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因濃度差而收到的力
1、原電池中離子移動的原因是濃度差,還是電場力?
是電場力,濃度差什麼的都是騙人的,那隻是一種表面現象,一種簡單的解釋。是因為原電池的兩極有電壓產生,導致液體中的離子受到電場力的作用然後發生移動。但是這是物理上的解釋了,化學上邊不要求這么深的,不過理解了之後還是對學習原電池有很大幫助的。前提是自己能吃得消
2、為什麼離子濃度差可以作為主動運輸的能量?
離子濃度差會產生電化學梯度,即電位差(其實就是物理裡面電勢差),帶電粒子的電勢能是其能量來源
3、為什麼說鈉離子在膜兩側的濃度差是繼發性主動轉運的動力
鈉離子在細胞膜外,鉀離子在細胞膜內,他們的濃度不一樣。所以產生了電勢差,有電流產生。這是一個運輸離子的過程。導致細胞膜內外電勢差的改變,外高或內高,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4、細胞膜的靜息電位為何為負?
當某種離子進行細胞的跨膜擴散時,它既受到來自濃度差和電位差的雙重驅動力,兩個驅動力的代數和稱為電化學驅動力.例如,當質膜只對一種離子有通透性時,該離子將順離子濃度差進行跨膜擴散,但擴散的同時也會在質膜的兩側產生逐漸增大的電位差.當順濃度的動力與逐漸增大的電位差的阻力相當,兩者相平衡掉.此時質膜的電位差稱為該離子的平衡電位.當神經細胞或肌細胞靜息時,鈉離子通道一般是處於失活的關閉狀態,而此時的鉀通道卻是開放的.此時細胞由於鈉泵的作用,細胞內鉀濃度高於細胞外的鉀濃度,而細胞內的鈉濃度低於細胞外的鈉濃度.由於鉀通道的開放,鉀會順其濃度差外流,導致細胞內的電位下降,而細胞外電位上升,質膜的電位差逐漸增大,阻礙鉀的外流.當電位差的阻力與濃度差的動力代數和為零時,就形成鉀的平衡電位.但同時由於K+_Na+滲漏通道的存在,靜息狀態的細胞膜對鈉也有微小但一定的通透性,因而鈉的內流導致靜息電位稍微小於單獨鉀外流造成的鉀平衡電位數值.同時需要消耗2個ATP的NA+_K+泵,它同時把細胞內的3個鈉泵到細胞外,把細胞的2個鉀離子泵進細胞內,膜外凈缺了一個正電荷,出現了生電性現象.這也是形成靜息電位的重要機制之一.
5、化學問題 求化學老師教我。
首先,電解池中的電解質本身就是通過電離以離子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電解成離子。
其次,離子是帶電的原子,而電子是組成原子的帶電粒子;化學中的離子指的是原子獲得或失去電子形成的帶電原子。
最後,離子在電解池中電極形成的電場作用下會向電性相反的電極移動,由於離子在相應電極反應後形成了濃度差,促使離子在電場中有了相對移動。如果沒有電極反應,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就不會產生濃度差,離子也不糊移動。所以電場的存在和電極反應對離子的消耗(濃度差)是離子移動的原因。
6、鉀離子受電場力作用外流
如果你想知道所有的答案的話,我的回答也許能讓你明白少許吧.
平時處於極化狀態是指:處於靜息電位時期.
對於靜息電位而言,則是沒有產生神經沖動,也就是沒有產生動作電位了.
拿單個細胞來說,在細胞表面有「鈉—鉀泵」(這個是離子通道蛋白,相當於載體,可消耗ATP,提供能量把3個鈉排出胞內,同時也把2個鉀運回來),還有鉀離子通道(這通道也可看作是載體,目的是把鉀離子向外排出,是不需要耗能的,如你所知,胞內高鉀、胞外高鈉.鉀離子向外運送是正濃度差的,所以不耗能量,在靜息電位就會開放的了),還有就是鈣—鈉泵(同上,可把3個鈉運回胞內、並把1個鈣運出細胞),還有一個是鈣通道,這些通道都是在保持整個細胞處於一個靜息的狀態.
在此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離子電場力和濃度差梯度
1、如你所知:靜息時、細胞的電位是外正內負,所以鉀離子會受動電場力的作用,減少向外流.
2、濃度差梯度也是使離子正濃度差流動的動力.
剛開始時,鉀離子會向外流,當一定的鉀離子流出胞外,則胞內外的電場力增大,同時濃度差也相對增大,這樣兩個力處於平衡時,則鉀的流出量與流用量相等啦.
以上所說的可能對於高中來說可能是難了點,會對你有所幫助的啦!
如果有錯誤的,請立即改正.
7、電化學驅動力是指離子的濃度和該離子所受的斥力只差嗎?不是的話跟什麼有關/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化學勢能及反應條件等
8、離子運動也可以產生動力勢能嗎?
光合作用就是葉綠素a被光照之後變成了氧化的葉綠素a,這時候類囊體中的水就會被氧化的葉綠素a所氧化,形成了氧氣和氫離子,氫離子通過類囊體膜上的ATP合成酶穿過膜進入葉綠體的基質,這時它會提供一定的化學勢能(就是從濃度高到濃度低的地方產生的一種能量),然後在膜上ADP和Pi就會得到能量形成ATP了;而NADPH+是前面葉綠素a通過光照被氧化後釋放出高能電子e,e會被傳遞到NADP+上(氧化型輔酶Ⅱ),前面水的光解不是還產生了氫離子么?這時就導致NADP與H+的結合,變成了NADPH。接下來使他們的用處,前面是光反應,後面暗反應中CO2會與葉綠體基質中的五碳化合物反應,固定到了形成了三碳化合物中(CO2中一個C,五碳化合物中5個C,形成2個三碳化合物),之後ATP和NADPH分別會供能供氫,再變回ADP+Pi和NADP+,被還原後的三碳化合物會變成有機物(大部分為糖類)以及再變成五碳化合物,會再與CO2反應。葉綠素a,b的吸收峰過程:葉綠體膜上的兩套光合作用系統:光合作用系統一和光合作用系統二,(光合作用系統一比光合作用系統二要原始,但電子傳遞先在光合系統二開始)在光照的情況下,分別吸收680nm和700nm波長的光子,作為能量,將從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電子不斷傳遞,(能傳遞電子得僅有少數特殊狀態下的葉綠素a)最後傳遞給輔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氫離子則因為順濃度差通過類囊體膜上的蛋白質復合體從類囊體內向外移動到基質,勢能降低,其間的勢能用於合成ATP,以供暗反應所用。而此時勢能已降低的氫離子則被氫載體NADP帶走。一分子NADP可攜帶兩個氫離子。這個NADPH+H離子則在暗反應裡面充當還原劑的作用。
9、為什麼濃度差驅動力等於負的平衡電位驅動力啊,濃度差不是一直變化的嗎
膜外k離子濃度< 膜內K離子濃度,故而靜息期主要的離子流為鉀離子外流,導致正電荷向外轉移,從而細胞內的正電荷減少而細胞外正電荷增多,細胞膜外側電位增高而細胞膜內側電位降低.隨著鉀離子順濃度差外流,它所形成的內負外正的電場力會阻止帶正電荷的鉀離子繼續外流.當濃度差形成的促使鉀離子外流的力與阻止鉀離子外流的電場力達到平衡時,鉀離子的凈移動就會等於零.此時,細胞膜兩側穩定的電位差稱為鉀離子的平衡電位
10、滲透壓是指由於濃度差而引起水分子滲透的動力?滲透壓是從濃度低到高還是高到低?
所謂溶液滲透壓,簡單的說,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溶質微粒越多,即溶液濃度越高,對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滲透壓越高;反過來,溶質微粒越少,即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在組成細胞外液的各種無機鹽離子中,含量上佔有明顯優勢的是Na+和Cl-,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於Na+和Cl-。在37℃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相當於細胞內液的滲透壓。
因為兩邊溶質濃度不一樣,就會產生滲透壓。滲透作用就是兩邊的水分子想努力的讓濃度變為一樣,所以水分子會從低濃度往高濃度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