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清明描寫什麼節日情景

清明描寫什麼節日情景

發布時間: 2023-04-05 11:14:52

1、清明描寫的是什麼時節的情景

清明描寫的是春季的情景。原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意思是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問一聲牧童哪知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

《如裂瞎清明》注釋

1、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

2、紛紛:形容多。

3、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4、借問:請問。

5、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位於安徽池州貴池區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武宗會昌六年(846),時杜牧為池州刺史。關於杏花村到底在何處,歷來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或說在山西汾陽,或說在湖北黃州,或說在江蘇南京(金陵),亦有以為詩人虛擬者。然而,諸說之中,以池州說最為可信。池州貴池西郊,有杏花村。據方誌記載,唐會昌間,有黃公名廣潤者,在此釀酒出售。店內有井,水似甘泉,人稱「黃公廣潤玉泉」。而杜牧會昌年間,恰有出守池州的經歷,借本地風光,組織成詩,為水到渠成之事。《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經過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清明》賞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一場大雪來」。但是臨到雨,渣空情況卻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於「遊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問題也發生了。須得尋求一個解決的途徑。行人在這時不禁想到: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詩人在第三句里並沒有說出是向誰問路的。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是否答話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

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清明》作者

《清明》的作者是杜牧,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源攔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參考文獻: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101-1102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7
3、王開春.杜牧《清明》賞析[J].學語文, 2014(06):45-46

2、古詩《清明》描寫的是哪個季節?清明描寫的是什麼時節的情景?

古詩《清明》涉及的季節是春季,具體描寫了二十四節氣中清明節的情景以及人們追思先人的心情。

3、清明這首詩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抒發了團鉛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

原文: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翻譯: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3)清明描寫什麼節日情景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杜牧在池州清明節外出時不見陽光,遭遇細雨紛紛。 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 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

於是,他便向人問路。 「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

詩的前兩句創造了一幅凄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後兩句則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後揚,對比交錯斗核,相映成趣。

2、鑒賞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塌銷好。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4、清明描寫了什麼情景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卜指細雨紛紛,綿綿不絕。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孤寂之感。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型早配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這一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遠行的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哪裡可以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遠處的杏花山村。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

1、《清明》

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2、《清明即睜裂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5、《清明》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耐橋杏花村。
賞析: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
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
絕,更增添基晌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
和酒的熱流之中。於是,春雨中的牧搏畝鋒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
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6、杜牧的清明寫出了怎樣的節日情景?

這一天正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但是用來寫雨,卻是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種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傾盆暴雨,也和那蔽咐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清明這個節日,在古人感覺起來,和我們今天對它的宏畢純觀念不是完全一樣的。在當時,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是主要的禮節風俗。除了那些貪花戀酒的王孫公子等人之外,有些頭腦的,特別是感情豐富的詩人,他們心頭的滋味是相當復雜的。倘若再趕上孤身行路,觸景傷懷,那就更容易惹動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麼詩人在這當口兒要寫「斷魂」兩個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

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遙」,字面意義是遠。但我們讀詩的人,切不可處處拘守字面意義,認為杏花村一定離這里還有十分遙遠的路程。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數銷術聯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裡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7、清明古詩的節日情景?

《清明》這首詩里,詩人看到的情景是:
天空下著小雨,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握念人,傷心欲絕,悲思愁緒。
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詩人希冀借酒消愁。

清明
作衡腔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咐皮衫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8、清明詩中描寫了什麼的情景?

清明這首詩描寫清明節氣特徵,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發了孤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孤寂之感。備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人個個落魄斷魂。描述清明時節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苦心境和問詢牧童的瞬間情形,抒發異鄉思親的沉痛心情。

杜牧在池州清明節外出時不見陽光,遭遇細雨紛紛。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仿謹配心欲絕。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

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晌橘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和酒的熱流之中。

9、清明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清明節。雨紛紛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掃墓人想借酒澆答芹愁,恰巧碰到牧童指點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憶埋或山東兄弟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重陽節。登高望遠,遙想家清液畢鄉

10、我想問一下清明節描寫了什麼景象?

清明節描寫了遊玩觀賞和上墳掃墓的景象。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察信或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坦悔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更多關於清敗伍明節描寫了什麼景象,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7ff4f161609145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