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春節有什麼好玩的
1、汕頭人春節的習俗
一、潮州大鑼鼓
每逢春節,都會有鑼鼓隊走街串巷,伴著「標旗」遊行慶春節,大人小孩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看遊行聽鑼鼓曲,構成潮汕春節一道特有的風景。
二,潮劇潮樂表演
潮劇潮樂也是潮汕過年時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三,猜燈謎
作為燈謎之鄉,「澄海燈謎」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展示澄海燈謎藝術性和群眾性,澄海區今年也繼續舉辦「燈謎廣場」活動。將傳統燈謎帶回潮汕人的生活中,既可以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讓人們走近傳統,感受傳統,回歸傳統。
四,正月初八「賽大豬」
幾十頭大豬擺滿了汕頭月浦村大埕。這些大豬被村民用特製的木架高高托起,裂開的嘴裡含著石榴或桔子,意喻多子多福和大吉大利,豬背上都戴上大紅花,不少主人家還為大豬戴上耳墜,有些大豬上面還馱上一隻小羊,俗稱「全副豬羊」。
每年的『賽大豬』活動,就是要比比誰家飼養的豬最壯,以此祈求今年獲得更好的年運。
五,動物舞蹈賀春
澄海民間盛行大道具廣場舞蹈,表演者多模擬動物形態,編排惟妙惟肖的舞蹈動作,載歌載舞,配合民俗活動演出,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篇章。主要有龍鳳舞、麒麟舞、獅舞、鰲魚舞等民間動物舞。
2、潮汕人過年風俗有哪些?
潮汕人過年風俗,如下:
1、貼門神、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2、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3、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4、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
5、摜春盛(挑禮盒)
春節期間,潮汕的另一個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便是「摜春盛」(春,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盛」)。
6、吃七寶羹
吃七寶羹是潮汕地區的舊俗,相傳在正月初七吃七寶羹可以驅除一年的邪氣,醫治疾病。七寶羹主要採用芥菜、芥蘭、春菜、韭菜、芹菜、蒜及厚瓣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羹食,以此來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
相關內容
在潮汕,拜年的人一般會帶上兩個大桔(即潮州柑,諧音大吉)送給主人,主人也回贈互換兩個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
出門裝兩個大桔去拜年,在各家各戶拜年後,可能這對大桔又會通過別人的拜訪,不斷轉換,又轉送到你手上。因此,有人戲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3、潮汕春節的風俗特色
潮汕地區特有春節「勞熱」活動,又稱「營老爺」,是潮汕最重視的遊行祭祀內活動,一般都在農歷正月、二容月輪流於各鄉村舉行,祈求風調雨順,全村平安。
各村表演節目,小朋友們挑著燈籠跳著舞,旁邊的鑼鼓喧天響,年輕姑娘們身穿美妙的旗袍或具有潮式風情的戲服,整齊的著裝異常鮮艷和美觀,給這個節日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所用樂器不在多,鑼鼓敲起來,嗩吶吹起來,優美的潮州樂曲回盪在歡樂的節日里。
表演結束後就開始游神,游神隊伍中的主角是武帝廟的關老爺,和來自十四鄉各寺廟中供奉的老爺們。還包括之前表演節目的隊伍,浩浩盪盪地在鎮中各處巡遊。最後在漫天煙花下,把老爺們又送回武帝廟。整個游神環節從下午一直持續到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