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送鍾米什麼意思
1、阜陽方言『添香』,『送東米』什麼意思?
添香:即計將舉行婚禮一對夫婦,女方招待親屬,女方親屬去喝女方喜酒,女方親屬這種行為叫做添香。送中米,就是誰家生小孩兒了,孩子父母的親戚朋友去看望孩子及其父母,並給孩子母親送東西
2、送米的寓意是什麼意思
春節是一年中最熱鬧也最溫情的時刻,每當逢年過節我們都會看到很多人拜訪親朋好友,他們可能會送些上好的美酒,名貴的煙,但也有人會把大米送給家人,那麼你知道送大米有什麼樣的寓意嗎?
大米是一種很神奇很珍貴的作物,在古代被尊為「穀神」,老子曾說過:「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米象徵食物,此外它還代表著富足有餘,寓意為:財源滾滾!
因此很多人會選擇把大米作為禮品送給家人好友,在過年吃團圓飯的時候,吃著美味的大米,喝著好酒,與家人暢聊,也是一段美好溫馨的時光。
那麼該選擇什麼大米作為禮品呢?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款優質大米,尋禾小棧現磨鮮米,現磨鮮米是一款高端大米,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現磨鮮米,因為相比於傳統的大米,其更有營養更加安全,現在市面上的那些精工大米,表面上看著色澤亮麗,實際上通過一系列加工,大部分營養已經流失了,而現磨鮮米則不同,以粗加工的方式最大程度保留營養層,米粒豐盈、不易氧化。天然無污染,真正的生態食品,米飯柔韌綿軟,細膩軟香入口甘甜綿長。
民以食為天,能讓大家吃上健康好米是尋禾小棧一直以來最大的願景。
過節送禮,送煙送酒不如試試送鮮米,把健康帶回家,把溫馨帶回家!
3、祝米之喜什麼意思
回答:送朱米,又稱送祝米、送米。是山東、江蘇、河南、安徽交界之處的一個民俗,即魯南、蘇北、皖北、豫東這一片區域。這個地區小孩出生時的第一個儀式,類似好多地方的滿月酒。
延伸:
舉辦時間
一般男孩十二天,女孩九天時舉行。一般由外婆給外孫或外孫女上門送祝福,需要買一些小孩子的用品,比如:童車、童衣等之類,還需要用籃子提雞蛋、紅糖,生孩子的家庭需要辦若干桌流水席招待親朋好友。
這里傳統的是紅雞蛋,雞蛋煮好用洋紅染紅,現在都是貼一個喜字或者蓋個紅戳,來這里吃酒的親戚朋友要回到家和鄰居分一分,分享這個喜悅的事情。
4、送祝米的送祝米風俗
在魯中,魯南,湘南,湘西,鄂西,鄂南等地,傳承著一種古老樸素的育兒風習:送祝米(也稱送粥米或送雞米)。小孩出生以後,其父親或家人趕緊帶上禮物去岳父母家報喜;岳父母家再約定日子,邀集一些親友挑著喜物前來女婿家祝賀,稱為送祝米。
所謂男家不報喜,女家無祝米。送祝米的喜物和禮儀,往往因地(民族)而異,各具獨特的風采。湘南的一些地方,去岳父母家報喜的是的多半是雞。岳父母只要看看來人帶來報喜的是公雞或者母雞,就知道女兒生的是男孩或女孩。回禮的時候,恰好相反,帶來公雞則回送母雞,帶來母雞則回公雞,不過,有時也不一概而論,較多提回送母雞(當地俗稱雞婆)。因為雞婆好吃,營養價值高,對坐月子的人恢復健康,多發奶水都有好處。
湘西花垣一帶苗族地區,送祝米的禮物有蛋,雞,銀飾,搖籃背裙等,有的給產婦補養身體,有的則供撫育嬰兒。更為有趣的是,送祝米的人以女客為主,大半是產婦的姐妹,嬸姨,細伢(姻侄子女);成年男客只能充當挑夫。按照夜郎(花垣一帶原屬夜郎國)古俗,女人生孩子的底細,是不能讓男子漢知道的;男人去送祝米,也是被嗤笑的;即使當作挑夫去了,也不能進入產婦房裡,更不能與月婆子交談。所以,吃過晚飯以後,挑夫只許在歌堂聽歌,或者乾脆去睡覺。這對於長期習慣處處以男子為中心的挑夫來說,可以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可是,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不得不遵從,這種古俗是氏族社會母權制的殘余。
鄂西秭歸縣送祝米的喜物,多為豬蹄,雞蛋,糯米,面條,衣物,布料之類。主家對於前來祝賀的親友平等相待,不分男女老少,一律用糟雞蛋款待,每碗四個,含有四季發財之意。鄂南公安縣等地送祝米的禮物及其盛況,在鄂湘交界流傳的一首歌謠中作了生動的描述:
女婿到家來報喜,
不知是男還是女,
接到喜物便知底,
男茶女酒自古語。
娘家商量送祝米,
雞蛋要有五百幾,
還要兩鬥上熟米,
豬肉豬肝不能缺,
鯉魚要買活鮮的,
雞母只管提壯的;
打了搖窩和枷椅,
又買花鞋和布匹。
家家么姨一大群,
熱熱鬧鬧送祝米。
歌中的報喜,喜物(男女喜物有別),尤其是祝米的類別及送者(幾乎全為女性),都十分具體而有南方風采,為這一古老習俗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至於歌中提到的諸多禮物,當然是屬於文學誇張手法,為了渲染喜悅,熱鬧的氣氛(與北朝民歌《木蘭詩》中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頗為類似),不必拘泥於細微末節,更不能學究式地責難鋪張浪費。其實,商量送的祝米雖不少,但大多是江南魚米之鄉農家自己生產出來的。人逢喜事多慷慨,原是自然的事情。
5、菏澤小男孩12天送粽米什麼意思
沒錯,菏澤說送粽米。就是產婦的娘家為其送的賀禮。其中傳統上雞蛋.小米和紅糖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