營養美味。蔬菜隨季節變化有所不同:春天是韭菜,夏天是青菜,秋冬是菠菜,還有豇豆、冬瓜等。

6、春節美食的寓意是什麼

1、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北方年夜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餃」與「交」諧音,有「更歲交子」之意。而且餃子外形如元寶,春節吃餃子寓意「招財進寶」,象徵財源如湯水滾滾而來。人們還會在一鍋餃子內挑幾個「幸運」餃子包上花生、硬幣或糖果。吃到硬幣寓意新年發財,吃到糖果表示來年生活甜美,吃到花生則寓意健康長壽。
2、年糕
過年的時候,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家家餐桌上都會擺上年糕這道美食。年糕是是春節專屬的吉慶甜食,黏糯可口,很多人都喜歡吃。春節吃年糕,一是祝賀糧食豐收,二是「糕」與「高」諧音,象徵著「年年高升」。小小的一塊年糕,寄寓著人們希望生活、工作一年更比一年好。
3、臘味
過年吃臘味是我國廣東、四川、湖南等地都有的傳統習俗。因為臘味腌制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一般在每年大雪節氣後就開始准備。臘肉、臘腸、臘魚、臘豬頭等,色美味香,令人垂涎。舊時生活艱苦,物質短缺,人們便把美好的心願寓意到諧音的過年食物上,所以春節吃臘腸寓意「常吃常有」
4、餛飩
餛飩雖說是現在隨時都能吃到的小吃,但是在古代,只有過大年家家戶戶才吃得上餛飩。在南方部分地區,餛飩是款待客人的美食。娶妻生子、孩子滿月、丈母娘招待新女婿都得吃餛飩。在傳統文化中,春節是要吃餛飩的,取其「混沌初開」之意。再者,「餛飩」與「渾囤」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五穀豐登。
5、春卷
春卷,有名春餅、薄餅等,是我國民間一種傳統節令食品。在南方一些地區,過春節不吃餃子,而是吃春卷和湯圓。春節吃春卷是有講究的,要將薄餅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尾,寓意「有頭有尾」。
6、雞
因「雞」與「吉」諧音,有吉祥、辟邪、喜慶的寓意。因而,雞在年夜飯中扮演著重要的民俗角色,而且很多地方都有「無雞不成席」的說法,象徵「萬事當吉頭」。過年吃雞的時候,雞爪子要給家裡面最能掙錢的人吃,希望來年可以多抓一些錢回來。雞翅膀則是留給小孩吃,寓意孩子長了一雙翅膀,可以飛得更高更遠。
7、魚
春節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魚。因為「魚」諧音「余」,代表著有盈餘。過年吃魚還有一個講究,魚是年夜飯桌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不吃,留下來意味著「年年有餘」。還有些地方,年夜飯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寄寓了來年「有頭有尾」的美好願望。
8、煎堆
煎堆,又叫麻團、麻球等,是由糯米粉做的,分為空心和實心兩種。按廣東舊俗,過年一定要吃煎堆。皆因煎堆渾圓飽滿,餡料充足,滾滾芝麻,財寶貼身,高溫油炸,通體金黃,寓意著荷包脹滿、富貴如意、日子甜蜜。所以,廣東有句俗語:「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夠為家裡人帶來財氣。
9、糍粑
打糍粑是農村上千年流傳下來的過年習俗,具有濃厚的鄉村風味。臘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興興的,親戚鄰居也會來幫忙。打好的糍粑,把它製成圓形或橢圓形,有大有小,用竹簸箕攤著,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寓意吉祥,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

7、過年吃餛飩的寓意是什麼?

新年吃餛飩取其混沌初開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意,意思是糧食滿囤,五穀豐登。

大年三十吃餃子的習俗,餃子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並在除夕夜,12點鍾聲敲響時開始吃。因為此時正是子時故稱其為餃子(交子),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過年其他習俗:

1、除舊迎新

「歲」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挨年近晚、歲窮月盡」,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2、拜神祭祖

除夕祭祖是過年重要習俗之一,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報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們會擺上菜餚、倒上美酒,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並祈求祖先的庇佑,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

8、過年吃餛飩的寓意

答:無論是北方吃餃子還是南方大年夜吃餛飩的寓意都是具有美好意義。餛飩有混沌初開意義,在臘月三十這天晚上,一家人圍繞在一起吃餛飩,其寓意著糧食滿囤、五穀豐登。除此之外,年夜飯一般還吃長面,元宵,年糕,魚等,它們都是對新年的美好期望,比如魚,寓意年年有餘。

9、南方過年為什麼要吃餛飩,寓意是什麼?

餛飩形狀像元寶,所以過年吃餛飩,寓意招財進寶,財源廣進。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