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學小吃
1、湖北特色小吃
湖北地區的飲食一直是以養生為主,當地的餐飲更多的都是講究營養健康。盛行在湖北地區的小吃也是以這個觀念為主。豆皮,炸廣椒,鹵鴨脖,鴨頭等食物也是湖北當地比較有名的小吃,不僅價格低廉實惠同時口感非常棒,很多去湖北的人們都喜歡吃個小吃喝點啤酒,感受湖北的夜生活。
豆皮
豆皮是一種湖北武漢的著名民間小吃,多做為早餐,一般在街頭巷尾各早餐攤位供應。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廳或老字型大小飯店也有提供。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於武漢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製作的豆皮在武漢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豆皮的製作原料主要是雞蛋、麵粉、糯米等。
炸廣椒
炸廣椒可以說是土家族家家必備的小菜(特別流行於湖北西部,包括相當一部分的非少數民族城市),酸香可口,既可干炒又可以做湯,其做法大體是先將紅辣椒剁細,和進苞谷面(就是玉米面)里,裝進炸壇(泡菜壇子)里並一層一層的壓緊,表面放上一層桐麻葉或塑料紙,用篾扎緊,將壇子倒撲在鹽水盆里中,一月以後,即為炸好了,要吃時隨時可以挖一些出來,蒸熟或放在鍋里炒熟,放進油鹽也可以炒熟了再加菜葉和水,當湯吃,特別是做蒸肉時更是少和炸廣椒,大多用豬肉一起混炒,臘肉炒炸廣椒算是土家族的飲食一絕。
楚味鴨頸
楚味鴨頸在武漢叫九九鴨脖,因為精武在外地已經有注冊商標,所以改名叫楚味鴨頸。「九九鴨脖」誕生在武漢市漢口精武路,也叫精武鴨脖,九九鴨脖或久久鴨以鴨脖子創始人湯臘九的名字取義而來,寓意長久。湯臘九先生在武漢經營風味小吃近二十年。「九九精武」是其獨創的品牌標志,已在中國商標局注冊。九九精武鴨脖子在武漢及全國均享有盛譽。是眾多客商朋友信賴的合作對象,也是廣大消費者極為推崇的知名休閑食品。
湖北小吃由武漢小吃、荊沙小吃、襄陽小吃、恩施民族小吃等組合而成,其取料廣、技法多樣,能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適應南北各地人的需要。
湖北小吃大多以米、豆、面、藕製品最具特色,有著鮮明的楚國文化和濃郁的魚米風情,歷史故事豐富,知名度高。像武漢熱乾麵、老通城三鮮豆皮、秭歸清水粽子、黃州甜燒梅、黃梅白蓮湯、黃岡綠豆糍粑、雲夢魚面、恩施炕土豆、巴東五香豆乾、孝感米酒、江陵散燴八寶飯、四季美湯包等,這一路小吃令您流連忘返,美不勝收,無肚能容。
2、孝感小吃有什麼好吃的
1、孝感二河三蒸
孝感特色美食「二河三蒸」以清蒸、粉蒸、泡蒸見長,其蒸法更講究,菜餚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魚和武昌魚為例,要求原料必須鮮活,現殺後抹鹽、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後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質鮮嫩、不油不膩。
2、孝感雲夢豆腐雜燴
炸制豆腐雜燴過年,是孝感雲夢城鄉的習俗,豆腐肉糜混合,裹上豆油皮,再入油鍋炸成金黃,葷素搭配,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的孝感特色美食。進入臘月,舌尖上的年味拉開了帷幕。
3、孝感豆油藕卷
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楚鄉湖北孝感民間傳統風味素菜美食名饌。因孝感向以盛產優質蓮藕出名,故當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種藕餚。特別每逢年節喜慶,幾乎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要烹制豆油的美味佳餚。
4、孝感翰林雞
孝感特色美食「翰林雞」,是楚北安陸市太白酒樓烹制的系列太白菜餚之一,此餚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職之意。其製作系用整雞首先腌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
5、孝感漢川榔頭蒸鱔魚
孝感榔頭的蒸鱔魚邊殺邊蒸,分外活鮮。人們只要進了榔頭的餐館,都事先不需問吃什麼,第一碗必是蒸鱔魚。食客只要等上八、九分鍾,兩籠匯一碗必是象團雲霧便端上席頭。
6、孝感雲夢生爆鱔卷
孝感雲夢位於古楚夢澤之畔,盛產魚蝦,關於此道孝感美食菜,據說還有一個關於黃蛇的古老傳說。鱔魚,也叫黃鱔,長魚海蛇等,味鮮肉美,刺少肉厚,常生活在稻田、小河。
7、孝感泥鰍湯
泥鰍,被譽為「水人參」,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尤以孝感大悟縣的四姑鎮、夏店、新城一帶所產為佳。用泥鰍煨湯,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內的一道名菜。
8、孝感應城扒肉
應城扒肉是一道孝感地方傳統名菜,取出熟爛的蹄膀,潷去湯質,去掉薑片、蔥結、八角、桂皮,扣入卧盤中,將潷出的湯勾成玻璃芡,澆在蹄膀上,淋上香油少許,撒上蔥花,盤邊稍加點綴即成。色澤金黃,香美醇鮮,肥而不膩。
3、孝感特色小吃是什麼
豆油藕卷、孝感麻糖、孝感米酒
最著名的是後倆
孝感是董永的故鄉
歡迎到孝感做客
4、湖北特色美食有哪些?
1、早堂面
製作十分講究,面館的老闆半夜就開始了忙活,用活鱔魚、老母雞、五花肉、豬大骨、鯽魚熬湯。為了防止魚刺混入湯中,鯽魚還用專用的布包包裹。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熬,那火紅的爐火舔著鍋底,鱔魚、老母雞在大鐵鍋里翻滾。蒸氣升騰間,這些食物的精華被濃縮到一鍋乳白色的高湯里。
2、孝感麻糖
是湖北名特產品之一,早在元朝末年,就以名食享譽於世。八埠口是孝感麻糖的起源地。孝感俗語就有"一河兩岸八埠口,兩塊麻糖一杯酒"的描述。"饞嘴婆娘"與"太監偷吃麻糖"的故事又為孝感麻糖的起源與傳說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孝感麻糖歷史悠久,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吃過並贊不絕口,從而一舉成為皇家貢品。成品主產地為孝感城南的八埠口。據說,只有用城關西門外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做出上等的麻糖。
3、桂花糕
是一種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糕點。咸寧市咸安區桂花糕產自聞名全國的桂花之鄉--湖北咸寧,桂花糕創制於明朝末期,糕質細軟滋潤、色澤潔白,具有濃郁的桂花清香,入口化渣,口味清香,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老幼婦女均宜食用,是饋贈親友、自奉之佳品。
湖北咸寧桂花糕的特點是配料獨特,油潤不膩,入口不澀,吞咽酥滑,甜中有咸,香里帶涼,倍受人們的喜歡。
4、土家燒餅
是汶上的特產,最大的特色就是老面發酵.第一塊老面是從糧食酒麴中提煉出來放到面團里的。用酵母最適合做麵包,如果做燒餅用酵母,讓同行知道會被笑話。
用"老面"發面做饅頭燒餅的方法實際上在整個北方都非常普遍,在發酵粉還沒有那麼通用的時候,"老面"就是最傳統原始的發酵方式:每次都從上一次發好的面里揪下一塊,留做下一回的"面頭"。這塊"源源不絕"的"老面",不同地方叫法都不一樣。
5、麻城肉糕
是湖北麻城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大別山南麓的麻城市,有名為"肉糕席"的10道菜中,就是肉糕主打,而且上菜的時候放鞭炮。麻城肉糕其實叫「魚糕」才恰當,因為主要原料是魚,但這名一經認可,也便沿用下來了。它起源何時,已經無據可考,但又是不難想像的。
麻城地處於長江中下游,古時濱臨雲夢澤,河流交錯,池塘如星,水草豐美,氣候溫潤,自然是魚兒們的天堂。先人們不用下網,在農田裡、溝堰邊一彎腰就能撿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