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晚會的輕音樂叫什麼
1、適合做新年背景音樂 的歌,最好是純音樂
1、《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聶耳於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該曲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2、《節日歡慶》:
這是一首熱烈歡慶的音樂,充滿了中國風的喜慶氣氛。主題旋律採用了北國大秧歌素材,民族樂器笛子、揚琴、三弦、中國鑼鼓等。音樂熱烈、大氣且豪放,最適合用來渲染氣氛,比如用在商超公播中。
3、《元旦序曲》:
竹笛和鋼琴的旋律悠悠入耳,歡快的民樂少了幾分熱烈的氣息,多了一些鄉村市井的安逸,這難得的喜悅和輕松使得這首音樂極具感染力。如果用在元旦廣告中,既能表現節日氣氛,又不會讓人和春節混淆。
4、《新春氣象》:
這首音樂以後這熱鬧的鑼鼓和輕快的琵琶,俏皮的笛聲喜慶活潑。中國傳統樂器讓這首音樂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氛圍,適合用來烘托美好的氣氛。
5、《濃情蜜意》:
這是一首甜蜜、柔情四溢、充滿愛意的音樂,由溫暖的鋼琴、電子音色構成。適合情人節、七夕、聖誕、元旦等節日使用,用於情侶、家人團聚等甜蜜的愛情、溫馨的親情和友情場景中烘托氣氛。
2、春晚有哪些常用的純音樂?
1、《春節序曲》
這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經常被抽出單獨演奏。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體驗,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革命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
它的旋律曲調雅俗共賞,加之其表現的主題是非常具有群眾基礎的盛大節日,因而從它誕生之後,逐漸演變成了附加在「春節」之上的小傳統。尤其是電視春晚流行後,此曲也更加為人熟知了。
2、《花好月圓》
這是一首民樂合奏曲目,由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演奏。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指揮家彭修文就把江南絲竹式的《花好月圓》改編成民族管弦樂,後經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演奏,影響甚廣。
3、《金蛇狂舞》
這是聶耳於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該曲常用於喜慶時節演奏。
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中,在運動員入場時反復演奏《金蛇狂舞》作為背景音樂,有力烘託了北京奧運會的作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的歡騰氣氛和濃郁的中國特色。
2012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王力宏、李雲迪協作演奏一曲《金蛇狂舞》。
201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雅尼和常靜中西合璧協作演奏《琴箏和鳴》,其中第三部分為《金蛇狂舞》,讓蛇年更具多元化世界的特點。
4、《豐收鑼鼓》
這是彭修文、蔡惠泉於1972年創作的一首具有鮮明山東音樂特點的管弦樂曲,樂曲借鑒中國民間吹打音樂的鼓點和旋法加以變化發展,推陳出新,充分發揮中國豐富多彩的打擊樂器的表現能力,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
全曲的高潮部分,表現歡慶豐收的宏偉場面,一開始用潮州大鑼鼓的打擊樂器,並借鑒其「火炮」點子加以發揮,氣勢磅礴,在變化再現了第一部分旋律後,打擊樂隊又運用京劇鑼鼓中擅長表現緊張、急促、激烈場面的「急急風」、「馬腿」和蘇南吹打中的「螺螄結頂」點子加以發展,構成了第三段的鑼鼓,樂曲在快速強烈的全奏中結束。
5、《喜洋洋》
這是我國著名民樂,以新板胡為主要樂器演奏。由我國已故民樂大師劉明源先生於1958年創作。
3、春節聯歡晚會上經常放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春節聯歡晚會經常放的背景音樂叫做《春節序曲》。
拓展資料: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經常被抽出單獨演奏。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體驗,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革命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
李煥之(1919-2000)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理論家。原籍福建晉江,1919年出生於香港。
1936年春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蕭友梅,學習和聲學。
1938年8月到延安,進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結業後又繼續在高級班從冼星海學習作曲指揮。畢業後留校任教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從延安到張家口,擔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上,歷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工作團團長、中央歌舞團藝術指導、中央民族樂團團長等職。
自1954年起,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音協創作委員會主任《音樂創作》主編等職務。1985年當選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
4、春節聯歡晚會背景音樂是什麼?
春節聯歡晚會背景音樂是:
1、慶豐收 :慶豐收指一首歌,也指黃胄所作中國畫。
2、步步高 :《步步高》是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頗有特色的廣東民樂。樂譜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樂譜》,在當時已很流行。
3、彩雲追月:《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獨特,描寫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松寫意,彰顯了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格 。
春節聯歡晚會內容
晚會涵蓋小品、歌曲、歌舞、雜技、魔術、戲曲、相聲等多種藝術形式,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帶入到狂歡之中,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
晚會於每年除夕20: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國防軍事頻道、少兒頻道、奧林匹克頻道、農業農村頻道等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