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膠東人的春節怎麼過

膠東人的春節怎麼過

發布時間: 2023-01-14 09:10:31

1、山東人過春節的習俗

一、蒸壯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

二、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

三、濟南初二回娘家

濟南年初二回娘家必須拿上禮品。按老規矩講,就是一刀肉(不能少於四五斤)、兩條魚(鮮鯉魚,每條魚須在一斤以上,也稱"對魚")、三瓶白酒外加四斤點心(雞蛋糕、長壽糕、桃酥、百子糕),這幾樣禮品統稱"四色禮"。寓含著一年四季平安、四季發財的美好祝願。

四、青島從正月初一開始走親戚

在青島,"親"與"戚"是嚴格分開的,大年初一這一天是給重要人物和長輩拜年的,但姑表姨表親戚是不可以在這一天走動的。初二那天給姥姥拜年,初三是女婿給丈母娘拜年,初四是未結婚但已訂婚的准媳婦給未來的公婆拜年,初五開始走動姑姨表親。

走親戚帶禮物,青島方言叫"打點個簍子",是因為以前走親戚用的都是用外面刷清油,用細竹條編就的竹簍子。裡面放什麼沒有特別的講究,家裡有什麼就隨便放什麼,一兩瓶即墨老酒,兩包青食餅干,幾個蘋果就成了。親戚家會拿出一兩樣,再壓回去一兩樣,換一下,不讓空著簍子回去。

五、萊蕪把除夕夜守歲叫做"熬五更"

通常是老人找老人,青年找青年,婦女找婦女,大家湊酒錢,一邊飲酒,一邊談笑,但不能喝醉,有的是一家子喝五更酒。

2、冬天必須做的美食:打凍

#冬日生活打卡季#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吧?正如我之前的文章提到只有膠東人才做大棗餑餑,我也發現只有膠東人在冬天時才會打「凍」,東北人會不會做呀?不知道呢?哪位東北的朋友告訴我一下吧

什麼是「凍」?我在網上查了半天,只找到這一張,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有朋友可能會說,這不就是肉皮凍嘛,確實有共同之處,但不完全一樣。

我講講我家裡每年冬天怎麼打凍。

首先這個食物叫「凍」,做這個食物就叫打凍。

打凍是我老家煙台那裡包括膠東人在冬天都會做的食物,尤其是過春節前必須做的,經濟條件不好的那個年代過春節時怎麼也得想辦法打一盆凍用來招待客人,可以說,這是膠東人在春節期間待客的必備食物。

凍實際上就是湯汁凝固後的固體,所以放在高溫下會化掉,天氣不夠冷如果不放在冰箱里會壞,在那個沒有冰箱的年代,凍這個食物只有在寒冷的天氣才能做,否則沒法保存。

凍怎麼做呢?我想無論天南地北的朋友一想就會明白,要讓湯汁凝固就必須用到豬皮等類似的東西,但我記得我家裡從來沒有用到過豬皮,可能那時媽媽嫌豬皮處理麻煩,我家一直只用的是:豬蹄,這就是凍的靈魂主料了。

打凍必須用豬蹄。我家會打兩種味道的凍,一種就是豬蹄為主料的凍,一種是以雞為主料的凍,雖然雞是主料,但也要加豬蹄,否則膠質不夠,不能凝固。

把豬蹄或者雞都切成塊,不能太小,否則會煮沒了。而且把料煮化了剩下殘渣,會很混濁,所以別切太小。

調料就是蔥姜大料花椒,醬油鹽味精一開始不要放,要差不多煮好時再放,其他的香料我媽媽嫌味道怪都不放,煮好出鍋前會放芝麻油,蔥片,薑片。

具體做法是,豬蹄等主料先焯水,再加水加調料包,大蔥整條,姜切大片用大火煮,調料包里就是大料花椒用布袋裝起來,煮的過程中一定不停的要把浮沫撇走,一定要撇干凈,否則凍出來以後表面上會有一層浮沫的凝固物,不好看。

根據實際情況煮差不多兩到三個小時,看看整個湯汁差不多濃稠了,(這里要注意:可別把湯汁都煮沒了,因為凍就是吃那個湯汁的,湯汁凝固了就叫凍),然後把大蔥姜塊料包撈出來,加鹽味精醬油,新切好的姜絲蔥絲或者蔥片,一點芝麻油,放進鍋內再煮,這里加醬油有說法,喜歡凍顏色深一點,就多加醬油少加鹽,喜歡顏色淡一點,就少加醬油多加鹽,但是,要注意醬油不能太多,否則會發黑。

這里還有一個技術要點,就是千萬不要不停的用鏟子攪動鍋里的湯汁,原因大家肯定明白,不停的攪動怎麼凝固呢?

同樣的道理,煮好了用大勺舀到盆里的時候也不要亂攪,全都舀到盆里後更是注意,千萬別攪動,就這么讓它安靜的放在那裡吧。

放涼以後,把盆口用保鮮膜包好,放到冰箱或者放到室外最冷的地方。

還是要注意,搬動盆的時候不要晃,要平穩。

這樣凍就打好了。

吃的時候挖一些出來裝盤就可以了。

美味極了![呲牙]

在這里我也很希望除了膠東以外的朋友也分享分享你那裡有沒有打凍呢

3、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

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戶戶都准備了最豐盛的飯菜來款待親戚,合家歡樂,其樂融融,享受親人團聚的幸福。過去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的說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就拉開了走親戚的大幕。

春節走親戚時帶禮物也是必須的,從古至今,各個時期的禮物也有所不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是帶饅頭、包子、糕點、肉類、雞蛋、燒酒等;八十年代末,是桃酥、罐頭、白糖、柿餅、燒餅、蜂蜜等;九十年代,除了酒以外,魚肉、奶粉等也開始盛行;二十一世紀,多是水果、奶、茶,還有年輕人喜歡送鮮花、書籍、音樂唱片等。

 1、入座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其次長者依次入座。一般以正對門口為上座,入座順序根據對方身份地位來安排。

2、吃飯禮儀:先請餐桌上的客人及長者先動筷,且注意吃飯/喝湯時,避免發出很大的聲音;喝湯用湯匙一勺一勺送進嘴裡,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注意先放涼了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3、夾菜禮儀: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記得用公筷;餐桌較大的話,也可以把距離他們較遠的菜送到他們面前;每當上來一個新菜,記得請同桌的領導、客人、長輩先動筷,或者輪流請他們動筷,以示尊重。注意吃飯間隙適時和座位上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只埋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4、餐後禮儀: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准備好的紙上。如果要剔牙,注意用手或餐巾紙遮擋一下,最好離席後再剔牙。

我們中華民族作為文明之國,禮儀之邦,以上禮儀僅是部分禮儀,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禮的文明人。

4、春節要怎麼過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而且各地自有各地不同的過法,舞龍打鼓、燈展廟會、舉國上下歡騰一片,喜氣祥和過大年。那麼,中國人應該怎麼過春節呢?
一、及時打掃房屋

打掃房屋來「除舊迎新」。因為中國人相信過年前,要把今年的霉運統統掃掉,以讓家裡能容納新年的好運氣,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打掃房子。
有的地方風俗是把簸箕和掃帚扔掉,這樣除舊迎新更徹底一些。
除了屋裡干凈,保持自己形象清新也是很喜慶的,可以試一個新發型哦。
不要剛過了年才打掃,比如掃地或擦窗戶。這樣做會把你在新年裡剛剛收到的好運統統掃光掉。這段時間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都不要掃地擦窗。這樣可能會比平常臟一點,但是按照傳統中國人的說法,能為你家積累好運氣哦!!


二、裝飾自己家

最推薦用紅色的裝飾品,紅色是中國文化里的喜慶色,有福氣的寓意。數字「8」也代表幸運和財富,因為在漢語中「8」和「發」諧音,「發」意味著幸運、財富(發財)。但不要過度裝飾。求精不求量,色彩艷麗喜慶,裝飾品富有年味即可。在房子里種花,比如荷花。荷花象徵著新生命、新的一年。


三、祭祀灶王爺。

祭灶的時候要供點食物,比如水果。許多傳統的家庭在廚房裡都會貼張灶神的畫像。


四、在除夕吃頓傳統的年夜飯。

這是春節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時吃的食物具有與中國新年相關的傳統意義。有的中國人在新年第一天不吃肉,因為每個新年都有一個動物的名字。其餘的日子裡就沒有這樣的限制了。傳統的菜餚包括魚、雞肉、年糕(粘米糕)、面條(長壽面)和各式甜點。

希望我們都能闔家歡樂、倖幸福福!!


5、春節走親戚有什麼講究

1、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著,在香味中浴著,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並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說法;
2、如今是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膠東人就拉開了走親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
3、從這種演變上看,生活節奏在加快、婦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