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二過春節的習俗是什麼
1、中國春節初一到初七的風俗是什麼?
中國春節初一到初七的風俗:
1、大年初一:是整個春節期間最熱鬧也最具喜慶氣氛的一天。這一天人們最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互相拜年了。晚輩起床後向長輩拜年,表達對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的祝願,長輩受拜以後,也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紅包送給晚輩。除了向長輩拜年,人們外出時相遇也會笑容滿面地互相拜年,為的就是討個好彩頭,讓這一年都平安喜樂。
2、大年初二:也是春節非常重要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家中已經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不僅要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親人,還要在娘家吃午飯。
3、大年初三:在過去被稱為餓鬼日,以前人認為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有時間相聚,所以對此已經淡化許多甚至不太在意了。
4、大年初四: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要迎神接神了。相傳這一天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所以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接神的話就算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焚香點燭燒金衣也是不可缺少的。
5、大年初五:這一天經商者要開門開市。因為在春節期間大小店鋪會從大年三十關門至大年初四,正月初五就要開市營業。人們認為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如果選擇這一天開市能夠招財進寶。
6、大年初六: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一做法叫送窮鬼。除此以外,各種商鋪、飯店都會在這一天進行正式營業,並且還要放鞭炮以求生意紅火。
7、大年初七:較為特殊,這一天又稱「人日」,即是每個人的生日,所以要食用以七種蔬菜煮成的七菜羹,也就是雜菜湯。在過去社會,人們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
2、大年初一,初二,初三的習俗
1、大年初一復
大年初一從拜年開制始。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2、大年初二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3、大年初三
大年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凶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中國民間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