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貧
1、北大貧困生發文感謝貧窮,文中都表達了什麼?
我是看了這個問題之後去讀的原文,首先這個文章發表的時候並不是她考入北大以後,這篇文章名叫感謝貧窮,是這名北大中文系學生的高考作文,這名學生叫王心儀,他當年也就是2018年以707分的高分考入了北大中文系。
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女孩兒,他的這篇高考作文是分成了兩個部分來寫的,第一部分寫的是自己的成長以及求學經歷:小的時候因為家境貧寒,貧困導致她間接失去了至親,因為貧窮 他穿著簡朴 因此被同學嘲笑,也因為貧窮,不能在學校寄宿 因此每天有媽媽騎著大梁自行車接送,因為媽媽體弱每天上下學都必須要先跑上一公里。同樣也是因為貧窮她的媽媽教育了她貧窮並不是低人一等,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做好自己。
第二部分筆鋒一轉,則是寫自己要感謝貧窮,她把貧窮當作磨練自己意志,激勵自己奮發圖強的一個客觀環境,而不是真的要感謝貧窮、享受貧窮。簡單來說是家庭和學校給了她良好的教育 培養了她健全的人格,她自己有著勤奮好學的品格,而貧窮則給了她思想上的激勵以及意志上的支撐。
就像她的文章中寫的: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貧窮並不是一無是處,俗話說“人窮志不短”,正是她意志力的強大,支撐著她求學路上一步步前行,最終達成自己第一階段的人生目標。
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那一段時間網上特別流行的一句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王心儀的這句話相比來說,雖然少了那幾分優雅與閑適,但卻多了一份執著與堅強。
2、感謝貧窮為題的議論文800字
朋友,假如有人問「貧窮與富貴你選擇什麼」也許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富貴。是的,誰不希望自己有個美好的人生?誰不希望一帆風順呢?但是我們知道,我們有時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如果上帝造出來的每個人註定是富貴的,那麼天下也就沒有貧富之分了,人們也不會為了理想而去奮鬥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劣境出人才」。所以我要感謝貧窮。是貧窮養成我堅強的性格;是貧窮塑造了我沉穩的外表;是貧窮給予了我前進的動力;是貧窮讓我懂得了珍惜。感謝貧窮陪我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
但是此時此刻我還是想把一直壓抑在心裡十幾年的心理話傾吐在這張小小的紙上,但願它載著我的心聲飛到遠方,讓我未知的有緣人和我一起分憂,讓他來當我忠實的聽眾。五歲那年,父母到外地打工去,把我留給了外婆,然而一去就是十幾年。所以幼小的我便成了有家歸不得,沒有人管教的孤兒:衣服破了沒人縫,頭發長了沒人剪,雨天的時候沒人送傘,哭泣的時候沒人安慰,成績差沒人罵……然而這些一切的一切並沒有使我放縱自己,反而使我更加獨立,更加自愛,更加堅強。但是我也有脆弱的時候,畢竟我是女孩,女孩的心靈是清澈透明而易破碎的,也有人說:「女孩的淚水是珍貴的。」
但是我總覺得我的淚水已不再珍貴,十幾年來,眼淚一直伴隨著我成長,成了我影形不離的好朋友,也許只有它才是我在痛苦的時候的解脫吧!我羨慕我的同學能夠無憂無慮地在父母的懷抱中成長;羨慕她們哭泣的時候可以有人來安慰;羨慕她們能活在父母的嘮叨中;羨慕他們雨天有人送傘;羨慕他們衣服破時有人縫縫補補;羨慕他們擁有一片自由的天空;羨慕他們……我成了一隻被關在籠子里的鳥,聽著主人的使喚,任憑他擺布,偶爾不高興時把你餓上一頓,你只能躲在黑暗的角落裡默默哭泣。在這個家庭里只有外婆一個人將我視如已初百般地疼愛,不讓我受一點風吹雨打,對我無微不致地照顧,我每天活在愛的襁褓中。
3、當初北大女孩發文感謝貧窮的原因是什麼?
曾經,一段視頻爆紅網路。一位北大學子發的文章感人肺腑,使無數人落淚。文章的主題是“感謝貧窮”。如今,昔日的莘莘學子已經穿上戎裝,在不斷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為什麼感謝貧窮?因為貧窮磨礪了她。我國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雖然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地區依然有人過著貧窮的生活,他們大多數人選擇了妥協,在滿足溫飽的基礎上度過了一生。但成功選擇的往往都是少數人,這位女孩在面對貧窮時,沒有低頭而是奮起反抗。在遇到貧窮帶來的種種困難時,勇敢、堅毅的面對。努力學習,通過學習改善自己的生活,考上北大,毫無疑問她是成功的。
她發文感謝貧窮,是因為貧窮讓她看到了希望。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被貧窮打倒,因為貧窮的限制,他們丟失了自己的理想,選擇了向現實低頭,偏居一隅,平凡且安穩的生活。但這個女孩不一樣,貧窮也給了她很對限制,但她看到的更多是走出貧窮的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所以,她感謝貧窮,感謝貧窮限制了她的生活,感謝貧窮帶給她希望,感謝貧窮給了她學習的動力。
在人們的生活之中,許多人都被貧窮所困擾。在最新的調查之中,還有六億多人的月收入不足一千元。這才是現實,這才是人們工作應該改善的目標。有人向生活低頭了,他也就止步於此。但是茫茫人海中總有特立獨行的幾個,她們不抱怨貧窮,不妥協貧窮,不害怕貧窮。
他們靠努力學習改變現狀,靠自己的雙手成就夢想。他們在貧窮之中只看到了希望,正因為有像這位女孩這樣不服輸的人,我們的世界才可以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4、當年「感謝貧窮」考上北大的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這是一個正能量的話題,在9月26日的人民日報新媒體端發表了一篇題為《曾經“感謝貧窮”考上北大的女孩,參軍了!》的文章,就提到了河北女孩王心儀,當年以707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她寫的那篇《感謝貧窮》感動了太多的人,也激勵了太多的人,而如今她選擇了參軍。
一、沒有被貧窮打倒,夢圓北大王心儀,一個出生在河北棗強縣農村家庭的女孩。她的家庭極度貧困,母親常年生病,姥爺不能自理,家裡還有兩個弟弟需要讀書,所有的經濟來源和支撐都只靠父親做零工,還有家裡那5畝田地。
對她的同齡人來說,很多人可能都是錦衣玉食和輔導班,興趣班,但對王心儀來說,自小就承擔了很多的家庭責任,干農活,幹家務,上中學的生活費只有其他同學的一半,以至於吃飯都是買大白菜,很少點葷菜。
但是王心儀時刻記著母親的話:
讀書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王心儀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處在前列,各種獎狀貼滿了牆壁。而貧困也沒有打倒她的意志,反而讓她愈發的堅強,樂觀,格局很大,她並不僅僅是一個只會讀書學習的人,她的視野超出大多數人。
在2018年的高考中,王心儀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實現了自己和家庭的夢想,兌現了這個家庭對教育和知識的執念。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這是王心儀在考上北大後寫的那篇《感謝貧窮》中的一句話,感動了無數的人,貧窮的確帶給了我們很多負面影響,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我們就不會就此沉淪,選擇退縮,只會讓自己更強大,去選擇做一個精神上的強者,微笑著面對貧窮,在走過陰霾之後,我們又會感謝貧窮。
這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王心儀的自強自立,贏得了很多的掌聲和幫助,她被評為河北青少年自強之星,河北年度十大新聞人物,而這一切王心儀也都心懷感恩。
作為一名中文系的女孩,王心儀也有自己的浪漫與情懷,但對於參軍她早就有了想法,還在大一的時候,北京大學退役的大學生士兵分享軍營故事,學姐說了一句:“你的立場越大,你的力量越大“,而這句話讓王心儀徹底震撼,她有了投身軍營的夢想。
在2019年,王心儀首次報名參軍,但遺憾的是有一項體能測試不合格而落選,當時的徵兵辦同志安慰她說,不要被困難打倒,貧窮讓你自強,今後你會感恩軍營。所以王心儀沒有放棄希望。在2020年的徵兵中,王心儀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大學生士兵。
王心儀從貧困家庭走進北大,到如今再走進軍營,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那些打不倒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 ,祝福這個女孩前程似錦,在軍營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讓我們一起為這個勵志的女孩點贊吧!讓更多的人感受榜樣的力量!
5、北大女孩發文《感謝貧窮》,為何會引發網友的盛贊呢?
我們生活中,常常被一些平凡的事情所感動。一篇北大女孩寫的文章《感謝貧窮》,為何會引起很多網友的盛贊呢?每年高考結束後,都有一些勵志的事跡,感動著我們。特別是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同學,通過不懈的努力,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辛勤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名牌大學,真的很不容易。他們的勵志求學的事跡鼓勵著我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可以考出來如此優異的成績,別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向上呢?
這位考上北大的優秀同學,文章中表達了勵志的心,在平凡的生活中,表現得非常豁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能考上北大這樣的學校,真的太不容易了,在有著良好的教育資源的前提下,也未必可以考上北大的這樣的名校,何況這位女孩的條件如此艱苦,她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想一想,很多條件很好的同學,沒有能踏下心來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有不少人,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工作中,遇到一些壓力就覺得扛不住。我們真的該向這位女孩學習一下,增強自己的毅力,提高堅持和拼搏的勇氣。
我們每個人的自身條件不同,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但是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很重要。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逆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我們不能輕易去放棄。多一些勇敢,保持積極向上的心,這樣,我們才能跨過困難,不斷取得好成績。對於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看的呢?
大家是不是也覺得這位女孩很厲害呢?
6、曾寫《感謝貧窮》的北大女孩參軍了,她為何會選擇參軍?
參三軍只是一個人的選擇而已,參軍代表著那個女孩的堅強和勇敢,也代表著她擁有著吃苦耐勞的能力。其實我還是挺佩服這個女孩的,因為她不僅擁有獨立的思想,還擁有高學歷,並且按照自己所期許的模樣去生活,我覺得很酷!關於她參軍的原因,我個人有以下想法想要表達:
(一)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
記得第一次看到王心儀的《感謝貧窮》一文時,我真的好感動。她擁有一個貧寒的家庭,與此同時,她也擁有著一顆無比寬廣的心。從她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她的韌勁,看到了她的格局,看到了她的卓越。她之所以想著去當兵,可能還是為了歷練自己的意志,讓自己的信念也更堅定,我很欣賞她的決定,因為她做了我們大多數人不敢去做的事情!
(二)實現心中小小的夢想
從新聞上看,王心儀在大一的思政課上,受到了來自北大退役大學生宋璽學姐的啟發和熏陶,然後她的心裡也埋下了一顆想要去參軍的心。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去做想做的事,才會格外有意義。
(三)懷揣夢想,心有所系
身為同齡人,王心儀的優秀可能是我永遠都抵達不了的。因為她不僅擁有優秀的成績、光鮮的學歷,而且擁有崇高的境界,以及未來的參軍經歷。同時,她也心繫祖國,熱愛生活,關心長輩,孝敬父母,格外令人感動!
早在百年前,梁啟超先生便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是啊,在王心儀的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當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也看到了當代青年獨立又自主的思想。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真實寫照。
願我們都能扛起時代大旗,勇於擔當,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盡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國家做出卓越的貢獻!
7、王心儀707分考上北大,《感謝貧窮》一文曾火爆網路,現在怎麼樣了?
上天總是愛眷顧努力的人,有多努力,就有多幸運。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河北女孩王心儀呢?
王心儀出生在棗強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她的母親體弱多病,家裡面還有一位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王心儀還有兩個弟弟,她的父親一人擔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重擔。
王心儀從小的時候就非常懂事,小學時,她便懂得幫父母分擔家務活,割草喂雞、採摘棉花、照顧弟弟等都是她日常需要做的事情,年幼的她,也扛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讀書以來,王心儀就十分刻苦學習,最終以707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錄取,入讀於北大中文系。
而談起河北女孩王心儀,想必大家都會回想起她所寫下的一篇文章,王心儀曾寫了一篇題為《感謝貧窮》的文章,因為一文而成名,這篇文章被上傳到了網上,因此也火爆網路,在《感謝貧窮》這篇文章中,王心儀真情流露,感動了許多人,我們也因為這篇文章而記住了王心儀。在《感謝貧窮》一文中,王心儀曾寫道:
“感謝貧窮,你讓我相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王心儀因為自己寫下的文章被許多人所認識,後來,她還被評選為河北省青少年自強之星,河北省年度10大新聞人物。
在北大學習期間,王心儀萌生了參軍入伍的念頭,在去年的時候報名參軍,但是卻因為在綜合素質考評當中不及格而落選,雖然落選了,但是她並沒有就這樣放棄,反而參軍入伍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在今年,王心儀重新選擇了報名參軍,而這一次她終於成功了,自己從北大的一名學子正式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士兵。面對失敗和挫折,王心儀沒有選擇放棄和後腿,而是選擇了勇往直前,自己不夠優秀,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寫在後面的話:我們也應該向王心儀學習,學習她的樂觀和堅強,王心儀曾說過“那些打不倒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敢做一個敢於拼搏的人,不負青春韶華。
那麼對於王心儀選擇入伍參加,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