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收到並回復
1、英文:「請確認收到此郵件並回復」如何說?
「請確認收到此郵件並回復」的英文:please respon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letter
respond 讀法英 [rɪˈspɒnd] 美 [rɪˈspɑːnd]
短語:
1、respond by walking out 以走開作為答復
2、respond to 響應,對…起反響
3、respond to the call 響應號召
示例:
They are likely to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president's request for aid.
他們有可能積極地回應該總統的援助請求。
詞語用法:
1、respond是「報以…」「以…回答」「響應」,指用言語或行動對某事情作出有效的、良好的反應,往往用於書面或口頭上的答復,引申可表示「有反應」「有影響」。
2、respond可用作及物動詞,也可用作不及物動詞。用作及物動詞時,接名詞或代詞作賓語。respond可以引出直接引語。respond作不及物動詞,表示「回答,響應」,後一般接to。
詞義辨析:
respond,answer,reply這兩個詞的共同意思是「回答,答復」,都可用作名詞或動詞。其區別在於:
1、answer主要指用語言文字回答問題、指責或爭論,也可能是以行動滿足要求或應付情況;reply則主要指用語言文字給予回答,進行解釋等,也可指用行動回答。
2、answer作為名詞時,其後常接介詞to;reply作為名詞時,其後往往接介詞to或者for。
3、answer是普通用語,用得比較廣泛;reply則較為正式。
2、領導說「收到,回復」,別傻傻回個「OK」,聰明人要怎麼做呢?
在職場中,少不了和領導打交道。現在很多領導喜歡直接在群里發消息,如何回復,也成為職場人要掌握的技巧。
前段時間,朋友小南就因為一件小事踩雷。小南剛進這家公司不久,領導在群里發通知:今天下午4點開會,收到回復。
下面一排都是回復:好的,小南發了個「OK"的表情。接著後面就沒有人回復,而同事跟他說和領導回復OK,不禮貌。
小南覺得很委屈,本來是想活躍氣氛,沒想到變得這么尷尬。他認為回個「OK」的表情,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領導會因為這么一件小事,而不高興嗎?
在職場上,這種情況是存在的。職場就是個江湖,領導占據主動的一方,而員工要是跟領導的脾氣對不上,吃虧的還是自己。
那麼,當領導在群里發通知,說收到,回復,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回復才對呢?
01.千萬別不會通知
要是小事,領導一般會讓人事發通知。而領導親自在群里發通知,而且還說了收到回復,說明他是很重視這件事了。
這個時候千萬別不回領導消息,不然他會默認你不重視他。你不回,領導會怎麼想?也不要以工作太忙沒看到為理由,不然領導會認為你是屏蔽了工作群,才沒有看到消息。
要是公司其他員工都回了,就你一個人沒回,也是很尷尬的一件事。不回復,在領導眼裡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上班時間,連通知都看不到,是不是在做其他事。第二種:看到了不回,對這份工作不上心。無論是哪一情況,都會給領導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02.不要用表情代替回答
現在很多人喜歡發表情包,給生活和工作增添點趣味性。而表情包,也代表很多意思。不想打字,就發個表情包當作回答。
領導很有可能會產生這幾種想法:
這個員工,太沒有禮貌了。這個員工太懶了,做事不積極。不合群,別人都恢復好的,你回復表情。有的人覺得回復「OK」的表情,跟恢復好的的意思是一樣。但還是有差別的,給人的態度是比較隨便的。除了回復「OK」,還有人回復「嗯」「1」,這幾種回答都是要盡量避免的。
03.聰明的員工,都是怎麼回答的呢?
回復前:先要搞清楚領導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有3種目的:
第一:領導安排工作任務,希望員工能夠圓滿完成。第二:是領導同志事情,希望全體員工,能夠知道。第三:領導詢問工作進度,希望得到反饋,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在回消息之前,先看領導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要根據領導的目的來回答,如果是領導在群里通知事情,而且明確表明收到回復。通常來說,只要回復「收到」或「好的」即可。
聰明的員工,通常在的第一時間,回復「好的」。承諾知道這件事,並且會把事情做完。領導發個通知出來,要是很長時間,都沒有員工回應。領導會覺得很沒有面子,很多人在回復的時候,總要等別人先回復。
反正都要回復,不如第一個回復,可以給領導一個好印象。讓領導認為,你是個積極主動的人。在職場上,領導一般都會喜歡這種員工。
其次,你回復了,其他人也會跟著回復,起到帶頭的作用。這積極主動,而且能夠在公司起到好的帶頭作用,長時間下去,必然得到領導的重視。而回復個表情,會讓領導覺得你不夠重視這項工作。
說起來很簡單,有些人覺得太細節。認為只要回復了就可以,但是,決定成敗的往往都是細節!
3、收到回復和收到請回復的差別大嗎?
意思上差別不大,都是要求看到信息回復一下。。不過收到請回復聽起來更加舒服一下,因為請字是敬語,收到回復也有一種對方居高臨下的那種感覺吧。。。請回復,語氣比較友好
4、有一種尊重,叫做「收到請回復」
有沒有人微信收不到回復的時候會想要刪掉,而不是撤回?
發現身邊有一些這樣的人,微信發出去很久得不到回復,有些是錯過了撤回時間,有些則是在撤回時間內也選擇了刪除。
撤回是因為發錯了,內容不對,收回去重發,刪除則是想要對方看見消息,但又不想看見那個沒有回應的對話框。
《郎先生》裡面說:
有時候如果和喜歡的人發微信,他一直沒有回復我,我就會刪了那個對話框,總感覺看見了那個對話框,就好像看見了自己的卑微和討好。
現代人生活離不開手機,人際交流也離不開的微信,我給你發微信證明我在乎你,你回復我的及時程度證明我在你心裡的位置。
有的時候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收到消息請回復代表了一種的尊重。
01
收到請回復,是一種責任
工作群裡面,領導發了消息之後,大家都會回復收到或者「1」,這是一種有序的工作態度。領導及時發布消息,下級及時回復消息,也不會存在什麼沒看見消息的借口,各項工作的歸責也很到位。
聽朋友說過一件事,一件因為收到消息沒回復造成混亂的事情。
朋友王宣是做行政工作的,在一個人手不足20的小公司,大事小事都需要她處理,所以各項事情的解決進程都會做筆記,跟進度。但總是會遇到開會通知總有人沒回復,調查報告總有人沒有結果的情況。
有一次,工廠的貨提前到了現場,但是工人還沒到位,王宣將到貨時間告知給負責的銷售和老闆娘,但是都沒有收到回復,因為是周末她也懈怠了一些。
到了周一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到現場的一大卡車的貨因為沒人接收,司機又開車回廣州了,現在客戶在催產品,廠商司機都很不爽,時間根本來不及。
老闆發脾氣想要找出責任人,但是沒有辦法,王宣發了消息,銷售受到消息,老闆娘也收到了消息,就是因為周末大家默契的沒有回復,事情無法及時歸責到某一個人的頭上。
後來王宣跳槽了。發消息收不到回復的領導同事,她感覺不到尊重;事事無法歸責的公司,她除了背鍋什麼知識也學不到。
現代人手機不離手,微信時時看,工作上的事情無非就是三個原因。其一,不關我的事;其二,不是自己一定要做的事情;其三,當做沒看見。其實三條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有的時候人和人的差距很明顯,一個收到消息總是及時回復,一個收到消息總是不回,聰明人會選擇合適的同路人。
給一個明確的答復,凡事都有交待,這就是最好的人品。
02
朋友還在,收到是一種信任
想找久未聯系的朋友聊聊天,可點開對方的頭像,還是上次未回的消息。順手看了看她的朋友圈,發現早已變成一條橫線。
默默地關掉了手機,長嘆了一口氣。有些時候,不回消息的朋友已經默認了離開你的圈子。接著,刪除這條對話,往後都不會聯系了。
兩個朋友漸行漸遠,總是從一個人開始不回消息開始。上次忙、沒看見、洗澡去了,說到底還是不信任了,沒有那麼多話可以說了。
一直陪在身邊的朋友,微信不用置頂,一屏之內也總是能看到她的消息,就算真的有些原因錯過了,之後也會真實的解釋原因。
阿慶結婚的時候沒有發紙質的請柬,給同學群發了很多電子請柬邀請老同學參加自己的婚禮,有的人會就著請柬聊起來,有的人回復收到恭喜之類的消息,至於沒有回復的人,阿慶就默認是不會到場的了。
有一個大家都很好的朋友沒有回復消息,自己當時還建議阿慶打電話問一下,結果婚禮那天那個朋友果然沒來。
阿慶早說這個人是不會來的,提前安排婚禮座位的時候也就根本沒考慮,她說要來的人肯定會及時回復的,不能來的也會及時抱歉,那些什麼回復都沒有的管他幹嘛。
朋友的離去不會沒有跡象的,一個人不在意你了,也就不會聯系你了,當然你的聯系也不會被回復。
03
家人,收到是一種放心
有一次,同事陳雙上班的時候,家裡人打電話來了,她當時按掉了電話,但是偷偷給她媽回了一條簡訊。想想自己有的時候掛了家裡電話又沒記住回消息的樣子,挺佩服她的,不由的說了出來。
陳雙說家裡消息總要及時回的,不然父母總是會擔心,不至於連發一條消息的時間都沒有的,以前自己沒回消息還嚇到了不少人。
她以前跟同學去音樂節玩,父親的好幾個消息沒看到,電話響了也不知道。當時都晚上十點多了,家裡人開始著急了。
只知道陳雙和同學玩去了,現在聯系不到人,之前留給他們同學的電話號碼好死不死的丟了,家裡人都開始著急了。
根據學校號碼連號的特點,姐姐、媽媽、爸爸三個人一個一個的從尾號00打到99,開口就說自己是陳雙的家人,生怕對方以為是騷擾電話給掛了。
後來,終於打通了同行的同學的電話,聯繫到了陳雙,雙方都是一場虛驚,但是陳雙了解到收到消息一定要及時回復的重要性。
大家生活的越來越方便,聯系的越來越頻繁,一旦聯系不上總是非常著急的。設想一下,你打電話回家沒人接,父親母親的電話都打不通,你會不會也很擔心。
收到消息及時回復對家人來說是一種放心,父母因為不在身邊產生的擔心總是更加的一觸即發,擔心孩子沒有吃晚飯,擔心孩子沒有及時回家,擔心孩子出了些什麼事情。
一旦沒能及時聯繫上,不知道沒聯系的原因,父母總有一種想要立即飛過來的想法。所以,家人之間保持及時回復的習慣,可以讓彼此放心很多。
我們在遠方生活,父母在家中掛念,一個確切的回復,可以讓父母安心,少生幾根牽掛的白發。
04
群里發信息,回復一個收到,會省掉發信息那個人很多時間。
公司領導發信息給你叫你辦事,回復一個收到,能讓他們覺得你可靠。
父母發信息給你問候,簡簡單單的一個收到,能給他們莫大的安全感。
朋友之間相約,回復一個信息,就算是否定的也好,也能讓你們的關系不會因沒有聯系而斷掉。
收到請回復,是一種尊重,不要因為一段時間沒看到消息就不回了,遲到的答案也比沒有要好。
自己要做收到消息及時回復,也會期盼他人及時回復,至於,那些總是不回復消息的人,就算了吧,有些人並不值得等待,有些答案等不到就已經有結果了。
5、談談「收到請回復」
提到「收到請回復」,相信很多人深有感觸,不論你是忙碌的上班族還是悠閑的在校大學生,在月末期初事情多的時候,這幾個字,時刻拉緊著你的神經。
作為一個已經經受過無數「收到請回復」和發出了無數「收到請回復」的老學姐,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記得大一剛入學的時候,和其他人一樣,跳出高中單調乏味的學習生活,也沖出了高考的枷鎖,對大學充滿了無限的期待和熱情。那時候感覺如果不參加個社團學生會什麼的都不算是大學生,於是寢室四個人都選了自己喜歡的社團,也努力進了學生會。但是剛開始的好奇心和熱情沒有招架住這鋪天蓋地的「收到請回復」。
作為大一新生,學院辦公室值班是你,足球場上的觀眾是你,籃球場上的觀眾還是你,各種無聊的講座充人數的是你,外聯部拉過來的贊助需要同學掃碼注冊又是你,就連不知道轉了多少回的誰家的親戚的孩子投票也會有學長學姐們在群里喊上一句「幫忙投票啊」。
對,是你,是你,就是你。而每次定時定點的活動參加,通知的時候都會附上一句「收到請回復」。那時候我煩透了這惱人的「收到請回復」,中午睡的正香,突然被手機鈴聲驚醒,一看「十二點半,xx學院球賽,請准時到操場集合,收到請回復」,每次看到這樣的簡訊都會內心狂躁、抱怨不止,卻還是默默穿好衣服去做「一枚安靜的觀眾」。起初對學生會嚮往的熱情被這「收到請回復」沖刷殆盡。室友們也同我一樣,煩透了這「收到請回復」。
很快,新一屆大一新生來了,我們內心雀躍,「再也不用當觀眾了」。角色有了轉換,我們從原來回復「收到」開始變成了我們最初討厭的「收到請回復」的製造者。這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短短兩個「收到」在別人心中是多麼的舉足輕重。你的「收到」讓我確定了你能參加這次活動,你的「收到」是我這次工作完成的句號,你的「收到」更是我對上一級學生幹部的交代。我也不想讓這惱人的「收到請回復」打擾你的休息,擾亂你的計劃,只是在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的同時,你也是這集體的一員。學長學姐們也要向學院的領導老師匯報工作。
有時,我們缺少的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從來不會為對方著想。
不知不覺,習慣了「收到請回復」,也走出了「收到請回復」的時光,作為一名畢業班的學生,學生會的任務、社團的活動逐漸淡出生活。只是偶爾班級有什麼事情需要回復「收到」,學生離校統計、獎學金加分等等瑣事依然會有那麼幾個人在deadline時還是不發信息,「網路也不上、簡訊也不回、電話也不接」,似乎人間蒸發一樣。「六度人脈」理論此刻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現在,作為一名沒有走出校園的學生,在面對很多錯誤時,老師會想「算了,他還是個孩子」,同學會想「反正也沒出什麼差錯」。在很多消息通知的時候,你沒有回復,班級幹部還是會想方設法的告訴你室友通知你。逐漸地,你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工作時會怎樣?還會有人照顧你嗎?你或許心裡反駁,我到工作時肯定就不會這樣了,對於這樣的狡辯,教育就會顯得蒼白無力,只能祝你一切順利吧。
最後,想說一句,在看到「收到請回復」時,回復一個「收到」,兩秒鍾而已!
6、職場上,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收到請回復」?
企業群里一旦有一條通知,數秒內就會有無數個「收到」,為什麼職場上大家都喜歡「收到請回復」?下面的故事也許會告訴你答案。
01
「收到」是對人的一種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會差
朋友蘭兒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蘭兒接到領導指示,明天公司拍宣傳片,要求所有員工穿黑色正裝。
蘭兒立刻在公司微信群發通知,最後還特意叮囑 「收到請回復。」
同事們陸陸續續回復了,但直到下班,還有三個同事沒有回,蘭兒趕緊給他們打電話。
○ 結果一個說看到,就是沒回;
○ 一個覺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個電話是小題大做。
○ 還有一個同事連電話都沒接。
「我就一直擔心,那個沒接電話的同事第二天會不會沒穿正裝。
到時候,領導又覺得我沒有通知到。
第二天看到他穿著正裝來上班,才松一口氣。」
蘭兒說,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發通知。
「發通知這事,雖然簡單又無技術含量,但最考驗人的耐心。」
隔著手機屏幕,我們永遠不知道對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但我們能換位思考:
○ 如果你是發通知的那個人呢?
○ 有緊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個人,你會怎麼做?
○ 你是否也會選擇群發的方式,並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饋?
○ 當你的信息發出去許久,只得到零星回復,你是否會焦慮?會擔心?
「收到」兩個字,花不了你1分鍾的時間,但是對通知者而言,是一種證明和交代。
「收到」兩個字,雖然簡單,卻體現了將心比心。
懂得將心比心的人,能夠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會差。
02
「收到」是對發送者的一個承諾
有契約精神的人,人品不會差
和蘭兒有著同樣煩惱的,是我的同學大偉,他在一所高校做輔導員。
每年畢業季,關於如何辦理離校手續、准備畢業材料的通知,他都要發很多遍。
QQ群、微信群、簡訊、郵件,一個都不落下。
「我也不想發這么多遍,因為我很少能收到回復,我只能多發幾遍確保他們能看到。」
可就是這樣,臨近畢業辦手續,總有些同學的材料准備不足,而准備不足的借口永遠都是:
○ 「老師,我沒看到信息呀。」
○ 「老師,我沒收到信息呀。」
在學生回復信息這件事上,大偉更擔心這種行為背後所展現的學生們「契約精神」的缺失。
「不回復,就默認為沒看到、不知道,到時候出狀況就可以推脫。
都是成年人了,還這么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工作了怎麼辦?」
社會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轉個路口就能找到對方。
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時常聚在一起來通知。
更不會有人反復通知,等你確認。
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 「收到」兩個字不僅僅表示你看到了這條信息,還意味著你明白這條信息里包含的內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
○ 「收到」兩個字雖然簡單,卻體現了契約精神,遵守契約,主動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是有責任有擔當的表現。
有契約精神的人,人品不會差。
03
能力決定你走多快
人品決定你走多遠
之前在媒體工作的時候,帶過兩個實習生。
一個叫達西,小夥子名校畢業,見識廣、文筆棒、悟性高、有激情。
還有一個叫林布,雖然也是科班出身,但卻有些木訥,雖然肯吃苦,但悟性不高。
兩人之中,我更偏愛達西一點。
但沒想到轉正的時候,能力強的達西反而被分到了其他采訪組。
作為實習老師,我有點疑惑,問主任:
「主任,為什麼咱們要聞組不要能力相對強一點的達西?」
主任沒正面回答我:
「你去群里發個通知,讓他兩把這2篇稿件分別發一下。」
過了一會兒林布在群里回復收到,而達西沒有。
又過了半小時,林布的稿件已經發了。
主任看達西的稿件還沒發出來,就讓我把達西叫進了辦公室。
主任問達西:
「不是讓你把那篇稿子發一下嗎?怎麼半小時了還沒發?」
「什麼稿件?我不知道啊。」
達西一臉無辜。
「就是我剛剛在群里給你說的那篇呀。」
我打開手機拿給達西看。
「我沒收到呀。」
達西劃拉了一下自己的手機:
「老師,不好意思呀,我剛才寫稿真沒看見,我這就去發。」
站在他旁邊的我,其實已經看見他的微信群上沒有未讀消息的提示了。
這條消息他看過了,只是沒有去做而已。
主任揮揮手,讓達西出去了,轉頭對我說:
「作為他們的實習老師,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林布從來不回復群發通知、消息。
年輕人天天手機不離手,連回復兩個字的時間都沒有嗎?
回復通知事小,但是通知里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還敢託付嗎?
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兩種人當中只選一種,你會選擇哪一種人呢?」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
從回復信息這么一件簡單的小事,就能看出來一個人的人品。
達西被分走後,聽其他組同事說,他確實經常出狀況。
○ 外出采訪忘記帶采訪筆;
○ 打開攝像機卻發現忘記充電了;
○ 甚至有一次記錯采訪時間讓采訪對象等了三個小時;
○ 從此被那個大咖列入媒體黑名單。
後來,我離開了媒體,但仍然能從以前的同事口中得到一些關於林布和達西的消息。
時隔多年的今天,達西仍然還是一線小記者,重大的新聞報道從來不敢讓他參與。
而林布,已經成為要聞組的負責人,今年還有兩篇稿件在沖擊新聞獎。
決定一個人能走多快的是能力;
但是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是人品。
「收到」兩個字,是人品的體現,能夠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04
「收到」見人品
凡事有交待
「收到」這件小事,做起來並沒有那麼難。
○ 別人通知一件事,回復一下:「收到,謝謝。」
○ 別人問你一個問題,知道且願意回答就回答,不知道不願意就回一下:「不了解。」
○ 別人邀請你去赴約,想去就同意,不想去就說不願意,哪怕借口忙也好,裝作沒看見很不好。
○ 別人在你很忙的時候找你,可以先解釋一下忙,等到閑下來再說。
○ 別人如果想找你閑聊,如果你願意就說,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視,告訴他你有事。
○ 別人給你發的消息,你在很久後才回復,請先說聲抱歉,再好好聊聊……
這個世界越來越大,信息越來越多,我們越來越忽視收到的信息。
可能是因為習慣了;
可能是覺得無所謂了;
可能是因為忙......
但是對於發消息的人而言:
寧願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給一個明確的答復,凡事都有交待,這就是最好的人品。
7、別人發簡訊說收到請回復,我用英語怎麼表達收到了?能用 get 嗎
1、簡訊回復表示收到用「 got it」、「got you」。不能用 get來回復。
I get it 是:「我明白了,我了解了」的意思。
2、郵件回復表示收到,可以用「received」,更禮貌一點可以回復:「received,thanks/with many thanks」.
3、軍隊用 roger that (陸軍、空軍)和 that (海軍)來表示收到的意思。
(7)請收到並回復擴展資料
現代信息傳遞
電話,電報,網路通訊等。
從人類的傳播歷史來說,人類傳播信息方式的演變呈現這樣一個脈絡:視覺文化、聽覺文化(直觀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讀的精神」)——新的視與聽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圖像信息會占據主流,文學也會退到一種極其邊緣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能聽能看甚至能觸能聞的多媒體藝術。
但是,文字是不會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被圖像完全取代的,因為文字是積累知識的主要手段,是人類獲得抽象思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人類傳播不能缺少的傳播媒介
⒈有線通訊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⒉無線通訊傳輸,如對講機,BP機(已淘汰),行動電話,收音機。
⒊數字通訊傳輸,最熟悉的,連網的電腦,數字電視。
⒋紙張通訊傳輸,如書信,報紙等。
8、有一種禮貌叫"收到請回復"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我回你是秒回,你回我是輪回,太過分了!」很想告訴說這句話的那個人,其實還有更過分的!乾脆不回。
記得520的時候,看到公司挺多對情侶的,就決定給他們放放假。前一天下班後,我就在公司群里 @了所有人,告訴他們明天放假。
說完過了快半個鍾頭,群里都沒人理我,我怕他們開了群消息免打擾,不知道這個消息,於是 又@了一次,收到請回復。
結果呢?還是沒人理我。我就擔心他們可能不知道這個消息,明天又跑來公司上班。我只好再一次地群發信息給他們,這回有一些回復了,我心裡也舒服多了。
還有一些人沒回復,我就給同事小黃打了個電話,讓她聯系一下這些人。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小黃說:「大家都是手機不離身的人,微信時刻登著,大家早就看到了你發的微信,只是不想回罷了,要回你的人早回你了。」
我愣了一下,是啊,現在大家都是手機不離身,要回你早回了。
回個信息有多難?只需要按一下鍵盤,再按一下發送,10秒時間用不用?
收到這樣的通知信息,不指望你能夠秒回,只求你能回,就算輪回,都比不回要好。
給人一個答復,一句收到,這是我對你的尊重。同樣的,人都是相互的,收到請回復,我自然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尊重。
2
前陣子,回了一趟我曾經的大學,做校園招聘。給以前的導師發了微信,請他幫忙推薦一下看看有沒有好的人選。
隔了幾分鍾就回我,「好的收到,在忙,待會兒給你把學生帶過去。」
校園招聘會開始了,別的單位陸陸續續地開始有學生去面試。我這邊還空盪盪。
同事問我,「怎麼辦?我們這邊都沒有人,你的導師會不會忘記了給我們推薦啊?要不催他一下?」
說著拿出電話准備聯系校方,被我阻止了。我相信導師不會忘記,收到且答應了,就一定會給我們一個交待。
招聘會開始半個多小時後,忙完工作的導師帶著十幾個學生出現了。
收到,不僅是一種尊重,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一種精神。
3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借給過別人錢?
記得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有兩個室友找我借了一千塊左右,他們說要回家買車票,錢不夠,先借著,到家了就還。
那一千塊錢是我大學時省吃儉用存了兩個月的生活費,省下來打算給自己換部手機。
大學四年的感情,我覺得也是可以相信的,於是就借出去了。可後來卻發現,還是我太天真。
在他們上了火車以後,我給他們發了一個簡訊,「注意安全,到家了和我說一聲哈。」
很快就收到了其中一個人的回復,而另一個人的我至今都沒收到。
其中一個人回去了以後,立馬給我回了個信息,「已到家,錢第二天轉給你,謝謝啦」,接著,過了一天就把錢給我轉過來了。
另一個人,信息沒回,錢也沒還我。
他不會知道,他沒回信息,對我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擔心他是出了什麼意外?還是怎麼了?手機給人偷了?
之後一次同學聚會,他們兩個沒來,聽另一個室友說起他們:
收到信息回復了我的那一位,自己開了一間公司,公司做得很大,因為很多人都信任他。
斷掉了聯系的那一位,開了一個廠,不怎麼守信用,經常忽悠人,沒幾個月就倒閉了,在老家到處欠錢,東躲西藏了好一段時間,現在在一間拉麵店做服務員。
有的時候,要看一個人的人品,其實不難。承諾過的事能不能及時給人一個回復,意味著尊重,也意味著責任,更意味著人品。
4
收到,給人一個回復,真的不難。
群里發信息@到你了,回復一個「收到」,會省掉發信息那個人很多時間。
公司領導發信息叫你辦事,回復一個「收到」,能讓他們覺得你可靠。
父母發信息給你問候,簡簡單單的一個「收到」,能給他們莫大的安全感。
朋友之間相約,回復一個信息,就算是否定的也好,也能讓你們的關系不會因沒有聯系而斷掉。
別人借了錢給你,找你的時候,給別人一個回復,給別人一個肯定的日期,能讓他們更加地信任你。
有一種尊重,叫做「收到請回復」。
有一種責任,叫做「收到請回復」。
有一種人品,叫做「收到請回復」。
9、英文:「請確認收到此郵件並回復」如何說?
「請確認收到此郵件並回復」的英文:
respond讀法 英 [rɪˈspɒnd] 美 [rɪˈspɑːnd]
短語:
1、respondbywalkingout以走開作為答復
2、respondto響應,對?起反響
3、respondtothecall響應號召
示例:
'srequestforaid.
他們有可能積極地回應該總統的援助請求。
(9)請收到並回復擴展資料詞語用法:
1、respond是「報以?」「以?回答」「響應」,指用言語或行動對某事情作出有效的、良好的反應,往往用於書面或口頭上的答復,引申可表示「有反應」「有影響」。
2、respond可用作及物動詞,也可用作不及物動詞。用作及物動詞時,接名詞或代詞作賓語。respond可以引出直接引語。respond作不及物動詞,表示「回答,響應」,後一般接to。
詞義辨析:
respond,answer,reply這兩個詞的共同意思是「回答,答復」,都可用作名詞或動詞。其區別在於:
1、answer主要指用語言文字回答問題、指責或爭論,也可能是以行動滿足要求或應付情況;reply則主要指用語言文字給予回答,進行解釋等,也可指用行動回答。
2、answer作為名詞時,其後常接介詞to;reply作為名詞時,其後往往接介詞to或者for。
3、answer是普通用語,用得比較廣泛;reply則較為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