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春節怎麼過
1、春節要怎麼過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而且各地自有各地不同的過法,舞龍打鼓、燈展廟會、舉國上下歡騰一片,喜氣祥和過大年。那麼,中國人應該怎麼過春節呢?
一、及時打掃房屋
打掃房屋來「除舊迎新」。因為中國人相信過年前,要把今年的霉運統統掃掉,以讓家裡能容納新年的好運氣,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打掃房子。
有的地方風俗是把簸箕和掃帚扔掉,這樣除舊迎新更徹底一些。
除了屋裡干凈,保持自己形象清新也是很喜慶的,可以試一個新發型哦。
不要剛過了年才打掃,比如掃地或擦窗戶。這樣做會把你在新年裡剛剛收到的好運統統掃光掉。這段時間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都不要掃地擦窗。這樣可能會比平常臟一點,但是按照傳統中國人的說法,能為你家積累好運氣哦!!
二、裝飾自己家
最推薦用紅色的裝飾品,紅色是中國文化里的喜慶色,有福氣的寓意。數字「8」也代表幸運和財富,因為在漢語中「8」和「發」諧音,「發」意味著幸運、財富(發財)。但不要過度裝飾。求精不求量,色彩艷麗喜慶,裝飾品富有年味即可。在房子里種花,比如荷花。荷花象徵著新生命、新的一年。
三、祭祀灶王爺。
祭灶的時候要供點食物,比如水果。許多傳統的家庭在廚房裡都會貼張灶神的畫像。
四、在除夕吃頓傳統的年夜飯。
這是春節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時吃的食物具有與中國新年相關的傳統意義。有的中國人在新年第一天不吃肉,因為每個新年都有一個動物的名字。其餘的日子裡就沒有這樣的限制了。傳統的菜餚包括魚、雞肉、年糕(粘米糕)、面條(長壽面)和各式甜點。
希望我們都能闔家歡樂、倖幸福福!!
2、宜昌的過年習俗是哪些?
宜昌過年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宜昌有個龍泉鎮。那兒姓周的家族提前一天過年。其它姓正常。三十早上吃點「元寶」---也就是煮的湯圓加雞蛋。上午十點多貼春聯。把團年飯擺好後,把家裡的長輩請過來,一家人團年,開飯之前放鞭炮。長輩就給列祖列宗敬酒茶飯。過後全家人才上桌吃飯。下午就會去給祖宗送燈(也就是燒紙錢,墳前點個燈,跪下磕頭,求祖上保佑,再放鞭炮就行),當天及初一的垃圾是不能往外倒的,收好了初二才倒。另外,要說吉利話,如吃完飯不能說吃完了,要說吃圓了;睡覺要說挖金子銀子去了等等。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看晚會。初一到最近的叔伯家拜年,初二有岳父母的就是走丈人(給岳父母拜年),沒有的就按親疏遠近拜年。宜昌的春節民俗活動有:賞臘梅、踏水車、玩泥巴等。不知能否達到你的滿意。
3、湖北過春節習俗有哪些呢?
湖北過春節習俗:
1、新婿賀年
在武昌,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岳家,岳父母家的人肯定會調戲新女婿,然而苦逼的新女婿只有忍讓和一笑了之的份啦。而黃陂拜年的順序卻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
2、舞龍舞獅
差不多到初六以後,越來越熱鬧,舞獅子舞龍的都來了,仙桃地區的舞龍尤其精彩,沔陽鄉間的舞龍,全長二三十米,用竹篾鐵絲紮成骨架,再敷蓋黃布,龍身上還劃有黑脊,在歡樂的鑼鼓聲中,巨龍翻卷騰躍,小孩兒和大人都來圍觀;舞獅子更好玩,常有人走街串巷,到別人商鋪里去,用一塊紅布掛在梁間,在眾人喝彩聲中舞獅人敏捷地取下來,名曰「取紅」。
3、旱蓮船
旱蓮船又叫采蓮船,是江漢平原鄉間常見的春節娛樂活動。旱蓮船是在鐵絲外用布料縫製成船的樣子,再加上遮陽頂,整個船五顏六色,非常喜慶。表演者穿上戲服,翩然起舞,旁邊會有丑角扮作撐篙人,他們一般會唱著沔陽花鼓戲或者鄉間小調,挨家挨戶表演,人家就會給些紅包、煙酒,討個吉利。
4、龍燈會
龍燈會是孝感元宵節的重頭戲,從初八人們開始扎龍,還扎獅子、綵船、竹馬、高蹺、平台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樂,唱各種彩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斗、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5、鬧元宵
元宵夜時,孝感有些地方流傳著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因為傳說七仙女被不願回天庭,在人間化作飛梭石,正月十五晚上,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唱乞巧歌,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傳說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裡喧鬧。婦女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說:「請紅娘子看燈。」據說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
(3)宜昌人春節怎麼過擴展資料: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全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4、宜昌過年習俗
宜昌的年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這一天,家家戶戶「打揚塵」,「塵」跟「陳」同音,也就是除舊迎新的意思,也俗稱「打堂廊」!臘月二十四就是小年。關於過小年到底是哪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老話說: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王子、大臣臘月二十五過,老百姓臘月二十四過。這一天,老百姓要燒香敬神了,還要煨湯吃肉。晚上還要在灶神面前供上一塊糯米糖或麥芽糖,封住灶王爺的嘴,讓他上天向玉帝匯報時能講就講,能瞞就瞞。這一天還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所以以前的姑娘嫂子還要用紅綠剪成嫁衣壓在燈台底下,為老鼠送上一份厚禮。也就從此日起,家家戶戶開始忙著為過年的各方面緊張張羅。首先是要購買、備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戶還必磨粉,為包湯圓,取「團團圓圓」之意,吃了可以「高高興興」、「年年高」。其次是准備新衣、新帽、新鞋。人們一般也許一年中都穿舊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頭」的;再次是開始買春聯、買年畫、買「門神」。在這期間,丈夫要和妻子一起去岳父岳母家,送上錢物,俗稱辭年。
接下來,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了:「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魚肉;二十七年事畢;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桃花謝。」
臘月三十,要貼對聯門神、貼福字、貼窗花。煮豬頭肉,還有凍魚,鹵香腸還有肉,做燒肉還有蒸菜等等,最熱鬧的要屬吃團圓飯了,正午十二點,一家人團團圍坐,邊吃邊談。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吃飯的時候還要點上燈。當然,吃團圓飯也不會忘了已故的人,通常都會在桌子最上方(俗稱上席)擺上碗筷和酒杯,這擺放也是有講究的,筷子必須擱在碗上邊,表示已經讓他們吃過了,然後把杯子里的酒倒在地上。在吃團圓飯之前,要放鞭炮,這時是要非常謹慎的,因為鞭炮放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來年的運氣。傍晚的時候還要給已故的人送燈,常常是晚輩帶上蠟燭,在他們墳前點燃,讓逝去的人也過年。晚上,要洗個大澡,預示著洗掉一年的晦氣,換上新衣服,一家人圍在火爐旁,吃著年糕或是水餃,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吃餃子時,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人們一邊聊天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家裡的燈都必須亮著,一直到轉了鍾,才算完成了守歲。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把准備好的壓歲錢給小孩子們,這是小孩們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總算歡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著開門放爆炸迎新,鄰里相見互道新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