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大戶天是什麼節日

大戶天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24 05:39:56

1、元宵節為什麼要看花燈?

元宵節點燈的活動起源於漢代,漢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敬佛的做法,漢文帝就規定,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全國上下都點燈敬佛,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元宵節觀燈的習俗。中國花燈的製作非常講究,而且種類繁多。

在隋朝時期,元宵節觀燈的活動已經非常熱鬧了,唐朝更是將這個活動進一步擴大,當時國家富裕,人們的娛樂活動更多,元宵節點燈的活動被發展的十分興盛。宋朝的元宵燈會除了花燈還有煙花、燈謎等娛樂活動。

元宵節觀燈的習俗依然被繼承保留下來,在元宵節舉行燈會,這是一件非常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習俗,花燈藝術也是民俗文化的瑰寶。

(1)大戶天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為五天;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因為燈期不同,所以最初張燈的那天叫「試燈」,十五這天叫「正燈」,最末一天叫「殘燈」、「闌燈」。也有叫「神燈」、「人燈」、「鬼燈」之說。十四日夜為「神燈」,放於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

十五日夜叫「人燈」,放在門窗、床笫、幾案等處,用來避除蠍蟲;十六日夜為「鬼燈」,放在丘墓、原野,為了遊魂得到可以脫離鬼域。上祈天意,下護蒼生,神人鬼畜,無所遺漏。

2、春節各民族的民族風俗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綉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拓展資料

一、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二、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人們在春節這期間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在這節日里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三、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古代春節的習俗

1. 穿青衣迎春

立春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
——《後漢書禮儀志》
古人相信春季萬物生發,天地翠色,故屬性上對應的顏色是「青」(青綠)。統治階級為表示自己與「天」的關聯性,所以也把穿青色衣服視作儀式之一。

同理,立夏紅色(朱),立秋白色,立冬黑色。

同理,春季對應的方位是「東」。所以天子和文武百官要前往東門之外迎春。


2. 飲梅花酒/椒柏酒

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董勛雲: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荊楚歲時記》

梅花酒,元日服之卻老。
——《四民月令》
椒柏酒即以花椒、柏枝所制之酒。是的你沒看錯,古時候很流行喝花椒相關飲料。如《楚辭》亦有「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由此衍生而來又有「屠蘇酒」,配料更多些。

梅花酒不確定。立春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梅花尚未開放,應是上一年採摘梅花釀制而成。類似的食譜《山家清供》里有,不詳述。


3. 食七菜粥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
——《荊楚歲時記》
中國上古時代的傳說里也有類似《聖經》中創世紀的情節,如「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七菜粥即取七種早春新鮮蔬菜做粥/羹,取迎新去晦之意。


七菜粥如今在日本更為流行,曰「七草」。國內倒是式微了。


4. 食春盤/咬春

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

——《四時寶鏡》


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菜盤,相餽貺。
——《摭遺》(沒查到這本書)
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齊人月令》

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面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卜,名曰咬春。
——《帝京歲時紀勝》
古人認為春日的氣息是向外發散的——經過冬季蟄伏後,草木蓬勃生長,氣溫回升。所以流行趨勢是食用有「辛味」的東西(如前面提到的椒柏酒),新生的野菜(如七菜),「春盤」「咬春」也是由此發展而來。

一般是韭菜、蔥、水芹、蘿卜之類新生的鮮嫩蔬菜,有清新口感的。攤在盤子里,是「春盤」;捲成春卷、春餅之類吃,就是「咬春」。


5. 剪綵綢為燕子,做頭飾迎春

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荊楚歲時記》
彩即五色綢之意。

燕子被認為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鳥兒之一,七十二候里也有「春分,玄鳥至」的說法。彩燕迎春,大概就是想要像它們一樣輕巧地迎接新春天吧;)


6. 御風

列子御風常以立春歸於八荒,是風至則草木發生。

——《要覽》


立春日,取弘農宜陽金門山竹為管,河內葭草為灰,以候陽氣。
——《玉泉記》

古人相信四季的「氣」有所不同,春日的「氣」是「陽氣」,輕清上升,所以如果在竹管內放入一些草木灰,即使沒有人動,春氣也會帶動飛灰,甚至發出聲音。古時稱之為「葭管」。

但有的時候「葭管飛灰」也被認為是屬於冬至的——冬至一陽生,已經有陽氣了。


7. 簪花、採花、賜花

立春日,自郎官御史以上皆賜春旛勝,入賀訖,戴歸私第。又士大夫家翦彩為春旛,或綴於花枝之下,或翦為春蝶、春錢、春勝以為戲,東坡立春日,亦簪旛勝過子由,諸子侄笑指雲,伯伯老人亦簪花勝耶。
——《東京夢華錄》

正月八日立春,內出彩花賜近臣。
——《景龍文館記》
紹聖二年上元,幸集禧觀,出宮花賜從駕臣僚各數十枝,時人榮之。
——《聞見近錄 》
立春在公歷2月4日前後,春節也是2月。這時候盛開的鮮花並不多,所以這一習俗最初只有貴族/統治階級才能享受。民間多是把彩紙、金箔做成花朵的樣子,插戴。

唐宋以降,人們開始熟練調配鮮花的開放時間,這時候就有更多的花可供選擇了。

8. 剪綵紙、金箔為人

翦彩為人,或縷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花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荊楚歲時記》
這個做法好像是為了祈願,希望自己的形貌精神都煥然一新的樣子。

9. 放燈、觀燈

初八日傳為諸星下界,燃燈為祭。燈數以百有八盞為率,有四十九盞者,有按玉匣記本命星燈之數者。
——《帝京歲時紀勝》
一般認為從立春後到上元節(即元宵節,正月十五),都要以彩燈裝飾屋宇。初八開始就是賞燈的高潮了。

4、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滿族節日風俗習慣

1.春節

春節是滿族人民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藍、白色)、掛「福」字。午夜分發「神紙」之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

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取「更歲餃子」之意。還要把一枚銅錢(富家有的用金錢小保及寶石等),暗放餃子中.誰吃到了則終歲大吉。除夕,家家院內豎燈籠桿,高可達二丈,上扎松枝,高掛紅燈,紅燈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則於臘月二十四日懸掛「天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出燈止。

2.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滿族除掛彩燈外,還製作「冰燈」,元宵節的主要內容不是吃元宵,而是觀彩燈。滿族聚居的市鎮,街道上懸掛起成千上萬只巧奪天工的彩燈。農村還有元宵節晚上「蒸面燈」之俗。晚清廣州「羊城燈市」中,以旗人所制燈最為璀燦奪目,成為廣州一種特產

3.頒金節

近年來,各地滿族多有慶祝「頒金節」的民俗:後金時期,皇太極於1635年農歷10月13日,將族稱定為「滿洲」(或作曼殊、滿殊),滿族人把這一天作為滿族的誕生日,舉辦滿族「命名日」,即「頒金節」的慶祝活動。

4.其它

正月十六,北方各地滿族婦女,盛行卧冰與「滾冰」,象徵著去除晦氣;正月二十五「添倉」,祈求豐年;二月初二「龍抬頭」祈求風調雨順;三月三「開馬絆」;清明節「祭墓」,上墳插柳;端午節要外出踏青、擊球、賽鞦韆等。

(4)大戶天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滿族禮節

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少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滿族

5、中秋節的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中秋節賞月的習俗。《禮記》中記載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人們在大香案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等月亮掛到半空時便開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加盛行。《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樓在這一天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大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已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中秋節習俗-吃月餅

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秋高氣爽,月亮最圓,全家團聚——「人月共圓」。正是這種人們希望團聚的願望,因而形成了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其餅必圓……其有婦歸寧者,時日必返夫家,乃團圓節也。」明人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覽志余》中則把中秋與月餅直接聯系起來:「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贈),取團圓之意。」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佳品。

中秋月餅是誰發明的?我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的風俗。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祖宗」。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後,引進了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加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核)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叫「胡餅」。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傳,有一年中秋明月之夜,唐明皇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明皇嫌「胡餅」的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就逐漸流傳開來。

中秋節習俗-打糍粑

和吃月餅相類似,中秋節打糍粑也是中秋節的習俗。

月餅是圓形,象徵團圓;糍粑也是圓形,意味著團圓、團聚,因為是極富粘性的糯米做成,所以象徵把大家粘在一起,永不分離。月餅是饋贈佳品,糍粑也是饋贈禮品

所不同者,吃月餅的范圍是全國性的,而打糍粑的習俗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稻作地區,特別是四川、重慶、湖北、湖南一帶。有民諺說:「中秋不打粑,婆娘兒女不歸家。」

6、元宵節的傳統風俗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慶雲縣元宵節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

〔山東省〕 淄川縣元宵節臨水人家多放河燈。寧陽縣元宵送燈至祖墳。博興農村的元宵節有照燈的習俗。男孩子提著燈,繞棗樹六圈,口念「嘟佬嘟佬,開花結棗」六遍,就能使棗樹豐收。莒縣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稱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郲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陝西省〕 鳳翔縣於元宵節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並送燈、送油,稱之「添油」。〔江蘇省〕武進縣上元日綁縛蘆葦成丈許之火炬,插於田間,稱「照田財」,用來預卜早潦。火色白者為水,紅者為旱。宜興上元日,兒童戴鬼面具,屈腳振肩而跳,稱之「跳鬼」。

〔浙江省〕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以精緻的菊花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於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於元宵節設酒祭床。

〔江西省〕 新建縣民於元宵掃墓插竹為燈。萬安縣城各鄉均於元宵節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 雲夢縣(今之江漢)老農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絕地蠶」。兒童則以田鼓迎神,以卜歲事。武昌的「弄龍」要一連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隨龍燈到鄰村赴宴,稱為「龍換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新田縣游完龍燈後,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檐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福建省〕 泉州花燈別具特色,有香燈、紙折蓮花燈、絲料宮燈、八結燈等等。邵武縣元宵夜境內廟宇繞境迎香,稱為「凈街」。福建南部有元宵節兩村兒童互擲石為戲的習俗。據說若不擲石,那個村子必定發生瘟疫。

〔廣東省〕 新安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須線給小兒系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
〔雲南省〕 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游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麵食和焦飠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印綠豆粉做的科斗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一)上元祈福

民間將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並予人格化。因此稱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稱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責是賜福,所以,民間在清晨備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賜福。

(二)元宵祭祖

上元節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過當時稱做「浮圓子」,到明朝才改稱「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時為年頭佳兆,吃湯圓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已是團圓幸福。

(三)迎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所以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民間稱花燈為「鼓子燈」,因為過去小朋友所提的燈型似鼓鑼。元宵花燈種類很多,如寺廟的彩燈、店鋪的走馬燈及兒童的鼓仔燈等。式樣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形象燈如關刀燈、兔燈、水果燈、半燈等;另一是活動燈,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現在多為電動花燈,如狀元遊街、八仙賀壽、桃園結義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傳統。

(四)猜燈謎

以往燈謎都在寺廟里舉行,因為寺廟乃民眾閑暇時聚集的場所,而且有花燈競賽與展示,所以從前都在花燈下榜上一個謎面,到元宵夜由廟里相關人員主持猜燈謎,場面熱鬧而溫馨,因為可以得個獎品回家,算是小過年的吉祥兆頭。現代猜燈謎的型態有揭諸在報章、雜志上的,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也有在某些節目中穿插的燈謎,型態多樣化,可滿足民眾不同的需要。這也反應現代社會中過傳統節慶的多元型態。

(五)舞龍舞獅

全國各地在元宵節都有龍燈,龍是一種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台灣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紗,作為龍形的燈龍,在龍頭和龍身里,點上十幾枝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由十幾個人抬著走,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稱為「弄龍」。十五夜各地的獅陣也一起出動,稱為「弄獅」,並表現功夫,其目的在驅邪祈安,並有賀年賀節的喜慶意義。

舞龍舞獅時鑼鼓喧天,鞭炮聲不絕,更為元宵節帶來熱鬧的氣氛。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