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各類節日 » 幾月幾日是七夕節

幾月幾日是七夕節

發布時間: 2023-03-01 06:52:25

1、七夕是幾月幾日?

七夕即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部分商家和媒體聯合炒作,宣傳為「中國情人節」。
節日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周期,女子以7歲一個周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發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說法,"為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後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發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發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周期結束。"七"這個數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束中的誕生。《周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來復"是去而復來,也就是重生,輪回循環,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2、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今年七夕節是8月14日,周六。

七月七日是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七女誕、七娘媽生、雙七節、香橋會、巧節會、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七夕水、大水節、香日、情人節(台灣)。

這是一個古老的愛情節日。此節的來歷和牛郎織女故事的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漫長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七夕節的氣氛漸漸式微,但各地仍然流傳著牛郎織女故事,一些文化景點還有七夕節的節俗存在。

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上馬,七夕節被確定為國家七大傳統節日之一,於是七夕節俗加快了恢復,節俗也有所創新發展。

網友建議8月14日(傳統七夕節)開通辦理婚姻登記業務:

近日,有網友在安徽省民政廳網「廳長信箱」留言稱,2021年8月14日是我國傳統農歷七夕節,是一個對於廣大待婚民眾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在目前傳統文化的回歸下,廣大年輕人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節日對於人們在生活中的意義。

鑒於七夕節當天(周六)有著廣泛的婚姻登記需求,特此建議安徽省內各地市民政部門能開通辦理婚姻登記業務。 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切實需求的事 一直是我國各級黨委政府對人民的承諾。我相信在七夕節這個溫暖浪漫的日子開通辦理婚姻登記業務也是政務部門對廣大新婚群眾的一種美好祝願。

安徽省民政廳回復:2021年8月14日(農歷七夕節)是星期六,是國家的法定休息日。我們的工作時間根據《勞動法》、國務院辦公廳相關規定和《婚姻登記工作規范》規定執行。

各地婚姻登記處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安排加班,請電話咨詢您戶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記處。同時,省民政廳將做好婚姻登記管理系統運行維護,確保登記系統暢通。

3、七夕節是哪一天?

七夕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又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的由來大多數人對認為是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延伸,是對這種浪漫愛情故事的一種祭奠。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七夕節。

俗話說,七月七日又七夕,牛郎織女會佳期。

一、牛郎織女的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王母娘娘,她派人把織女捉回天宮,而牛郎牽著牛擔著兩個孩子追到了天上。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劃就劃出了一條天河,牛郎織女就只能隔河相望了。這道天河就是我們常說的銀河。

後來王母娘娘大概是被他們的愛情感動了,所以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相會一次。所以,每年的這一天,無數喜鵲從四面八方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而這一年一度的相會日,就成了民間的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舉行很多活動,用來祝福他們。

二、民間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這一天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年輕的女孩子要比賽女紅,以此來向織女祈求,讓自己的手藝可以更好。並且這個乞巧還有一個含義,那就是以此來尋找如意郎君,畢竟自己的女紅這么優秀,自然可以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好青年了。

這一點還延伸出一個習俗,那就是年輕男女相約到南瓜棚下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夜深人靜孤男寡女,能不能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倒是不知道,但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悄悄話肯定少不了。這就是一個年輕男女互訴衷腸的好機會,這一天說不定可以成就不少的有情人呢。

發展到今天,七夕節其實已經變了味。現在沒有人會再比賽什麼女紅,當然更不會有青年男女跑到南瓜棚子下面去訴衷腸了。不過七夕節這個情人節的地位是穩定下來了,這就是中國的情人節,是廣大青年男女表達愛意的最好機會。

在七夕節這一天,年輕男女互送禮物,約會才是正事。不過雖然形式變了,但是內涵不變,古人只能到南瓜棚下談情說愛,而現在的年輕人的選擇就多了。

4、七夕是幾月幾號

2022情人節七夕節是8月4日,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七夕節定在七月初七的原因
說法一: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傳說,規定兩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這天鵲橋相會。
說法二:
關於乞巧的記載。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說法三: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說法四: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說法五:
「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同時七夕節也被稱之為「女兒節」。

5、七夕是幾月幾日

七夕是8月4日星期四。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七夕節。在古代,七夕節最早叫作「乞巧節」或「女兒節」,婦女們在這一天相約,穿針乞巧,投針驗巧,祈求得到智慧,變得心靈手巧。後來因為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傳說,七夕被注入了愛情的元素。
七夕節很多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人們寫下了很多詩篇,來描述這個浪漫的節日,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秦觀的七夕詞《鵲橋仙_纖雲弄巧》。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