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春節期間怎麼過
1、請教北京通關於北京春節期間自由行安排
還好你的要求在二環內就基本可以解決了,而且這些景點都在你住的附近。要不時間都花在路上了,沒有充分利用到
1、天安門+故宮一天,即使走馬觀花你也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如果還有空餘就順便把北海給逛了。線路是天安門廣場—》故宮—》北海公園,走路去就可以了,而且是直線,一直往下走就OK了。北海的雪景就很美,可以慢慢欣賞。從北海出來到後海有很多特色的酒吧,當然也有吃飯的地方,可以小看下夜景,感受一下北京的夜生活。
2、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一天,不知道春節是否開放,最好查清楚。國家大劇院就在人民大會堂後面,用走的也可以了。可以考慮在前門吃一次烤鴨,全聚德就在前門,晚上也可以逛逛前門夜景什麼的。
3、天壇+東交民巷一天,東交民巷是清朝時期的各國駐中國大使館街,很特色的。用走的逛完東交民巷,再往南走走就到天壇了。從天壇出來可以到牛街去吃涮羊肉,保證正宗,那裡只賣清真食品。
4、像鼓樓、東單、西單、王府井這些地方也可以去看看,我覺得還是不錯的。二環內有不少漂亮的四合院,還有孔廟、國子監、雍和宮,都很有特色的
祝北京旅遊快樂哦~~~~
2、《北京的春節》課文里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的?
從「小年夜」到除夕。
春節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鍾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雞、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裡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大年初一清晨,接財神的爆竹喚醒了黎明。街坊鄰里、朋友、同事,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恭祝新年好。春節是人們增進感情,鞏固友誼的好時機,人們互相拜年,寓情於樂,回顧過去,憧憬未來,情濃意濃。
街頭巷尾,一隊隊拜年的瑞獅邊舞邊行,十分活躍,許多孩子尾隨獅子隊去看獅子拜年的熱鬧。當獅子隊走到一家商店門前,主人便點響鞭炮迎接,獅子在門前向主人行拜大禮,領隊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獅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禮、領隊致的吉祥辭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會生意興隆。這時,獅子在鞭炮聲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氣,舞出一身雄風。它那喜氣洋洋的大腦袋、寬闊的額頭、神氣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紅色的長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態,逗人喜愛。只見獅子剛健而勇猛,出洞、過橋,在抬頭亂雲飛渡,低頭「萬丈深淵」的橋上奮起神威。此時驚獅鼓點如疾風驟雨,驚險而精彩的獅子表演驚心動魄。然後是上下山、飲水吃青、踏星走樁、上雲梯,九天攬月等,獅頭、獅尾配合默契。舞到酣時,疊羅漢采青,獅子採得青後點頭向觀眾作揖。然後理毛、理項,頗有趣味。鼓聲嘎然而止,獅子從九天廣寒直落,驚得全場嘩然,待定睛看時,獅子卻穩穩地落在眾羅漢的手中,正在回頭望月。這一絕技於無聲處攝人心魄,贏得了滿場掌聲。
獅子拜年是桂林人喜愛的傳統項目,因此每到春節前夕,獅子隊都將獅子裝扮一新,苦練獅子舞的傳統套路。春節一到,獅子抖擻精神舞上街頭,到預先約好的人家或商店拜年。獅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闖、凜、吼、踏、躥等表演得生氣勃勃。耍獅的大頭和尚、大頭娃娃一步三扭,逗獅的猴子猴勁十足,獅於隊的鑼鼓聲,給桂林增添了喜氣,帶來融融春意。
桂林的獅子拜年還有猴子采春、采高青、吃地青等多種形式。有些獅子隊的獅子,能夠舞上6米多高的高台,13條板凳疊起的高山,並能在上面運動自如,逗趣逗樂!舞罷,獅子還從從容容地緣凳而下,神態依然那麼自然。當然,吃地青的獅子與采高青的獅子相比,其技巧略低一籌。主人把封包和青菜放在板凳上,前面還放上一盆水,獅子在「吃青」前要喝水,「吃青」後也要漱口,這些極富動物情趣而又擬人的動作,令人忍俊不止。
獅子拜年,在臨桂的一些鄉間,還伴以祝福吉祥的獅子歌:
獅子頭上三點黃,
今日拜上貴廳堂,
恭喜主家生貴子,
五湖四海把名揚。
獅子頭上三點青,
今日拜上貴阿庭,
恭喜主家福氣好,
又添財來又添丁。
獅子尾巴一個球,
來到你家拜豬牛,
恭喜主家豬快大,
有吃有穿總不愁。
獅子眼迷迷,
恭喜主家多福氣,
有福六畜得興旺,
有鵝有鴨又有雞。
獅子歌唱得美情美意,千百年來流傳在民間,年年春節為鄉鄰祝福助興,使人們歡樂不已。
不知不覺到了元宵節,這正月十五之夜,桂林城雖沒有火樹銀花的盛景,卻是萬家燈火。
昔日桂林的元宵節,從正月十三起就有龍燈出遊。龍燈走街過巷,連游三個晚上,所到之處,家家燃放鞭炮,焚香點燭,祈求龍燈帶來吉祥如意。龍燈出遊時還有各種笙蕭鼓樂,高蹺、牌燈、鑼鼓棚等一起湧上街頭,形成一支浩浩盪盪的龍燈遊行隊伍,景況十分壯觀。節日的夜晚,萬家燈火徹夜長明,它和飛舞的龍燈一道把桂林城點綴成一座不夜城。
現在,桂林的元宵夜仍保留著燃燈的習俗。每逢元宵之夜,登高遠望萬家燈火,令人心曠神恰。閃爍的燈光匯成一條燈的河,猶如天上銀河落幾間。那燈光或寧靜、或流動,閃躍在高大的建築物上,開放在綠葉叢中,使桂林的夜空燦爛輝煌。此時家家的廳堂、房間,所有的燈都閃閃發亮,闔家坐在燈下吃著桂花糖心元宵、花生芝麻元宵……那甜絲絲、香噴噴的傳統食品,使家家戶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除夕的火、十五的燈」,這是桂林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除夕的火盆紅紅火火,而這十五的燈呢,想必也與「火」緊密相關,同樣是對新年寄予一種希望吧。壯家的春節習俗,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情濃而意深。
待農歷臘月二十三「送灶」一過,壯家便處處洋溢著喜迎新春的氣氛:掃房梁,製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餅等新年食品。晚間,村前寨後傳來陣陣清脆的敲餅聲,噴噴油香彌漫著壯村小巷。
除夕這天,壯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合家歡聚,喜慶團圓。大年三十還要做好「壓年飯」,以求有餘有剩,吉祥如意。入夜,人們等待著子時的到來:姑娘描花綉朵、孩童盼放煙火、老人傳授著新歌……子時一到,鞭炮齊鳴,往日寧靜的山村僻壤頓時沸騰起來。
新春第一日,天空尚未露出魚肚白,到山間清泉、村旁小河汲新水的農婦村姑便紛至沓來。農婦為全家挑新水,同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象的石頭回家。並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聲。回到家,便把這些石頭放進豬圈、牛欄,保佑六畜興旺。然後將新水倒入鍋里,與紅糖、竹葉、蔥花、生薑一同燒開,讓全家喝上用新水煮的新年茶。據說:這新年茶會使人萬事如意。老人喝了健康長壽、小孩喝了聰明能幹、夫妻喝了會和和睦睦。壯家村姑汲新水,則有喝伶俐水的習俗。時近清晨,泉水清洌,姑娘們聚在泉邊輪流數星星,待數到天上只剩下一顆星星時,便開始喝新水。村中公認的「伶俐嫂」伴著姑娘們喝新水。大家認為喝伶俐嫂捧的水。就會聰明伶俐,故曰「伶俐水」。第一捧水要獎給第一個到泉邊的姑娘,第二捧水大家可以爭著喝,聰明的伶俐嫂捧著水將姑娘們逗得欲喝不能,欲罷也不能,她口中還說著許多逗樂的話,整個泉邊盪漾著姑娘們的歡笑聲。大年初一的伶俐水,是姑娘們嚮往未來的情感追求,誰不希望自己聰明伶俐呢?誰不想在新年裡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郎君呢?所以,這大年初一的伶俐水,是姑娘們勢在必爭的。
初一至十五,豐盛的菜餚,無盡溫暖,全靠灶膛里的火。因此,年間壯家的火是不能熄滅的,火旺象徵著家旺,子孫綿延。
壯家賀年並非只是套套近乎,而是出自真誠的祝福。在大年時節,不論親友鄉鄰,碰上面都道「新年好」、「恭喜發財」。初二,女兒、女婿帶著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外公、外婆看著外孫又是親又是抱,高興異常。
春節的傳統文娛活動除與三月三相同的歌墟外,舞獅、舞雞、舞春牛,也吸引了不少青年人。獅子隊的鑼鼓一敲,搭起高台,獅子旋迴而上,在十幾張八仙桌搭就的高台上行走自如,引來陣陣喝彩。
桂西一些地區,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牛活動,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青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只斗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斗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
舞春牛更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編織而成,牛頭、牛角糊上綿紙,畫上牛眼,牛身是一塊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鑼打鼓在村中表演,鑽進布底的兩人,一人在前撐牛頭,一人在後彎腰拱背甩尾巴,後面跟著的是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此外,還有敲鑼打鼓的,領唱春牛歌的,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歌聲笑聲。舞罷上村又到下村,從初一鬧到元宵節。舞春牛的人們為農家帶來了節日的歡樂,同時,也寄託著對農家豐收、祥和的祝願。
潮汕地區便有著許多既同於中原地區又異於中原地區的習俗活動。
-、貼門神、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 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壟,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荼、郁 壘,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 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於:徑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下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 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貴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茶、郁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一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門聯同樣也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原來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荼、郁壘畫像,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又改成只寫字的 「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癮,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後改用紙),寫上了字數較多、能充分反映心願的對子。據《宋史·蜀世家》載:蜀後主孟旭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對春聯。明代朱元漳建都南京後,曾令各家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為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 式,長盛不衰。潮汕人對春聯更是重視,買一副春聯,往往要琢磨很久。 從各家各戶所貼的春聯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情趣 和價值觀念。其中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勞上進、團結和睦的特點,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廣勤生產五 谷豐登,善治家六畜興旺」等等。潮汕對聯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明朝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一聯。傳說,林大欽早年曾當過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初一日,東家夫人過生日,請來先生撰寫春聯、壽聯。只見林大 欽提筆沾墨,不假思索便寫出此聯。 在潮汕的春聯中,經常還看到單扇門兒上或谷簟、福龕上貼著斗大的一個「春」字。「春」字在這里有兩層含義:一層表示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一層巧借「春」與「存」潮音的相諧,表示年年有餘的良好願望。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魚,諧音「余」 有異曲伺工之妙。
二、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 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准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 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准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 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http://www.huaxiacity.com/bbs/dispbbs.asp?boardid=9&id=1026
參考資料:
3、過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事情,老北京人都怎麼過?
過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事情,老北京人都怎麼過? 在我國春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很多家庭都團聚了,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著團圓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聊著天烤著火,想想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而對於老北京人,過春節的時候也是非常講究的。從臘月初八開始,老北京人便開始張羅著過節了,這天很多家庭都要泡臘八蒜和煮臘八粥,小編現在還保留著過臘八要泡臘八蒜的習慣。
一、從臘月初八開始忙活
從臘月初八開始就有年味了,一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要開始准備新年所需要的東西了,在過小年這一天要買芝麻糖吃,還要送灶王爺,芝麻糖味道一般,但是有些上年紀的老人會買幾塊含在嘴裡,圖的就是個吉利。接下來家家戶戶要開始大掃除,蒸饅頭,貼窗花,貼春聯,置辦年貨忙忙碌碌一直到除夕,都是在准備過年。
二、除夕團圓飯。
除夕轉眼就到,每家每戶都會做很多好吃的,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在一大桌子的美食佳餚中有一道開胃的冷盤---“芥末墩兒”,過年期間人們吃的比較油膩,這個菜可以很好的緩解。除夕和正月初一就是春節的高潮,這個時候有很多習俗,比如不能說一些不吉利的話。
三、結語
在除夕晚上,家家戶戶不睡覺,這個也叫“守歲”,一家人圍著火爐邊吃邊聊,地上無論有什麼東西都不可以打掃,打掃衛生意味著將財運掃走了,到了凌晨,一家人還要一起吃上接歲的餃子,寓意新的一年開始了。在春節期間,還有很多廟會和花會,全家一起相約逛廟會,為新的一年祈福,逛廟會的人非常多,可以稱得上是人山人海,大家都走在出來為自己新的一年祈福。
4、春節期間北大清華校園對外開放嗎?可以帶孩子參觀嗎
北大清華在春節期間是開放的,可以憑身份證進校參觀。
兩校規定:正常工作日不對外開放,只能憑本校證件入校;對團體參觀進行嚴格人數限制,每天每校只接待三千人。
所以不是每個旅行社想進學校就可以的,參加旅行社一般都把參觀時間限制在四十分鍾,一小時返回到車上接著去下一個景點,商業模式操作,沒意義。
所以,帶孩子勵志的朋友,還是單獨拿出時間到學校,最好請個校內的學生導游或朋友,介紹一下。不然丟下校園實實在在的文化理念、只看看建築,只能說是對孩子太遺憾。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你的孩子學習進步、早成棟梁!
5、老北京春節習俗
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相比,雖然北京的春節習俗已經有了些變化,但是老北京的豐富年俗畢竟讓人懷念。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准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後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給壓歲錢的習俗起於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初六正式開業)。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稱之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內不犯「小人」順順當當。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過完了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作為一種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並紮根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它蘊含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喜悅和期望。春節以其獨特魅力向世界傳播、展示著文明古國、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6、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京的春節風俗有一家人圍在一起遲年夜飯,必須有餃子和魚,年年有魚的意思。還要到廟里搶上第一注香。還會拜年,守歲,放鞭炮等等。
7、春節期間北京5日自助游,吃住行安排
第一天 天安門-故宮-景山公園
我和女兒乘火車一早至北京西站,9路車坐到長椿街下車,下車前就看到了錦江之星長椿街店。到站後往回走很快就到了酒店,因房間還未打掃出來,我們先在酒店用了早餐。早餐不錯,但品種不多,天天吃可能不行。 長椿街坐地鐵到復興門轉一號線天安門東下,出站後就看到了雄偉的天安門。女兒以為自己在做夢,讓我掐掐她。穿過天安門就到了故宮,租了王剛版的講解器,非常管用。游覽故宮後從神武門出來,一定要到對面的景山公園。從景山的最高點眺望故宮,非常壯觀美麗。女兒說,和在故宮里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還找到了崇禎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樹,女兒好奇得問個不停。 因坐了夜車有些疲倦,景山出來後我們就回酒店了。長椿街地鐵站出口國華商場的三樓有超市,我們買了三元的酸奶和牛奶,很好吃。
第二天 天文館-北海
我小時候媽媽帶我去過天文館,在展館仰頭看到星空的畫面至今難忘。所以我也帶著女兒來到了天文館,可惜老館的放映廳未開放。新館也不錯,很多學生參觀。《迷離的星際》沒票了,我們看了《穿越寒武紀》和《深海》,還可以吧。總體來講,北京天文館比香港天文館大,展品多,硬體設施好;但是讓大家參與的項目基本沒有,工作人員主動性沒有香港的強;價格倒是不比香港館低。天文館出來後已經14:00了,本打算帶女兒到北展的莫斯科餐廳用餐,可惜14:00-17:00不營業,只好到門口的永和大王了。 坐107到北海北門下車,來到了慕名以久的北海,主要是讓女兒體會一下《讓我們盪起雙槳》。
第三天 頤和園-北大-清華
坐地鐵到蘇州橋下,換394公汽終點站到頤和園東門。女兒在「畫中游」鑽來鑽去,昆明湖結了冰,非常漂亮。從東門出來,坐332來到北大西門。西門古色古香,進去後就看到了校長樓,樓前還有華表,據說北大是咸豐皇帝登基前的花園。遠遠看見了博雅塔,走近看到了未名湖,很多人在結了冰的湖面玩。我和女兒都是第一次看到結了冰的湖,女兒租了個冰車,很快就滑得很好了,她尤其喜歡讓我坐在冰車上她在後面推著跑,真好玩。依依不捨離開未名湖,出北大東門往北走來到清華西門。北大的門衛說只要走200米就到清華,結果走了好幾個200米。清華很開闊,女兒說更喜歡清華,我倒是喜歡北大。晚餐在清華食堂吃的,性價比極高。
第四天 什剎海-前門-天安門廣場
女兒覺得在北大滑冰沒盡興,我們又來到什剎海。我租了冰車,女兒租了冰鞋。看來女兒的滾軸溜冰沒白學,很快她就能自如地滑冰了。玩了一上午後,我帶她逛了煙袋街胡同的火柴店和煙斗店,然後到三元梅園乳品吃了雙皮奶和乳酪,一般。 下午來到前門大柵欄,同仁堂對面的門框胡同有家爆肚不錯,火燒有點咸。逛著逛著,看到太陽快落山了,突然想到可以去天安門廣場看降旗。於是我們趕快去廣場,卻找不到過街通道。為趕時間,乾脆買了兩張地鐵票,從前門地鐵穿過去,等到了國旗附近,人很多,女兒根本看不見,急中生智,我扶她站在了垃圾桶上,旁邊的士兵看了我們一眼,也沒干涉。就這樣,女兒一邊看,一邊講給我聽。晚上,在新世界的便宜坊吃了烤鴨,還不錯。
第五天 首都博物館
今天要返程了,我們睡到自然醒,然後到了首都博物館。可能由於故宮等博物館展品較豐富,首都博物館感覺一般,算是了解了北京的歷史。返回酒店後坐地鐵轉機場快軌,順利返程。
推薦:
玩:
八達嶺長城 北海公園 長城故宮(紫禁城) 國家體育場(鳥巢)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天安門城樓 天壇香山公園 頤和園 奧林匹克公園 網球場 八大處公園 白雲觀 北京大學 北京動物園 北京海洋館 北京天文館 大鍾寺 古觀象台 國家大劇院 國家體育館 國子監 紅螺寺 京東大峽谷 景山公園 龍慶峽 盧溝橋 毛主席紀念堂 明十三陵 慕田峪長城 南山滑雪場 青龍峽 人民英雄紀念碑 十渡 石花洞 世界公園 司馬台長城 天安門廣場 雍和宮 圓明園遺址公園 雲居寺·石經山 中國美術館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奧林匹克籃球館 奧林匹克水上公園 什剎海
吃:
簋街,王府井、東華門美食街,平安大街美食街,霄雲路、萊太美食街,方庄美食街,亞運村、大屯路美食街, 廣安門美食街,阜成路。
購:
王府井、西單商業街區、 前門大街、 大柵欄、東單銀街、秀水街、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北京古玩城、 潘家園舊貨市場 、琉璃廠 、北京琺琅廠、工美大廈、京城百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