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85是第一個教師節
1、教師節的由來是怎樣的?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教師節的由來: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教師節。直到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確定了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我國的教師節。
因此教師節是從1985年9月10日開始的,到2020年9月10日就是我國的第三十六個教師節了。1997年以前,中國香港地區的教師節定於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回歸後則隨中國內地規定改為每年的9月10日。在中國台灣地區,從1952年起每年9月28日為孔子誕辰日及教師節,並不隨中國大陸教師節日期變化而改變。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其實,尊師宗教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也就是西周時期就有“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的說法。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等一系列關於學習和教育的至理名言。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師被中國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被大家形象的比喻成為辛勤的“園丁”。
由於教師節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各地每年的慶祝活動也會不同,全國並沒有一個統一和固定的形勢。一般情況下,學校會自行組織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為本年度優秀的教師頒發證書、獎金等;有的學校也會組織在校學生進行文藝表演,為教師獻上歌舞表演,也會組織新入職的教師進行集體宣誓等活動。作為學生,大家大多會將自己對老師的祝福寫在學校的板報上或者買買花獻給自己的老師。
總之,雖然我國還沒有統一慶祝教師節的方式,但是大家都在教師節表示自己對老師的尊敬。
2、教師節的來歷和意義
來歷: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意義:教師節的意義就是提高人們對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貢獻的認識和評價。
教師節的由來
新中國成立前,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第一個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發組織設立、旨在呼籲改善教師待遇的「6月6日」版教師節。第二個是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的「農歷8月27日」版教師節。然而前者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後者因為戰爭等原因並未在全國推行。
1985年9月10日,全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一個教師節。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
1985年1月,國務院總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提出建立教師節的議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教師節的意義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教師這個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教師節設立的初心,就帶有明確的尊師重教的美好願望,希望通過這一節日的設立達到尊重教師、重視教育的目的。
其實教師節定在哪天,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教師的形象和素質,形成尊師重教的、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3、教師節來歷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