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5點是什麼時辰
1、女孩2013年9月22,5點28分出生算什麼時辰
你好,就是公歷: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5點28
農歷:癸巳年八月十八日卯時
春節:2月10日
節前:壬辰年
節後:癸巳年
八字:癸巳 辛酉 辛卯 丁卯
五行:水火 金金 金木 火木
方位:北南 西西 西東 南東
生肖:蛇
·············
2、12個時辰是怎麼計算的?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復,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每個時辰各占兩個鍾頭。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佔24分鍾。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鍾,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鍾,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鍾。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鍾。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古人將夜裡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
一夜等分為五更,一更也等於現在的二個小時,從晚上七時開始起更,一更指七時至九時,二更指九時至十一時,三更指十一時至次日凌晨一時,四更指一時至三時,五更指三時至五時。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用12地支表示,每個時辰等於現代的二個小時。古時與現時對照:子時從夜間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丑時從一點到三點,寅時從三點到五點,依此類推,每隔兩小時分別為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更天」前最大的數字是五,是指三時至五時。
3、春節時侯早晨5點屬什麼時辰
早晨五點屬於卯時。
古代十二時辰演算法:
子時:23-1時
丑時:1-3時
寅時:3-5時
卯時:5-7時
辰時:7-9時
巳時:9-11時
午時:11-13時
未時:13-15時
申時:15-17時
酉時:17-19時
戌時:19-21時
亥時:21-23時
4、春節到底該什麼時間報時?
春節應該是晚上十二點,子正時刻。而晚上十一點是子初。具體的東西我從中國農歷網上摘下了。有為版主的意思是晚上十一點是干支歷的日交接線,而節氣是干支歷年月的交接線,立春節氣為年的交接線。而正月初一以晚上十二點,子正時刻開始,子初不算。以下為摘錄:
中國農歷是一部包含不間斷干支循環紀日及陰陽混和歷法:它分紀年歷法(主幹部分,用干支及生肖紀年)部分,干支歷法(四柱演算法,只用干支,不講屬相)部分,及其它演算法的混和歷法。
1)農歷紀年歷法部分,它用60干支和12生肖紀年,以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旦,今稱春節)為新年。即講干支也講生肖。這個您可以參考《律歷志》等史書。
2)農歷干支節歷部分,它用60干支紀年柱,月柱,日柱,時柱。年柱以農歷立春節氣時刻為分界點,月柱以立春為首的12個節氣時刻為分界點,是中國式的太陽歷,也是農歷的一部分,主要用於八字推命等,它只用干支,不用生肖。
3)農歷72候歷部分,24節氣又分為72候,每候為黃經5度,這個在建國後曾被一些主流歷法專家認為是「迷信」,被廢除。
4)其它成分,您可以參考《中國天文年歷》及其它書。
所以農歷立春節氣時刻和農歷新年(農歷正月初一子正0時)之間的處理方法是:
如果農歷立春節氣時刻在農歷新年(農歷正月初一子正0時)前,農歷紀年紀月部分是上一年的12月,生肖也是上一年的生肖。這個您可以查一下書本萬年歷或台歷日歷(一定要是書本的),但是要算四柱中的年柱月柱則是新一年的年干支和正月干支,但不用生肖。
如查農歷立春節氣時刻在農歷新年(農歷正月初一子正0時)後,則農歷紀年紀月部分是新年正月,生肖也是新年生肖,但如果算四柱中的年柱和月柱,還是上一年和上一年12月的干支,但不用其對應的生肖。
總之,由於農歷是陰陽干支混和歷法,對不了解中國傳統歷法文化的人肯定會引起混淆。
您只記住:農歷紀年和農歷四柱演算法不同,但都用60干支。農歷紀年是以正月初一為新年,用60干支和12生肖紀年,有時也配數字紀年(如1996年的農歷新年後為農歷4694年),生肖只跟著紀年轉;農歷四柱(農歷干支節歷部分)的年柱月柱用以農歷立春為首的12節氣時刻(不是節氣當日的0時)算,只用干支,不用屬相(生肖)即它把生肖的更替留給了新年(農歷正月初一子正0時)。
5、下午5、6點是什麼時辰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時辰 相等於現在的時間 配上的動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時正至上午 1 時正
鼠 鼠在這時間最躍。
丑 上午 1 時正至上午 3 時正
牛 牛在這時候吃完草,准備耕田。
寅 上午 3 時正至上午 5 時正
虎 老虎在此時最猛。
卯 上午 5 時正至上午 7 時正
兔 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辰 上午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龍 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巳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蛇 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午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
馬 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未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羊 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申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猴 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酉 下午 5 時正至下午 7 時正
雞 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戌 下午 7 時正至下午 9 時正
狗 狗開始守門口
亥 下午 9 時正至下午 11 時正
豬 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所以你是辰時...................
6、2015年8月3日凌晨五點二十五分是什麼時辰
公歷:2015年8月3日5時(星期一)
農歷:乙未年六月十九日卯時
春節:2月19日 / 立春:2月4日11時
天運五行:金 / 甲午乙未沙中金
納音:沙中金 楊柳木 釵訓金 松柏木
八字:乙未 癸未 辛亥 辛卯
五行:木土 水土 金水 金木 (五行缺火)
生肖:羊 / 本命佛:大日如來
【喜用神分析】五行統計:2木,0火,2土,2金,2水。五行缺火;日主天干為金;同類為:金土;異類為:火木水。〖同類得分〗:金2.2,土1.16,共計3.36分;〖異類得分〗:火0.66,木2.81,水1.7,共計5.17分;〖差值〗:-1.81分;〖綜合旺衰得分〗:-1.81分,「八字偏弱」;〖八字喜用神〗:八字偏弱,八字喜「土」,「土」就是此八字的「喜用神」,起名時建議帶五行屬性為土的漢字。
7、12生肖對應的時辰是什麼?
【子時】鼠(23時至01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丑時】牛(01時至03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寅時】虎(03時至05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卯時】兔(05時至07時)日出,又名破曉、旭日,指太陽剛露臉,初升的時間。
【辰時】龍(07時至09時)食時,又名早食,也是吃早飯時間,
【巳時】蛇(09時至11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馬(11時至13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時】羊(13時至15時)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申時】猴(15食至17時) 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酉時】雞(17是至19時) 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戌時】狗(19時至21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亥時】豬(21時至23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1、2021除夕幾點接財神比較好:
2021正月初一接財神吉時:子時(0—1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這三個時辰都是適合接財神的吉時。
2、過年給長輩送禮物送什麼好:
⑴保暖禮物
過年的時候天氣太冷了,老人長輩們身體抗寒能力很差,沒有一些保暖物品的輔助保暖在冬天是很難熬的,所以過年回家可以給老人長輩們帶一些保暖的禮物。比如暖水壺和圍巾絲巾什麼的,禮盒包裝,方便攜帶,過年送禮也很有面子。
⑵過年老人保暖除了多穿衣以外還可以多喝熱水,過年送老人們一些保溫杯也是很實在,畢竟冬天哪個老人不想喝上一口暖暖的溫水,送這些保溫杯正是老人所需要的。除了保溫杯還可以送茶杯,過年老人一般都是以喝茶為主,送個好茶杯也很有必要。
9、子丑寅卯十二生肖對應時間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盡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那麼十二生肖到底是按什麼劃分的呢?
生肖的劃分,既不是以公歷的1月1日為界限,也不是以農歷的正月初一為界限,而是以24節氣中的立春為界限。相信大家都覺得很驚訝,開始我也是這樣的!公歷的1月1日那肯定不是了,是個中國人都知道這個不是,但是農歷的正月初一就不一樣了,絕大多數人都以為農歷的正月初一就是生肖的劃分界限,只有少數人知道是按照24節氣中的立春來劃分生肖,例如一些道行高一些的算命先生、日子先生和一些研究我國傳統文化的人,當然可能很多老一輩的人也知道。
下面我們說說以立春來劃分生肖的原因:
1,中國歷法就是按照立春來劃分屬相的,不信可以問度娘
2,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著名民俗學家葉春生教授等諸多研究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知名人士認為:生肖屬相應以立春為界。
3,傳統春節是指「立春」,已經流傳了數千年,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月初一為「元旦」,民國元年(1912年)規定陽歷1月1日為「春節」,由於民間反對,袁世凱採取了換位的辦法,將陽歷1月1日定名為「元旦」,正月初一定名為「春節」。
4,從「立春」到「立春」是基本規律的365天,而從「春節」到「春節」短時只有354天,長時則多達384天。
5,我國的黃歷、以及傳統的命理學、占卜學等民俗學,均以「立春」作為生肖計算的依據!
「農歷」是漢代開始使用的「太陰歷」,新年是立春為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生肖以立春為准。六甲記年中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這樣有點復雜,於是古人想到用動物來表達地支,這就是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生肖是我國六甲記年中特有,應該從立春的那天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