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養胃怎麼鍛煉
1、春節過後如何養胃?
很多人都認為少食多餐是一種更為健康和具有養胃功效的飲食方法,然而這種飲食方法並不適合所有人,這是為什麼呢?春節過後正是春季養胃時節,那麼在飲食上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實現科學養胃呢?
北京中醫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劉賡表示,少食多餐是針對那些胃腸功能減退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做過胃腸道手術或胃大部切除術的病人,由於他們的胃腸功能下降,已經不能像健康人那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需要少食多餐來降低胃腸排空的負擔,否則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甚至會患上更嚴重的消化疾病。
那麼,少食多餐是否適用於所有人呢?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胡運蓮表示少食多餐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她解釋道,一方面,大多數人自幼即養成一日三餐的進食習慣,胃的運動起搏細胞、胃酸分泌等也同時形成了相應的工作規律,即生物鍾。如果我們隨便打亂這個規律,勢必會引起胃運動、胃酸分泌等功能不協調而出現胃部不適的症狀。另一方面,如果進餐次數太多而且又不定時定量,胃得不到休息更易出現問題。此外,對於胃潰瘍患者來說,少食多餐反而會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對潰瘍的癒合無益。
春節剛過,正是春季養胃的好時節。中醫養生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症,故飲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適。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實現科學養胃呢?
1.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飽失調或飲食不規律;
2.慎用對胃有刺激性葯物,如阿斯匹林、激素、保泰松等;慎用過於寒涼的葯物,如龍膽草、苦參、黃連等;
3.胃病病人應戒煙戒酒,忌食生冷、肥甘及粗糙、過硬、過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文由北京佑安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李鵬進行科學性把關。
2、春節吃膩了怎麼辦,假期之後如何調理腸胃?
1
來碗養胃粥
春節闔家團聚,難免舉杯相賀,開懷暢飲,而酒精對消化系統有刺激作用,尤其會傷害肝和腸胃。
建議:喝完酒後的幾天最好能喝點粥。一碗熱粥可以讓腸胃得到滋養,還能補充營養,像南瓜粥、山葯粥都是不錯的選擇。
2
蔬菜頓頓有
雞鴨魚肉向來是節日餐桌上的主角,殊不知,吃起來「肥香油膩」的菜餚,會增加腸胃的負擔。
建議:吃完了「肥膩」的節日餐,不妨多吃點綠葉菜。幫助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蔬菜可以涼拌,炒時可急火快炒。
3
遠離辣和咸
節日餐桌上那些色香味俱全的菜餚,多數離不開辣椒和鹽。「逢辣必咸」成了很多人做菜的訣竅,但鹽和辣椒吃得太多,容易導致高血壓,增加腎臟負擔,還會傷腸胃。
建議:最好每人每日將食鹽量控制在5克,節日吃得咸了,節後嘗試吃頓「無鹽餐」,同時減少辣椒的攝入。
4
粗糧唱主角
節日里,臘肉炒飯、香奶饅頭、油炸糕……這些主食過於精細,而且添加了油、鹽、糖,吃多了很容易讓人發胖,還可能引起便秘等消化問題。
建議:春節過後,主食最好以谷類粗糧為主。玉米、燕麥等粗糧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
5
每日吃水果
薯片、爆米花、各色糖果都是春節很多家庭必備的「年貨」。在看電視、休閑聊天時,人們會不知不覺吃下很多零食。 建議:用堅果,如核桃、杏仁、開心果等代替糖果,幫助補充微量營養素。還要多吃新鮮水果,節日過後,每天一個蘋果能幫助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
6
調整吃飯點
走親訪友、出行娛樂,吃飯很難按時按點,暴飲暴食是常事。7天下來,有些人的吃飯習慣完全被打亂了,早晨賴床不吃飯,晚飯一吃到凌晨。 建議:節後要開始根據自己的生活規律調整三餐時間,每頓飯都定時吃。中間餓了可以靈活加餐,上午10點半、下午3點半左右,可以適當吃堅果、水果、酸奶,既能緩解飢餓感,又能避免進食過量。
7
紅肉變白肉
「過年吃肉,添福添壽」、「人過七十無肉不飽」……從這些傳統民諺中不難看出,中國人從古至今都將肉視為美食,很喜歡吃。而在幾大類食物中,紅肉的攝入是最容易過量的,一旦過量,可能引起高膽固醇血症,進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節後少吃豬、牛、羊等肉及內臟,多吃些白肉,如雞、鴨、魚類。清蒸魚既能減少油鹽攝入,又能保存營養,是節後調理腸胃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