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什麼節日除五毒

什麼節日除五毒

發布時間: 2023-04-25 07:42:20

1、端午節避五毒風俗

你問的是端午節避五毒風俗是什麼意思嗎?意思如下:
避五毒指的是避蛇、蠍子、蟾蜍、壁虎、蜈蚣這五中。在古代民間盛傳這五種是害蟲,而在端午前後,這五毒開始多了起來,所以端午需要打掃房間,撒上石灰,噴上雄黃酒等來滅五毒。不過以現在科學的目光來看,蟾蜍、壁虎、蠍子都是益蟲,蠍子在家裡可能會蟄到人,但一隻蠍子在地里,一年可以撲殺一萬多隻蝗蟲,從而保護農作物。蟾蜍和壁虎都是捕捉害蟲的小能手,而且壁虎還非常喜歡吃蚊子,如果誰家裡蚊子多,壁虎可能就會光顧他家,而蜈蚣如果在田地里也是益蟲,跑進家裡就屬於害蟲了,會咬到人。蛇則不屬於蟲子。所以其實端午節人們避五毒,是在家裡將五毒蟲驅逐出去,而不是除掉的意思,因為這些蟲子在家會誤傷到人,妨礙人們的日常生活。

2、端午節避五毒風俗

端午節避五毒風俗如下:

1、張貼平安符

平安符是一種比較古老的信仰,雖然佩戴平安符是一種迷信做法,但如果將其歸類為習俗文化,那麼就會帶有一種比較濃郁的鄉土氣息。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粘貼有關鎮壓「五毒」的平安符。

其中比較經典的就是《五毒圖》,這幅平安符上畫著五種毒蟲,被收入大葫蘆內的場景。雖然這只是人們的一種想像,但是也表達出了人們對五毒的憎惡。《天師鎮宅》也是其中比較經典的代表,這幅圖畫的是張天師身穿道袍騎著猛虎,然後猛虎腳下踩著五毒。

2、躲午

「躲午」其實就是躲開五毒的意思,在古代社會,人們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在小孩子的頭上放一個菖蒲葉,耳朵上也要夾一束艾蒿。然後用毛筆蘸上雄黃酒,在孩子們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寓意就是「百鬼畏懼,長命百歲」。

人們認為這樣做,會讓孩子有效躲開五毒,並且可以健康成長、福壽綿長。雖然現代社會中,這種習俗早已經丟失,但是卻表現出了創新繼承。因為大人會讓小孩子的頸部,手腕、腳踝處繫上五綵線,目的就是可以讓孩子躲避災禍。

3、沐浴草葯水去晦氣

端午日是一年當中陽氣最強的時候,也是花草木整年中葯性最強的時機。至極致的時機,端午日遍地皆是葯,在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葯煮草葯水沐浴的習俗,端午日洗草葯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關於洗草葯水習俗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末的《大戴禮記》中,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葯,有香氣,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廣泛流行。

在廣東,兒童用苦草麥葯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則到江河、海邊沖涼,謂之洗龍舟水,洗去晦氣,帶來好運。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4、拴五色絲線迎吉祥好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大吉色」。端午有拴彩色繩一驅邪求吉的習俗,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綵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5、戴香包

端午節這天人們戴的香包也都是特製的香包,和大家平時見到的香包有所不同。這個香包最主要的作用不是熏香而是驅毒,裡面放的都是艾草、雄黃、菖蒲等東西。

並且香包外面會綉上五毒的圖案,這意味著「以毒攻毒」。並且孩子必須佩戴香包,大人則沒有槍支的要求。

3、古人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驅趕五毒

農歷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老話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驅趕瘟疫毒蟲的日子,驅趕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這五種毒蟲,俗稱驅五毒。端午節這天人們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象,以避其毒。

古時候,端午節被人們認為是「毒日」、「惡日」、「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一定要用各種方法驅除五毒之害」,這些信仰長期在民間流傳,因此才有了采葯、沐蘭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採茶、制涼茶等各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民間避五毒,一般是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等等,均含驅除之意。

4、為什麼端午節要驅五毒?

端午節的五害指的是:蠍、蛇、蜈蚣、壁虎、蟾蜍。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
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有的還用紙剪出五毒形狀貼於葫蘆之上,並掛貼在門上,表示將五毒之氣泄盡,稱為「倒災葫蘆」。

5、端午節五毒是哪五毒?在傳統民俗中,哪些習俗是源於除五毒?

端午的五毒指的是蛇蠍蜈蚣,壁虎和蟾蜍,其實這五毒就是在端午節之中指的五毒,那麼在傳統的民俗之中,其實用艾葉編成老虎的形狀,以及縫制五毒一在手腕和脖子上面纏繞五色的絲線。其實,都是在端午節的時候去除五毒的習俗的。


在端午節的時候,其實有著很多的傳統文化習俗,而我國古代其實把每個5月都認作是毒日,其實這又是因為在這個時候天氣逐漸的變著,那麼雨水也會慢慢的增多,而人們也在這個時節,因為換季的緣故很容易生病。由於天氣比較的潮濕,氣溫慢慢的升高,那麼自然界之中很多的昆蟲也逐漸的出來活動。


所以說,人們就將五月初五定為市區趕瘟疫病毒的日子,那麼在這個日子裡面其實提到的五毒,指的就是5種動物,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見到的蛇蠍蜈蚣,壁虎,蟾蜍這5種動物。

而在古代的時候,其實就有著很多的傳統習俗,比如說在端午節的時候會在屋裡面掛上會有這些動物圖案的圖畫,而有一些人會在自己的家門上掛上艾葉,這樣的話就能夠去除瘟疫病毒了。並且,在堂屋裡面還會掛鍾馗像。因為大家覺得鍾馗其實它本身擁有能夠驅除鬼怪的魔力,所以說才會將它掛在室內用來驅鬼

6、端午節習俗大多圍繞著除五毒,請問五毒是什麼?

端午節習俗大多圍繞著除五毒,請問五毒是什麼?五毒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壁虎。

端午節的習俗避開了五毒,因為在老北京人的觀念里,農歷五月是邪月,據說在這個月里,所有的毒蟲和疾病都出去讓人生病。這種毒蟲數量巨大,被稱為五毒。端午節把鍾馗掛得像個習俗解釋者,賦予了他新的功能。鍾馗斬五毒。五毒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壁虎。

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得安寧。」五月初五,端午節被視為「九毒」之首,所以民間流傳著許多驅邪、消毒、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帶動「五毒」是提醒人們注意防病。避「五毒」是「端午節」的初衷。端午節前後,是初夏時節。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將艾葉編織成老虎的形狀。據說老虎能震懾百蟲,辟邪,祛瘟疫。

端午節時,古人會將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編織而成的彩繩,系在家中小孩的手腕、腳踝或脖子上,又稱「五彩長生縷」,寓意長壽五毒,以避退。古人除了佩戴彩繩,還製作各種香囊,與彩繩相比較,用於祈福。香包起到了實質性的作用。這些香囊大多含有中草葯,如熏香、硃砂、雄黃等,使五毒避之不及。這樣,當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等毒物試圖靠近民眾時,聞到這些草葯的味道就會不戰而降。同時,這種香囊不僅具有驅五毒的功能,還成為端午節戀人贈送的小禮物,可謂「虐狗滅蟲」。

端午節有許多別稱,如「草葯節」和「菖蒲節」。這些名字都是由當地習俗演變而來的。端午節之際,人們常常在門前懸掛菖蒲和艾草。既能招財辟邪,又能防止蚊子靠近。「端午節到了,五毒醒了。」從端午節的習俗可以看出,人們在慶祝端午節的同時,也通過一些習俗驅趕五毒。端午節,孩子們要帶綉有五毒(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圖案的「五毒包」,寓意以毒攻毒,確保身體健康。或者媽媽奶奶會在兜里放一個暖蛋,或者把暖蛋在小肚皮上滾幾下,一邊做一邊說「一年都不會痛」之類的話。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