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什麼朝代開始春節的
1、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當時舜作為族群領導人,在進行祭祀的時候帶著周邊的部族首領一同進行。而這一次便被定為歲首,也就是說,農歷新的一年由此開始,也就是所謂的春節。
春節的歷史其實非常久遠,是我國古老而又隆重的節日。在堯舜的時候稱為「載」,夏代稱為「歲」,商代稱為「祀」,周代稱為「年」。周代這種叫法一直沿用到現在,當然其中有一些皇帝改過名字,比如唐玄宗時期曾經稱為「載」。
我們現在所說的過年的時間是漢武帝時確立正月為歲首,即正月初一為新年。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又稱為「元日」,又因為這一日終於旦,所以稱為「元旦」。當然,這和我們現在元旦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現在的元旦是公歷節日。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上長著角,非常兇猛恐怖。「年」長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每個村裡的人們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2、春節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
中華民族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其最為盛大、最為隆重的是農歷正月初一的春節。從臘月三十晚上(除夕)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親人不辭辛苦,千里迢迢地回家團聚(“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普天下到處都洋溢著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氣氛。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
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在古代,中國歷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歷(即農歷),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歷和陰歷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歷年的前後,故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地球繞太陽一周,歷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歷正月初一為一年的歲首。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時(十二點)過後,春節就算正式來到了。
3、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根據可查的記載「春節」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國殷商時期,那個時候年頭歲尾,都會有官方的祭神祭祖活動。到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
春節的歷史其實非常久遠,是我國古老而又隆重的節日。在堯舜的時候稱為「載」,夏代稱為「歲」,商代稱為「祀」,周代稱為「年」。周代這種叫法一直沿用到現在,當然其中有一些皇帝改過名字,比如唐玄宗時期曾經稱為「載」。我們現在所說的過年的時間是漢武帝時確立正月為歲首,即正月初一為新年。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又稱為「元日」,又因為這一日終於旦,所以稱為「元旦」。當然,這和我們現在元旦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現在的元旦是公歷節日。
4、春節的歷史起源於什麼朝代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
談起春節的起源,大家並不十分清楚,因為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太多的說法,比如春節最早起源於臘祭,有些人認為是鬼節和巫術,但許多人仍然認為春節是在古代也就是公元前2000多年,當舜作為族群領導人進行祭祀的時候帶著周邊的部族首領一同進行。而這一次便被定為歲首,也就是說,農歷新的一年由此開始,也就是所謂的春節
5、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什麼朝代?
根據現代民俗學的研究來看,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已經具有大約4000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商人重鬼,巫術和鬼神觀念十分濃厚,祭神祭祖的行為十分頻繁,而且頗受重視,而春節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和演變而來的。
隨著歷法和節氣的不斷完善,古代開始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新年,並將臘月的最後一天和正月第一天,稱作「過年」,稱正月初一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或元日等,亦即是今天的春節。雖然舊時以正月初一為春節,但古人慶祝春節的活動卻並非僅限於一天,而是有一個盛大的慶祝過程。千百年來,春節一直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視的節日,也是最為盛大的節日,具有十分熱鬧而豐富的慶祝形式。
在民間,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家家戶戶都忙著掃塵迎春、祭祀灶神、准備年貨,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春聯、門神、福字,在門前懸掛紅燈籠,在屋內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整個春節期間,最為重要的活動就是守歲。在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即除夕夜,一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共同吃團圓飯,辭舊迎新。這一刻,是最為幸福與祥和的時刻。等到了初一早晨,人們忙著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喜迎新春。
舊時有著「不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但一般到正月五十以後,春節便已逐漸臨近尾聲。大體算來,自臘月二十三前後的小年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整個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幾乎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由於這一個月是一年中的農閑時節,因而人們也更有時間和精力來慶祝春節。
以上便是傳統春節的源流與梗概,大體來講,春節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到漢武帝時得以逐漸成為最為盛大的節日,並一直影響到現代。在此,祝大家新春快樂!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