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汕春節有什麼活動
1、潮汕人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在潮汕地區,過年一般要熱鬧四、專五天。春屬節當晚,大街小巷,家家產戶貼春聯,張燈結綵。吃團圓飯。
春節一早,大人攜小孩子帶上一對或二對生柑(稱「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節的文娛活動有英歌舞、營大鑼鼓、擎大標、布馬舞、舞龍、獅、鯉魚等。
潮汕地區「歲時節日」的各種活動,世代沿襲相傳,蔚然為俗。或紀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蘊義。潮汕人多於這些節日回家與親友團聚,增進彼此的情感和凝聚力。
中秋節俗稱「八月半」,主要節目有:芋頭祭祖。潮汕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畏。」拜月娘,多數人家會在中秋前一個月精心製作工藝品用以拜月,拜月當晚必不可少的物品還有如八仙桌、「(八仙)寶仔」、大香、各類水果、餡餅等。
拜月者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燒塔。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元素幾乎與潮汕人的抗元歷史有關。
2、潮汕各地區的春節習俗?
1,除夕團聚守歲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2,送壓腰錢
送壓腰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3,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去給親戚朋友拜年。其中大桔(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諧音「大吉」,帶多帶少沒關系,但絕不能是奇數。臨走,主人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3、潮汕人過年風俗有哪些?
潮汕人過年風俗,如下:
1、貼門神、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2、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3、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4、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
5、摜春盛(挑禮盒)
春節期間,潮汕的另一個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便是「摜春盛」(春,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盛」)。
6、吃七寶羹
吃七寶羹是潮汕地區的舊俗,相傳在正月初七吃七寶羹可以驅除一年的邪氣,醫治疾病。七寶羹主要採用芥菜、芥蘭、春菜、韭菜、芹菜、蒜及厚瓣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羹食,以此來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
相關內容
在潮汕,拜年的人一般會帶上兩個大桔(即潮州柑,諧音大吉)送給主人,主人也回贈互換兩個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
出門裝兩個大桔去拜年,在各家各戶拜年後,可能這對大桔又會通過別人的拜訪,不斷轉換,又轉送到你手上。因此,有人戲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4、潮州的春節習俗
潮州的春節習俗跟其他都是差不多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潮州在春節的時候通常都要「摜春盛」,這個是潮州的特色。一般習俗有:
1、吃團年飯。潮州市人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2、送壓歲錢。送壓歲錢是潮州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3、拜年。初一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
4、摜春盛。春節期間,潮州的的另一個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便是「摜春盛 」(春,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盛」)。
5、臘月二十四後,家家戶戶要蒸年糕,主要是為了敬神,這兩天家裡老老少少都聚在一起做年糕,潮汕地區叫「粿」這天也是孩子最高興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