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送什麼好 » 南京雨花台送花

南京雨花台送花

發布時間: 2023-04-13 13:20:48

1、南京賞梅花的地方南京哪裡的梅花好看

又是到了賞梅花的好時節了,南京有不少賞梅花的好去處,推薦大家要看臘梅的話,就可以到明孝陵、古林公園、愚園等地方,還有梅花山、玄武湖、雨花台梅崗等景點可以看梅花,詳情請看下文。

1、明孝陵

「迎臘梅花無數開,旋看飛片點青苔」,紅磚牆外,繁星似的花朵著急迎接寒冷的冬日毅然開放。臘梅映紅牆,甚是可愛。高低錯落、稀疏有致,「瑪瑙」、「早蠟」、「玉碗沒漏藏紅」等品種也已加入開放行列。

最佳觀賞地點在文武方門右前側及東井田旁。紅樓藝文苑內也有少量蠟梅。

地址: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

2、古林公園

古林公園佔地的400畝之中,有一個山坡種滿了梅花(含蠟梅),疏影橫斜的枝條上,盛開的蠟梅點綴著寒冬。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虎鋸北路21號(近北京西路)

3、愚園

愚園,亦稱胡家花園,位於南京城西南隅,前臨集慶門鳴羊街,後倚花露崗,是晚清著名江南園林之一,佔地面積約2.09萬平方米。愚園典雅的風格在臘梅的映襯下變得活潑了許多。愚園的蠟梅數量不多,主要集中在金陵獅子林。

地址:南京市秦淮區鳴羊街胡家花園1號

4、瞻園

瞻園有金棗兆陵第一園之稱,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園林。朵朵臘梅在白牆黛瓦的映襯下十分雅緻。這里的臘梅有種鬧中取靜的意味。漫步小道,在叢叢簇簇的臘梅間凳察租欣賞白牆黛瓦、亭台樓閣,古風古韻讓人賞心悅目~

地址:南京市瞻園路128號(又稱大明王府和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5、梅花山

南京人賞梅的首選,絕對是坐擁紫金山、毗鄰地鐵口的明孝陵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的美譽。梅花山和山下開辟的「萬株梅園」,植有梅花多達230個品種,13000餘棵,其中以梅王、梅後和情人梅最為著名。

地址:南京市鍾山風景名勝區明孝陵內

6、玄武湖

漫山遍野的梅花固然喜人,水邊尋梅也是靈動盎然,在玄武湖的梁洲,清澈的湖水環繞著一片梅花林。這里梅花綻放時,粉色、白色、綠色??只有梅花一種,也同樣奼紫嫣紅。

地址:南京市玄武區玄武巷1號

7、雨花台梅崗

雨花台梅崗賞梅的樂趣在於「尋」,從二泉後山風景區牌坊而上,不遠有一條曲折小道,沿小道而去,眼前豁然開朗,一片梅林呈現在眼前。梅崗,由「訪梅亭」、「問梅閣」、「寒香軒」、「曲廊」四部分組成,曲折幽深的長廊與周邊的千樹梅花相映成趣,成為南京市的重要賞梅之地。

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路215號

8、傅家邊

南京還有一座梅花山,在有「梅的故鄉」之稱的溧水,即傅家邊梅花山,擁有「萬畝花海、十里梅林」。種植擁有100多個品種的梅花,以既開花又結果的青梅為主,這就是傳說中「青梅竹馬」的青梅喲。

地址:溧水區洪藍鎮

2、雨花台是產雨花石的地方嗎?雨花台的來歷是怎樣的

產地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與巴林左棗鏈旗交界處的巴林山上。
另外阿拉善盟也有許多奇石出產
希望對你有幫助!
經地礦學家考證,雨花石形成於距今250萬年至150萬年之間,是地球岩漿從地殼噴出,四處流淌,凝固後留下孔洞,涓涓細流沿孔洞滲進岩石內部,將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離出來,逐漸沉積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顏色和花紋,則是在逐漸分離、不斷沉積成無色透明體二氧化硅過程中的夾雜物而已。仔細欣賞雨花石,個中藏有山川雲彩、人物神仙、花鳥蟲魚,色彩艷麗,變化萬千。人們多愛將其置於水盂中,陳設於書齋、案頭,不失為高雅之物。 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經過了原生形成、次生搬運和沉積礫石層這三個復雜而漫長的階段,也可謂是歷盡滄桑方顯風流了。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花瑪瑙,主要出產於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為全國最大的雨花石產地。所產雨花石之質、形、紋、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備,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美麗的雨花石被人們欣賞、收藏已有千年歷史,近年來,古風復起,雨花石倍受國內外人士青睞,成為饋贈親友、欣賞、收藏的珍貴禮品…… 雨花石
雨花石為我國特有的美石,在百千種奇石中,堪稱石中皇後的佼佼者。提到雨花石,先聲奪人的是一則關於雨花石的神話:傳說古時雨花台上有一座雨花觀,雨花觀中有一位雨花真人。雨花真人端莊睿智、深藏若虛,他經年靜坐而絕少宣道,彷彿自己就是一部玄秘古奧的經書。一天,雨握岩櫻花真人開壇講經。微言大義、懸河流水、探本溯源、咳唾成珠,品格和智慧的魅力震撼了眾多百姓乃至感動了上蒼諸神,歡悅之中諸神命令降下一場五彩天雨來段叢。五彩天雨比肩接踵雜沓而下,好似一幅珍藏在故宮博物院里的米芾山水長卷。泠泠雨水敲擊在雨花台上,一粒粒變成了瑪瑙般的雨花石。

3、雨花台上的雨花石是怎麼來的?

關於雨花石的形成,據說是南朝梁代高僧雲光法師在雨花台講經,說到微妙之處,感動神靈,花落如雨,化作五彩石子,這就是雨花石。專家認為,雨花石的形成與地質、礦產、古生物等有關,是經過復雜的地質運動形成的。欣賞雨花石與美學、文學、哲學、歷史、繪畫等有密切的聯系。知識面越寬廣,聯想越豐富,越能在這部天書中發現廬山真面目。雨花石的精品是藏石家夢寐以求的瑰寶,從古至今,人們石、賞石、藏石,形成了獨特的雨花石文化。據說,蘇東坡喜愛賞石和《怪石供》咐圓禪一書開腔蠢創了宋代以來的賞石之風,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這里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出產於南京的「天賜國寶」雨花石晶瑩如玉,圖像天成,引起了文人雅士的矚目。文人們賞石寫石,並出現了雨花石交易,掀起了第一次雨花石文化熱。民國時期,雨花石的收藏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出現了有關雨花石的總結性的論著,標志著這一時期雨花石文化形態的成熟和完善。詩人趙愷寫到:不是雨,不是花,你是有形的音樂,無形的詩歌,流動的繪畫,靜止的戲劇……雨花石的形成,大概可以追溯到距今幾千萬年前的地質年代,它的故鄉在我國南京。經考證,雨花石事實上是由於古長江流域經南京六合一帶含原生瑪瑙的基性火岩,經千萬年流水搬遷運動、磨礪而成的瑪瑙礫石。

雨花石是世界觀賞石衡塵中的一朵奇葩,她主要產自揚子江畔、風光旖旎的儀征市。雨花石以「花」為名,花而冠雨、美麗迷人。

4、雨花台在南京哪個區

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路215號。
雨花台,位於南京城聚寶門(今中華門)以南,雨花台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有各類林木30餘萬株,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自古便是江南地區登高攬勝之佳地。

雨花台最早記載於公元前1147年,泰伯在這一帶傳禮授農,南梁天監豎頌返六年(512 年),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在此設壇說法,感動上蒼竟落花如雨,唐朝時改名為雨花台,並沿用至今。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達10萬之多。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雨花台烈士陵園,這是新中國後建成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聖地。

1988年1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余飢2000年列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櫻脊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現為首批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和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以及江蘇省首批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

5、贊美雨花台的詩句

1. 唐代關於雨花台的詩句
唐代關於雨花台的詩句 1.關於雨花台的詩句
1、《雨花台》

宋·唐仲友

竟夕飛花一尺圍,今朝晴色陸清仔荷神禧。共尋蕭寺因乘興,直上高台是愛奇。

2、《次韻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約同登雨花台三首》

宋·周必大

歲晚相逢古帝鄉,長松百尺傲冰霜。青鞋踏遍江南岸早汪,更賦名花似漫郎。

3、《雨花台》

宋·梁棟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樹邊。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

4、《賣花聲·雨花台》婉約詩

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5、《雨花台》

清·乾隆

據阜高台俯井閭,講經因以得正納名諸?維摩已是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餘。

6、《雨花台》

宋·王安石

盤互長干有絕陘,並包佳麗入江亭。新霜浦漵綿綿凈,薄晚林巒往往青。

7、《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懷古詩

明·高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8、《雨花台登山》

近代·陳三立

霽郭開吾意,孤尋瘞血岡。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石顆蛇遺卵,濠圍。

9、《雨花台》

宋·方岳

孤雲落日倚西風,歷歷興亡望眼中。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馬恨無窮。

10、《游金陵雨花台》

宋·賀鑄

迢迢朱雀航,飛蓋共淩越。東風石子岡,芳草微徑絕。生公法堂在,清夜。

11、《雨花台》

宋·劉端之

六朝宮苑帝王州,何事興衰若置郵。可是戰爭收拾後,卻將歌舞破除休。

12、《雨花台》

宋·盧壽老

輶車行曉快新游,更上雨花台上頭。看不厭人渾是景,清無極處奈何秋。

13、《雨花台》

宋·羅必元

蕭帝傾心向佛家,謾言天女墜天花。蘆僧一葉橫江去,回首梁園日腳斜。

14、《雨花台》

宋·馬之純

居士室中天女現,生公台上雨華懸。只因妙語傾人聽,非有真花墮我前。

15、《雨花台》

宋·張榘

莫說南朝勝概繁,祗今近郭已江村。台荒浪紀曼花墜,事往空餘古意存。

16、《雨花台》

宋·張湯

不譚仁義只譚空,一著參差在個中。台上繽紛花正雨,城邊一陣已西風。

17、《雨花台》

宋·周弼

細蘚柔莎瑣舊堆,昔年曾見異僧回。如何天上飛靈雨,不為人間洗劫灰。

18、《秋日登雨花台》

明·陳鳳

落葉山中寺,秋風江上台。鳳城雙闕迥,牛渚片帆來。繁吹暮仍急,清樽。

19、《雨花台觀月》

明·金大車

高台上與碧雲齊,坐看冰輪出海西。吳苑參差雙闕迥,楚天高闊萬峰低。

20、《雨花台宴客九韻》

明·李蓘

休衙松日高,出郭溪風送。蘭棹漾晴波,花林暖香夢。輕雲盪我胸,萬象。

21、《正月十五日同盛太古集雨花台》

明·柳應芳

郭外香台勝日登,天花曾現六朝僧。宜春猶載屠蘇酒,不夜先觀太乙燈。

22、《飲雨花台賦得落葉》

明·馬如玉

登眺台千尺,論心酒一尊。青霜侵樹抄,丹葉舞江村。逐浪同浮梗,隨風。

23、《同王忘機林子丘登雨花台過吊亡姬楊煙墓薦灑》

明·商家梅

雨花台下樹為煙,抔土於今已一年。亦有催妝舊時客,同來酹酒晚風前。

24、《同金子坤陪群公登雨花台》

明·盛時泰

紺殿珠宮結駟行,登台共豁遠游情。林花雨霽雙峰出,雲木涼生一鳥鳴。

25、《雨花台所見》

明·湯顯祖

冉冉春雲陰,鬱郁晴光瑩。取次踏青行,發越懷春興。拼知天女後,如逢。
2.關於雨花台的古詩
雨花台位於南京中華門南,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之一。

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關於雨花台的詩詞。

《雨花台》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盤互長干有絕陘,並包佳麗入江亭。

新霜浦漵綿綿凈,薄晚林巒往往青。

南上欲窮牛渚怪,北尋難忘草堂靈。

箯輿卻走垂楊陌,已戴寒雲一兩星。

游金陵雨花台

詩人:賀鑄 朝代:北宋

迢迢朱雀航,飛蓋共淩越。

東風石子岡,芳草微徑絕。

生公法堂在,清夜貯明月。

回認城郭游,春華爛晴雪。

長煙動江隩,微雲泊山脅。

連檣去遲回,白鳥屢明滅。

江山信清麗,人物久銷歇。

戍堡定荒涼,投身計何拙。

塵衫與汗馬,端為老生設。

李侯朱門俊,許與盡時哲。

俛首就微班,剛腸頗摧折。

人生特眠飯,似是此身切。

歲晚賦歸田,非君復誰結。

八聲甘州 宋 · 王質

氣佳哉、煙紫石頭城,雲碧雨花台。想東山前後,望春樹綠,看晚潮回。自古英雄豪傑,無不待時來。擁鼻微吟處,山靜花開。商皓亦常如此,羨蒼生皆有,瞻望之懷。但淝河洛澗,此事偶然諧。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西州淚、千年猶濕,回望興哀。

水調歌頭(雨花台)

作者:韓元吉(南宋)

澤國又秋晚,天際有飛鴻。中原何在,極目千里暮雲重。今古長干橋下,遺恨都隨流水,西去幾時東。斜日動歌管,萸菊舞西風。

江南岸,淮南渡,草連空。石城潮落、寂寞煙樹鎖離宮。且斗尊前酒美,莫問樓頭佳麗,往事有無中。卻笑東山老,擁鼻與誰同。

賣花聲·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魚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3.關於雨花台的詩
1

崇崗跋馬晚春情,憑覽遺台觸概情.

便果雲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聞道文樞問病由,雨花摩詰座無留.

法師便果誠能致,已落人間第二籌.- 乾隆

2

雨花台(七絕)

秋陽斜照雨花台,塑像凝眸望九垓.

烈士英魂堪笑慰,神州今已靖塵埃.

雨花台悼先烈(調寄清平樂)

南征北戰,豈懼頭顱斷.灑血捐軀奔國難,浩氣長存碧漢. 迎來解放新天,共和偉業彌堅.欲保紅旗不倒,今人莫忘先賢.

3

滿江紅(雨花台用前韻)

作者:吳潛

瑪璃岡頭,左釃酒、右持螯食.懷舊處,磨東冶劍,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無滴.這一堆、心事總成灰,蒼波客.

嘆俯仰,成今昔.愁易攬,歡難覓.正平蕪遠樹,落霞殘日.自笑頻招猿鶴怨,相期早混漁樵跡.把是非、得失與榮枯,虛空擲.

4

【作者:梁棟】

【年代:宋朝\代】

【詩文】: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樹邊.

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

英雄馬鬣無餘地,氣勢龍蟠得幾年.

眼底興亡總閑事,不如有酒醉花前.

5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高啟 朝代:明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我懷鬱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6

賣花聲•雨花台

[清] 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4.關於雨花台的詩句
南京雨花台的黃昏 (作者:金祥孔 2005年)

一抹夕陽

灑在雨花台上

投下一道道銳利的陰影

很像當年日軍步步進逼南京時

標在作戰地圖里的那道黑色箭頭

在夕陽中

我不覺走進了

黑色箭頭的

濃重陰影

轉過身來

背對夕陽

我的影子在前方拉得很長

被濃濃的硝煙掩飾

被嗆人的腥風封鎖

爆竹般的槍聲

聲嘶力竭的廝殺聲

透過緊閉的大門

灌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耳朵

比冬日的刺骨寒風

更使人戰栗

雨花台的槍聲已漸漸遠去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開始了

想起很多人

想起很多事

想起很多慘烈的場景

想起很多無恥的暴行

想起兩個劊子手的殺人比賽

想起許多日本兵的野獸行徑

我的眼中早已溢滿淚水……

雨花台在記憶里無法寧靜

每走一步

都將踏進悲憤凄涼的往事

南京雨花台的黃昏

一群老人

默默地坐在草坪邊空盪的長椅上

掠過落日的余暉

心中系著時代的結

久久無法打開
5.有關雨花台詩詞
雨花台還是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吟詠之地,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台的優美詩篇。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漸荒蕪。

在雨花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從西周太伯興修水利起,便有了先人的遺跡,至明、清,更是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雪映山眉紫,煙消樹頂圓」,這些美妙的詩句,正是歷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栩栩如生的寫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6.誰知道有關南京雨花台的詩句
清乾隆皇帝游雨花台時所題詩句的碑刻-乾隆御碑。

乾隆弘歷是位心懷大志,胸有謀略,且瀟灑飄逸,風流倜儻的皇帝。他即位後,承襲了他祖父康熙大帝的遺業。

康熙帝曾六下江南,以鞏固對漢地的統治,乾隆帝自稱效法皇祖,也先後六次到江南巡遊。在駐驊南京時,三到雨花台游覽並題詩。

此御碑即為三次題詩的詩碑。碑高2.55米,寬0.8米,厚0.21米。碑額刻有二龍戲珠圖案,碑身正面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游雨花台所題之詩。

詩曰:

崇崗跋馬晚春情,憑覽遺台觸概情。

便果雲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碑背面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所題之詩:

聞道文樞問病由,雨花摩詰座無留。

法師便果誠能致,已落人間第二籌。

1997年,雨花台風景區在其上建四角亭,供人們瀏覽休憩;並在旁邊開辟了雨花噴泉,這是具有電動程式控制功能的噴泉,分為內外三圈上百個噴水頭,幾分鍾內可變幻出各種水流軌跡,遊人坐亭觀景,頓感清新爽快,如沐春風,似飲甘露,將現代的感覺融入古典的意境之中。
7.描寫雨花台的詩句有哪些
南京雨花台的黃昏 (作者:金祥孔 2005年)

一抹夕陽

灑在雨花台上

投下一道道銳利的陰影

很像當年日軍步步進逼南京時

標在作戰地圖里的那道黑色箭頭

在夕陽中

我不覺走進了

黑色箭頭的

濃重陰影

轉過身來

背對夕陽

我的影子在前方拉得很長

被濃濃的硝煙掩飾

被嗆人的腥風封鎖

爆竹般的槍聲

聲嘶力竭的廝殺聲

透過緊閉的大門

灌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耳朵

比冬日的刺骨寒風

更使人戰栗

雨花台的槍聲已漸漸遠去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開始了

想起很多人

想起很多事

想起很多慘烈的場景

想起很多無恥的暴行

想起兩個劊子手的殺人比賽

想起許多日本兵的野獸行徑

我的眼中早已溢滿淚水……

雨花台在記憶里無法寧靜

每走一步

都將踏進悲憤凄涼的往事

南京雨花台的黃昏

一群老人

默默地坐在草坪邊空盪的長椅上

掠過落日的余暉

心中系著時代的結

久久無法打開
8.含有"雨花"的詩句
含有「雨花」的詩句有 過雨花漠漠,弄晴絮翩翩。

——黃庭堅《玉芝園》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李白《登瓦官閣》談余天雨花,茶罷風生腋。

——黃庭堅《次韻稚川》莫謾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途。——楊巨源《寄江州白司馬》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

——王維《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1、《登瓦官閣》唐代:李白 晨登瓦官閣,極眺金陵城。

鍾山對北戶,淮水入南榮。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

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杳出霄漢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氣滅,地古寒陰生。寥廓雲海晚,蒼茫宮觀平。

門餘閶闔字,樓識鳳凰名。雷作百山動,神扶萬栱傾。

靈光何足貴? 長此鎮吳京。 這首詩的詩人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 2、《次韻稚川》宋 黃庭堅 平生萬里興,斂退著寸尺。

向來類竊鈇,少日已爭席。 曩過招提飯,愜當易為適。

食鮭如舉士,名下無遺索。 談余天雨花,茶罷風生腋。

誰言塵土中,有此坐上客。 言前傾許可,胸次開堛塞。

同是蠹魚痴,還歸理編冊。 長安千門雪,蟹黃熊有白。

更約載酒行,無為守岑寂。 這首詩的詩人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

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

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生前與蘇軾齊名。

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

3、《寄江州白司馬》唐代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途。

這首詩的詩人是唐代詩人楊巨源。字景山,後改名巨濟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

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 4、《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唐代 王維 無著天親弟與兄,嵩丘蘭若一峰晴。

食隨鳴磬巢烏下,行踏空林落葉聲。 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

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天竺古先生。 這首詩的詩人王維,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

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5、《山居秋暝》唐代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9.含有"雨花"的詩句
含有「雨花」的詩句有

1. 過雨花漠漠,弄晴絮翩翩。——黃庭堅《玉芝園》

2.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李白《登瓦官閣》

3. 談余天雨花,茶罷風生腋。——黃庭堅《次韻稚川》

4. 莫謾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途。——楊巨源《寄江州白司馬》

5. 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王維《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6.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1、《登瓦官閣》唐代:李白

晨登瓦官閣,極眺金陵城。鍾山對北戶,淮水入南榮。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

杳出霄漢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氣滅,地古寒陰生。

寥廓雲海晚,蒼茫宮觀平。門餘閶闔字,樓識鳳凰名。

雷作百山動,神扶萬栱傾。靈光何足貴? 長此鎮吳京。

這首詩的詩人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2、《次韻稚川》宋 黃庭堅

平生萬里興,斂退著寸尺。向來類竊鈇,少日已爭席。

曩過招提飯,愜當易為適。食鮭如舉士,名下無遺索。

談余天雨花,茶罷風生腋。誰言塵土中,有此坐上客。

言前傾許可,胸次開堛塞。同是蠹魚痴,還歸理編冊。

長安千門雪,蟹黃熊有白。更約載酒行,無為守岑寂。

這首詩的詩人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

3、《寄江州白司馬》唐代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途。

這首詩的詩人是唐代詩人楊巨源。字景山,後改名巨濟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

4、《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唐代 王維

無著天親弟與兄,嵩丘蘭若一峰晴。食隨鳴磬巢烏下,行踏空林落葉聲。

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天竺古先生。

這首詩的詩人王維,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5、《山居秋暝》唐代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6、雨花台寶華玉蘭是哪個門

南大門。根據查老孫詢雨花台風景區售票信息枝含手得知,雨花台寶華玉蘭是在南大門。雨花台風景區又名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簡稱雨花台。位於南京市猛嫌雨花台區中華門外1公里處,面積為153.7公頃,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

7、南京雨花台區花店位置再那裡?

4

8、雨花台的介紹?

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雨花石是這里的特色,但並不產於這里。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韻,一部青史鑄千秋聖台。
雨花台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聖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猜枯襲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和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是一個集教育、旅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江蘇省級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雨花台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城堡南,它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東崗又稱梅崗,中崗也稱鳳台崗,西崗延伸至安德門外,無別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布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雨花台還是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吟詠之地,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台的優美詩篇。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穗兄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漸荒蕪。
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旅遊消費者權益示範單位
[編輯本段]傳說
相傳南朝梁天監六年(507 年),金陵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在石子崗上設壇說法,說得生動絕妙,感動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時根據這一傳說將石子崗改名為雨花台。高座寺內有清泉二眼,名永寧敗滲泉,其水質清洌,飲之甘甜。南宋詩人陸游品其泉水後,稱之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雖枯,古之盛名猶存。
[編輯本段]結構
雨花台陵園大門由花崗石砌成,高11.7 米。大門內三面環山的廣場上聳立著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寬14.2米,由179塊花崗石拼裝而成,是我國目前最大的花崗石群雕。雕像採用了上實下虛的手法,著重刻劃了烈士的面部神態。兩側的環陵大道可直達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著一塊4.23 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鐫刻著鄧小平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金字,背面刻著紀念碑文。碑前還豎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銅塑像。在紀念碑南邊的山崗上還有一座呈"U "字型,頗具民族風格的花崗岩結構的大型建築--"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長94米、寬49米,主堡高26米,建築面積59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烈士們的遺像、遺書和遺物等。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