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過春節什麼時候
1、彝族人過年是那一天?
彝族年在農歷十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彝族年為3天。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彝族年緣於彝族十月太陽歷(參見陳久經 盧央劉堯漢 《彝族天文學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十月太陽歷是彝族先民創制的一種特殊的歷法。按照這種歷法,每年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另外有五至六天過年日。這種歷法無大小月之分,每月都為三十六天,便於人們記憶。
2、彝族新年是什麼時候?
彝族新年在農歷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多數在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彝族的其他節日:
1、火把節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斗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2、祭龍節
雲南石屏、元陽、巍山一帶的彝族每年要過兩次祭龍節,第一次在夏歷二月第一個屬龍日,第二次在秋收前,稱「賠龍」,意為感謝龍王爺的雨露之恩。
3、插花節
雲南楚雄的彝族每年農歷的二月初八要舉行插花節,以祝願幸福安康,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2)彝族人過春節什麼時候擴展資料
彝族的風俗習慣:
1、飲食:彝族的飲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獨特的風格。主食型食物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1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
2、建築:彝族人民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創造了富於特色的各式民居。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干欄式」住宅。
3、服飾: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
3、彝族新年是幾月幾日?
彝族年,一般選定在農歷十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為期3天。彝族年彝語稱為「庫斯」,「庫」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彝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小涼山彝族傳統的祭祀兼慶賀性節日,從古到今,彝族同胞對過年十分重視,也很熱鬧,過年中的許多儀式均與祖先崇拜相關,整個節日中充滿濃厚的祖先至上色彩。2011年5月23日,彝族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庫斯意為新年,主要內容是祭祖,早晨雞叫以後,全村就要宰殺年豬,年豬要從同村同寨年長或德高望重的人家開始,依次序宰殺。
用年豬的膽、胰、尿包占卜主人家的吉凶,以豬膽飽滿、色澤好,胰平展,無缺陷,尿包豐滿為吉祥,預示來年人畜興旺,家人安康,糧食豐收。同時分「舍富」、「舍民」兩餐進餐,「舍富」主要是祭奠祖先,取豬腎、肝、舌、胰與蕎粑一同煮熟,敬奉先祖。
「舍民」是全家人集體餐。吃完「舍民」後,男子們要將豬肉切成條塊,婦女們則要灌制好香腸,並當天要將鮮肉和香腸掛在火塘上烤烤,同時以展示主人家的年豬肥,人吉祥,並且顯示出主人的富裕。
(3)彝族人過春節什麼時候擴展資料
彝族年時間選定來源:
彝族年一般選定在農歷10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根據有關專家學者的研究,它緣於彝族十月太陽歷(參見陳久經 盧央劉堯漢 《彝族天文學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十月太陽歷是彝族先民創制的一種特殊的歷法。
按照這種歷法,每年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另外有五至六天過年日。這種歷法無大小月之分,每月都為三十六天,便於人們記憶。十月太陽歷選擇冬季傍晚觀測北斗星(彝語稱「沙聶」)的尾巴(斗柄)指下為大寒為農歷臘月,夏季傍晚觀測北斗星(彝語稱「沙聶」)的尾巴(斗柄)指上為大暑農歷六月。
以大寒和大暑為元日,准確地反映了季節變化的規律。這冬夏兩個節日即彝族年和彝族火把節分別訂於農歷十二月十六日和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根據計算其寒暑往返一次的時間為365.33日。結構整齊、科學簡明,使用方便是太陽歷的特點。
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現在彝族地區流行的火把節和彝族年兩個節日最初就是根據太陽歷制定的。當星回標志北斗星的斗柄指上為大暑時為火把節。而當星回標志北斗星的斗柄指下為大寒時為彝族年。
4、彝族什麼時候過年
彝族年在農歷十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彝族年為3天。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彝族年緣於彝族十月太陽歷(參見陳久經 盧央劉堯漢 《彝族天文學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十月太陽歷是彝族先民創制的一種特殊的歷法。按照這種歷法,每年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另外有五至六天過年日。這種歷法無大小月之分,每月都為三十六天,便於人們記憶。
十月太陽歷選擇冬季傍晚觀測北斗星(彝語稱「沙聶」)的尾巴(斗柄)指下為大寒為農歷臘月,夏季傍晚觀測北斗星(彝語稱「沙聶」)的尾巴(斗柄)指上為大暑農歷六月。以大寒和大暑為元日,准確地反映了季節變化的規律。這冬夏兩個節日即彝族年和彝族火把節分別訂於農歷十二月十六日和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根據計算其寒暑往返一次的時間為365.33日。結構整齊、科學簡明,使用方便是太陽歷的特點。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現在彝族地區流行的火把節和彝族年兩個節日最初就是根據太陽歷制定的。當星回標志北斗星的斗柄指上為大暑時為火把節。而當星回標志北斗星的斗柄指下為大寒時為彝族年。
(4)彝族人過春節什麼時候擴展資料:
彝族年的形式
彝族年像漢族的春節一樣,是一年中最喜氣,最令人嚮往的節日。彝族年有很多傳統的規矩,主要有:過年前一個月,就准備好一壇蕎麥甘酒。過年前三天,各戶人家都要劈夠過年三天燒的柴禾,備夠吃的米面、鹽巴、豆花等。在過年前一天上午,每戶人家把屋內外、院子周圍打掃干凈,以表示除舊迎新。
同時,每家在門口前放一堆柴禾,以便過年時點火薰煙。這是象徵迎接祖先回來過年。大年三十天剛破曉,各家各戶在簡易坑灶內點燃篝火,燒著燙豬水等待殺年豬的小伙們到來。殺年豬時要分長幼,先從長輩和年長人家的豬殺起。
殺豬的人到來時,主人家向他們敬上「殺豬酒」,彝語叫「烏色志」,彝族人民最愛看年豬的心、膽、胰腺、尿泡等臟腑。心代替來年的氣候,捏起質地硬者說明來年天旱,質地軟說明來年無澇,膽和胰腺代替來年主人的吉兆,膽液不多也不少和胰腺體無跡象是表示來年主人家吉祥如意,反之就有不吉祥的事。
尿泡代替來年的莊稼,泡內尿多為來年糧豐,少就為歉收。剖好年豬後,首先割點舌苔、背溜、肝子、腰子等,燒來溶在木碗里,放到供祖靈的火塘上方的壁頭吊板上敬獻祖靈。開始煮肉烹飪團年,吃過團年飯後,就讓孩子們給沒有殺豬的人家送去煮熟的肉和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