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有啥特產
1、陝西蒲城的土特產?
蒲城椽頭蒸饃
蒲城酥梨 盛產於蒲城縣源,www.tourunion.com]其果大形美、果面金黃、皮薄肉白、酥脆味甜、多汁爽口、含糖量高,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2、蒲城有什麼特產小吃?
令人垂涎的蒲城小吃
2008-9-25來源: 渭南日報 【我來說兩句】
「民以食為天」,隨著追求綠色食品理念的興起,地道傳統的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而走進如今的蒲城,傳統小吃已成為一個產業,沿街出售小吃的店鋪,比比皆是。並以其獨特的風味,品種繁多,歷史悠久而享譽渭南。
椽頭蒸饃
蒲城椽頭蒸饃以其形似椽頭而得名,至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的生產歷史。蒲城椽頭蒸饃是以渭北優質小麥和洛濱之獨特水質為原料,具有饃白皮展、外酥內嫩、數日不裂、營養豐富、甘香盈口的特點。其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蒸饃時不用鹼,發酵程度要求嚴格,面團要反復盤揉,所以椽頭蒸饃內酥外光,含水分少,且便於攜帶,又耐久貯。故而成為人們宴會待客,饋贈親友,外出旅遊的必備美食。
椽頭蒸饃製作時對面團的揉搓擠壓工夫十分重要,據說揉捻成形前需用杠子排壓八次,大杠子壓了,小杠子又壓。那案板緊貼的牆上,打有一個洞,專門用來支撐壓面杠子,壓杠子時,人坐在外邊一頭,使出全身力氣擠壓那面團,一遍又一遍,直至柔軟光潤,不見縫隙時才能搓成長條,切成圓錐體饃坯,然後,大頭向下,置於熱炕上,加蓋棉被,待自下而上發過原體高的一半時,將小頭朝下繼續發,發成圓柱體後上籠,用大火蒸熟,這樣一鍋噴香的椽頭饃便可出籠了。
蒲城椽頭饃即使不佐菜蔬吃,也有筋耐嚼,舒適可口,如果能配上八寶辣子作為佐餐之用,真可謂美上加美,美到家了,那才叫過癮呢!
八寶辣子
八寶辣子是蒲城最傳統的一道菜。說是八寶,無非是對眾多原料的概稱,不一定非要八樣原料,可多可少。但有三樣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鹹菜丁,三是大肉丁。一辣二咸三香是八寶辣子的根本。當然,既然是八寶辣子,就不會這么單調,一般會就地取材,或因季節的不同,再加入別的原料,如黃豆、紅蘿卜丁、蓮菜丁、蒜薹,條件好點的,還會有玉蘭片甚至竹筍等等,總之用到的菜蔬都是比較脆生的。這些東西放進去,真要數起來夠八樣,顏色也是紅、綠、白、黃、黑,煞是熱鬧好看,口感也會「豐富多彩」。
炒制八寶辣子是一個看起來簡單的活,但要做好、做地道還真有許多講究。其一是選料,辣椒面要上乘的秦椒加工而成,最好是農家自己揀選、晾曬、炕烤並手工碾制的,這樣的辣椒面非常干凈純粹、不會摻假,因為炕制過程放了少許油,所以辣椒面本身就辣中帶香。另外,要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太瘦則菜品柴,太肥則膩。至於鹹菜,則必選俗稱芥疙瘩的大頭菜。這三樣齊備,其它的菜蔬如紅蘿卜、蓮菜、蒜薹、黃豆等等可根據主觀需要和客觀情況隨性而定,總之要脆生耐嚼。其二是炒制,油要適度,不可太多太少。先肉後菜再撒辣椒面,急火快炒,掌握好火候,尤其是放了大量的辣椒面,稍微過火便會焦苦。
地軟包子
地軟又名地木耳、地見皮、地踏菜,地皮木耳。生長在陰涼、潮濕的坡地上和河溝邊,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軟,但比粉皮脆,潤而不滯,滑而不膩,有一種特有的爽適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涼拌、餾、燴、作羹等。地軟包子陷兒是地軟少許,豆腐(要硬點兒的),粉條,少許蔥,全部剁碎,調味鹽,花椒粉,生油等等!陝西蒲城的小吃遠近聞名,尤其地軟包子色香味俱佳,乃蒲城一絕。
紅苕面餄餎
紅苕面餄餎(美其名曰鋼絲餄餎),是老蒲城人揮之不去的記憶。特別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紅薯產量高,幾乎成了人們的日常主食,餐餐離不開它。於是老百姓變著花樣對紅薯進行加工,什麼「紅薯面條」、「紅薯蒸飯」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用紅薯面做成的「餄餎」。
紅薯面餄餎的具體做法是:將紅薯面兌水和成極軟的面團,軟到剛剛能用手捏成窩頭狀,放到籠屜上。用旺火蒸到快熟時揭鍋,手裡蘸了涼水,飛快地取一個窩頭塞進餄餎床的圓孔里,抓住木棒一端用力將活塞壓下去,紅薯面窩頭就變成一條條的餄餎紛紛落下來。壓好的餄餎跟面條一樣,有冷熱兩種吃法。一般是夏季涼吃,放入精鹽、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醬和紅油辣椒等,清香利口,消夏祛暑。冬季多是熱吃,用剛割下的新鮮韭菜和肉絲兒做的菜澆在餄餎上,味道最為鮮美;還有的是炒著吃,熱油加上蔥姜等調料炒出香味,放入紅薯面餄餎,稍炒即成。吃起來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面辣子
面辣子是一種非常不起眼的吃食。
其製作方法是用小麥麵粉為主料,摻以豆腐絲、木耳絲、粉條碎節等等普通蔬菜通通放到一個盆子里頭,加鹽、味精、蒜片等調料,開水燙至半熟後,倒入油潑辣子,攪拌均勻,再上籠蒸,成品呈稠糨糊狀。吃面辣子時多用來泡饅頭。是一種最簡單的小菜類食品。多少可以與街上叫賣的胡辣湯相比較。
面辣子實際上是老百姓在艱難困苦的貧窮歲月中想出來的一種吃法,應該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吃法。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個「暫時困難時期」,這樣的「面辣子」,在廣大農村,曾經相當流行。改革開放後,一段時間中,已經銷聲匿跡。到了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忽然間,竟悄悄地出現了,起初在民間,在老百姓家裡的飯桌上,後來又堂而皇之地走進縣城一些賓館飯店,走進一些有身份的人物招待貴賓的宴席。近一兩年來,在蒲城縣城所有飯店賓館,每天都向客人供應這樣的面辣子,許多散客也點著名要來吃。人們的反映是:有味道、有意思、好吃。
金線油塔
金線油塔是一種傳統名貴小吃。它層多絲細、松綿不膩,其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相傳始於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時有了改進,選用上等麵粉、豬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餅層次,把餅狀改為塔形,將烙制改為蒸制,名稱也由「油塌」改為「金線油塔」,成為上乘美點。油塔蒸好下籠食用時,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盤里,佐以蔥節、甜面醬等,別有風味。
蒲城的風味特色小吃還有許多,比如紅薯甜飯、水盆羊肉等等,甚至有些還未走進飯店,只是在民間流傳著,由衷地祝願蒲城的小吃,能越走越遠,讓各地的人們都能品嘗到渭南特色的美食。
3、陝西蒲城特產有哪些
<
4、蒲城有什麼特產小吃?
蒲城特產水果:水果方面有酥梨、蒲城北部蔡鄧、孫鎮的蘋果口感也相當好。三合柿子等也很好
蒲城特產食品:棒棒饃、石子饃、鍋盔等都很好。
蒲城特產小吃:八寶辣子、水盆羊肉、葫蘆頭絕對讓你一吃終生忘不了。
5、渭南的特產有哪些啊?
1、蒲城酥梨,陝西省蒲城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2年12月1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蒲城酥梨」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大荔冬棗,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2011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大荔冬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3、潼關醬筍,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1年12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潼關醬筍」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4、大荔黃花菜,陝西省大荔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0年9月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大荔黃花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5、大荔西瓜,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大荔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荔西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荔黃花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潼關醬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荔冬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蒲城酥梨
6、蒲城的特產有哪些?
我是地道的蒲城的,荊姚的。蒲城的特產:水果方面有酥梨(只是回對外宣傳力度答不夠,品質沒得說!)、蒲城北部蔡鄧、孫鎮的蘋果口感也相當好。還有三合的柿子等也很好,我在外地待的時間不短,其實很多地方的號稱的特產沒我們蒲城產的好吃(公平講)。
食品方面:棒棒饃、石子饃、鍋盔等都很好。
小吃方面:八寶辣子、水盆羊肉、葫蘆頭絕對讓你一吃終生忘不了(只要你是北方人,南方的我不敢說,因為南方的主要吃米。)
7、蒲城甜王西瓜產地在哪個鎮
蒲城甜王西瓜產地龍陽鎮東王村2組。
蒲城西瓜,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蒲城西瓜種植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間。
蒲城西瓜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海拔345-546米,年降雨量533毫米土壤類型以黃綿土、沙質土為主,有機質含量豐富,且透氣性、排水性能好,適合西瓜生長。蒲城西瓜果實渾圓形或橢圓,果肉艷紅,細嫩多汁,口感酥脆,沙甜可口。
8、寫福建浦城的特產的作文
浦城小吃全國文明,許多特色小吃都有一段歷史,我愛浦城,我愛浦城小吃。讓我們來領略一下浦城的特色小吃吧!首先,是「肉燕」,這是浦城著名的傳統美食,細而不膩,柔兒脆嫩,味鮮適口,宛若燕窩,兼有葷素風味,是本縣婚喪喜慶籠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相傳南宋真德秀囚浦城掃墓基時設宴,隨行廚師福州人林阿榮,吩咐臨時廚師其表兄徐小春搗魚丸,誤聽為搗肉丸,剔精肉搗醬,之後經過壓平,切絲余熟,色質晶瑩,品嘗起來就象燕窩一樣。此後福州和浦城兩地相傳仿製,得名「肉燕」。然後我們再來品嘗一口「豆腐丸」,「豆腐丸」是浦城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它的形狀像橄欖,全身如雪花一樣白,等到湯汁五味調和好之後,一匙粒,連湯進口,有嚼頭,又有想吞下去的感覺,是味美可口,經濟實惠的大眾化小吃。豆腐丸是人們早晨早點和夜間夜宵的首選!除了在浦城,其他地方都吃不到,而且這各在浦城也是秘傳的,不是人人都會做的哦。吃慣了葷菜,我們來嘗嘗「黃鹼粿」, 「黃鹼粿」民間俗稱大米粿,是浦城的地方特產,現在城鎮已改為碾粉製作加工,但仍然保持原有的風味特色。每年臘月,互相贈送大米粿,是一年一度的禮節性饋贈,通常附帶大小三餅,貼上剪 紙或者紅紙條,表示親情。還有許多我說不上名字來的浦城小吃。都是能讓您夢里還在體味。聽我說了這么多,您流口水了吧?嘻嘻,民以食為天,小吃在浦城,享受在浦城,快樂在浦城,朋友,如果您的下一站目的地是浦城的話,記得品嘗浦城小吃,別留下遺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