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期間初一至初十吃什麼

春節期間初一至初十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03 04:28:47

1、春節期間民俗吃什麼飯

民間諺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面。
大年初一
1、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2、萬年糧——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3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餃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4、湯圓——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5、面條——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6、雞湯——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徵「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
7、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大年初二
1、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面或者炸醬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2、大年初二是女兒(偕女婿)回娘家給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東西,比如雞,年夜飯是要把頭,翅,腳,尾留著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有年夜的飯要多煮,留下年飯初二開吃。必有臘肉香腸,魚和面。
3、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大年初三
1、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2、俗話說:初三合子往家轉,合子是中華麵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區流行的一種麵食。比較常見的是韭菜、茴香、雞蛋、豬肉,以韭菜+雞蛋、茴香+豬肉、韭菜+豬肉的組合最常見和最受歡迎。
合子的麵皮一般不用發酵的面,而是用燙面和冷水面這兩種。合子皮薄、餡大、味道鮮美,因此深受歡迎。
3、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餃子,由於一部分人此時需要提早出門,趕往工作地點,民俗、民風的名言是:「出門餃子、進門面」。也就是說:親人離開家門時,吃餃子保平安,來年再團圓,家中親人的祝福都包在餃子中。
大年初四
折籮——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捨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燴食,殘羹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大年初五
餃子——「破五」吃餃子,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老北京有講究,「破五」吃餃子的肉餡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餡兒也要自己去剁,這樣的話,就是預示著來年一切都很順利。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沒有了。「破五」的餃子講究餡兒是一個肉丸的。餃子的形狀是扁圓的,它和古代象徵財富的元寶的樣子很相似。一家人團圓吃「破五」餃子,那麼就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頭,可以增加財富,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

大年初六
「年關」已過,一切恢復往常的生活。因此可以像往常一樣吃什麼都可以。
初七人日
吃壽面
初六「年關」已過,一切恢復往常的生活,因此吃什麼都可以。
正月初七為「人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人日要吃以七種菜所做的「羹」,稱「七寶羹」。除了吃「七菜羹」,還有吃「及第粥」與「面線」等象徵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食物。

吃面條
此外,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面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面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面條。

吃餃子
人日這天,臨清、濟南等地忌諱婦女做針線。單縣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這天吃小豆腐,象徵吃老鼠腦。
大年初八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初八初九牛羊肉
做法:
1、牛腩切塊後,放入鍋中加冷水煮開,3分鍾後關火,用溫水沖洗干凈。
2、牛筋切段放入高壓鍋加水,煮至上汽後轉小火,20分鍾後關火。
3、自然排氣後撈出牛筋,用溫水沖洗干凈。
4、洋蔥、生薑切片,大蒜去皮,入油鍋炒出香味。
5、倒入老鹵或清水、香葉、八角、草果、桂皮,煮開。
6、放入牛腩和牛筋,煮開後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冰糖。
7、轉小火燉煮2-3小時左右,至牛肉和牛筋酥軟入味即可。
初十要喝棒子粥
做法:
1、適量大米洗干凈。
2、將玉米剝掉,洗凈。
3、把玉米和大米放在鍋中。
4、倒入適量清水。
5、大火煮開,小火慢煮二十分鍾左右。煮好的玉米粥既粘稠顏色又漂亮,更加好喝。
正月十一(2月18日)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傳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里,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被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十一吃魚有說頭
新年吃魚,講究的是〝年年有魚(余)〞,況且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葯用療效。
做法:
1、魚肉洗凈。
2、熱油中放入薑片。
3、倒入魚肉,翻炒。
4、加點醬油。
5、放一點糖。
6、加水煮一會。
7、出鍋前滴幾滴美極鮮,撒上蔥花即可。
正月十二(2月19日)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民間俗稱「十二搭燈棚」,意思是元宵節將近,村莊中的管事人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准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准備工作了。
十二餐桌有鴨子
中國許多地方的人都喜歡吃鴨子,比如北京人愛吃烤鴨,南京人愛吃鹽水鴨,四川人愛吃樟茶鴨,新年期間的餐桌上怎能少了鴨子。
做法:
1、鴨肉洗凈,切成中等大小的塊便於入味,過於肥厚的鴨皮剔下來。
2、鴨肉放入碗里,加入料酒,鹽,生抽,薑片,蔥段,腌制20分鍾。
3、把剔下來過於肥的鴨皮脂肪放入鍋里。
4、小火用鏟子按壓,慢慢逼出鴨油。
5、待鴨皮兩面變金黃時,很多鴨油都出來了,盛出鴨皮。
6、鴨油里倒入干辣椒,花椒炒香。
7、倒入腌制好的鴨肉翻炒熟。
8、倒入老抽翻炒上色。

9、倒入一瓶啤酒,沒過鴨肉,中小火慢慢燒。
10、慢慢收汁,倒入青椒翻炒即可。
正月十三(2月20日)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做法:
1、蝦洗凈瀝干。
2、蔥姜、料酒浸泡蝦5分鍾,中途翻動幾次,使之均勻浸漬調料。
3、倒出汁水,保留蔥姜。
4、倒少許油,熱鍋炒蝦。
5、慢慢翻炒至蝦變成紅色,加鹽。
6、加醬油,煮一分鍾。
7、加青紅椒圈。
8、湯汁收干,拌勻起鍋。
正月十四(2月21日)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娘娘誕辰於正月十四,又稱「順天聖母」。傳說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歷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立祠奉祀,稱為「順天聖母」。
十四大碗炸醬面
老北京人做炸醬面時一般只認六必居、天源的醬,面條要用手擀麵,夏吃熱冬吃涼,伴上老北京人吃炸醬面時最講究的八碟菜碼,包括:黃瓜絲、水蘿卜絲、香椿末、芹菜末、青豆嘴兒、黃豆嘴兒、白菜絲、青蒜末,如果再咬上幾口臘八蒜,味道更爽。關注微信「大海旅遊人」
做法:
1、五花肉切丁,黃瓜和蘿卜切絲。
2、炒鍋放適量油,肥肉先入鍋,煸出油後入精肉。待鍋內飄香後入少量生抽,料酒。盛肉丁出鍋。
3、用煸肉的油炸醬。先用大火把醬燒至咕嘟咕嘟,然後用小火慢慢咕嘟咕嘟著。
4、炸個十分鍾左右,再倒入煸炒過的肉丁,翻炒幾次,快出鍋時撒入蔥花。
5、然後就是煮麵了。
6、然後把菜碼在沸水裡過一下,脫生即可。
正月十五(2月22日)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相傳,正月十五日是蠶神嫘祖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蠶神」的日子。祭蠶神用白粥加上肉脂為供品,同時用一桿竹竿挑著燈燭插在田間,謂之「照田蠶」(據說觀察燈火顏色可以判斷一年的豐歉)。這項活動逐漸成為了後代元宵節觀燈習俗的一種源頭。
十五家家鬧元宵
正月十五齣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起初,人們曾經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圓、和睦、幸福。

2、在我國傳統習俗里,初一到十五每天該吃什麼?

每年除夕,做十幾二十個菜一頓年夜飯一大家人圍坐一起那是必須的。北方那就是吃餃子啦!想想我的家鄉,過年不吃一碗炒米粉那就覺得沒有吃飯似的。如果還沒有看我們的年夜飯清單,就從這里點擊進去吧!,但是過完年吃什麼呢?初一到十五那都是有講究的。

大年初一

北方必然是吃餃子!這應該是北方人的規定動作,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話說冬至也是吃餃子,寓意是不凍掉耳朵。反正我的理解就是,北方的飲食習慣,餃子就是有好事都吃餃子!

大年初二

俗話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那初二就是吃面啦!北方人一般初二早上做個打鹵面,或是炸點醬。面條長長久久!還有長遠的意思。還有講究的地方,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初三合子往家轉,合子是中華麵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區流行的一種麵食。比較常見的是韭菜、茴香、雞蛋、豬肉,以韭菜+雞蛋、茴香+豬肉、韭菜+豬肉的組合最常見和最受歡迎。話說看完圖之後,好想吃一個韭菜盒子,看來大年初三要做起來了!

初四烙餅炒雞蛋,大年初四,烙餅當主角,麥香、油香、蔥香、肉香,帶著餅鐺的炙熱一起散出,冬日升起的微煙頗有騰雲駕霧之感,初四烙餅炒雞蛋,小烙餅也有大美味。或者你還可以做一個雞蛋灌餅:點擊。畢竟過年期間,小攤兒都回老家了,只能自己做啦!

大年初五 北方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老北京有講究,「破五」吃餃子的肉餡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餡兒也要自己去剁,這樣的話,就是預示著來年一切都很順利。

南方的初六初七要吃雞,那今年雞年更是要吃雞,雞年大吉!,雞翅換成雞塊,吃整雞才像過年哦!

民間傳說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穀日的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並不吃煮熟的穀物。這種習俗蘊涵著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

有的地方初十要喝棒子湯,這棒子湯就是玉米棒子,棒子湯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玉米糊糊啦!

十一吃魚有說頭

大年十二要吃鴨

十三圍坐吃對蝦

十四汆湯丸,寓意就是團團圓圓,你可以做魚丸。

正月十五鬧元宵,當然是吃湯圓啦!南方叫做湯圓,北方叫做元宵,雖然兩個東西差不多,都是糯米做的,但其實做法上有大的區別。

3、誰知道過年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什麼日子? 吃什麼 ?

俗話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1、年初一開春吉祥:
a、以干支定開正時間,時間一到燃放鞭炮,象徵趕走年獸;並在神明前供奉甜湯圓,以示開春。
b、穿新衣新鞋,代表萬象更新!還傳說穿上紅色內衣,全年都會「鴻運當頭」。
c、到廟里祈福,同時會注意出門時的方位,朝吉利方向前進,認為可招來好運!
d、為祈求年年益壽,神壇上的香燭必須 終日明亮。
e、親友相互往返拜年,道吉祥恭喜,祝福對方來年順利、身體健康。
f、開車出門,經過山洞或陸橋時會撒些「四方金」與「土地公金」,可以消災解危,逢凶化吉,中部與苗栗人至今還有這種習俗。
g、吃瓜子,象徵「多子多孫」;糖蓮子表示「連生貴子」;糖蓮藕寓意「年年都有」。
h、避免吃稀飯,這天若吃稀飯,這一年外出會被雨淋,甚至大雨會將田土沖垮。此外,吃稀飯是貧窮的象徵,初一吃稀飯,恐怕之後都得過著窮困生活。
i、部分客家人與閩南人會吃早齋,據說初一吃素代表全年吃素。
j、嚴禁灑掃與倒垃圾, 會把家裡的福氣財運掃光光; 若真要動掃帚, 記得由外往內掃!
k、盡量不動刀剪針線,一旦有差錯,會招致破敗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財路剪斷。
l、初一打破碗碟杯盤,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並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
m、不能睡午覺,男人在這一天睡午覺,他的田畦就會崩坍;女人在這一天午睡,爐灶會塌陷。這亦是取古意,勸人不要懶散。
n、忌洗衣,因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這二日不宜洗衣。
o、不可以躺在床上說恭喜,傳說會導致長年卧床!
p、不能打人、罵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頭。
q、避免說出「破」、「死」、「病」、「輸」、「敗」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說「童言無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後果。
r、記得要在年前還清債務,如果已欠過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門討債,否則會倒楣一整年!
s、不宜殺生。殺生必見血光,為不祥之兆,會引起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發生。
t、出嫁的女兒初一不能回娘家,據說會讓娘家破敗。
2、年初二回門是喜:
a、出嫁女兒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稱為「回門」。早期還須由娘家兄弟前來迎接,並准備紅包分送給小輩。
b、回門時不能空手,且帶給娘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則不吉利。
c、做牙。祭拜土地公,早期多以牲禮祭拜,現代逐漸改為鮮花水果。
3、年初三老鼠娶親:
a、可安睡遲起,因為自除夕到初二都勞累,這日可以好好調息啰!
b、俗稱「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
c、根據傳說,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
4、年初四恭迎灶神: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准備豐富的牲醴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5、年初五拜財神發利市:
a、稱作「破五」,因為之前的禁忌過了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謂「初五隔開」。
b、這天垃圾變成了「窮氣」,因此要清掃家裡,將垃圾送出去,俗稱「送窮出門」。
c、「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則可能會有災害發生。
d、這天是五路財神生日,商家在路邊擺起供品,焚香拜神,以求「大發利市」,同時正式開張。
6、年初六挹肥: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干凈。
7、年初七安頓身心:「人日」,據說若這日天晴,代表會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許多事情都不宜在這天進行,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8、年初八完全操在值年星宿手裡,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穀日」的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並不吃煮熟的穀物。這種習俗蘊涵著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稱為「順星節」,是一個可以預知一年運氣的節日
9、年初九祝玉皇生日快樂: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們會在庭院或寺廟的中央准備祭品,焚燒天公金,為玉皇大帝慶生。
10、年初十有食食:吃飯。
11、年十一子婿如意: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俗稱子婿日。
12、年十二歸寧順心:女兒歸寧日。
13、年十三稀飯配芥菜:吃了多日的大魚大肉,依傳統習俗,這天會吃較清淡的稀飯配芥菜。
14、年十四結燈棚:正月十四是上元前夕,民間紛紛搭燈棚,系結花彩,簫鼓喧天、獅龍並舞,預演元宵節目,也叫「試燈」。
15、年十五提燈吃元宵:
a、上元節,俗稱元宵節或燈節,是天官大帝的生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此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有小過年之稱。
b、這天依例會吃元宵,提燈籠。
c、台灣苗栗客家人不吃元宵,而做菜包吃。
d、據說在元宵夜,未婚女子摸黑偷摘蔥與菜,即可覓得好夫婿喲!俗諺:「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

4、初一到十五吃什麼

<

5、中國傳統春節吃什麼?

1、臘八粥

我國古代天子國君,農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後來流行到民間,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就是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用以慶祝豐收。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2、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屬於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湯圓

湯圓別稱元宵、湯團、浮元子,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湯圓象徵合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

4、餃子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東漢時期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也稱水餃,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餃子的諧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過春節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

5、春卷

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春卷是用乾麵皮包餡心,經煎、炸而成,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來。在中國南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卷和芝麻湯圓。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