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送禮准則荷蘭
德國:送禮講究包裝
在德國送禮,對禮品是否適當、包裝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專送情人的,絕不可隨便送;德國人喜歡應邀郊遊,但主人在出發前需要做好細致周到的安排。
阿拉伯國家:初次見面不送禮
阿拉伯人初次見面時不送禮,否則會被視為行賄。按阿拉伯習俗,用舊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別不能送禮物給有商務往來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詢問他們的家居情況。去阿拉伯人家參觀做客,千萬不能盯住一件東西看個不停,那樣阿拉伯主人一定會要你收下這件東西,否則心裡將鄙視你。
法國:送花別捆紮
在法國送禮,一般選在重逢時。禮品選擇應表示出對法國主人的智慧的贊美,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送幾枝不捆紮的鮮花。
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
在在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則被認為是友情的完結。手帕也不能作為禮品,因為它是和眼淚相聯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歡美國生產的小型家用產品,比如廚房用具等。在拉美國家,征稅很高的物品極受歡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日本:禮,一定要送,不必有用
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收禮人可以再轉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名酒及中葯,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有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徵,獾則代表狡詐。到普通百姓家做客,送菊花只能15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16瓣的菊花。
英國:討厭有公司標記的禮品
英國人講究外表,一般送禮都是送花費不多的東西,如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也是英國人收禮的最愛之物,合適的送禮時機應是晚餐後或看完戲之後。對標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普遍不欣賞。公司若送禮,最好以老闆和私人名義。
美國:送禮,當面打開
一般來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聖誕節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為收到各種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繫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聖誕節的前幾天還有個"白聖誕節",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於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禮物包裝都較講究,外表精美華麗,裡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俄羅斯:千萬別送錢
俄羅斯人送禮和收禮都極有講究。俄羅斯人忌諱別人送錢,認為送錢是一種對人格的侮辱。但他們很愛外國貨,外國的糖果、煙、酒、服飾都是很好的禮物。如果送花,要送單不送雙,在他們看來,雙數是不吉利的。
荷蘭:食品,少送
在荷蘭,人們大多習慣吃生、冷食品,送禮忌送食品,且禮物要用紙製品包好。到荷蘭人家做客,切勿對女主人過於殷勤。在男女同上樓梯時,其禮節恰好與大多數國家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後。
2、國際交往中贈送禮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禮儀與禁忌
國際禮儀中互送禮品是一種禮儀的體現,也是一種感情的傳遞,能使雙方之間架起一個互通的橋梁。在與外國人的交往中,送禮是必要的,是聯絡感情,廣交朋友,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但是,送禮時的熱情要適度,有時過分熱情反倒適得其反。所以,在對外送禮上,主要應該防止這樣幾個問題:第一,防止過多。第二,防止過於貴重,使別人不敢輕易接受。第三,防止體積過大,以方便攜帶。一般而言,贈送禮品的禮儀主要包含禮品的挑選、饋贈的方法、禮品的接受這3個方面的內容: 更多內容來自中華禮儀培訓網www.liyipeixun.org
1 禮品的挑選。在禮品的挑選上,要對送禮對象的愛好、興趣做些簡單的調查,因人而異,投其所好。此外,還要注意對方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對方基本的忌諱。如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不要送酒、豬皮產品。送花時,西方國家比較忌諱雙數,喜歡單數,一般不送單一的花種,會讓顏色搭配得更加豐富,看起來更漂亮。各國對顏色都有忌諱,一般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黑色是肅穆的象徵;黃色是和諧的象徵,而紅色和藍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很多國家以黑色為葬禮的顏色。靈車用黑色。比利時人忌藍色。巴西人以棕黃色為凶喪之色,認為人死好比黃葉從樹上落下來。在饋贈行為當中,主角當然非禮品莫屬。挑選贈送外國友人的禮品時,一般在指導思想上必須恪守四項准則:
(1)突出禮品的紀念性。在涉外交往中,送禮依然要講究「禮輕情義重」。有時,「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往往更受對方歡迎。因為在許多國家裡,都不時興贈送過於貴重的禮品。反之,則很可能會讓受禮者產生受賄之感。
(2)體現禮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說:「最有民族特色的東西,往往是最好的」。向外賓贈送禮品,其實也是一樣。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書畫、茶葉等。一旦到了外國人手裡,往往便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
(3)明確禮品的針對性。送禮的針對性,是指挑選禮品時應當因人,因事而異。因人而異,指的是選擇禮品時,務必要充分了解受禮人的性格、愛好、修養與品位,盡量使禮品得到受禮人的歡迎。因事而異,則指的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向受禮人所贈送的禮品應當有所不同。比方說,在國事訪問中,宜向國賓贈送鮮花、藝術品。出席家宴時,宜向女主人贈送鮮花、土特產和工藝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贈送糖果、玩具。探望病人時,則宜向對方贈送鮮花、水果、書刊、CD,等等。
(4)重視禮品的差異性。向外國人贈送禮品,是絕對不能有悖對方的風俗習慣。因此,務必要將此視為送禮之時的大事,此即涉外禮品的差異性問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就要通過對受禮人所在國風俗習慣的了解,在挑選時,主動迴避對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個方面的禁忌:一是與禮品有關的禁忌;二是與禮品色彩有關的禁忌;三是與禮品圖案有關的禁忌;四是與禮品形狀有關的禁忌;五是與禮品數目有關的禁忌;六是與禮品包裝有關的禁忌。這六個方面的禁忌,有時亦稱「擇禮六忌」。
2 饋贈的方法。向外籍人士贈送禮品,不僅要重視具體品種的選擇,而且一定要注意贈送禮品時的方法。根據禮儀慣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饋贈的方法,具體是指在禮品的包裝,送禮的時機、送禮的途徑這3個方面,必須表現出中規中矩,不亂章法。
(1)重視禮品的包裝。以前,中國人送禮,只重貨色,不重包裝。不管多麼高檔的禮品,大都「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或者頂多用報紙一包,硬紙盒一裝了事。這種做法,是不符合國際慣例的。在國際交往中,禮品的包裝是禮品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它被視為禮品的外衣,送禮時不可或缺。否則,就會被視為隨意應付受禮人,甚至還會導致禮品自身因此而「貶值」。有鑒於此,送給外國友人的禮品,一定要事先進行精心的包裝,對包裝時所用一切材料,都要盡量擇優而用。與此同時,送給外國人禮品的外包裝,在其色彩、圖案,形狀乃至緞帶結法等方面,都要與尊重受禮人的風俗習慣聯系在一起考慮。
(2)把握送禮的時機。在涉外交往中,由於賓主雙方關系不同,具體所處的時間、地點以及送禮目的不同,送禮的具體時機自然也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千篇一律。依照國際慣例,把握送禮的最佳時機是非常重要的,並應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在會見或會談時,如果准備向主人贈送禮品,一般應當選擇在起身告辭之時。向交往對象道喜、道賀時,如擬向對方贈送禮品,通常應當在雙方見面之初相贈。出席宴會時向主人贈送禮品,可在起身辭行時進行,也可選擇餐後吃水果之時。觀看文藝演出時,可酌情為主要演員預備一些禮品,並且在演出結束後登台祝賀時當面贈送。游覽觀光時,如果參觀單位向自己贈送了禮品,最好在當時向對方適當地回贈一些禮品。為專門的接待人員、工作人員准備的禮品,一般應當在抵達當地後盡早贈送給對方。
(3)區分送禮的途經。送禮的途徑,此處是指如何將禮品送交受禮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禮的途徑主要被區分為兩種:一種是當面親自贈送;另一種則是委託他人轉送。這兩種送禮的途徑往往適用於不同的情況。有時,他們各自往往還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送給外國友人的禮品。大都可以由送禮人親自當面交給受禮人。有些時候,例如,向外國友人贈送賀禮、喜禮,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贈送禮品,亦可專程派遣禮賓人員前往轉交,或者通過外交渠道轉送。如果有必要,禮品可以被提前送達受禮人的手中。通常,送給外國人禮品時,尤其是委託他人轉送給外國人禮品時,應附上一張送禮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禮品盒之內,也可以放在一封寫有受禮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後再設法將這個信封固定在禮品的外包裝之上。有可能的話,盡量不要採用郵寄的途徑向外國人贈送禮品。
3 禮品的接受。接受禮物時,西方國家的朋友喜歡當面打開,而且講幾句贊賞的話。在商務禮儀中接受外國友人贈送的禮品,大致上有如下3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
(1)欣然接受。當外國友人向自己贈送禮品時,一般應當大大方方、高高興興地接受下來。沒有必要跟對方推來推去,過分地進行客套。在接受受贈的禮品時,應當起身站立,面含笑容,以雙手接過禮品,然後與對方握手,並且鄭重其事地為此而向對方道謝。在接受禮品時,面無任何錶情,用左手去接禮品,接受禮品後不向送禮人致以謝意,都是非常失禮的表現。
(2)啟封贊賞。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許多西方國家中,受禮人在接受禮品時,通常大都習慣於當著送禮人的面而立即拆啟禮品的包裝,然後認真地對禮品進行欣賞,並且對禮品適當地贊賞幾句。這種中國人以前難以接受的做法,現在已經逐漸演化為受禮人在接受禮品時必須講究的一種禮節。在許多國家,接受禮品之後若不當場啟封,或是暫且將禮品放在一旁,都會被視為失禮之至。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禮品時,對此無必要予以注意。
(3)事後再謝。接受外方人員贈送的禮品後,尤其接受了對方所贈送的較為貴重的禮品後,最好在l周之內寫信或打電話給送禮人,向對方正式致謝。若禮品是由他人代為轉交的,則上述做法更是必不可缺的。以後有機會再與送禮人相見時,不妨在適當之時,再次當面向對方表示一下自己的謝意。或者是告訴對方,他送給自己的禮品,自己不僅十分喜歡,而且經常地使用。這種令對方感到他的禮品「物有所值」、備受重視的做法,會令對方極其開心。
3、關於給外國人送禮的問題?
如何向外國人贈送禮物
在國際交往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給外國友人饋贈禮品要盡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贈送禮品最基本的原則。如不了解對方喜好,穩妥的辦法是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臉譜、書畫、茶葉,一旦到了外國友人的手裡,往往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
贈禮的方式一般以面交為好。西方人在送禮時十分看重禮品的包裝,多數國家的人們習慣用彩色包裝紙和絲帶包紮,西歐國家喜歡用淡色包裝紙。向外國友人贈送禮品時,既要說明其寓意、特點與用途,又要說明它是為對方精心選擇的。不要畫蛇添足地說什麼「小意思,實在拿不出手」等等,這種過謙的說法,會大大減低禮品的分量。與中國人的習俗不同,在西方國家接受禮物後應即刻表示感謝,並當面拆看,不論其價值大小,都應對禮物表示贊賞。
贈禮要適時。在有些國家,在對方送禮時才能還禮;在有的國家(如日本),要選擇人不多的場合送禮;而在阿拉伯國家,必須有其他人在場,送禮才不會有賄賂的嫌疑。在英國,合適的送禮時機是請別人用完晚餐或在劇院看完演出之後。在法國,不能向初次結識的朋友送禮,應等下次相逢的適當時機再送。
由於各國習俗不同,贈禮的種類和方式也有差異。
日本日本人將送禮看作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禮品要選擇適當,中國的文房四寶、名人字畫、工藝品等最受歡迎,但字畫的尺寸不宜過大。所送禮品的包裝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葉也應精心打理,但日本人忌諱打上蝴蝶結。中國人講究送煙送酒,而日本人卻送酒不送煙。中國人送禮成雙,日本人則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數,但又忌諱其中的「9」,因為在日語中「9」的讀音與「苦」相同。按日本習俗,向個人贈禮須在私下進行,不宜當眾送出。
美國與美國人交往,有兩種場合可通過贈禮來自然地表達祝賀和友情,一是每年的聖誕節期間,二是當你抵達和離開美國的時候。如是工作關系可送些辦公用品,也可選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在美國,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別墅去共度周末,被視為較普遍的「贈禮」形式,你只要對此表示感謝即可,不必再作其他報答。去美國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備厚禮,帶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
歐洲國家送禮在歐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節日和喜慶場合,這種饋贈也僅限於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來訪者不必為送禮而勞神,主人絕不會因為對方未送禮或禮太輕而產生不快。德國人不注重禮品價格,只要送其喜歡的禮品就行,包裝則要盡善盡美,忌諱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紙包裝禮品;法國人將香檳酒、白蘭地、糖果、香水等視為好禮品,體現文化修養的書籍、畫冊等也深受歡迎;英國人喜歡鮮花、名酒、小工藝品和巧克力,但對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不大欣賞。
阿拉伯國家中國的工藝品在這一地區很受歡迎,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織錦或香木扇,繪有山水花鳥的中國畫和唐三彩,都是饋贈的佳品。向阿拉伯人送禮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習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圖,因為阿拉伯人不願讓女子的形象在廳堂高懸;不要送酒,因為多數阿拉伯國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贈禮,一定要通過她們的丈夫或父親,贈飾品予女士更是大忌。
各國互送禮品的禁忌常識
英國人
一般送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切記不要送百合花,因為這意味著死亡。收到禮物的人要當著眾人的面打開禮物。
美國人
送東西要送單數,且講究包裝。他們認為蝸牛和馬蹄鐵是吉祥物。
法國人
送花的時候不要送菊花、杜鵑花及黃色的花;不要送帶有仙鶴圖案的禮物;也不要送核桃。他們認為仙鶴是蠢漢的標志,而核桃是不吉祥。
俄羅斯人
送鮮花要送單數。用麵包與鹽招待貴客,表示友好和尊敬。最忌諱送錢給別人,因為這意味著施捨和侮辱。
日本人
訪親問友、參加宴請都會帶禮物。接、送禮物時要用雙手,也不能當面打開禮物。再次見到送禮的人時要提及禮物的事,並表示感謝。忌送梳子,也不要送有狐狸、獾圖案的禮物,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另外,菊花一般是王室專用花卉,所以一般人也不能送菊花
4、荷蘭在國際外交上的態度
這個問題我拿手, 小弟是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國際關系在讀,,,
首先,荷蘭是歐盟成員國.
不知道你是否了解, 歐盟在今年年初頒布了<<里斯本條約>>, <<里斯本條約>>是歐盟加速一體化的重要步驟之一,是2005年被否決掉的<<歐洲大憲法>>的改編版本.
<<里斯本條約>>原定於2009年1月1日生效,該條約一但生效的話,歐盟27個成員國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權力將基本廢, 而統一上交到即將成立的"大歐洲外交部", 由歐盟統一指揮. 除此以外,<<里斯本條約>>還將為歐盟樹立新的民選的,4年一屆的"歐洲大總統"和統一的"歐洲軍".
目前的<<里斯本條約>>由於受到成員國愛爾蘭的強烈抵制,仍然在進一步的商討過程中,但總的趨勢來看,其真正生效的日期以無法避免.
因此,荷蘭的外交態度在此大背景下,無法被單一的衡量,而應當被視為"歐盟外交"的一部分.
但即使是<<里斯本條約>>生效,也並不意味著荷蘭沒有自己的獨立外交政策.
今天的西方世界分為兩大陣營,第一是以美國為首,英國,日本為輔助,加拿大,澳大利亞為環繞的"大西洋軸心"
第二是以法國為首,德國為輔,絕大多數歐洲大陸國家為環繞的"法德聯盟", 又名"意志聯盟"
荷蘭是"法德聯盟"的成員,在外交姿態上通常追隨受巴黎暗中操縱的歐盟的外交方針: 即對自由,民主,人權的高度尊重,以及對"多極世界"的高度支持.
由於荷蘭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政治上通常受到巴黎的擺布,但同時,荷蘭力圖保持與"大西洋軸心"的曖昧的外交關系,以此來尋求一種平衡,以達到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5、求中國會計准則(PRC GAAP)與荷蘭會計准則(NL GAAP)的差異
1、資產負債表日後宣告發放的股利:國際: 不屬於資產負債表日的負債,不是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的現實的義務9這些股利應當依照IAS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中國:現金股利在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中單獨列示;股票股利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單獨披露tw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是非調試項;2、債務人轉讓資產國際:公允價值中國:賬面價值,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和抵債資產的賬面價值之查作為資本公積3、債權人抵債資產國際:公允價值中國:賬面價值,不確定損失4、收入的計量國際:已搜和應收對價的公允價值中國:合同規定的金額或購銷雙方議定的金額5、收入的流入發生延時的計量國際:收款期較長的,採用未來應搜金額的價值中國:未折現的未來應收金額因成本效益原則,折現的不確定性;信息需求和提供信息的能力6、政府退換的增值稅款的確認國際:當可能退回並且能夠可靠計量時的確認中國:當收到現金時的確認7、長期投資期莫計價國際:允許採用成本或者重估金額計價,對於權益性有價證券,還可以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期投資價值,如果發生非暫時性下跌,硬條件其賬面價值中國:採用賬面價值與可回收金額孰低法計價;不允許不允許採用重估法8、重大影響的判斷國際:考慮潛在表決權的影響可轉換債券、股票購入或賣出期權,考慮在當期可實施性中國:直接間接用友20%以上的表決權,或其他標准沒有考慮潛在的表決權9、短期投資未計價國際:允許用市價法或者成本法與市價孰低法加價中國:採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不用市價法10、建造合同成本中包括短期借款費用國際: 如果公司的政策將借款費用資本化就包括中國:不包括11、前期差錯國際:不區分重大差錯和其他差錯,合並為前期差錯中國:區分重大差錯和非重大差錯12、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調整方法國際:追溯調整法未來適用法;追溯重述法取消了政策變更和差錯調整的備選方法,不允許將前期的非重大會計差多仍然採用將累計影響數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項目中國:沒有追溯重述法;前期的非重大會計差錯仍才用將累計影響數計入當期損益(相關項目)的方法,這種方法國際會計准則已經禁止13、會計證政策的自然變更國際:以前可以追溯調整前期財務報表或者解釋對本期財務報表凈損益的累積影響數,現在僅允許追溯調整中國:必須追溯調整,除非這樣不可比14、現在折舊方法變更國際;屬於會計估計變更未來適用法中國:以前,做會計政策變更處理,追溯調整前期財務報表現按照財會(2004)號文,改變折舊方法會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15、下面有個參考資料 ;自己 下載看下:祝你好運!參考資料:doc.esnai.com/...64.pdf...餘下全文>>
6、聯通用戶發送國際簡訊至荷蘭,怎麼發不出去阿
如手機無法發送國際簡訊的處理方法:
1.查看手機是否欠費;
2.查看發送國際簡訊的方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發送方法是00+國家/地區代碼+用戶號碼;
3.查看給其他手機號碼發送簡訊是否正常;
如還不可以建議系聯通10010人工客服進行反映情況。
7、荷蘭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區別在於哪裡?
呃,這么要翻看雙方的會計准則才可以吧
8、給外國人送禮品要注意什麼
給外國友人饋贈禮品要盡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贈送禮品最基本的原則。如不了解對方喜好,穩妥的辦法是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臉譜、書畫、茶葉,一旦到了外國友人的手裡,往往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以下是一些送禮給外國人的注意:在國際交往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給外國友人饋贈禮品要盡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贈送禮品最基本的原則。如不了解對方喜好,穩妥的辦法是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臉譜、書畫、茶葉,一旦到了外國友人的手裡,往往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贈禮的方式一般以面交為好。西方人在送禮時十分看重禮品的包裝,多數國家的人們習慣用彩色包裝紙和絲帶包紮,西歐國家喜歡用淡色包裝紙。向外國友人贈送禮品時,既要說明其寓意、特點與用途,又要說明它是為對方精心選擇的。不要畫蛇添足地說什麼「小意思,實在拿不出手」等等,這種過謙的說法,會大大減低禮品的分量。與中國人的習俗不同,在西方國家接受禮物後應即刻表示感謝,並當面拆看,不論其價值大小,都應對禮物表示贊賞。贈禮要適時。在有些國家,在對方送禮時才能還禮;在有的國家(如日本),要選擇人不多的場合送禮;而在阿拉伯國家,必須有其他人在場,送禮才不會有賄賂的嫌疑。在英國,合適的送禮時機是請別人用完晚餐或在劇院看完演出之後。在法國,不能向初次結識的朋友送禮,應等下次相逢的適當時機再送。由於各國習俗不同,贈禮的種類和方式也有差異。日本日本人將送禮看作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禮品要選擇適當,中國的文房四寶、名人字畫、工藝品等最受歡迎,但字畫的尺寸不宜過大。所送禮品的包裝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葉也應精心打理,但日本人忌諱打上蝴蝶結。中國人講究送煙送酒,而日本人卻送酒不送煙。中國人送禮成雙,日本人則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數,但又忌諱其中的「9」,因為在日語中「9」的讀音與「苦」相同。按日本習俗,向個人贈禮須在私下進行,不宜當眾送出。美國與美國人交往,有兩種場合可通過贈禮來自然地表達祝賀和友情,一是每年的聖誕節期間,二是當你抵達和離開美國的時候。如是工作關系可送些辦公用品,也可選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在美國,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別墅去共度周末,被視為較普遍的「贈禮」形式,你只要對此表示感謝即可,不必再作其他報答。去美國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備厚禮,帶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歐洲國家送禮在歐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節日和喜慶場合,這種饋贈也僅限於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來訪者不必為送禮而勞神,主人絕不會因為對方未送禮或禮太輕而產生不快。德國人不注重禮品價格,只要送其喜歡的禮品就行,包裝則要盡善盡美,忌諱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紙包裝禮品;法國人將香檳酒、白蘭地、糖果、香水等視為好禮品,體現文化修養的書籍、畫冊等也深受歡迎;英國人喜歡鮮花、名酒、小工藝品和巧克力,但對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不大欣賞。阿拉伯國家中國的工藝品在這一地區很受歡迎,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織錦或香木扇,繪有山水花鳥的中國畫和唐三彩,都是饋贈的佳品。向阿拉伯人送禮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習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圖,因為阿拉伯人不願讓女子的形象在廳堂高懸;不要送酒,因為多數阿拉伯國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贈禮,一定要通過她們的丈夫或父親,贈飾品予女士更是大忌。國外禮物贈送禁忌:在阿拉伯,初次見面時不送禮,否則會被視為行賄,阿拉伯習俗,用舊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別不能送禮物給有商務往來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詢問他們的家居情況,去阿拉伯人家參觀作客,千萬不能盯住一件東西看個不停,那樣阿拉伯主人一定要你收下這件東西,心裡將鄙視你。德國送禮講究包裝在德國送禮,對禮品是否適當、包裝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專送情人的,絕不可送給主人,德國人喜歡應邀郊遊,但主人在出發前需用要細致周到的安排。法國送花別捆紮在法國送禮,一般選在重逢時。禮品選擇應表示出對法國主人的智慧的贊美,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送幾支不捆紮的鮮花,菊花在法國只在葬禮上才用的。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等禮品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則認為友情的完結,手帕也不能作為禮品,因為它是和眼淚相聯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歡美國生產的小型家用產品,比如廚房用具等。在拉美國家,征稅很高的物品極受歡迎,最好不送奢侈品。日本人有送禮習慣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於是收禮人再轉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和名酒及中葯,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徵,獾則代表狡詐,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微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英國人討厭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講究外表,一般送禮都是花費不多的東西,如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也是英國人收禮的最愛之物,合適的送禮時機應是晚餐後或看完戲之後,對標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普遍不欣賞。公司若送禮,最好以老闆和私人名義。各國互贈禮物的習俗:日本 日本人將送禮看作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禮品要選擇適當,中國的文房四寶、名人字畫、工藝品等最受歡迎,但字畫的尺寸不宜過大。所送禮品的包裝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葉也應精心打理。中國人送禮成雙,日本人則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數,但又忌諱其中的「9」,因為在日語中「9」的讀音與「苦」相同。按日本習俗,向個人贈禮須在私下進行,不宜當眾送出。美國 與美國人交往,有兩種場合可通過贈禮來自然地表達祝賀和友情,一是每年的聖誕節期間,二是當你抵達和離開美國的時候。如是工作關系可送些辦公用品,也可選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在美國,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別墅去共度周末,被視為較普遍的「贈禮」形式,你只要對此表示感謝即可,不必再作其他報答。去美國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備厚禮,帶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歐洲國家 送禮在歐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節日和喜慶場合,這種饋贈也僅限於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來訪者不必為送禮而勞神,主人絕不會因為對方未送禮或禮太輕而產生不快。德國人不注重禮品價格,只要送其喜歡的禮品就行,包裝則要盡善盡美;法國人將香檳酒、白蘭地、糖果、香水等視為好禮品,體現文化修養的書籍、畫冊等也深受歡迎;英國人喜歡鮮花、名酒、小工藝品和巧克力,但對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不大欣賞。阿拉伯國家 中國的工藝品在這一地區很受歡迎,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織錦或香木扇,繪有山水花鳥的中國畫和唐三彩,都是饋贈的佳品。
9、國際交往中的商務禮送禮禮儀有哪些
國際禮儀中互送禮品是一種禮儀的體現,也是一種感情的傳遞,能使雙方之間架起一個互通的橋梁。在與外國人的交往中,送禮是必要的,是聯絡感情,廣交朋友,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但是,送禮時的熱情要適度,有時過分熱情反倒適得其反。所以,在對外送禮上,主要應該防止這樣幾個問題:第一,防止過多。第二,防止過於貴重,使別人不敢輕易接受。第三,防止體積過大,以方便攜帶。
10、荷蘭會計准則使用國際會計准則嗎
即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國際會計准則1973年6月,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前聯邦德國、日本、墨西哥、荷蘭、英國、美國的16個職業會計師團體,在英國倫敦成立了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目前,其成員已發展到包括104個國家的143個會計職業組織。迄今為止,IASC已發布了39號國際會計准則,並公布了一系列"徵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