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節大家都要在門口貼對聯
1、為什麼過春節要貼對聯 春節要貼對聯的原因介紹
1、開始時人們把神靈的名字刻在桃木上放在門口,認為這樣可以驅鬼辟邪,後來逐漸發展成春聯,成了增加節日氣氛的春節習俗。
2、春聯又稱「對聯」、「門對」,對仗工整,簡潔明練,一般都是一些通俗的祝福話,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祈願。
3、周朝時,人們會在大門兩旁放兩塊長方形桃木板,這個就是春聯的雛形。記載中:「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這時候的春聯被稱為「桃符」。傳說中鬼界有一隻金雞,每天清晨雞叫的時候,游盪在人間的鬼就會回到鬼界,鬼界的看守是神荼、郁壘,他倆會檢查每一隻鬼是否做了壞事,做了壞事的鬼會被拿去喂老虎,所以鬼都害怕他倆。人間的人們就把他倆的名字寫在桃木上,放在門口辟邪求平安。
4、後來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宮廷里的人開始在桃符上寫聯語。到了宋代桃符由木板換成紙張開始叫「春聯」、「春貼紙」。從這以後貼春聯的習俗開始興盛起來,春聯的內容也跟著豐富了。
5、現代春聯已經是我們過年必備的一道程序,看著家家戶戶把火紅的春聯貼在大門上,整個空間都會跟著明媚起來。喜氣洋洋的過年氛圍被調動了,才有過年的年味。
2、過年為什麼要貼對聯?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春聯的起源於桃符,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
3、過年為什麼要貼春聯
因為貼春聯是中國民間春節習俗之一。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春聯的寓意: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
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系。
什麼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中國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後主孟昶親手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於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後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後,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雲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遊,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
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於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孝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4、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
貼春聯是為了抒發美好願望,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還有神仙的對聯:「灶王爺」的春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為灶神上天後向玉帝匯報時多說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灶神。
「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意為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獲。「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短短10個字,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院子里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里的牆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裡靠炕的牆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裡需貼上「勤儉節約」等。
5、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
春節貼春聯跟放鞭炮一樣,都是為了辭舊迎新,增加節日喜慶熱鬧的氛圍;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辟邪,相傳古代的對聯都是桃木的,也就是說的「桃符」,可以避免妖魔鬼怪近身。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
春節歷史悠久,蘊含著深邃文化內涵,傳承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貼春聯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其意義主要有兩種:
一是辭舊迎新,增加節日喜慶熱鬧的氛圍。
二是為了辟邪,這個是起源於上古傳說,據說為了嚇走妖魔鬼怪。相傳古代的對聯都是桃木的,也就是說的「桃符」,這種符能夠消滅妖魔鬼怪,後來經過演變,桃符演變成現在的對聯,其符的底是紅色的,主要因為紅色能起到一些辟邪的作用。
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
1、貼春聯的時間
最好是在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貼春聯,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再將新的貼上去。
2、避免貼錯「福」字
並非所有的「福」字都需要倒著貼,代表福到。據了解,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這個代表「迎福」和「納福」之意。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其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其它地方的福字一般都倒貼。
3、春聯單數才吉利
春聯避免貼成偶數對稱,單幅春聯的字數是奇數更為吉利。
6、春節為什麼要貼對聯?
原因有三:
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
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
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傳說春聯一開始不叫「春聯」,而叫「桃符」,人們在早期貼它是為了降住一種怪獸。
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據記載,當時後蜀主孟昶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他寫完之後,孟昶覺得不對仗,便又寫道:「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幅春聯,而在當時還被成為桃符。
後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春聯真正的出現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當時,朱元璋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於是大街小巷處處貼滿了春聯。
大紅春聯表達了自己對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氣氛,是用民間藝術形式表達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貼春聯也有很多講究,若是貼得不當,就會被人笑話。
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另一種是常用的貼法。解放後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若是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好。
如果從秦漢開始計算,中國貼春聯的歷史已有兩千年,中國百姓對貼春聯一直情有獨鍾是因為中國百姓傳統的思維觀念問題。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人民自古就有個樂觀的思維觀念,就是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
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最佳選擇。他們藉助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歡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
在他們的傳統觀念里,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通過貼春聯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盼。
同時中國人民過春節很講究喜慶、吉利、熱鬧,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親訪友等都是喜慶心理的反映,而貼春聯恰恰是強化人們的喜慶心理和渲染氣氛的一種外在的手段。
春聯既是根據中國古代駢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鑒了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盡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
它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系。一副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
7、春節為什麼掛對聯
春節貼對聯的原始意義是為了驅邪、避邪。現在,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避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我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和福字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郁磊」兩神神像,用來驅穢辟邪,到了後來,桃符不斷規范化,演變成為用於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郁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
如果說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麼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後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8、過年時為什麼要貼春聯?
因為貼春聯是中國民間春節習俗之一。也是為了對新的一年美好願望的寄託,希望新的一年,能夠紅紅火火,一切順利。
相傳唐太宗以前睡覺時,天天做惡夢,就讓秦叔寶和尉遲恭守在門口,這樣就會覺得很安心,睡的也舒服,於是世人就把秦叔寶和尉遲恭畫在門上,以此來保平安。
還有一種說法是辟邪,相傳以前古代的對聯都是桃木的,也就是說的「桃符」,能夠消滅妖魔鬼怪,經過不斷的演變,慢慢的變成了現在的對聯,而為什麼是底是紅色的,因為紅色也能起到一些辟邪的作用。
春聯的來源:
一說春聯來源於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9、2021春節為什麼要貼對聯 2021春節要貼對聯原因
1、繼承傳統文化
春節貼春聯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從宋朝起一直在民間傳承,到了明清時期,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而我們每逢過年,都會貼春聯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
2、增加喜慶氛圍
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寫一幅或者買一幅大紅的春聯貼在家門口,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種類很多,一看到春聯,我們都會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因此,過年貼春聯也為春節這個重要節日,增添了非常喜慶的氣氛。
3、驅邪保平安
貼春聯最早的目的是為了驅邪保平安,古人認為過年的時候有邪祟,而桃木具有辟邪作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在門上貼桃符可護佑門庭,而我們現在春節貼春聯也是為了抒發自己的美好願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