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山西陽泉春節風俗有哪些

山西陽泉春節風俗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1-10 21:57:47

1、陽泉的社火是什麼?

陽泉的社火是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也是高台、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等的通稱,具體形式隨地域而有較大差異。社火中最具表現力的是高台。每個高台均有一主題。常見的故事情節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多取材於秦腔故事。高台往往由經驗豐富的民間藝人指揮建造。

社會台的搭建

高台往往由經驗豐富的民間藝人指揮建造。即在一個專用的桌子也有汽車或拖拉機上,使用鋼筋,布料,彩紙等材料做出各種造型,如假山,樹木,動物等,然後按其內容把男女兒童年齡一般4到5歲裝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固定在高台上,少則1人,多者10餘人,高可數丈。

2、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習俗有哪些

1、龍抬頭

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

2、平定塔火

一般是在每年春節後,元宵節的前三天開始准備和進行,每當這個時節,平定縣城內城外的街道上,鋪面前,客棧前,所有朝街的工、商、兵、學等行業的門口,都要盤起一座塔火。

就是街市旁的住戶也不例外,在平定縣的鄉、鎮、村莊里,大多數人家也要壘起塔火,這種塔火,用煤炭做燃料,燃燒時間長,燒紅的炭火紅焰鮮亮,氣氛熱烈。



3、酒宴

宴請必須提前一天下請貼或報請,當天催請一、二次,以示熱情禮貌,宴席中要待茶、待酒、待煙,有茶三、酒四、煙八桿的程序。

4、舞龍燈

凡喜慶活動,各村各寨都喜歡組織舞龍燈、獅子及各種花燈之俗。新年舞龍燈、獅子時,常配有各種故事燈、花燈,場面壯觀。龍燈,要進入每家每戶的堂屋祝賀新春。

5、節禁

春節這天,不動刀、剪、針之類的金屬物;不掃地,不倒拉圾,不打水,更不口出惡言或打罵兒女。已出嫁之女春節忌住娘家。

3、山西那有什麼風俗?

1、添倉節,添倉就是預祝農家糧倉里添滿糧食。添倉節在每年農歷正月的二十五日,實際含意是要往糧倉里添東西,指望當年增產增收。

2、六月六節,晉南地區稱為「回娘家節」。六月六日前後,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閑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民間遂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六月初六日,在山西許多地方演化成了廟會。

3、廟會,山西人通過廟會上的商貿交易,將多餘的農產品出售,換回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如農器之類,同時也參與鑼鼓、秧歌、車船轎、閣蹺、燈火等各種民間社火文藝表演。

4、旺火,生旺火是山西北部地區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

5、麵塑,山西民間麵塑主要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生活理想的體現。

4、山西春節的民風民俗

山西人的衣食往行——莜麵擦魚魚

民間藝術 >> 民間藝術 >>

民間剪紙、民間麵塑、民間炕圍畫
民間玩具、民間雕刻、民間木版畫
太原曲藝、山西戲曲、唱票
山西民間刺綉:綉荷包、綉衣、童帽、耳套、肚兜、馬甲、童鞋、綉鞋、鞋墊、圍嘴、錢袋面、腰包、窯簾、信插
山西民間年畫:福壽圖、獻壽圖、福壽中堂、麻姑獻壽、連年有餘、吉慶有餘、祖國花朵、木版年畫、戲曲年畫、門神年畫、春節門畫、春聯、窗花
山西民間社火:鬧花燈、鬧紅火、放煙火、高蹺、跑旱船、跑竹馬、小車舞、挑椅舞、獅子舞、龍舞、龍舟舞、中黃高台、倒懸花鼓、鐵棍與背棍、漁翁戲海蚌、沈老爺坐轎、晉南血社火
黃河燈會、太原社火
懷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
威風鑼鼓、絳州鼓樂
正月十五鬧紅火圖片集
清徐背棍、鐵棍圖片集

山西民間玩具——布老虎

信仰民俗 >> 山西土產 >>

在山西及至全國,神靈信仰、各類禁忌與自然崇拜的各種形式做為一種民俗,隨著歷史的發展,有的已經消失了,有的發生了變化,有的依然被保存了下來,它們都是民俗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居住禁忌、婚姻禁忌、生活禁忌
農神崇拜、動物崇拜、植物崇拜
神靈信仰、宗教信仰
巫 術、占 卜、風 水

神靈信仰
黨參、平定砂貨、大同銅火鍋
太谷餅、平遙牛肉、清和元頭腦
龜齡集、推光漆器、沁州黃小米
汾酒竹葉青酒、醋鄉話醋
山西麵食、太原麵食
山西各地土特產品:太原土產;朔州土產;大同土產;臨汾土產;運城土產;忻州土產;陽泉土產;呂梁土產;晉中土產;長治土產;晉城土產

生活民俗 >> 生活民俗 >> 生活民俗 >>

山西民間婚俗:議婚、定婚、出嫁、迎娶、婚禮、拜堂、洞房、回門、太原婚俗、彩禮與嫁妝、遠娶與遠嫁
山西民間生育民俗:得喜、添喜、報喜、坐月子、滿月、抓周、奶媽、起名、開鎖、撫養、生辰
山西民間葬俗:初終、入殮、弔祭、出殯、祭奠、靈棚、祭品、喜喪
山西春節民俗:祭灶節、除夕、春節、立春、春聯、窗花、年畫、餃子、爆竹、壓歲錢、迎喜神、破五、人節、穀神節、石頭節、正月十五元霄節、太原年俗
山西其它傳統節日:填倉節、青龍節、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端午節、六月六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送寒衣節、開齋節、冬至節、臘八節
山西民間廟會:芮城合河古會、晉祠古廟會、鄉寧油糕會、廣勝寺古廟會、芮城蟠桃古會、大同城隍廟會、舊大同晾腳會、大同其它廟會
山西民間游藝與競技:翻花、打麻將、猜謎語、九連環、七巧板、猜拳、行酒令、太原酒令、跳繩、踢毽子、打鞦韆、撓羊賽、滑冰、放風箏、其它游藝競技

生活民俗 >> 生活民俗 >>

山西民居習俗:村落、民居概況、建房風俗、合龍口、建築材料、建房程序、民居形式、民居院落、四合院、地窨院、大同穿心院、長治民居、窯洞糧倉、居室陳設、防護設施、民居圖片
民居實例:柳氏民居、姬氏民居、丁村民居、砥洎城、張壁古堡、喬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何家大院、常家大院、閻錫山故居、孔祥熙故居、磧口西灣村、磧口李家山村、沁河古村落群

民間婚俗:挑蓋頭
村落:鄉村、人口構成、村落命名、村落構造、村落功能、民間社團、風化
家庭家族:婚姻、形式與功能、離婚與喪偶、家庭的繼嗣、家族結構、家族稱謂、家務、家產、家教、家慶、家祭、親戚稱謂、親戚交往、認干親
山西人的衣食住行:衣飾特點、服飾類型、飲食特點、飲食習慣、日常飲食、風味小吃、節日飲食、行旅特點、道橋旅店、行人類型、旅行用品、行旅風俗

山西各地民俗采風 >>

山西俗語「麻胡」考;山西廟會漫說;山西麵塑藝術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風俗與風俗志;《清一統志》中山西各地風俗一覽;清末民初山西婚俗的變遷;山西民風的變化;
雁北人的土豆粉絲;晉北人吃土豆;晉北人吃糕
晉北春節生旺火
大同婚俗、大同喪俗、大同出生俗、大同起名俗、大同農事俗
忻州婚俗;忻州人的撓羊賽;忻定原摔跤活動溯源;
淳樸的打平伙風俗
五台民情鄉俗;五台婚喪禮儀;五台積弊陋習;靈邱人踢毽子
晉南婚嫁民俗;晉南生育民俗;晉南民間禁忌;晉南治喪親歷記
晉南六月六走麥罷;晉南人吃辣椒
晉南血故事
洪洞三月三接姑姑
運城婚俗:抹黑與抹紅、和順:兒子娶媳婦逗公公、沁源:兒子娶媳婦逗婆婆
河東禮饃;五寨面魚
黎城襄垣人互相說笑打鬧
岢嵐民間的捏油燈
汾陽民俗;臨縣婚俗見聞
柳林人的趕牲靈與偷棗
太原酒令、太原剪紙風俗
祁縣的剪紙藝術;記載遠古文化遺存的中陽剪紙 山西民間忌諱
禁忌在山西民間稱為忌諱。它是禁止同「神聖」或「不法」的事物接近,以避免招致懲罰,也就是對於某種神秘力量產生恐懼而採取的消極防範措施。與法律和道德規范不同的是,禁忌是建立在人們共同的信仰基礎之上的,是對神靈崇拜和巫術信仰基礎上的民間信仰,人們用以規范自己的信仰行為。

禁忌一般通過口頭傳承和行為示範在民間流傳,達數千年之久。

禁忌的事項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可謂無奇不有。它滲透於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各個方面 。從古籍記載的情況看,有的現在已經隨著時間流逝了,有的則尚有殘留,在今日文化與科學不發達的農村,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它還有著一定的市場。這里,我們只將在山西農村現實生活中流傳較廣的禁忌習俗論列如下。

居住禁忌

住宅房舍是人們定居的場所,也是人們一生當中近一半時間內的棲息地。特別是在農村,住宅作為個人財產的一部分,房子的多少、好壞,院落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家庭貧富和家庭成員是否能乾的標志。所以,蓋房子無論是對於結婚青年,還是家庭老小,都是一件頭等重要的大事。

與城市建房一樣,在自然環境中選屋建房要符合「大自然」的規矩。當然,農村住宅還要符合傳統習俗的規矩。作為整個村莊的一部分,任何房舍的建設也要考慮與其他人家住房保持一種造型等方面的和諧。所以,住宅建築不僅要處理好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也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的社會關系。同時還要與習俗與信仰保持一致。和諧是問題的關鍵,民間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家業興旺、子孫昌盛,否則,家道衰敗,子嗣無繼,災禍橫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由此,在長期的歷史風塵中就形成了一系列民俗禁忌、規矩和講究。

山西農村的住房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窯洞式住宅,一是建築式房舍。按照中國人的建房規矩,選地要順應自然地勢,坐北朝南,這是根據地理氣候環境,為了避風、向陽而設計的。靠山面水是一般的建房規則。忌諱房屋建在乾燥無水處,或背陰潮濕的地方,同時也避免選擇那些草木不生及正當流水的地方。凡是處在山谷沖射處、城門口、監獄門外、百川口的地方,絕不是建房的佳址。

總之,宅基地的選擇一方面順乎了自然要求,即有水有陽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求神話、避鬼崇、躲戰亂、圖清靜、免災害、多生殖、恐爭訟的社會心理。

由於人口密度比較稀疏,也許還有受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山西民間喜歡散居,山西也是個多山少平原的地區,因而坐北朝南的規矩在山區也有些變型。

在山西北部山區及呂梁一帶主房的方向是依地型而定的,並不一定是坐北朝南 。如在靈丘 ,一般東西南北哪面的山高,那一面就是土房的方向,其餘面則是配房,這也許反映了人們的崇高心理。這當然是在四面環山的情況下的選擇。

有些地方如臨縣,蓋房子講究對山不對溝,即背溝面山,以示吉利。但有些地方也不然,很多山區的房屋禁忌房子前面有高山和深溝,認為這是惡魔擋道,對主人不利。

晉南一些地方的房屋建築忌諱「靠空」,如果房子背後靠山崖、窖、地坑、溝渠等都會犯「空」,甚至連水井都是會犯忌的。但犯忌也有法破解,如果要清除這種現象,修上一條路橫在房子與被忌者之間,就可以化「空」為實,清災避禍。在平陸一帶的很多村莊,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每個村莊的四個角上的房子往往略有變向,就是這種禁忌的結果,它反映了人們求「實」,求「穩」的心態。

「居不近市」,是山西民間習俗,這是中國傳統主流價值觀恥於經商的一種曲折反映。但農民們也非常忌諱自家的院落前面空曠而無遮掩,它往往給人以孤寂、單薄之感。

在晉中一帶 ,我們進行田野調查時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 ,一些村落中,那些建在村邊及外圍的院落,為了避免直對空野,他們所採取的辦法是把院門轉個方向朝村裡開,不朝村外開。如果不得以朝外開,還有一個補救辦法,即在大門頂上放一瓶子,叫「風水瓶」,把瓶口朝向空曠的門外,據主人說這樣可以把野外吹來的邪氣盛在瓶裡面,以免影響住宅里人的平安。

今天,感興趣的人在山西的許多農村都可發現,那些商店、學校等公共建築往往都建在村莊的外圍,背靠荒山野地,人們將這些建築建在村莊外圍,是要把原來處在村邊的院落圍在裡面,禁忌的作用在這里是顯而易見的。

在山西農村,建築房舍很講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為定格,主房、偏房、院門、廁所各有定位,不可錯亂,否則不吉。其中,特別忌諱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殺人不用刀,兆家敗人亡。

在建房之時,門的設置屬於「立門戶」的大事,在建築中是甚為重要的。院門被視為人的臉面一樣是家庭的臉面,「立門戶」甚至成了成家立業的代稱,所以禁忌也最多。

一般講,農村的院門忌沖河流、水井,恐被水射而生災起禍。院門直對巷口也是不允許的,巷口是一支土箭,射向家中不祥。在晉南俗傳「街門不走西北門,西北高而東南低,面向西北走脈氣。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夏不涼。」如果不能避,就要在院門口上鑲嵌一面鏡子,即所指的「八卦鏡」、「照妖鏡」以破解,此種現象在晉南農村極為普遍。

此外,兩戶家門徑直相對也是犯忌的,院門若如鄰家相對,忌正沖,也忌門小。俗以為兩門相對,雙方都不吉利,尤其是門小的更遭其害。所以,在農村兩門相接相對的現象極為罕見,即使有相對者也只是斜對,彼此錯開。

對於一個院落來說,一般以向東的院門為善,向西的稱陰門,除非萬不得以一般不開西門,否則必須在門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對的牆壁上鑲塊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當」之類的字樣,以避邪風鬼魅的騷擾。

院門直對家門和窗戶也是需要迴避的。打對的門額窗額裝鏡子破解。此外,一般農舍院門之內也必有斷壁牆以擋之。在呂梁一帶,院門築起來以後還要掛上桃木弓、柳木箭用以鎮邪。

總之,這一類關於建房建院中門的開向 、方位的禁忌 ,一方面是與「開門卜凶吉」的俗信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門為家防之用」,都是盡量力求避凶趨吉的。當然,也是建房格局定位之中最受重視的。

房屋修好後,主人們喜歡在空盪盪的院子里點綴一些花草樹木。對於山區農家小院來說 ,最好是種上幾顆樹,在離石一帶講究最好不種開花樹,而在交城一帶又忌種桑樹,除了當地俗傳的桑仙樹「傷心」之外,作為一種禁忌,桑與喪諧音,人們認為這都具有某種傳染性,不吉利,桑往往被人們諧音為喪失人口,留不住後代,所以不種。晉南有些村莊則忌在院中栽種葡萄樹,認為不吉。

在同一處聚居的各家鄰里,建房的高度按習俗應大體一致,忌南鄰和西鄰的房子高過自已的屋子。在晉南俗傳「北高不算高,南高壓斷腰,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麼就要在中間的房屋頂上多築一磚高,或修築一個小小的類似廟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讓者,顯然有居高臨下之勢,以勢壓人,據說會壓了別人的運氣和吉利,甚至風水。大病小災都會歸因於此。這種情況在農村會導致鄰里糾紛,甚至會結下世代怨仇。

廁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慮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頭上安茅房」之說,排水溝也不能通過別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對別人的家門。鄰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認為是污水、憨水,影響自家運氣。此外,房屋頂上如修建吉獸猛獸者,也不能讓脊瞰吻獸張開大嘴面對人家,有吃掉別人之嫌。這類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莊中更為多見,不僅具有巫術色彩,更有一些舊時代禮法的陰影。

5、山西各地過年風俗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原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碰撞交融的文化區域,獨特的地理文化生態孕育了特色鮮明的春節節日民俗。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好的山西各地過年風俗,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山西介紹

山西分為晉北、晉中、晉南、晉西、晉東南五大文化亞區,各地區春節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內涵深邃。

晉北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沖突交融之地,農耕與游牧在這里碰撞匯聚,春節民俗呈現出一種「混搭風」。晉中是農商文化區,明清晉商成為稱雄全國的商幫,商業經濟的繁榮為春節民俗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支撐,晉中春節期間有熱鬧的社火表演,精彩紛呈,形式多樣,兼具北方的雄奇豪放和南方的柔和細麗,具有貫通南北之大氣。晉南為古河東地區,古老的神話傳說、原始的祭祀崇拜、神秘的儺舞表演在這里延續。晉西呂梁山區道教文化盛行,柳林縣元宵節的「盤子會」,臨縣、方山各縣的傘頭秧歌就是此種文化的藝術展演。晉東南為古上黨地區,它位於巍巍太行山脈,培育出了古老神奇的社火藝術,春節里以祈求各路神靈為中心的迎神賽社活動在村落鄉鎮上演。

晉北春節民俗

晉北主要指山西北部一帶地區,處於桑乾河、滹沱河和黃河流域的交錯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盆地間隙分布。現在行政區劃具體指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共包括29個縣區。晉北地處邊塞要地,歷史積淀深厚、民族文化交匯融合,長期以來形成了農耕、游牧、邊塞、軍事、佛教相互交融、包容並蓄的文化特徵。

晉北社火體現了獨特的「古軍事」文化特徵,如朔州「踢鼓秧歌」,它源於武術競技中的「太祖洪拳」,108人扮作梁山好漢除惡揚善。其中一幕是這樣的:李逵從城樓上跳下,打開城門,救出眾好漢,梁山眾英雄甩膀亮勢,踢一腳立勢剛強,打一拳七步難防。再如火流星,亦稱「耍火炭」「火蛋舞」。流星技藝由原始狩獵工具「流星索」發展而成,它由舞者將一根繩索橫放於頸後,手握繩中央,繩頭兩端各系彩珠或小碗狀的鐵絲籠頭,內裝木炭或棉絮浸油後點燃,舞起來像兩個火球在夜空中旋轉飛舞,故稱「火流星」。白天耍時,碗內盛水,雙碗在空中飛旋而滴水不漏,稱為「水流星」。

晉北春節民俗還有著鮮明的佛教文化色彩,如臘八節傳說、打冰人習俗等。春節期間,晉北有些地方民眾還會在寺廟擺放供品,找僧道代替本人向佛祖祈求新年福運。五台山是佛教聖地,寺院在臘八節要施捨臘八粥;現在五台山作為旅遊景區,還會舉辦五爺廟廟會。五爺廟建於清代,面積不大,卻是五台山名氣最大、香火最旺的地方。春節期間,山西境內甚至全國各地來此朝拜的信眾接踵而至,尤其是正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爭相前來。

晉北煤礦資源豐富,點旺火是當地春節期間的特色節俗。每逢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旺火,以圖吉利,預祝全年興旺好運。旺火搭建一是要選煤講究,精心將原煤切割成方塊;二要造型美觀,最終的形狀是又黑又亮的寶瓶,保證燃燒時不塌陷,壘好後的旺火,遠遠望去,猶如碩大的花苞,吉祥喜慶,象徵來年日子紅紅火火;三要逐年增高,壘「旺火」時,盡量比往年高一些,喻意一年比一年好。此外,煤礦各單位還要組織團拜等儀式。

晉中春節民俗

晉中位於山西省中部,包括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和介休市等11個市(縣、區),東依太行,西傍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晉中自古名家輩出,特別是明清時的晉商聞名海內外,如實業家喬致庸、渠本翹、票號創始人雷履泰等。晉中是晉商文化區,坐落著許多氣勢恢宏的商賈大院,如喬家大院、常家莊園、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

晉中地區春節民俗文化呈現出商業化特色,一些在外地經商的商人將其他地區的習俗帶入家鄉,如太谷宮燈,民間俗謠唱道:「南庄的架火、太谷的燈,徐溝的背棍、鐵棍愛煞人。」每到年節,商人們從外地帶回宮燈,掛於自家的門庭之上,以此顯示富貴,互相攀比,宮燈越掛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形成了商戶們正月掛燈、游燈、比燈的燈節習俗。宮燈主架用名貴木材製成,周圍鑲嵌有彩繪玻璃,造型精緻美觀,下方四周佩裝彩穗,顯得豪華氣派。

社火表演中的「沈老爺坐轎」與晉商有關;太谷餅也與晉商關系密切。太谷餅,原名甘餅,始制於清咸豐年間,那時太谷富商雲集,生活奢華,太谷城南溝子村的一家餅鋪老闆為迎合富商口味,反復實踐,製成甘餅,這種餅甜而不膩,酥而不碎,軟香可口,成為當地特色食品。

晉南春節民俗

晉南位於山西省南部,主要指山西省臨汾和運城兩個地區,位於汾河流域南端,東依太行山余脈,西靠呂梁山脈,緊臨黃河。這里還是歷史上的河東之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山西蒲劇就發源於晉南黃河岸邊的蒲州鎮,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有關羽、「三王」(王通、王績、王勃)、聞喜裴氏、薛仁貴、柳宗元等。晉南人文傳說豐富多彩,如堯舜禹故事、蚩尤傳說、牛郎織女傳說、趙氏孤兒傳說、薛仁貴傳說等,不勝枚舉,引人入勝。此外,一些標志性的'節俗文化空間,如洪洞大槐樹、運城解州鎮關帝廟、萬榮榮河鎮後土廟、芮城永樂宮等也都在晉南。總體來看,晉南春節民俗農耕文化特點突出,與當地的歷史人文精神緊密相扣。

晉南農業民俗特色鮮明,春節習俗體現著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求吉心理。春節期間,浮山百姓特意蒸制花饃來供奉神靈,其中別具特色的是棗山、棗糕、石榴饃等。晉南春節文藝形式多樣,有匼河背冰、跑鼓車、蒲劇等。背冰是匼河古會上一項古老而奇特的民俗活動,數九寒天,青年男子頭裹紅巾、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背著冰冷的大冰塊,手中敲著鼓與銅鑼,它象徵著勇猛,是古時尚武精神的現代展演,是不畏嚴寒、敢於擔當的非凡氣度,是民眾心中蓄積已久的力的迸發和美的享受。跑鼓車最初是軍戶遺民在節日閑暇時消磨時光、強身健體的競技活動,後來逐漸成為正月里的固定表演項目。跑鼓車的車為木質大輪車,鼓因為所屬院社不同而各異,表演前,整個村子分為東院、南院、西院、西北院和中院,各院推選出德高望重之人作為表演組織者,由組織者選擇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來拉鼓。跑鼓車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它昂揚激情,蓬勃進發,表現出當地民眾的頑強剛毅、彪悍威猛與樂觀奮進的精神風貌。

晉東南春節民俗

晉東南,顧名思義指山西的東南部地區,包括長治市與晉城市。長治古稱上黨,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上黨地區多山,早在上古時代,傳說神農氏炎帝就曾在這里嘗百草、馴養牲畜、發展原始農業。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上古神話,如女媧補天、神農采五穀、大禹治水、後羿射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在這里留下了遺跡與傳說。晉東南留存有一些古樸的廟宇,供奉著富有地域歷史文化特徵的神祇,如「湯王廟」「二仙奶奶廟」「三嵕廟」等。

晉東南的春節民俗中比較有特點的有迎神賽社和秧歌。迎神賽社是春節期間舉辦的社火活動之一。襄垣、武鄉秧歌起源於明末清初,農民在田間勞動時唱出心裡久久壓抑的悲情苦衷,最初形成了一種稱之為「挑高」的秧歌,由二人對唱,一手搖著響鈴,一手拿著雨傘,見景生情,即興編詞,你唱我和,二人競唱,聲調越挑越高,後來,挑高秧歌與當地民間曲藝唱腔滲透,出現了一種「干板秧歌」;大約到了清乾隆年間,又發展成有一把「呼胡」伴奏、說唱故事人物的「地圪圈」(廣場)秧歌。清末時,這種秧歌廣泛流布在襄垣的北、中部和武鄉的東部,從此,襄垣秧歌與武鄉秧歌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許多地方把這兩地的秧歌形式統稱為襄武秧歌,如今襄武秧歌經過了多方面的改進,以演唱現代生活內容為主。

此外,晉東南春節期間的八音會、跑馬排也別具特色。跑馬排是陽泉市娘子關鎮下董寨村春節期間特有的競技活動。每年的正月十六上午,下董寨村民都會模擬古代快馬加鞭傳遞公文、呈報軍情的場景,在村子中央的青石古街上騎馬縱情狂奔,競爭比試。下董寨的跑馬獨特之處在於馬背無鞍韂,馬腹無腳蹬,僅憑騎手坐穩馬背抖韁驅馬馳騁。這樣高難度的危險動作,對下董寨人來說卻手到擒來,無論是十多歲的童稚少年還是60歲的花甲老人,都能上馬一展自己的英武雄姿。娘子關流傳著一句俗諺,「寧肯一夜不睡覺,也不能誤了跑馬看熱鬧」,方圓百里的人們都在這天慕名而來一睹跑馬風采,各大媒體也對這一盛大的民俗活動競相報道,跑馬排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晉西春節民俗

晉西是指山西省的西部地區,主要指呂梁市,位於呂梁山脈的中段,西邊緊臨黃河、直面陝西,東南靠近汾河。晉西處於呂梁山脈和黃土高原重巒疊嶂的山區,偏遠、交通不便,傳統風俗與歷史文化保存較好,一些古有的民俗文化受現代文明的沖擊影響較小,所以這里的春節民俗在許多方面具有特殊意義。總體而言,道教信仰在晉西非常突出,代表性的就是北武當山,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供奉真武大帝,因此當地春節民俗具有濃郁的道教文化色彩,一些代表性的春節民俗如盤子會、醮紙、傘頭秧歌等,其儀式內容都與道教文化傳統有關。

柳林盤子會也叫天官會會、人口會會,每逢春節,各村都要在公地上搭設盤子、擺出九曲,特別是正月十五,人們圍著盤子祭祀過後,堆煤塔、扭秧歌、吹嗩吶、轉九曲,可達四五萬人。

文水縣一帶春節期間要搭建神棚,也稱壇壇,主要是用木隔扇搭成像房子似的堂帳,祭祀供奉十殿閻君,並掛著逝者過金橋、銀橋的圖像,還有一些地獄的內容,上面印有生前作惡者上刀山、下油鍋等情節。從正月十四至十六,當地民眾圍繞壇壇進行各種社火表演,祭神安神,目的在於規勸世人要積德行善,不做壞事。

晉西還有一些獨特的春節民俗,臨縣傘頭秧歌、中陽剪紙、孝義皮影木偶、九曲黃河陣等,其中孝義皮影、汾孝秧歌、中陽剪紙、孝義碗碗腔等民間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山西特色人文風俗

1、山西鑼鼓。山西的鼓品種達數十種,其中代表為山西威風鑼鼓。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擊鼓迎戰,鳴鑼收兵,取得勝利,於是流傳下威風鑼鼓。

2、剪紙。「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著稱。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採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制出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

3、麵塑。山西民間麵塑主要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生活理想的體現。麵塑在造型意識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棗山,祭供灶神的叫飯山、花糕,形制都較大,謂之米面成山。

4、旺火。生旺火是山西北部地區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裡面放柴,外面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單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

5、炕圍畫。炕圍畫的形式構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兩組邊道,按照一定的規格布置而形成其主體框架,中間等距離安排以各種畫空。既具完整對稱的裝飾形式,又具簡繁對比的表現內涵。炕上部分是其主體,鍋台畫、灶頭畫、看牆畫是其外延部分。

(6)山西陽泉春節風俗有哪些擴展資料:

山西又稱「三晉」,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