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不到舅舅家裡怎麼辦

春節不到舅舅家裡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12-06 13:46:05

1、父母不在身邊,自己還沒結婚過年需要去舅舅那裡拜年嗎?

這位男生(或者是女生),你離舅舅比較近,要過年了,就應該去舅舅家過年,看看外公和舅舅等親人,因為古人雲每逢佳節倍思親,親舅如父。過年時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探望長輩,同長輩吃團圓飯,嘮嘮家常,其樂融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本人建議:如果你還在讀書,去舅舅家過年,可簡單買點普通的大眾化的水果就行;如果你已步入社會上班掙了,可買點當地的土特產,再給外公封上一個祝福紅包,封多封少隨自己經濟狀況而定,經額不宜過大,一般封雙數為佳。

2、有沒有外甥不在舅舅家過年一說?

我從小就在舅舅家過年。
也不見得有什麼說法呀。
沒有這一說 不要太迷信

3、大年初一不去舅舅家給他打電話拜年有說法嗎?

今年是特殊年,大年初一不去舅舅家,用電話拜年應該是禮節做到家了,舅舅家也會理解的,不會責怪為了大家的安全對吧!

4、過年外甥為什麼不去舅舅家

當然去啊,是不是你舅舅年齡比你媽小啊,如果是的話就不需要去了,應該你舅舅給你家拜年

5、春節走親戚難題 我們每年春節都要走各種親戚,可我對有些親戚根本提不起興趣,那就是我舅舅,媽媽的弟弟

讓我來說兩句話吧,我是個局外人。同時我舅舅舅媽也對我們家很不nice。
我爸媽就我和我姐姐2個女兒,現在我們都嫁掉了,我外婆現在腳不好了,我三個舅舅舅媽就擺明說不回去照顧,要我老媽去,給錢1500,多就沒有了。
我老婆是一個人住的老房子裡面,真是哪天不幸發生,估計身邊連個人都沒有,所以我們也不忍心。我老媽也可憐我外婆一個80多歲的人,妥協了晚上去陪夜,白天上班,也教育我和我姐姐,要孝敬父母。
我爸為了這個事情和我老媽鬧離婚,我外婆有三個兒子和兒媳,為什麼要輪到我媽媽去,搞得家裡過節過年都冷清,所幸現在和好了。
我舅舅舅媽也是看不起我爸媽的,我老媽春節每年需要給我舅舅家裡搞幾桌飯菜吃。完全就是免費保姆一樣,我記事就如此了,我媽比較勤奮也不敢得罪舅舅們。可以說在外婆家的話,大聲都敢大聲說話的。
我舅舅舅媽過分的還經常說我爸媽可憐,只生到2個女兒,過年就2個老人在家裡過年。
並且2個女兒還嫁的很不好,一個會賭的女婿,一個鄉下的女婿。
但是天知道,我舅媽的寶貝女兒還離婚了,所以自從以後嘴巴也算比較積德,不再亂噴星子了。
對於你的處境,別人越是看不起你,你越要活的知書達理,無可挑剔,為你家裡人,為你的姐姐們爭氣。如果你不去,你舅舅舅媽更加會說,真是讀書讀多了,一點禮貌都不會講了。
看到你舅舅舅媽更加要嘴巴甜點,給他們拜年,這樣是你禮數做到了,外人沒辦法挑剔你的毛病,我不知道你們那邊的習俗是什麼,我們那邊是小一輩結婚,必須要舅媽來當類似謀人一樣,祈求婚後甜甜蜜蜜。
加之,你也是知道的,你的舅舅是你媽媽的弟弟,是比較親近的親戚關系了。
你外婆如果還在的話,估計也是在你舅舅家裡過年,你也需要去看看的。
你不想承認也沒辦法,我三姨媽和三姨夫就是和我舅舅大吵大鬧一番過後,我三姨媽和她的兒子們都要老老實實去拜年。
舅舅不可得罪,等你父母以後有點什麼事情也需要舅舅舅媽來面前處理的,比如以後九九八十以後,你也需要去告知你舅舅的。
雖然心裡不願意去和舅舅親近,但是表面還是要過得去,這只是我個人的建議,如果現在還在家裡,拿點禮物去拜年吧。你這樣做為難你的姐姐們和你爸媽,禮數還是要到的。
至少在外人眼中,你做的對,如果你舅舅還是如此行事,只會說明他不會做人,不懂禮儀。
畢竟你是小一輩,中國是重禮儀之邦,搞不好你舅舅會為你這樣識大體的行為而改變對你們一家人的態度呢?
祝新年快樂,以上只是我個人的建議。

6、每年春節都給舅舅及姨拜年,但他們不來我家,以後春節我還去嗎?

這就不能責備你舅舅、姨媽他們了,你作為晚輩每年春節後去向長輩們拜年是禮節,是應該的,而你父母均已去世,他們總不可能以長輩的身份來向你們晚輩拜年吧?你父母在(哪怕是一個人在)他們都應該來拜年,因此象你這樣的情況除非以請客的方式去請舅舅、姨媽他們來作客,他們肯定會來的,所以在人際交往上你要理順關系中的角色,拜年只有晚輩給長輩拜年或者是小拜大,這與平常的走親訪友是兩回事。

古話說「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舅舅的地位在家族中是很崇高的,外甥過年過節去給舅舅拜年是天經地義的,即時母親過世也不會中斷,這是對母親的尊重。

我們哪的風俗是這樣的過年時候,初一是內親之間的拜年也就是叔伯家:初二開始。才能去外親也就是母親娘家主要是舅舅家。及時你結婚,第一年舅舅會願諒你初二不去他家,結婚第二年那必須先去舅舅家。

如果父母雙親都在或者父母一個在,舅舅家的兒子會在正月十五以前來我父母家回禮。父母不在就不會來,至於原因不說大家也明白,舅舅的孩子代表舅舅怎麼可能給你拜年。用我老家的話說,你沒長好牙。

過節,如端午節中秋節只有給舅舅送節的,沒有回送的。這是老禮沒有存款虧不虧的。一直都是這樣傳承的。題主有點矯情。

姨媽家看各地風俗,我們哪裡我們家就沒這個風俗。姨媽家一般過年過節不會去拜年送節,母親會在合適的時間去看望自己的姐妹。

我一直給家族當中的長輩拜年,但家族中長輩的孩子們從來沒有上我家裡來拜過年。

小時候以為這是天經地義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直到我聽到一句話之後,我的心都涼了。

我現在說一下我家族當中的關系吧,因為我母親那邊娘家人比較多,以至於我的母親有好多個兄弟姐妹。

我按理來說都得喊舅舅或者姨,而這些人的孩子們有一些年齡比較比我大,有一些年齡比我小,比我小的一般都喊我哥哥。

平日里的時候我們基本沒有什麼往來,這一點大家也可以理解。

畢竟我在南方的大城市裡面工作,而其他人要麼在北方的大城市工作,要麼就在其他的縣城、鄉鎮工作。

我們一年到頭也見不了面,而真正能夠見面的時候可能也就是過年的那幾天,在過年的時候按照輩分或者家族當中的禮儀,我需要去給這些親戚們挨個去磕頭拜年,尤其是一些長輩。

比如我的大舅、二舅;我的三舅、四舅,給他們拜年,讓我好奇或者讓我疑惑的是,我大舅二舅家裡的孩子們從來沒有來我家裡面給我拜過年。

有一些人年齡比我小,該喊我哥哥,當然他們不是給我拜年的,他們是要給我的父母拜年。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給他們拜年,我喊他們舅或者喊他們姨,但是他們的孩子給我的父母拜年的時候就得喊姑姑之類的稱呼。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人情往來或者走動,畢竟我都去給他們拜年了,他們也應該給我拜年。

一些小夥伴可能不太理解這個習俗,我不確定每一個城市或者每一個地方都有,但是在我們那邊是這個樣子的,尤其是過完年之後的那幾天裡面,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順便串個門聯絡一下感情。

直到有一天,我特別好奇,忍不住就去問母親:為什麼我要去給他們拜年,而他們從來不給咱們家拜年呢?

母親聽了之後也是頗為疑惑說:唉,這件事情我也不太清楚,可能他們家的孩子們都忙,都有事唄。

直到有一天我去大舅家拜年,應該是在前兩年的時候我就去問大舅,為什麼呀?為什麼我來給你們拜年?你們的孩子不給我的父母去拜年呢?

你們知道我的大舅說什麼嗎?大舅說:嗨,不就是拜個年嗎,圖個樂呵而已,孩子們願意去就去,不願意去就算了,孩子們這不都是忙嗎。

大舅說完之後下意識地指了一下孩子的屋子,而我也順著大舅手指的方向進了一扇門,這個屋子裡面就是我的兩個哥哥,你們知道他們在干什麼嗎?沒錯,在打 游戲 。

我看了之後一臉不可思議地問大舅:他們這是在忙什麼?在忙 游戲 嗎?恕我眼拙,就這種 游戲 ,別的不多說,那是在鬥地主啊,他們就這么忙,每天忙著要鬥地主,是職業主播還是怎麼著?

這句話說完大舅的臉上也掛不住了,就說:你這是剛來剛來的時候他們正好休息一下,平日里的時候他們可都是忙,忙得很。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大舅二舅這些親戚們不是說不給每一個親戚拜年,恰恰相反只是不給我們這些窮親戚們拜年,他們給誰拜年呢?

給我一個舅姥爺的孩子們去拜年,為什麼要給舅姥爺的孩子們去拜年呢?因為我那個舅姥爺特別厲害,很能賺錢,自家的幾個孩子要麼跑業務的,要麼開公司的,甚至有一個人在我們縣城裡面開了四家公司。

而舅姥爺平日里的時候也特別愛吹牛,總是給自己的這些晚輩們鼓吹:將來你們如果遭到了困難或者遇到了不測直接來找我,該幫忙的都幫。

可是這個舅姥爺只是在吹牛而已,雖然家裡面有倆錢,但是他從來沒有給這些親戚們任何幫助。

就算是有幫助,也只是說幾句空話大話而已,可即便這樣我的幾個親舅的孩子們都跟著了魔一樣去舅姥爺家拜年,從來不來我們家,直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 原來親戚之間不單單是只有親情,有的時候還包括勢力,甚至包括勢利眼。

那你要是問我這件事情是怎麼解決的,沒法解決,我曾經很委婉地告訴過父母,我也不去這些親戚家拜年了,因為他們壓根不來我們家拜年。

當我說完這句話之後,父母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我,然後指責我:不可以,你絕對不能夠這樣做,他們不來咱們家拜年那是他們的事,但是咱們必須得去人家家裡邊拜年。

咱們必須得把這個面子做足了,要不然容易讓別人挑理。

直到這個時候,看到父母一臉難過的樣子我非常的失望,甚至一拍桌子直接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們,你知道嗎?我們這些親戚們全都是勢利眼,他們不來我們家拜年,是因為我們窮。

他們去那些親戚家裡面拜年,是因為那些親戚家裡面富裕,我去了之後幹啥?遭人家白眼嗎?

母親聽了之後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話:她說這是情分,我們得做到位,你就算不去看你的大舅二舅你就是單獨看你姥姥去的,行不行?你得把這個年給拜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或者說非常尷尬的是,後來我慢慢地也有出息了,熟悉我的小夥伴都知道我開了一家公司,日子過得還算不錯,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最起碼在我們這幾個兄弟裡面還算是過得不錯的。

然後大家知道發生了什麼詭異的事情嗎?從去年的時候准確地說是從今年的時候也就是10來個月之前,我那些很久沒見的親戚們突然之間也來四處走動了,他們上我們家裡來拎著大包小包,為什麼?

因為有人聽說我出息了,我有能耐了,我能夠在大城市裡面工作了,而在今年過年的時候這些親戚們也都來我們家拜年了,就是我大舅二舅家的幾個孩子們。

我看到之後也只是冷冷笑了一聲,當然該接待的還得接待,但是大舅二舅他們家如果有任何困難找我幫忙, 不好意思我未必能幫得上,畢竟我又不跟我那個舅姥爺一樣喜歡吹牛。

我的事情講完了,接下來講講大家的事情,如果大家也遇到了經常給那些長輩們拜年,而長輩家的孩子們不給自家拜年的情況,應該怎麼辦?聽我的先做好這三點:

第1點,明確為什麼這些晚輩不來給自家拜年

要明白對方也是孩子,自己也是孩子,孩子之所以給孩子拜年,不是沖著孩子去的,是孩子的父母。

無論喊叔叔大爺還是喊舅舅或者姨父,這些都是自己的長輩,自己去給長輩拜年,沒有問題,但長輩家的孩子是否也應該回來給自己的父母拜個年呢?

這是一個正常的流程,你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提,你一定要明白,為什麼你們的孩子今年沒有來上我們家來拜年,把這件事情挑明了,如果對方真的遇到了困難,那麼順著這個話題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可如果對方的孩子就是不願意上自己家來拜年,你要考慮你是否也要同樣拒絕他們,不去他們那裡拜年呢?

第2點,如果家族有矛盾一定要及時溝通

其實有的時候拜年不拜年就是個面子工程,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這個面子工程有一些人懶得去做,為什麼?

因為這個面子工程讓人覺得很沒面子,過年的時候大家不要天真地以為過年就是一塊吃頓飯而已,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過年除了吃這一頓飯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處理好和別人之間的關系,能夠處理好和別人之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多少年不見了,都是親戚,就指望著過年的時候能夠聊聊天呢,可是這個人突然不來了,你一定要搞明白自己是不是在什麼時候得罪他了。

如果真的是自己這邊犯了錯,抓緊時間去低頭認錯,過年也是個好時機,畢竟我們都有老話:大過年的嘛。

可如果不是自己這邊做錯了事情,而是對方誤解了自己,也要抓緊時間去調解,大家都是親戚,有話好說,可是如果對方只是單純的不想給自己拜年,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認為自己不值得,那你也沒有必要去給對方拜年了。

第3點,拜年講的就是人情世故,講的就是人情往來

你不要覺得我說得太世俗,也不要覺得我的內心太陰暗,這些大可不必,我們只需要明白一點,尤其是在村子裡面拜年,講究的就是人情世故。

你給我拜,我給你拜,這叫回禮。

如果你連這點禮儀都沒有的話,那你就不配被別人尊重,這件事情雖然很殘酷,但也很現實,大家不妨仔細地品一下。

首先要說:你做得很好!實為有情有義之人!父母去世超過二十年了,二十年如一日,你一直堅持每年給舅舅和姨娘拜年,難能可貴,高風亮節!

娘親舅大,舅舅家又稱「水源頭」,因為母親從這家裡出來,與父親成婚,才有了你們的家,才生養了你們弟兄姐妹,所以說舅舅家就如同水之源頭,因為有水源,日後才有可能成就為江河。我們當飲水思源,不忘根本。


姨娘是母親的親姐妹,她也是稱呼你為外甥的人,所以姨娘是很重要的親戚。見到姨娘就如同見到了自己的母親。給姨娘拜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用說就可知道:你父母一定從你小時候起,就每年帶你去給舅舅和姨娘拜年。耳濡目染,言傳身教,這種禮儀習俗便在你的身上潛移默化了。盡管父母親已去世多年,你還是堅持二十年每年給舅舅和姨娘拜年。這是繼承和傳承,這是恆心和毅力,這也是信念和信仰的力量!

俗話說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在父母去世後你堅持二十年如一日給舅舅和姨娘拜年,善莫大焉。但遺憾的是,你舅舅和姨娘方面,卻從來沒有派誰給你家拜年,這確實有點出人意料,有點令人費解。究其原因,估計是他們認為你母親去世了,連你父親也去世了,到你已是第二代親,他們可能覺得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親密,不像以前那麼富有親情,於是便不再重視,不再想走動了。農村古來有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算了。這話的意思,是說第一代是正親,第二代就只是表親,三代四代就不再是親戚了。你在父母去世後二十年堅持去拜年,你的行動他們當然管不了,他們也不可能叫你別去;但他們可以確定自己的行動,他們可以有不到到你家拜年的自由。他們的來而不往,也算是他們的一種態度,也算是一種信號吧。


既然如此,你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第一、如果舅舅和姨娘都還健在,那你還是繼續把拜年進行到底。 特別是舅舅,娘親舅大,如果舅老爺還活著,你必須每年去給他拜年。舅舅那邊不來人,無所謂,這是另外一回事。給舅舅拜年,這是無條件的。姨娘這邊,如果姨娘還健在,你就繼續拜年。都堅持二十年了,何必不做到善始善終。反正禮多人不怪。


第二、如果舅舅和姨娘已經不在了,你可以不再去那兩家拜年了。 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長輩不在了,你已經把長輩送走了,接下來平輩之間,就是你們老表之間,走動不走動,那可是看感情,看心情,看實際情況了。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盡管你一如既往去給老表拜年,但老表卻從不光顧你這里,這說明他們已經不想再和你走動論親戚,所以你也可以不再去登門拜年了。否則你每年都去走親戚拜年,但他們去沒有給你拜年,這樣弄得他們有些難為情。所以就不要去拜年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照我們那的習俗禮節,只要舅舅姨媽在,外甥就該去拜年,如果你的父母還在,舅舅和姨家孩子也該來給他們拜年,你父母走了,他們可以不來,因為拜年是拜長輩。你自己若實在不想去,只要自己心安別人也沒理由指責你,結果就是跟他們斷了來往!

我父母也都已故,舅舅80多歲,我哥65了,每年也必去給舅舅拜年。

你的舅舅和姨媽過年不來你家沒有問題,如果你想讓他們來做客表示你的情意,你可以專門去請他們來,否則作為長輩他們應該也年長了,自己的姊妹不在了,他們不好主動上門,至於他們家的孩子你的表姊妹們要看你們年輕時相處的情分,處得好可來往,處得淡不來往也正常。有些親戚到第二第三輩就自然斷了來往。

每年春節都給舅舅及姨拜年,但他們不來我家,以後春節我還去嗎?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我認為,以後的春節你也應該去。因為春節串親,給親戚拜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是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姨和舅是你的至親,你給他們拜年是應該的。至於他們不來,那是因為你父母不在了,你的姨和舅自然不用來拜年了。平輩的表兄弟是不用互相拜年的。

雖然他們不用來給你拜年,但你每年去給你的姨和舅拜年,既是對他們的尊重,也讓你們之間的親情得以維系 。如果你家兒女結婚,還可以通知他們來參加,因為你們是至親。彼此什麼困難也可以互相求助。真有事需要幫忙的時候,你想想除了這些親戚,你有幾個朋友能給你出錢出人的幫忙呢?若你因為他們過年不來拜年,就不去給姨和舅拜年,大家會認為你眼裡沒有長輩,慢慢的親情就淡了。周圍的人也會認為你有涼薄之嫌。

一、以我婆家的事情為例。

婆婆的父母在時,婆婆常回娘家看望。因為老人歲數大了,跟著兒子生活。婆婆跟兄弟來往就很多。婆婆手巧,每次去給老媽做被子時,也會順便給弟弟家做被子。平時也會給侄子侄女家和外甥家的寶寶做棉衣棉鞋。

我們這里的習俗是過年時弟弟要給出嫁的姐姐拜年。所以,老公的舅舅過年會帶孩子們一起來給我婆婆拜年。當然,我老公作為小輩,也是要去給姥姥、姥爺、舅舅、姨、姑拜年的。中秋這樣重要的節日也會去。

姥姥、姥爺都去世後的第一個中秋節,老公准備了禮物,准備去看姨和舅。跟公婆一說,婆婆說「你舅沒來看我,你也別去了。」老公認為舅舅沒來看他姐姐,那是他做得不周到。但他作為小輩,應該去看舅舅,不能太計較。難道去看別的親戚,就不理他一個嗎?何必跟他計較。婆婆也就默認了,自己的弟弟,哪會真跟他生氣。

二、北方農村的年俗

北方農村過年的時候,一些老人就會留意,誰家的孩子來拜年了。沒來拜的,就會記在心裡,也不讓自己兒子兒媳過去。其實做人不能這么計較,萬一人家有什麼特殊原因呢?除非是人家確實不想再來往了,那就另當別論。

三、以我家為例。

娘臨終前囑咐過老爸,她去世後,不要跟她娘家斷了來往。所以,老爸每年三個燒紙的節(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都要去舅舅家。老爺子心太粗,每次去,竟然連點燒紙都不知道買。簡直讓人苦笑不得!還是姐姐每年都陪他去,連禮物、燒紙都是她准備。老爸就空手跟著就行了。

舅舅們每次都是熱情招待,今年小舅搬到了城裡居住,在七月十五老爸他們去的那天,舅舅舅媽特意趕回了老家招待老爸。表弟表妹們也常來看望老爸。當然,弟弟年節的時候也是必去舅舅和姨家的。我們表兄弟姐妹間有事也是互相幫忙。每次看到舅舅和姨,我就覺得特別親,越歲數大,感覺他們的面部輪廓和笑容就跟老媽越像。雖然老媽不在了,但舅和姨是她除我們之外最親的人,是她的同胞姐妹和弟弟。我們不會因為老媽不在而疏遠他們的。

所以,我勸你不要在意他們年節來不來你家,舅舅和姨是你的骨肉至親,年節你去看看他們是應該的。他們見了你會非常高興,你在他們跟前也是孩子,有長者疼愛不也很幸福嗎?我想你並不是計較那點禮物和來回的麻煩,只是心裡有點不平衡吧?我是有體會了,到了一定的歲數,身邊的老人一個個地先後故去了。數一數你身邊的至親,越來越少,甚至十根手指都數不到。珍惜難得的親情吧。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一般都比外人強,再好的朋友說散就散了,但親戚不同,打斷骨頭連著筋。除非是無法通事兒的奇葩。至於遠一些的親戚,一般的顧個大面兒,投脾氣的多來往就可以了。個人的一點看法,不喜勿噴!

首先你做的沒有錯,父母都不在了,你能夠執小輩之禮給長輩拜年。按照我們的規矩來說說看,舅舅和阿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給舅舅和舅媽拜年是應該的,阿姨和姨丈不一樣,姨和姨丈他們屬於禮尚往來。

舅舅和舅媽當然也包括外祖父母,這是你理所當然要尊重的長輩,他們都健在就得執行外孫與外甥之禮,每年中秋和春節都得送禮和拜年,他們就算從不與你來往也得遵守規矩,直到他們百年之後你才算完成任務,然後到表兄弟了就成平輩論交,他不來你也可以不往。

姨和姨丈就不同的,按照你題目中所描述的話,根本就不用再理他們,沒有必須給他們拜年和送禮的規矩,反過來他們需要多關心你才對,因為你父母都不在了,他們做為姨母和姨父應該多關心和提攜小輩才對,正常情況下視你為子侄看待,這樣才能得到你的應有尊重!

不要這么想。我公公去世之後,我的二叔子和小叔子就斷了和兩個舅舅的聯系,但我老公一直堅持過年的時候去兩個舅舅家拜年,一次也沒拉下,一家兩百塊錢,省得買些禮物四位老人也犯難。並且我和我老公的意思是即使我婆婆將來去世了,他也依然會和兩個舅舅走動,畢竟小時候他們三兄弟經常去舅舅家玩,舅舅們對三個外甥也是挺好的 。人家有沒有良心我們不管,反正只要我們有良心就行了。我希望我們的孝心能夠感動老天爺,讓我女兒以後的路能夠走得順一點 另外,舅舅和姨媽是長輩,可以不來給你拜年的。

禮尚往來。你看望他們,他們的孩子也來看望你的父母,如果次數多了不來看望你的父母,你可以告訴他們,因為你們不來看望我的父母,我也不來看你們了。

個人觀點:你每年春節帶著禮物去你舅舅和姨家拜年,這是對的,也是應該的。

至於你說他們不來你家拜年,這能理解。不知道你們那裡的風俗習慣,我們家鄉就是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不會給晚輩拜年。

比如說,你的父母均已過世,但是你父母的同輩依然健在,你必須每年春節去給他們拜年,這是尊老,你必須做到。他們可以不給你拜年,但是他們如果懂得禮尚往來,會讓他們的子女來給你拜年,他們是長輩,不會親自來給你拜年的。

除了拜年以外,舅舅或姨媽過生日,如果通知你,或者你知道他們要操辦,你也應該去給他們祝壽,禮不在多,人情到了就行,這也是必須有的禮節。

我父母在世的時候,有個遠房親戚,她的父母跟我同輩。她父母都不在了,可是每年我母親生日,她都會來祝壽,雖然帶來的禮品很簡單,一包點心,自己蒸的幾個壽桃,但是情義很重。所以,她們家有事情,我們家一定會去的。這就是禮尚往來。

如果說,你的舅舅和姨媽都不在了,就剩下你的同輩人,關系相處得一般,不想往來,春節就可以不去給他們拜年了,如果關系相處得很好,借春節之機彼此走動走動也行。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