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點什麼稀罕玩意兒
1、春節要吃什麼
春節是全球華人古老而隆重的傳統節日。小時候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過年,除了有新衣服外,還有豐盛的美食。雖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物質條件的提高,大魚大肉不再是過年的主角,但那些具有年味的春節傳統食品仍然是年夜飯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春節吃什麼,各地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吧。
春節吃什麼傳統美食?
1、臘味
臘肉、臘腸、臘魚是南方一些地區家家戶戶必備的春節美食。麻辣的川味臘腸、微甜的廣式香腸、色彩紅亮的湘西臘肉、金華火腿都是很受歡迎的民間傳統美食。
臘味
2、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過年必吃的食品,因其形似元寶,被人們賦予「招財進寶」的寓意,人們還把寓意吉祥的硬幣、糖果、紅棗、花生等包在餡裡面。吃到硬幣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果表示來年生活更甜美,吃到花生則寓意健康長壽。
餃子
3、湯圓
南方過年的標配是湯圓。上海、江蘇等地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寓意團圓美滿。
湯圓
4、年糕
軟糯又富有韌勁的年糕也是南方過春節必備的食品。年糕除了好吃外,春節吃年糕還在於其好彩頭,糕同「高」,寓意我們的日子年年高升。
年糕
5、春餅
春餅又稱春卷,是用麵粉烙制而成的薄餅。吃春餅講究包著菜一起吃,從頭吃到尾,意為「有頭有尾」,代表吉利的意思。
春餅
6、蘿卜糕
蘿卜糕是閩、粵地區的傳統小吃,閩南、潮汕叫「菜頭粿」。年菜里帶有「糕」的菜品,都被寄予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春節吃這些菜意在討個好彩頭。
蘿卜糕
7、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做的一種食品。粘豆包一般是用黃米面做成的紅豆、綠豆或豇豆餡的糕點,是東北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
8、長面
長面,也叫長壽面,福建閩南地區過年吃它,寓意「年年長久」。
長面
9、餛飩
餛飩形式元寶,過年包餛飩很有講究,要捏住餛飩皮的兩角往裡包,意為「兜財」。過年吃餛飩湯是祈盼來年財源如湯水一樣滾滾而來。
餛飩
10、糖瓜
糖瓜其實是用小米和麥芽糖熬制而成的一種祭灶食品。用它祭灶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在玉帝面前講壞話。
11、粽子
廣西人把粽子當做一種吉祥物,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年年粽年年中,圖的是一種吉利。
粽子
12、發面蒸饅頭
江蘇部分地區在除夕前家家戶戶都要蒸幾鍋麵食,發面、蒸麵食取意來年發大財、日子過得蒸蒸日上,討個好彩頭。
發面蒸饅頭
13、發芽豆和黃豆芽
上海人的年夜飯桌上必定少不了發芽菜和黃豆芽,這兩道菜象徵升和發,寓意吉祥。
黃豆芽
14、花糕
山東陽谷過春節,按照習俗,每家每戶都要蒸花糕。面發好後,人們把面擀成小餅,再用長條形的麵包上紅棗,做成一個棗塔,寄意來年生活蒸蒸日上。
糍粑
15、糍粑
湘西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臘月末,土家人家家戶戶都要打糍粑,糍粑在晾曬時每個上面都會點上一點圖案然紅色燃料,看起來更喜慶,年味也更濃。做好的糍粑晾乾後便收藏起來,春節拿出來送禮或煎成兩面金黃食用。
2、有哪些春節必吃的食物?
年夜飯必吃的25道菜,道道都是經典,口口都是情誼。
不單單只是菜哦,每一道都有寓意、有年代、有口感的傳統菜品,過了一個完整年怎麼能少得了它們~
八寶飯
八寶飯可是一道有著千年歷史的名菜,不但有糯米,還有豆沙、桂圓、紅棗等等。而且因為分量足、味道甜,比較適合全家人享用,所以象徵著團團圓圓,吉祥平安。
蹄髈
現在很多人都不愛吃蹄髈了,但是年夜飯上還是會有它的一席之地。洗好豬蹄,放入各種配料慢燉,小編最喜歡吃皮,滿口的膠原蛋白~好滿足。當然也有一些海寧人年夜飯的餐桌上是咸蹄髈,味道也超好!
白斬雞
海寧人民年夜飯桌上的一道冷盤,也稱「見面菜」,看起來皮黃肉白、吃起來肥嫩鮮美。而且」雞「同」吉「,寓意吉祥如意。對啦,記得把翅膀留給孩子吃哦,可以展翅高飛~
紅燒魚
過年一定會有的菜就是魚啦,就連吃法也是有講究的,覺得再好吃魚也是不可以吃完的!一定要討個「年年有餘」的好彩頭~
八寶鴨
八寶鴨可是江浙的一道名菜,把糯米,冬筍、香菇、鮮肉等等配料塞進鴨子里,然後包上玻璃紙蒸熟。哈哈,小怪覺得好像一隻聚寶盆,絕對能在過年為你討個好彩頭~
蹄髈,雞,鴨,魚這四樣菜是最最傳統,也是老底子的,它們出現飯桌上的時間也是很悠久的了。
油爆蝦
紅紅的殼,入口很容易脫,蝦肉吃起來很嫩,甜甜鮮鮮。因為蝦殼上有一節一節的輪廓,所以它也有著節節高升,吉祥討喜的寓意哦~
爆魚
除夕夜怎麼能少了爆魚呢,口感香香脆脆,而且還有年年有餘的寓意,簡直是過年必備啊。聽說還有利濕、暖胃的功效哦~
紅燒肉
小編家過年的時候桌上肯定會有那麼一道紅燒肉,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作為傳統的本幫菜,最大的特點就是濃油、赤醬、口感甜啦,但是入口不會很膩哦~
蝦仁炒玉米
不用動手剝蝦殼就能吃到蝦仁簡直是懶人的福音,哈哈。所以小編每次吃年夜飯都會用勺子舀一勺進碗里吃,爽!
紅燒獅子頭
通常家裡會在除夕前就開始做獅子頭,而且一做就是好幾十個,初一到初七都可以紅燒、清蒸、燉湯慢慢吃,象徵團團圓圓。
皮蛋
過年的時候總歸免不了要喝喝小酒啦,這時候最傳統的下酒菜就是涼拌皮蛋,清爽適口,香而不膩哦~小編小的時候,還經常見到翻皮蛋的情景,很神奇的皮蛋。
腌篤鮮
吃過腌篤鮮的人,大概都會被它征服,主要食材就是小火燜春筍、鮮肉、雞肉、排骨等,湯白汁濃、鮮味濃厚。
蛋餃
小編覺得蛋餃簡直就是過年必吃的「金元寶」啊,在速凍食品還沒有流行的時候,蛋餃基本都是現包的,皮薄餡多,一口一個鮮啊~尤其是下火鍋,看著它在火鍋里咕嚕嚕滾的樣子,別提有多美味了,不說了,小編口水快留下來啦!
涼拌海蜇
在除夕前一晚,就要先把海蜇提前泡好,然後第二天用蔥油涼拌,一道年夜飯必備冷盤就好啦。
油燜筍
筍不但是能做提鮮的配菜,也能作為一道主菜哦。比如油燜筍。就是吃起來清脆可口,而且有節節高的含義哦~
春卷
飯桌上的春卷就是分明就是過年時期的小零食啦,而「春」字的意思取的就是迎春吉慶的吉兆啦。
炒腰果
說到過年小零食,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炒腰果呢?脆脆香香的!
酒釀圓子
過年最不能錯過的甜品就是酒釀小圓子啦,甜甜糯糯,濃濃的酒釀味。晚上看春晚的時候可以來一碗啦~
糖醋排骨
海寧人民很青睞這道菜,過年的時候就更愛吃了,甜菜本來就很受海寧人民的喜愛。
黃金糕
除夕一般是吃年糕,不過越來越多的海寧人會用黃金糕來代替,金燦燦的味道好,而且年糕還有著「年年高」的好彩頭!
筍干燒肉
還沒有冰箱的時候,海寧人家裡就會存很多筍干,想吃的時候就用砂鍋燉一大鍋慢慢吃。雖然現在條件好啦,但是因為美味與回憶,大家過年還是會燒這道菜。
清蒸大閘蟹
螃蟹一般都是按人數煮的,每人跟前一隻,占著加了蔥絲,姜等的醬油,醋,吃起來超美味。
灌香腸
這幾年越來越多海寧人喜歡過年的時候買點肉去灌香腸,然後拿回來曬干來年可以切片吃。也有人會在海寧自己做,小編就嘗試過2次~可是做的味道~嘿嘿嘿~你們懂的。
走油肉
皮起皺紋、色澤紅潤,酥爛鮮香,肥而不膩的走油肉在老底子江浙滬一帶可是年夜飯餐桌上一道重量級年味。
湯圓
哈哈,除夕當天晚上要准備好湯圓哦。因為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一定要吃湯圓的,這樣新的一年才能圓圓滿滿,還要喝了甜甜的湯湯水水,才能有財有勢~
3、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
1、臘味
臘肉、臘腸、臘魚是南方一些地區家家戶戶必備的春節美食。麻辣的川味臘腸、微甜的廣式香腸、色彩紅亮的湘西臘肉、金華火腿都是很受歡迎的民間傳統美食。
臘味
2、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過年必吃的食品,因其形似元寶,被人們賦予「招財進寶」的寓意,人們還把寓意吉祥的硬幣、糖果、紅棗、花生等包在餡裡面。吃到硬幣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果表示來年生活更甜美,吃到花生則寓意健康長壽。
餃子
3、湯圓
南方過年的標配是湯圓。上海、江蘇等地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寓意團圓美滿。
湯圓
4、年糕
軟糯又富有韌勁的年糕也是南方過春節必備的食品。年糕除了好吃外,春節吃年糕還在於其好彩頭,糕同「高」,寓意我們的日子年年高升。
年糕
5、春餅
春餅又稱春卷,是用麵粉烙制而成的薄餅。吃春餅講究包著菜一起吃,從頭吃到尾,意為「有頭有尾」,代表吉利的意思。
春餅
6、蘿卜糕
蘿卜糕是閩、粵地區的傳統小吃,閩南、潮汕叫「菜頭粿」。年菜里帶有「糕」的菜品,都被寄予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春節吃這些菜意在討個好彩頭。
蘿卜糕
7、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做的一種食品。粘豆包一般是用黃米面做成的紅豆、綠豆或豇豆餡的糕點,是東北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
8、長面
長面,也叫長壽面,福建閩南地區過年吃它,寓意「年年長久」。
長面
9、餛飩
餛飩形式元寶,過年包餛飩很有講究,要捏住餛飩皮的兩角往裡包,意為「兜財」。過年吃餛飩湯是祈盼來年財源如湯水一樣滾滾而來。
餛飩
10、糖瓜
糖瓜其實是用小米和麥芽糖熬制而成的一種祭灶食品。
4、春節必吃的傳統小吃 你知道哪些
<
5、春節期間吃什麼東西好?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准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吃餃子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圓,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里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里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門神
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
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而不是神茶、郁壟,而是古代的一個叫做成慶的勇士。在班固的《漢書·廣川 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廠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 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貴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
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傅粉塗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後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春聯
春聯,是來源於桃符的。"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幅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才將桃符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6、春節要吃什麼東西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現簡述我國部分地區的飲食習俗,以饗食客:
西北: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擀出來的,而是將面擀成一個大片後用碗扣成的。
東北: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後會先殺一頭豬,請村裡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後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黃米作皮包上豆餡製成,幾乎家家都做,多則上百斤,少的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上海: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雲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象徵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豫南: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鍾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餘。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發財之意。
湖南: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隻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
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准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徵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徵魚米豐收、五穀豐登;紅棗、白糖象徵生活甜蜜、幸福。
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壯族:壯族人春節吃白斬雞和「大年粽」。在年粽在除夕時擺在供台上祭祀,到正月初三才由家人聚食,以示團圓。
7、春節的特色食物有哪些
春節的特色食物一般有餃子、湯圓、年糕、餛飩、長壽面、春卷等食物。
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的東西就是餃子。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還有一層寓意,那就是招財進寶,因為餃子的形狀和元寶的形狀很像。
北方人過年吃餃子,那麼南方人過年最常見的就是吃湯圓了。過年吃湯圓是亘古不變的習俗,南方人將湯圓叫做元寶,吃湯圓也叫吃元寶,寓意著招財進寶、團圓幸福、事事順心。
中國人的年夜飯,少不了的一道菜就是魚,魚寓意著「年年有餘」。每個地方吃魚的方式也不一樣。
春節少不了的食物就是雞肉,雞肉寓意著「吉祥如意」,雞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寓意,比如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雞爪寓意「新年抓財」,雞頭寓意著「出人頭地」。
春節要吃年糕,寓意著「年年高升」。春節吃年糕是很多地地方都有的習俗,不同的地方,吃年糕的方式也不同。山東吃的是紅棗年糕、寧波吃的是水磨年糕、蘇州吃的是桂花糖年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