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春節農村做什麼
1、廣東春節的習俗
1、行花街,逛廟會。以前老人家常說:「行花街就是為了討個好運氣。鮮花象徵著花開富貴,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現在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看花以外,更是廣州人過年希望「行運」的標志。
2、舞醒獅。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遠古時期,廣東南海一帶發生了瘟疫,死人無數,這時出現了一隻神獸,神獸走過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為了報答神獸的恩情,鄉民們便用竹篾和紙,紮成神獸的樣子,配合鼓樂舞動,以表示禮祀之心。
3、買金桔。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為什麼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廣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東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
4、謝灶。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
2、廣東過年習俗有哪些?
廣東過年習俗有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廣東特點
廣東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由於歷史原因,東沙群島被台灣當局控制),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中國第三位。
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東起南澳縣南澎列島的赤仔嶼,西至雷州市紀家鎮的良坡村,東西跨度約800公里;北自樂昌縣白石鄉上坳村,南至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跨度約600公里。
3、廣東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期間游神。游神習俗由來已久,每個村莊的游神時間不一樣,有的是十五,有的是二十,在這一天非常的熱鬧。
燒香拜神。不管是年三十還是年初一,一般過年那幾天都會到廟里每天上香,會帶上雞和水果一起去拜神,寓意祈禱新的一年心想事成。
4、廣東的春節都有哪些風俗?
1、行花街,逛廟會,以前老人家常說:「行花街就是為了討個好運氣。鮮花象徵著花開富貴,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現在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看花以外,更是廣州人過年希望「行運」的標志。
2、舞醒獅,春節期間很多商場都會請來醒獅隊,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
醒獅是舞獅文化之一,優秀的傳統民俗舞蹈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或店鋪開業,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
3、買金桔,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廣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東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
4、食年糕,年糕包括有:糯米年糕、蘿卜糕、芋頭糕、馬蹄糕等等,年糕諧音「年高」,寓意快高(糕)長大、步步高(糕)升。
5、派利是,這是廣東春節的習慣,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
5、廣東春節習俗有哪些?
廣東春節習俗
1、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舉辦迎春花市,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逛花市活動。
2、送壓歲錢是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年,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遠的地方。
3、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是的,廣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東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廣東人對花情有獨鍾,無論是高雅之士還是庸俗市井,過年都要買桃花等老幾樣,再配搭各種各樣的鮮花。
4、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遠古時期,廣東南海一帶發生了瘟疫,死人無數,這時出現了一隻神獸,神獸走過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為了報答神獸的恩情,鄉民們便用竹篾和紙,紮成神獸的樣子,配合鼓樂舞動,以表示禮祀之心。
因為神獸的模樣酷似傳說中的獅子,因此又被鄉民們稱為「瑞獅」,而「瑞」在粵語中和「睡」是諧音,叫「睡獅」不吉利,為了避諱,加上「瑞獅」也暗喻著驅邪鎮妖的寓意,便將「瑞獅」改為了「醒獅」。
5、謝灶 :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
6、廣東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廣東過年的特色風俗有:逛花市,派利是,醒獅,舞龍,行通濟,廣府廟會。
風俗以及寓意:
逛花市:逛花市這個是廣東的傳統風俗,據說在中國唯廣州獨有,後來這個風俗逐步推及輻射到其他縣市,成為廣東人過年的風俗。
派利是:這是廣東春節的習慣,代表的是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
醒獅: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製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廣東的特色,春節期間很多商場都會請來醒獅隊,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
廣東過年的其他風俗:
行通濟:是廣東省佛山市一帶的傳統民俗活動。作為在元宵節期間舉行的遊玩祈福活動。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扶老攜幼,自清晨到夜幕,舉著風車、搖著風鈴、提著生菜浩浩盪盪地由北到南走過通濟橋,祈求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廣府廟會:是廣東"一城一特"春節活動之一,是廣東省地方傳統民俗文化,廣州市越秀區在傳統元宵節期間,即農歷正月十五至廿一舉辦的傳統廟會。
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廣府廟會開幕式設在元宵節當天,為期七天,是一項廣府文化嘉年華活動。
潮州大鑼鼓: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音樂中的一種,是一種由鑼鼓樂與管弦樂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歷代相沿的鼓吹樂類演變而成,是潮汕地區最具群眾性的樂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