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威春節有哪些習俗
1、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最熱鬧、最隆重、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日。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作序,此為之首″。春節為一年之首,古代亦稱為「元旦」、「元日」、「元朔」、「元正」、「正旦」、「新正」、「元辰″、「元春」等。這些稱呼是歷史各個朝代對春節的不同叫法,名異而實同。
我國元旦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日;商代在十二月初一日;周代在十一月初一日;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為元旦。漢武帝時又恢復夏歷,以正月初一為元旦。自此以後歷代至辛亥革命前相沿未改。辛亥革命後,在民國元年決定我國和世界一樣釆用公歷,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但民間還是以夏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是農歷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這期間還要掃除污穢,預防疾病。貼門神、對聯、掛旗、吃餃子(南方沒有吃餃子這一風俗)、圍爐、放鞭炮,除夕「守歲″,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它象徵著團結、興旺,人們對新一年寄託著美好的希望。
中國的新年被普遍的稱為春節。因為它是從立春(自然的變化而相因的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開始的。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春節的來歷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中國春節的來歷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中國春節的來歷是如此的古老以至於難以追溯。有許多種不確定的解釋。然而,大部分人同意Nian(年獸)的說法。漢語中唯一的解釋是「年」。年獸最初是一種巨大的野獸的名字。它在新年的前晚會捕食人類。
一個傳奇是這樣說的:年獸有著一張巨大的嘴巴,它一口可以吞下許許多多的人。人們非常的害怕。一天,一個老人突然想起要拯救他們,意圖征服年獸。他對年獸說:「我聽人說你很厲害,但是除了不是你對手的人類,你可以吞食地球上的其他猛獸嗎?」後來,它確實捕食了許多猛獸,但偶爾也捕食人類和他們的家禽。之後,老人騎著年獸消失了。他變成了神仙。現在年獸已經走了,其他的野獸也被嚇跑到森林裡去了,人們開始享受和平的生活。老人離開之前他告訴人們:年末的時候把紅紙貼在窗子和門上來嚇跑年獸,防止年獸再溜回來。因為年獸最怕的是紅色。從此以後,看到年獸被征服的傳說就被一代代流傳了下來。「過年」這個術語就成為了今天的「慶祝新年」,因為在漢語中,「過」有「度過」以及「觀察」的雙重意思。「過年」也許是表示「經過年獸仍能存活」。
2、春節有什麼習俗?
春節是一年的剛開始,在民間一般也會把他稱為過年,過大年等等。過年指的是正月初一,在春節當天要去貼春聯,貼年畫,這個習俗很久之前就有了,它來源於上古時期驅逐年這種怪獸這種神話,同時由於要驅逐年這種怪獸,他也會有放爆竹這樣的習俗。放爆竹的聲音也在後來演變成了辭舊迎新的符號。關於爆竹最早的記載可以在南朝某位姓宗的文人手中。
爆竹由於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其實已經慢慢消失在人的視野中,人們會更多地利用,利用手中的設備去放電子鞭炮。在過年當天會吃年糕和餃子,吃這些植物也是為了來年能有個好兆頭,北方一般是用小米去做年糕,而南方一般是用糯米去做年糕,而在西南的少數民族那邊,一般是會將年糕做成團狀。
而餃子一般是在人們守歲之時吃的,在除夕當天12點一過,人們就會開始煮餃子,餃子也是意味著交子。在春節那天,長輩為了傳達自身對於小輩的良好寄予,他們一般會去發紅包,發壓歲錢給小輩,希望孩子們幸福成長。而在春節的當天,人們要去祭祖,一般是舉家到祖先的墳上,對祖先進行祭拜,或者說,將祖先先前的畫像掛在屋子裡,然後,後輩去進行祭拜。
春節的當天還要去向身旁的親朋好友和同事進行拜年,拜年的時候一般要彎腰和叩拜。春節還會有燈會,廟會這樣的集體聚集的活動,當人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逛花燈,鬧元宵等等活動。不同地區的習俗其實是不怎麼一樣的,南北差異大,在東北,他們會有吃殺豬菜的習俗,而在甘肅,會有民間的社火表演。
3、雲南過年風俗有哪些?
雲南過年風俗:
1.掛甘蔗
春節前夕,雲南各地的農貿市場和年貨街上,一根根甘蔗堆成了小山,對比挑選之後人們都會買上兩根或者扛起一捆回家。甘蔗尾部要帶點根須,頂上長長的綠葉也不能去掉。到除夕夜十二點時,要把甘蔗根朝上葉朝下放在門後,表示「翻梢」,預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兩根甘蔗代表好事成雙,甘蔗又象徵著步步高升和新的一年從頭甜到尾。
2.鋪松毛
門前栽「松蓬」是老昆明人過年的習俗,以前過年時每戶人家都要從山上挖一棵松樹回來栽在門前,樹下用松毛做一個包,插上香,乞求來年的好運氣和家人平安幸福。在農村,過年有的家裡不只要門前栽「松蓬」,家裡地板上還要鋪松毛,一屋子的清新氣息。象徵新的一年清吉平安,這個習俗應該是在全國獨有的吧。
3.吃長菜、餌塊
吃長菜,是老昆明年飯中最重要的一碗菜之一,也是很多人兒時深深的記憶。寓意是長吃常有,長長久久。昆明人的長菜一般是青菜或者蒜苗一根根長長的煮出來。餌塊同樣是昆明人過年一定要吃的食品,在以前的農村,過年前幾天,很多人就蒸一大鍋米飯,然後背去給人家加工成餌塊。用老臘肉、老腌菜一起炒,熟悉的味道。除此之外,八寶飯、紅燒魚等也是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
4.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是掃帚的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招致霉運。如果非掃不可,只能從外往裡掃。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而破財。
5.挑「聰明水」
每年除夕晚上,布依族同胞都會通宵達旦地守歲。新年初一清晨,姑娘們爭先恐後到井裡挑「新年水」,又稱「聰明水」。她們認為,誰先挑到第一擔水,就會在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初二,年輕人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到村邊、山腰、田壩去玩耍,對歌、丟花包等有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