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春節早上吃什麼
1、春節早上吃什麼呢?
春節早上可以吃的東西:
1、餃子
北方人在春節必吃的一款食物就是餃子,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說的就是這個民俗,餃子一次性會包很多,春節早上下一鍋餃子,全家人都可以吃,而且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春節吃餃子還有「招財進寶」的意思,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2、湯圓
湯圓是一種外形討喜的民俗食物,分為糯米外皮和餡料,寓意團圓,有些地區早上會煮一大鍋湯圓,全家人一起食用,用薺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四種餡料做成的「四喜湯圓」是揚州人春節早上最喜愛的,取意「事事如意」、「合家團圓」。
3、年糕
南方人喜歡吃大米加工食物,年糕是糯米的加工產物,口感細膩,風味獨特,而且澱粉含量充足,食用後具有很強的飽腹感,適合在春節的早上食用,年糕,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
4、長面
長面,也叫長壽面,是北方地區春節早上喜歡吃的食物,小孩吃了寓意來年聰慧,老人吃了身體健康,討年有長頭,人能長壽之彩,長面以手工做的為佳,下面再卧兩個雞蛋,也叫「雞子索麵」。
5、羹和粽子
在山區,有春節早上吃湯羹和粽子的習慣,取「羹粽里頭吃」的寓意,「羹」「粽」是「耕」「種」的諧音,吃年羹是年年有羹,耕作順利的象徵,吃粽子,是為了討年年年有種,有種有收的吉兆。
2、大年三十,早餐午餐晚餐分別吃什麼?
大年三十除夕夜,有講究,我們山西地區,是喝chuang湯(註:一種湯,以肉丸子、海帶、豆腐、餃子、肉片、方便麵條等雜煮在一起)為主的,幾乎家家戶戶,晚上都喝chuang湯。吃晚飯之前,先要祭祖,然後放一掛鞭炮,才能開始吃飯。
但大年三十除夕這天,早飯和中午,確實沒什麼講究。
講究的,是正月初一到初三這三天,這三天的早晚,一般依然是喝chuang湯,中午是米飯配至少四菜一湯、餃子為主。
而過了初三,就沒什麼講究了。只是走親戚接待朋友,主食米飯、餃子、麵包為主,但視來客多少,菜至少要炒六個以上了。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情況,我來說下老家魯西南的情況。
早飯
早晨沒什麼特別的,正常吃早飯,吃餃子也可以,到三十這天基本每家每戶年貨都准備的差不多啦,有什麼缺的,這天上午肯定會趕集去買,十點多鍾基本大家都在貼對聯、貼老天爺老灶爺,必須趕在午飯前貼上,如果不貼就會被懷疑家裡有什麼事,有老人去世的三年不貼對聯。
午飯
午飯我們的標配是是大鍋菜,用丸子、粉條、肉燉大鍋菜,每家的燉菜做法同,但必須要有,還有個習俗就是必須給親戚鄰居長輩送上一碗,至今還是這樣,現在生活好了也會配幾個小菜,喝點小酒。還有就是一定在自家吃飯,估計這也是過年團圓的象徵吧。
晚飯
吃完午飯就是准備包餃子啦,一般包的較多,晚上吃的和大年初一吃的都要包出來。晚飯前,每個家族都會到祖墳上把「老爺爺老奶奶」請回家一起過年以盡孝道,然後燒香磕頭,然後就開始放鞭炮煮餃子,鞭炮必須在餃子下鍋的同時點著。晚飯就是吃餃子,配點大蒜或者冷盤。一般晚飯吃的很早,下午4點多鍾就會聽見鞭炮的聲音,意味著有人家開始吃啦,吃完晚飯,就是守夜玩啦,看春晚的看春晚,打麻將的打麻將,還有就是親朋好友聚會喝酒守夜,記得小的時候我們家族的都是聚到我們家,現在大家都是輪流來,今年在你家明年在他家。大家喝酒聊天,暢談一年的收獲,下年的打算,期待新年的到來。
總結
現在隨著時代的變化,有些吃的風俗也在變,但不管怎樣變,人們對新年的期盼沒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變。
本人是南方的,應該南北有差異吧,或者各地方風俗都有所不同,像在我家,一般早上的話都會像平時一樣,隨便吃一點,吃完後收拾好碗筷,就准備年夜飯,我們這里基本都不吃中餐的,因為都起得比較晚,早餐和午餐差不多都是在一個點上,所以一天就只吃兩頓飯。
吃完早飯,就著手准備年夜飯的食材了,像家裡人多的話,無論男女老少,都各有分工,大家一起有說有笑的做著,什麼時候做好就什麼時候吃,也不輪早晚。
像我家基本做好都會在晚上6點左右,有時候也會在4點左右,就開始吃年夜飯了,吃完後一家人就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也是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
早上吃包子,中午墊一口,晚上吃大餐是我家三十晚上這一天一日三餐的安排。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開心的一天。因為年前所有的准備工作基本都已經完成了,吃的滿滿當當、穿的高高掛起,就等換上新衣服開吃了。最主要的是累死人的清潔打掃工作也已經完成,頂多就貼個春聯。
而過了三十晚上,到了大年初一,就得忙著拜年、走親訪友,家族裡輪流著吃春枝,自己家也會輪到一天招待家裡親戚,整個假期會非常忙,不得安閑。所以只有三十晚上最讓我期待。
在這一天就可以吃到期待已久的年夜飯。那鮮香爽口的雜燴湯、那琳琅滿目的大拼盤、那油辣辣的紅燒大腸……其實做年夜飯很累,要准備太多的食材,要做太多的前期工作,但是因為我們家每年的年夜飯都是我媽媽做,所以我不用動手。媽媽辛苦啦(擁抱一下)!
每年的年三十那天,媽媽很早就起床了。做好早餐,一般都是很簡單的早餐。比如燙個粥,再熱幾個包子,因為過年期間,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要蒸包子,最少都要蒸100多個,每家都要吃到年後好久好久。在過年期間包子屬於家裡最方便的一種主食了。
吃早飯時,媽媽每次都會叮囑我們多吃點,因為要忙年夜飯,所以午飯一般會很遲。
其實說午飯很遲是一種帶有「欺騙」性質的說法,呵。因為——根本就沒有午飯吃,哈哈!早上我們吃包子是很頂餓的,要知道家裡自製的包子個頭是非常大的,餡兒也是揣得特別滿,一人吃兩個包子下去到了中午確實也不餓。
一個上午的時間媽媽已經做了好幾個半成品出來了。比如雞湯,要最早熬出來,要做高湯用;羹湯也做好了;蘿卜烏子湯也准備就緒……而我,就做點變蛋剝殼、切片、洗洗蝦米、揀洗素菜的打下手這些小事情,忙碌中不知不覺時間就過了中午。
中午實在餓得慌的人基本吃不到主食,媽媽也不會准備這一天的主食(偷笑)~餓了可以喝湯,隨便喝,羹湯、烏子湯、雞湯都可以,隨便墊一口也就可以了。我們這里過年期間流行一個時髦的詞——「年飽」。意思大致是天天看到好吃的也就不怎麼餓了,嘿嘿
到了下午三點多,媽媽就正式燒年夜飯了。一般整個過程需要兩個小時左右。我們家通常五點開始吃,因為一家人在一起說笑聊天,這頓年夜飯經常一吃就是一兩個小時。吃完需要趕緊收拾好,因為八點春節晚會就要開始啦!
我們家年夜飯非常豐盛。因為每年都是媽媽掌勺,所以每年的菜式幾乎都差不多,但是每年吃都覺得特別好吃。
我家的年夜飯菜式:冷盤大拼盤、頭道雜燴湯、紅燜糯米肉圓、油燜大蝦、蘿卜烏子粉絲湯、紅燒大腸、芋頭羹、醬牛肉、糖醋排骨、紅燒羊肉、炒素、炸藕餅、炸春卷,最後上魚,再來個青菜豆腐湯收尾,寓意清白平順、年年有餘。
大年三十,一個地方一個習俗,在東北過去年三十要祭祖,貼年畫,貼門對。早晨飯不是很講究,在東北時,要在三十之前家家都蒸豆包,饅頭,花捲,燒賣,包子,餃子,因為北方天氣冷,就放到外面的大缸里上面蓋上一個大鐵鍋,在北方管它叫年嚼貨。吃的時候拿出來一蒸就吃了,省事,在北方過年有講究的正月初一到初五,不動刀。另外也是過年的象徵。在東北過年味可足了,人們還要走親訪友拜大年,所以家家在年前必須把過年的東西買好,這就叫忙年。提起三十的午餐,東北人有講究,我們家父母在時,要全家團圓。少一個也不能開飯,在沒吃之前先祭祖,座位也有講究,父母坐正座,如果有爺奶在,爺奶坐正座。上菜時也有講究,先涼後熱。你可別小視東北人過年,那可叫一個講究,別看以前條件不好,但到了過年,家家都可豐盛了,以前我們在家養豬,到過年前要殺年豬的做的菜會很多。在我家過年要有雞,有魚,無雞無魚不成席,肉是不能少的。有排骨,溜肉段,南煎丸子,鍋包肉,卷煎,香腸,涼拌菜,酸菜做的殺豬菜,在北方過年新鮮蔬菜是很貴的,但東北人還是會去買的有炒菜,炒豆角,炒青椒,炒蒜苔,炒尤魚,炒蘑茹,炒木耳,有講究的人家還會掛漿,做一些甜酸口的菜,總之三十這天的團圓年夜飯最講究,家家的菜細最低起碼也得二十六至三十個菜吧!總之這頓飯是最豪華最講究的一頓飯菜,在北方這頓飯還有一種搶財的寓意,誰家搶先放爆竹說明他家人齊了,開飯了,財來了。晚上全家人包餃子叫捏元寶,全家人齊上陣一會兒餃子就包好了,小孩子們玩燈籠守歲等發壓歲錢,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吃完後要拜年,總之大年三十是過年最講究的。
說實話,你想吃啥就吃啥,不要鋪張浪費,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缺吃少喝的,一家人開開心心健 健康 康就好,吃啥不重要了,和誰在一起才是王道
東北吉林人,我們三十早上隨便吃點,然後就是准備下午的飯菜,我們一般都是在下午一點半到兩點開始吃飯,這頓飯也是我們一年最豐盛的一頓飯,吃完飯歇一會,能玩麻將的,撲克的就開始玩,家裡的女士們歇一會就開始准備半夜吃的餃子和菜,我們家半夜都是做六個菜,包餃子!
現在過年跟平時一樣,沒那麼多講究。頂多團年飯肉和菜多一點。
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沒有大多講究
是呀!過年過的是心情,重點是開心,自己想吃什麼吃什麼。豐儉由人。
3、過年早上吃什麼呢?
過年早上吃湯圓或者水餃。
每個地區在春節早上吃的早餐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地方習俗不一樣。就比如說南方地區在春節早上吃的就是湯圓,在北方地區春節早上吃的就是餃子。這兩個食物都是在春節早上吃的食物當中必不可少的兩個,每年都會吃。
一般來說都是吃雙數,6、8、10、12個,代表好事成雙,按照個人食量選擇。新年的水餃和湯圓都是除夕前包好的,過年幾天不會開火做飯,都是吃現成,代表和和美美,有剩有餘。
春節吃食的寓意:
春節吃餛飩,寓意著糧食滿囤; 餃子,春節晚上吃的是年夜飯,中午是團圓飯,要吃意味著招財進寶的餃子;吃年糕,寓意著年年高;羊肉湯、魚肉、老鴨煲湯等滋補湯,魚肉寓意著年年有餘。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盛大的節日,寓意著新一年的開始,歷史悠久。吃豐富的團圓飯也意味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收獲滿滿。所以食物都是有一定寓意的。
4、春節一般是吃什麼的呢
1、餃子:我國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地方會在餃子里放上硬幣、花生等東西,誰吃到了就代表著新的一年裡運氣會很好,是一個好兆頭。
2、年糕:春節吃什麼傳統食品,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年糕的做法有許多種,每個地方的年糕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
3、元宵: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吃元宵在我國已經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了,明朝的時候,元宵已經成為一種很常見的食物了,並且做法也和現在的元宵沒有什麼兩樣。
4、魚:春節飲食講究好寓意,當然少不了魚。魚一般為餐桌上最後一道菜,有些地方這道菜基本留下來不吃的,意為「年年有餘」。魚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一種食物,春節時候的魚,對魚的種類選擇也是有講究的,不同種類的魚,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5、餛飩:在江蘇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還是逢年過節或者辦喜事,都一定要吃餛飩。在除夕的早上,各家各戶就開始包餛飩了,包好的餛飩可以放在冰箱里,留著慢慢吃。在靖江,春節的時候人們吃餛飩要吃很長一段時間,從年三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6、面:傳統習慣要吃面條,這樣可以保佑老年人健康長壽。也有一種說法,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要吃面條,正月初七吃面條「絆小孩腿」保小孩平安;正月十七吃面條保中年人平安;正月二十七吃面條保老人平安。祝你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