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怎麼過才算完美呀
1、怎樣過個有意義的春節
現在許多人過春節都會覺得沒有以前有年味了,甚至有人發出感慨春節很無聊,再也不是小時候的春節了,其實春節還是可以過得比較有意義的,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怎樣過個有意義的春節。
一、多做家務
有些人覺得久久回家一趟,做家務很無聊又很累,,一回家就「躺平」,等著父母做好飯洗好衣服,殊不知,這也無形中拉遠了我們與父母的距離。
其實做家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不僅讓我們得到了鍛煉,還能讓父母看到我們的變化,覺得我們孝順體貼,哪怕自己做的沒那麼完美,在父母看來是進步了很多。而且做完家務還能讓我們做完之後很有成就感,家裡會干凈許多,也會覺得在春節過得更有意義,而不是虛度時光,至少還為父母減輕了負擔。
二、貼對聯
其實在春節里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中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在裡面,如貼對聯,在春節前,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貼上象徵喜慶吉利的紅對聯。
而在看似簡單的貼對聯中,其實裡面含有大講究,如上下聯需用一樣字數,且不能有重復字,上聯的末字必須是仄聲等等,通過貼對聯可以學到很多有關對聯的知識,這也是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知識,我們也應傳承下去這些歷史文化。
三、拜年
不止貼對聯,還有一些其他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你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如拜年、辦年貨等等,其中都是含有豐富的知識或技巧的。
春節時要多去親戚家走動走動,而不是在家裡玩手機虛度時光,一天玩手機會讓你覺得沒有什麼收獲,而且還很空虛,去親戚家拜年不僅可以增進與他們的感情,還可以通過跟他們聊天拓展一些知識,在聊天中無形中也鍛煉了自己的社交能力,還會覺得一天過得很充實有趣。
總而言之,其實春節里有許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並且也是有意義的,只要自己勤快點,你會發現春節也可以過得很有意思,有意義的!
2、今年春節怎麼樣過的?
學期結束了,春節也到了,我心裡特別興奮,
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去街上買東西准備做年夜飯。街道上處處張燈結綵,十分熱鬧,家家戶戶貼著「倒福」、掛著燈籠。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紛紛面帶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場,有的購物,有的遊玩。這樣熱烈祥和、繁華喜慶的節日氣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拜啊阿!晚上,全家人團團圓圓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男女老少歡聚一堂,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共享新春之樂。當晚,煙花怒放,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等到半夜零時,爆竹齊鳴,歡慶新年的到來,那是多麼激動人心呀!我想此時此刻,全國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歡慶新年的到來吧。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湯團,即希望「年年高、團團圓」的意思;大年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們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時,首先要到最親的長輩家裡拜年,然後是平輩間互相拜年。長輩們都給我們小孩子發紅包,我們可高興啦!哦!我差點忘了告訴你們,過春節時,家家戶戶的房子里都要放兩三根甘蔗,因為甘蔗代表「節節高」﹔年夜飯中也總有一道菜是魚,因為「魚」和「余」是諧音,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當然,在春節里,千萬不要說不吉利的話,否則會被長輩埋怨,說你不懂規矩的。
我早已計劃好了這個春節該怎麼過,現在日t夜夜盼望的春節終於要來首先,得提前買好對聯,把家裡的幾扇門好好裝點一番,讓家裡到處洋溢出節日的氣氛。當然煙礻爆竹也必不可少,我特別喜歡煙花飛上天空以後,雨點般的灑落下來的壯麗景觀。餃子是春節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媽媽親手做的餃子,鮮嫩無比,回味無窮,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頓,解解饞。哦,我一定要過其次還得去親戚朋友家拜年。一進門,我就要「叔叔長、阿姨短」地叫他們,然後把爸爸媽媽買女的禮物送給他們最喜歡的是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裡面的節目豐富多彩,有滑稽的小品,動聽的歌曲,精彩的表演,給人美的享受。
3、春節家裡人少,怎麼過得有氣氛。
裝飾不可少
一定要給自己一個視覺上的暗示——要過年了!春聯、窗花、福字、中國結、各種大紅色飾品,這些與「年」有關的東西,最能讓人進入過年的狀態。
保潔不可少
一進臘月,各種保潔活動就要著手了。小到每天都要打掃的地面、桌面;大到每年才能清理一次的玻璃、油煙機、各種犄角旮旯。年末大掃除,是過年的第一件事。
美食不可少
過年吃美食,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更像是一種充滿儀式感的事情——沒有美食,總像是少了點什麼。
規矩不可少
這種規則裡面還有許多細節,如果我們樣樣都遵守,就一定不會缺少年味——沒有年味、沒有過年的氣氛,還不是因為你過的年和普通日子沒有區別。
親人不可少
春節的另一大主題,就是團圓。沒有親人的春節一定不會是完美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下來,很少有連續陪在家人身邊一周甚至更久的日子了。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的就是團圓!
4、怎麼樣過年會更有「年味兒」?
先表明過年要有年味,無非是要有三點,一是氣氛,二是儀式感,三是美食。
過年怎樣更有年味,我認為還是應該從為什麼沒有年味了來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過年沒有年味了?
其實無非就是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在體會到漿糊寫春聯、穿新衣、大口吃肉、放鞭炮、看春晚、收壓歲錢的喜悅了。每天都能有的東西,也就很難再有期待。
重拾年味,我們不是要的物質滿足,而是重拾年俗的樂趣。
一是造氣氛
無論什麼節日,家裡可能總會有一兩個人拿著手機對你說,過節有啥不同嘛,還就是這樣,沒意思。
過年難道真的沒意思嗎?當然有意思!重要的是要讓人感受到過年喜慶、有所期待的節日氛圍。
1、大掃除
記得小時候迎接春節最大的一個儀式就是大掃除,全家一起開動,從掃地拖地到全部換干凈的床單被套,要得不僅僅多了一兩個家庭成員勞動力,而且在大掃除里的辛苦會讓人的心裡不自覺的更重視即將到來的春節。
畢竟按照一般的生活規律,沒有大事兒是不會輕易做掃除的。
2、春聯、剪紙,彩燈
裝飾品可以說是很好的營造氛圍的東西,過年也是必不可少的。其營造氛圍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展示效果,也體現在裝飾的過程中。
拉上家裡最不積極,或者是小孩打下手,一起研究春聯的貼法(上下聯的左右真的很容易弄反)、彩燈的布置,窗花高度,倒福的角度,讓裝飾成果也成為整個家庭的勞動成果,節日的氛圍也會更濃郁。
二是儀式感
氣氛造完了就是儀式感,別小看了儀式感這個看上去很莫名奇妙的詞語。春節的快樂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儀式感。
1、壓歲錢
無論老少,在春節最期待的應該就是壓歲錢,這也是春節中最有儀式感的一個流程。聽我奶奶說以前的壓歲錢,是需要先磕頭才能拿的,雖然現在不用了,但是壓歲錢環節也重要的環節。
2、禮物
為了營造儀式感,家人之間其實可以在年前就規定或者預告一下,要互送禮物,並且保持一下神秘感。這個環節成為我家繼壓歲錢後,春節讓所有人都很高興,也讓人感受到年味的一個流程。
雖然我們已經過了那個為了一件新衣服而高興的生活環境,但是一件神秘的禮物總歸是讓人驚喜和期待的。
3、全家福
全家人的合影真的很有必要,也是儀式感很強的一個東西。自從那年時間都去哪裡了這首歌以後火了以後,對時間的流逝和家人的感概真的很多。
所以我家就規定,年三十的晚上都會在家裡的沙發整整齊齊的照一張全家福,留作紀念。
三是美食
這個就有很多可以聊了,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的美食也各異。我就說說我家這邊,西南地區過年的美食。因為不是北方過年會吃餃子,但過年家裡一定是會做滿滿一桌子的菜的。
1、魚是必須的,一是兆頭好,年年有餘,二來長江邊的人真好愛吃魚的!麻麻魚、水煮魚、紅燒魚、清蒸魚每年都可以輪流換著吃,反正沒有魚的年是不完整。
2、有年味的小吃,也是必須要有的,北方的可能會有蒸的各式各樣的饅頭什麼,南方則都是一些小吃,像什麼的炸蝦片、炸酥肉、羊尾兒(重慶一種歷史久遠,用麵粉、肉、白糖炸制的小吃),這些帶有年的味道的小吃,讓整個的年味增色不少。
3、臘味也是年的味道,像臘肉、香腸、豆乾這些手工製品,最具年味代表的食物,是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食。而且這個時間段,也是一年最好的時節。臘味即年味,在很多老一輩的心裡也是畫上了等號的。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變好,物質上我們擁有的得越來越多,但年味越來越少,希望在未來年味會越來越濃!
5、如何度過一個完美的春節?
吃好,喝好,玩好,睡好,團團圓圓和家人在一起吃餃子,這就完美。
6、怎麼過一個有意義 的春節?
好運氣,吉利,亨通,趨福避禍,都不是靠乞求而來的,也不是靠蒙來的。一個正氣足的人,福利多,是可能性比較大的。一個正氣不足的人,禍端多,則是可能性比較大的。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特點,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個天文和歷法的事實,亘古不變,那麼從這個確定性的基礎出發,後面很多事,也是可以推知出確定性結果的。
我們的文化,是從天文和歷法這個亘古不變的確定性事實出發,用來指導人們的現實生活。其他文化,則不然,他們是從生活出發,去尋找確定性。那麼必然的,他們就要從無錨無緒的生活中,推導出來一個假設的神,來作為他們文化的錨定,所以他們的節日,都是和神有關,而不是和天地運動的節律相關聯。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對怪力亂神的東西毫無興趣,因為我們的第一步,就是站了確定性之上開始出發的。我們有天,不需要再自己給自己發明一堆擬人的神。只有天厭之人,喪失了天地這個確定性的人,才需要一個想像中的神把自己從無錨的紛亂中打撈出來。
過年,從文化層面上來說,是兩重意義。一方面是為了敬天事天,一方面是為了治人治事。這裡面,又有很多的民俗,比如放鞭炮,比如貼春聯,很久以前,還要點紅燈籠和紅蠟燭,全是大紅的顏色,紅色為陽,這都是為了升振天地陽氣用的。因為這時候,陽氣剛萌發,還很弱,人為的提振一下,就可以起到扶陽扶正的效果。
至於過年是為了趕跑年獸一說,那個是民間杜撰的民俗小故事,並不是過年的真正內涵所在。認真的說,只是一種無稽之談。
舊的一個周期結束了,如果過去的這個周期,生活不順利,那麼希望下一個周期,生活會變得更美好一些。如果上一個周期,生活的很順利,那麼希望下一個周期,生活可以變得更上一層樓。這才是中國人過年,最大的意義。它代表著希望和夢想。當然,更代表著家庭的和睦與圓滿。
7、怎樣度過春節?

全篇主題概括
全篇導引
春節,是中國人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始於臘月二十三,止於正月十五,是象徵著合家歡樂,團團圓圓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年三十以前,遠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紛紛趕往家中,意圖與家人度過一個團圓年。身在家中的人,在大年三十以前,紛紛開始各種籌備,為新年的到來籌劃著各種各樣的節目,為一家人准備著美味佳餚。新年降至,我們應該如何度過一個完美的春節呢?
第一,買年貨。買年貨是春節最重要的項目,新年也就此拉開帷幕。由於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會親戚,准備年夜飯,所以買年貨這一環節,作為迎新春的首要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般大家都是在臘月二十八以前,將自家所需的年貨都購買齊全。在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八期間,如果你去超市,必然會看到,成群結對的人大包小包的拎著各種食物,在商場里挑選,商場外的交通更是擁堵到難尋一個車位。
這里給大家總結了一套購物清單,可供大家參考,以防止大家在購買過程中遺忘掉一些必需品。年貨清單:瓜子,花生,糖果等堅果類食品,是新年大家待客或者一家人聊天解悶時必不可少的小零食。雞,鴨,魚肉等各種肉製品,作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物,也待客以及一家人享用,必不可少的食品。沙糖桔,蘋果,生菜等果蔬品,防止春節期間大魚大肉過於油膩,作為餐品的調節物。飲料,牛奶,酸奶,酒等飲品,用來待客以及一家人吃飯時必不可少的飲品。春聯,「福」字,車貼,彩燈,燈籠等裝飾品,春節期間,大家會選擇裝飾自己的家中環境,為自己的家填上新年的色彩,這些都是新春裝扮必不可少的用品。最後,大家可根據自身的家庭需求,購買一些生活用品,因為春節期間,商場的促銷折扣要比平時大,所以大家可以按需購買。
第二,貼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也是我國從古至今對在沿襲的傳統節日習俗,有著喜慶,福到家中來的意思。大部分地區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期間就開始貼春聯,大家往往都會早早的起來,一家人忙忙碌碌的將春節對聯貼好。這時候新春的氣息也就越來越濃了。其實我國很早以前,在膠帶還不普及的時候,老一輩的人,會早早起來做「漿糊」,由麵粉或澱粉加水熬制而成,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可用於對聯的粘合。那是最健康,無化學添加的安全做法,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技藝也就被時代淘汰了。在我小時候,還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可能現在我國農村地區依然存在這種用法,城裡人很少出現這種技藝了已經。
第三,准備年夜飯。新年的鍾聲即將敲響,家家戶戶在一年的尾聲中,籌備著年夜飯。一家人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頓飯,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安康。這里我們說說新年必不可少的美食,也是最有意思的環節——包餃子。為了增加年夜飯吃餃子的趣味性,也為了新年的美好寓意,家家戶戶在包餃子期間,都會在餃子中放一些硬幣,也就是所謂的「咬錢」,年夜飯中誰咬到了錢,就寓意著新的一年會財源廣進;也有在餃子中放糖的,意味著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更有在餃子中包一顆棗,寓意著新婚夫婦早生貴子,一家人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在年夜飯的飯桌上,大家都會埋頭尋找帶有「隱藏福利」的餃子,想著為自己的新年討一個好兆頭。
第四,走親戚,拜大年。新年開始之際,大家會在年初走親戚,為了親戚之間能夠常來往,也是親戚之間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大家都會在這期間享受著串門帶來的樂趣,以及濃濃的親情。作為孩子,在走親戚期間,你會認識到許多七大姑八大姨之類的親戚,向這些親戚問好之後,他們便會掏出紅包給這些小孩子。在新年期間,孩子們會攢一大筆壓歲錢,在年後便會買一些自己期盼已久的東西,滿足自己的新年願望。
第五,正月十五吃湯圓。正月十五作為春節的收官日子,大家也會非常重視這一天,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元宵,吃湯圓。圓圓糯糯的小湯圓,象徵著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煮湯圓時,當一顆顆圓圓的湯圓煮熟漂浮在鍋中,就像一輪明月在空中懸掛。甜甜蜜蜜的湯圓吃在嘴中,一家人的歡樂就此點亮,團圓的寓意在甜蜜中拉滿。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跨過五千年的歷史,得以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著我們百姓的支撐,我相信大家對春節的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視,永遠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伴隨著傳統的習俗,春節也就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步入尾聲,春節期間大家和睦歡樂的景象卻永遠映入一家人的腦海中,最為一家人的美好回憶,伴隨我們一輩子。
春節期間還有很多民俗需要我們去遵守,是上古時期人們的傳統信仰,雖然並沒有很多習俗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大家為了新的一年能夠取得好的寓意,都會去遵守。一家人都會規規矩矩的,不會去觸碰新年的禁忌。下面我們來說說新年都有哪些禁忌。
大年初一,忌動剪刀針線,意味著破財破運;忌打碎傢具(盤子,碗,杯子等一切玻璃製品),打碎傢具意味著打碎一年的好運氣;忌說一些不吉利的話,防止一年內觸犯這些霉運的事情;忌催促他人起床,意思是會讓他人一年工作或者學習都會被催促著做完,一年內都會忙忙碌碌;忌吵鬧,大年初一吵鬧意味著一家人今年都會吵吵鬧鬧,不得安寧,所以初一期間大家都會和和氣氣的避免吵鬧的現象出現。
大年初三,最大的忌諱就是洗頭,洗澡。相傳,初一到初三期間是水神的生日,在此期間洗頭,洗澡,會沖撞了水神,將自己的財運和運氣都會因此沖洗掉。
大年初五,忌做事,勤快的人不能在今天做事,會讓自己一年都處於忙碌中;忌走親戚,主要是避免在路上碰見「窮神」,沖撞了自己的財運。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在包餃子的時候,將餃子口狠狠捏住,象徵著今年不會犯小人。
在初五之後,這些禁忌也就隨著春節即將步入尾聲越來越淡了,大家也就不需要遵守那麼多規矩了。其實這些禁忌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去決定自己是否要遵守。畢竟這種東西屬於唯心主義范疇,信則有,不信則無。不過為了給自己的新年圖個吉利,很多人其實願意遵守這些規矩。
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反映一個現象——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大家越來越感受不到春節帶來的歡樂,甚至覺得一年一度的春節,過程繁瑣,忙碌的度過春節給自己帶來非常疲憊的感覺。我們來分析一下,出於什麼原因大家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呢?
首先,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我們進入信息化時代,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這一現象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就是我們越來越沉迷高科技所帶來的快樂,「低頭族」在我們生活中層出不窮,電子設備給人們造成的危害也愈發嚴重。那麼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給我們的春節造成什麼影響呢?在從前,我們科技水平不高時期,大家對於外界的信息收集大多是通過電視機,也是通過電視機來消磨時間,人們對電視的使用率居高不下,現如今很多戶人家購買電視,可能一年打開電視的次數不超過三次。以前,大年三十,一家人都會圍在電視機前等待著春節聯歡晚會的到來,一家人邊做年夜飯,邊看著電視節目,歡聲笑語的迎接新年的到來,反觀現在,幾乎不會有這種現象,孩子大人都不會在從春晚中尋找快樂了,都是抱著手機,等待著大家的紅包或者新年的祝福。
其次,煙花爆竹,篝火的禁令。「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曾經我們都會在春節期間,點燃漂亮的煙花,一家人圍著篝火,慶祝著新年的到來。帶式隨著時代的發展,研究表明,大量的燃放煙花爆竹,會給空氣帶來嚴重的影響,破壞我們地球的臭氧層,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我們現在很難在看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熱鬧場面了,因為不能放鞭炮,過年的儀式感沒有了,大家的樂趣也就因此減少,年三十就只剩下年夜飯這唯一的項目慶祝新年了。
這里給大家提一點建議,因為不能燃放煙花爆竹,但是大家可以提前購買孔明燈,在新年那天一家人一起在孔明燈上寫下新年願望,一起點亮新年的孔明燈,也非常有儀式感,傳達出新年的美好寓意。但是一定要注意在空曠的地方燃放哦!
另外,傳統習俗的淡出。從古至今,我國在春節期間,都流傳著各式各樣的民族文化風俗,家家戶戶根據自己的習俗,定製屬於自己的新年。曾經,習俗的流傳非常廣泛,大家也會認真遵守,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越來越多人覺得一些習俗並沒有科學依據,隨著年輕人的時代到來,習俗的傳承也就越來越淡出這個社會。年輕人會覺得這些習俗太過約束自己,並不能讓自己安逸的度過春節,越來越不在意這些,春節的氣息也就因此越來越淡,人們自然也就越來越感受不到年味。
最後,平時的忙碌讓自己沒有精力去籌劃春節。當代年輕人一般都是在朝五晚九的忙碌著工作,「996」的生活,嚴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疲憊感。一年到頭,唯有年關之際才能得以放鬆,所以很多年輕人會在此時選擇安逸度過新年,根本顧不上為春節去忙前忙後,去浪費自己難得的假期。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去繁從簡,甚至有的年輕人會選擇旅遊度過春節,在旅遊的途中,就將這個節日過了,緩解壓力的同時,又不會讓自己忙碌,唯一的不足自然就是感受不到年味了。
其實我們應該珍惜一年一度的春節,很多異國他鄉的孩子因為特殊時期,甚至都不能回家與家人度過一個團團圓圓的節日。自己一個人過節,就會深深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念之情。春節作為一個團圓的節日,從古至今能夠得以沿襲下來不難排除,這是可以讓一家人團圓的節日這一原因,在惋惜年味越來越淡的同時,我們應該反思自己在春節期間是否沉迷於網路世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而沒有去認真在這一期間陪陪家人。我們更應該為這一現象擔憂,是不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春節的習俗會被當代人更改的面目全非,屬於我們的年味再也找不回來了?
春節的歷史源遠流長
所以我們應該把握好當下,珍惜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節日,用這個節日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將自己置身於家庭帶來的快樂中,而不是陷入電子產品所營造的短暫快樂之中。一家人一起製造的美好回憶是我們這輩子都不會遺忘的,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一個節日的機會是多麼來之不易啊!當我們自己步入生活之後,就會越發的覺得春節,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是不可用任何金錢以及時間所衡量的。
歲歲皆歡愉,年年皆勝意,希望大家都能度過一個美好,快樂,幸福美滿,團團圓圓的春節。祝大家家庭和睦,工作順利,心想事成,萬事勝意,新年快樂!
8、遠嫁他鄉,過年怎麼安排比較好?
遠嫁他鄉,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雖然身在他鄉,但是對父母的想念卻是一分都不少。所以在過年的時候,我們盡量要帶著老公和孩子回到自己的家鄉,和父母團聚一番,噓寒問暖拉拉家常。讓父母也享受一下天倫之樂,盡一盡自己做兒女的一片孝心。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們還要付出行動。先和老公商量好如果他沒有意見的話,你們可以選擇輪流制。比如說今年去公公家過年,明年就去自己的爸爸媽媽家過年。這樣就非常公平了。而且去婆婆家和去媽媽家所帶的禮物也應該是價格相當的不能厚此薄彼。
如果離的很遠的話,我們還要在年前就要啟程動身去往家鄉的路上。遠隔他鄉,最好回家住個兩三天,初二初三在往家趕。當然,這需要自己有私家車,如果沒有車的話,這事很難辦到的。即使沒有辦法回家過年,也要通過電話或者是視頻給家裡的親人們做一個互動。
9、你會如何度過一個完美的春節?
我家除了年夜飯和看春晚之外,過年還會去逛花市、看廟會,雖然很多人,但是卻更能感受到過年那種熱鬧的氛圍,而且拍出來的照片都更有過年的感覺。所以過年的時候,去本地的這些集會活動上遊玩,也是不錯的選擇。對了,還可以玩游戲,像我家的話,過年的時候挺多小朋友的,一般會玩「你畫我猜」這種比較鍛煉想像力的游戲,所以每次都能收獲一堆腦洞大開的畫紙,也是一股歡樂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