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禮物推薦 » 送給拖延的人一件小事

送給拖延的人一件小事

發布時間: 2022-11-14 13:58:32

1、如何讓一個做事慢的人提高速度?

就要靠平時的努力,積累經驗,慢慢成長起來,才能遇事冷靜,沉著面對,進而提高效率。提高效率,一定要徹底改變拖延症,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要拖到明天,越積越多,心情就越煩躁,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就要大聲說出:走開,拖延症。要做語言的巨人,不要作行動的矮子。還有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充實自己身上,比我們優秀的人都在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越努力越幸運,狀態也會越來越好,游刃有餘,做事雷厲風行,才能提高效率!

2、做事情總是很拖延,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敬待花兒開 想要擺脫拖延症,建議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找原因、然後找方法。

只有明確了自己對某件事拖延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法。

那麼如何擺脫拖延症呢?

舉例說明:

如果是因為事情太多,忙的沒時間做而導致的拖延。

建議:

做事有計劃性、分清輕重緩急、找到側重點、合理安排時間,進而有序的完成要做的事。

有句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如果因為事情多而雜,就需要通過做筆記,工作事務進度條來輔助自己高效的完成計劃。

如果是因為對某事不感興趣、不喜歡做,而導致的拖延。

建議:

1、若是工作中的事務,要體現出誠實的態度。要麼這個工作不接,要麼接了就需要調整心態,抱著負責任的態度,可以把問題當機會,磨練自己的心性,給自己一個信念,要做就做到更好。要有信心。

2、若是生活中瑣碎的小事,可適當的放鬆,沒必要高標准、嚴格的要求、強迫自己,允許自己偶爾的小慵懶,也是一種放鬆的方式。

3、若是不得不緊急要處理的事情,那一定要有時間觀念,考慮到不及時做的嚴重後果,有個清晰的認識,提前給自己設定完成某事的時間,然後立刻行動起來。提前完成更好,避免再被其他事情耽擱。

如果因為某事較難做,自己做不了,而導致的拖延。

建議:

將工作任務分解為各個小目標,勇敢的迎難而上,不怕犯錯,往往更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很多事情都是在一邊摸索學習,一邊通過實踐而完成的。

熟能生巧,經驗都是積累出來的。可以尋求各種方法,借力完成。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如果不管任何事情,都喜歡拖延,已經成為習慣了。

建議:

給自己設定獎勵機制,如在每次做事前,計劃一個完成工作任務後可以做一件喜歡的事情,以激勵自己、培養自己的積極主動做工作的良好習慣。

樹立時間觀念,做事情注意力集中、專注,提升自己的規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還有行動力。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身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延不是病,發生要人命。我們在做事前,不妨做好規劃。一切按計劃行駛。還有多想想不做的後果,一些事壓到一起,就會失去做的動力和激情。所以綜合利弊,還是得治。

克服拖延症的三個方法

理解了主動拖延和被動拖延的區別,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來克服拖延症,那具體有哪些方法呢?我總結了以下三個常用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叫做:開始。

很簡單,就兩個字,叫開始。為什麼要開始?因為其實你在不斷的向後拖延的過程中,其實你的焦慮感在不停的累加。但是你一旦開始,相信我,你一旦開始做這件事情,你的焦慮感就會降低一半。

所以說「開始」,也是我送給大家如何有效對抗拖延症的第一個方法。如果自己沒有辦法逼著自己開始,那我們也可以試著讓別人來逼一逼自己。

第二個方法叫做:挑戰具象化。

什麼叫做挑戰具象化?意思就是當我們去面對一項非常龐大,非常復雜的一個任務的時候,當我們感到一頭霧水、無從下手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確認清單的方式來去解決這樣的無力感。

怎麼做呢?我們先細化一下任務,然後根據細化後的任務列一個Checkup list(確認清單)。比如說我們今天要做5份卷子,我們千萬不要去糾結說,哎,我5份卷子怎麼做得完,我們就只專注於去做今天最簡單的那一項任務。如果數學對你來說是最擅長的,我們先把它做完,逐漸進入到狀態,做完之後馬上在Checkup list上打一個勾,當你你在確認清單上看見一個個勾的時候,你的滿足感就會逐漸上升。

第三個方法叫做:拆分大目標。

前面我們講到了結果太過遙遠,不可預見是我們會拖延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那麼,如果說大目標很宏大,結果非常遙遠,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大家可以學習一下跑馬拉松的運動員,馬拉松運動員是堅持跑完全程的呢?他們不是一直惦念著四五十公里以外的終點,而是把這一長段的路程拆分成一段一段的小目標。什麼意思?不是說我要跑到五十公里我才算成功,而是盯緊每一公里前面的一個標志性建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一次一次的沖到小目標之後,達成大目標。

這也給了我們對抗拖延症一個非常好的啟示,就是我們不僅僅要去關注那個宏大的、可怕的大目標,更要把大目標拆分成一個一個非常細小的小目標。比如說我們要寫一百頁論文,那我們可以把它拆分成每天寫十頁的小目標。每一天如果我們完成了這個十頁的任務和規劃,就給自己一個獎勵。相反,如果我們沒有做到,就可以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懲罰,來警戒自己完成目標。

四、怎麼幫助他人杜絕拖延症?

最後,除了督促自己戰勝拖延症之外,我還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去幫助身邊的人戰勝拖延症。

如果現在聽課的你是孩子的家長,或者已經在職場上了,你會發現身邊一定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看上去特別的勤奮,可是效率很低。比如孩子的作業明明一個小時就可以解決,他非得拖一個晚上;又比如交代給別人的任務,明明說好了一天要完成,可是一個星期過去了還是沒有反饋。

那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怎麼樣才能幫助其他人戰勝拖延症,提高效率呢?

其實很簡單,只有一句話:把分配時間的主動權,還給當事人。

現在很多的家長給孩子布置任務也好,或者公司領導考核下屬也好,都會犯一個很大的錯誤:我們往往會去追求別人工作或者學習的時間,而非真實內容。

比如我們很多家長會說:你上午在家裡認真寫作業,我下午就讓你出去玩;或者公司里會給那些加班最狠、考勤最完美的同事獎勵。但是這樣的考核標准有什麼問題?

沒錯,就是讓當事人失去了對時間的支配權!

對於孩子或者同事來說,不管他是否努力,時間都是一樣過,那他還不如慢慢吞吞地節省力氣,拖延時間。但如果我們對孩子或同事說:如果你能保質保量地完成這項任務,不論你多久做完,剩下的時間都是你自己的,那麼我相信很多時候對方的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眾所周知,拖延是我們實現目標,走向成功的大敵。那麼,如何改掉拖延的毛病呢?可以參考以下的辦法。

拖延跟我們的人格特質有關系,具有抑鬱質和黏液質性格特質的人普遍都有這種傾向。

具有拖延習性的人,並不是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或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才會有拖延的表現。

是一種普遍的行為特徵。

克服拖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即刻行動,電視劇《最美的青春》里,先遣隊隊大隊長的那句口頭禪「雷厲風行」,就能有效解決拖延的問題。

不知不覺的,拖延這種習慣,已經成為了我們潛意識的自動化的一種行為習性,要想徹底改變,就要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的行為,讓雷厲風行逐漸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即刻行動是克服拖延的最有效,也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只要刻意練習就會有收獲。

選擇一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安排在固定時間去做。每天時間一到,馬上去做。長期堅持!

例如:晚上睡覺。時間一到,不管手裡的事情完成沒完成,馬上就上床睡覺去。


說到拖延的問題,這不止是表面問題這么簡單。根本上講,是內心不知道什麼是重點,什麼是必須要完成的。內心處於盲目階段,對什麼事都是似是而非的態度,而缺少對事物應有的判斷。

另外還有惰性的問題。內心的盲目加行為的惰性是導致愛拖延的根本原因。 最有效的方法,給自己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嚴格按既定目標的時間完成所要完成的事情。

即使是一些小的生活細節,也不能馬虎,說好上午完成的事就必須上午解決好,今天要完成的事今天必須做到。當然,你的計劃還要合情合理。 一段時間過去,你會發現拖延的毛病沒有了,不用太興奮,更讓你高興的是你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目標越來越明確,定性越來越強大,成績越來越斐然,生活也過的越來越舒適,這樣的好習慣註定跟隨你的一生。

要做一件事,如果拖延的話,要麼是這件事情的價值還不夠大,要麼這件事的壓力、難度太大,從而造成拖延。

人性里,總是追求快樂,逃離痛苦。

如果你的年度計劃遲遲做不出來,不如感覺一下,內心感受是什麼?壓力,無奈?

如果領導說,一小時內做出來的話,明年獎金加多50%,請問你做得出來嗎?

如果一個孩子做作業很拖延,如果讓他知道,再拖下去,作業加倍!如果准時造成,馬上增加一個小時 游戲 時間。請問孩子會如何?

所以,解決拖延的問題,無非就是增加拖延下去的痛苦,創造不再拖延的快樂。

個人認為,拖延症 無非因為一個「懶」字。

不想行動,不想動腦,能拖多久是多久,最好拖到最後不了了之。武俠小說里有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克服拖延大概也是如此,思考力、行動力積極努力,就不會擱置。

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事情多的話可以列一張清單,照著單子的事項一件件完成。最好便利貼的形式,貼在醒目的地方。事情從易到難,短期到長期。

訂好目標,一件件完成,堅持一段時間會發現,效率快了不少而且還養成了計劃的好習慣。

拖延是背後的動力不足的表現,是自身惰性做祟的惡果。

這是一個生活乃至生命毫無壓力和目標的人通常表現。

每個拖延的理由都包裹著一個不求上進的靈魂:我都已經這樣了……

你都已經這樣了,你的公司還會繼續允許你這樣嗎?

降薪、降職,及至被辭退……

你都已經這樣了,你的家庭再允許你這樣下去,該面臨的是啥就無需多言吧。

每個成功的人,他的每天必須是成功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3、如何戰勝拖延症?

文萌聲心意

編輯普列

基本上,我算是非常善於管理時間的人。

比如,我會把每份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等分為十份。

前九份當然用來愉快地玩耍,當最後一份時間微笑到來的時候,我會再把這一份時間等分為十份,前九份當然用來憂心忡忡地玩耍,直到最後一份時間呼嘯到來的時候,眼前咣當一黑。

From 心小象

1

「拖延癥候群」橫掃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群體,成為最有共鳴感的詞彙。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都深受這頑疾折磨,被拖沓感帶來的焦慮,負罪感、挫敗感困擾。

歷史上最著名的「拖拉機」非達芬奇莫屬

這位以畫家身份傳世的天才是史上最極品的博學者,同時涉足建築、解剖、藝術、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

哆啦A夢有四次元口袋,而達芬奇有一個神奇的小本子,潦草記錄著一些超越時代的點子:新型時鍾、雙身船、飛行器、軍事坦克、里程錶、降落傘、光學儀器、挪移河流大法儀??保存下來的,整整有5000多頁。

他太拖拉,有的點子想了好些年,有的改了上千次,一個都沒有實現。由於追求完美和不斷有新的靈感到來,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他畫了4年,最後的晚餐畫了3年。

最終達芬奇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並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還壓在手裡沒能交付,真的是用生命在拖稿。

直到他去世200年後,有關繪畫的手稿才被後人整理成書,而更多科學方面的實踐至今仍隱藏存那些草稿圖中,成為天才的遺憾達芬奇本人亦為此苦惱,在一則筆記中他寫道:Dimmi, dimmi se mai fu fatto cosa alcuna.(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

拖延症在文字工作者中也是常見病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是「派對動物」,社交占據了他太多時間。在寫《巴黎聖母院》期間,他讓管家把自己的衣服藏起來,赤身裸體,強令自己集中注意力。

不過,當大文豪洞悉了幾個藏匿地點後,這招後來也失效了。他只能對自己再下狠手,把頭發和胡須各剃去一邊。

達爾文搜集20多年資料,在1858年夏天,達爾文收到華萊士對進化論的思考的信,華萊士也獨立地發現了自然選擇理論,達爾文看到理論快被華萊士搶先了才動筆,第二年《物種起源》就出版了。

而王家衛是當代電影界著名的拖稿王,2013年他執導上映的《一代宗師》就被譽為「一代失蹤」的電影,前後籌備13年,拍攝又歷經3年,這讓製片人、合作演員和觀眾都非常頭疼。

到後期資金不足,不得不再找新的投資方,最後《一代宗師》的投資方已增加到10家。原本計劃7000多萬投資的《一代宗師》,最後的花費在1億左右。這樣的症狀王家衛拍攝每部電影時都會發作。

拍攝《東邪西毒》時,他把一群明星拉到陝北,包括張國榮等都飛到西安,一路顛簸到榆林片場。這一拍就是一年半載,明星們被困在了那裡。後來投資方感覺都拍不下去了,劉鎮偉緊急救場,還套拍出一部喜劇經典《東成西就》。

2

看到名人也深受拖延症困擾,這樣的困擾甚至影響了人類的進程(你看挪移河流大法儀現在還沒人發明出來)。

再回頭看看自己:

哎呀,今天又晚睡了,說好要10點睡美容覺的,天哪,後天就是deadline,我要通宵趕論文啦,誒,說好開始減肥大計,結果都快夏天了反而吃胖了5斤,

那我們這些小事算拖延症嗎?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拖延症呢?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克拉里雷恩總結出以下幾點:

挑最不重要的事先做;越重要的越拖得久;

每次開工都要整點開始,一點半、兩點,卻遲遲不動手;

在決定靜下心來做事時,要先去沖杯咖啡;

不容許別人佔用或浪費自己的時間,自己卻不珍惜時間;

總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時機」去做重要的工作;

一有什麼慾望和想法,就拋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

克拉里表示:「其實人人都有拖延的時候,如果這些事情只是偶爾發生一兩次,那還算正常,如果你總是找借口,內心確實不願意做事,那很可能患了拖延症。」

拖延症具體解讀:

部分長期拖拉的人。對他們來說拖拉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並不適應它,但這種狀態滿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不能按時還信用卡,他們忘了買票,他們直到節日前一天才去買禮物??

拖拉其實是一個自我調節的深奧問題,通常我們都寬容別人拖拉的借口,這也是問題的根源。

拖拉並不是時間管理或者計劃方面的問題。拖拉並不因個人對時間的估計能力而不同,法拉利教授強調說:「要一個拖拉的人做一個有計劃的人,就像讓一個長期消沉的人馬上振奮起來一樣。」

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從周圍的人學來的,但並不直接。它可能來自強權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種反抗的形式。這種家庭環境下,朋友對拖拉者的寬容會助長這種習慣。

拖拉的飲酒者會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拖拉的人會喝得更多,這是自我調節有問題的表現。

拖拉的人對自己撒謊。比如「我更想明天做這件事」,或者「有壓力我才能做好」,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個謊言是時間壓力會讓他們更有創造力,其實這只是他們的感覺而已,他們是在揮霍時間。

拖拉的人不斷找消遣的事兒,特別是自己不需要承諾什麼的事。上網,游戲,購物就是絕佳的目標,這樣的事情成為他們調節情緒(比如害怕失敗)的一個途徑。

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強,習慣晚睡,即便決定要戒煙、運動、減肥等,也很難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健康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拖拉也影響人的情緒,也會破壞團隊協作。

3

如何戰勝拖延症

1.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治療(Ra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也稱「理性情緒療法」,是幫助求助者解決因不合理信念產生的情緒困擾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是20世紀50年代由阿爾伯特艾利斯(A.ElliS)在美國創立的,其基本理論——ABC 理論對戰勝拖延有很好的作用。

它強調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

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轉變認知觀念,建立積極情緒。

拖延者往往沉迷於拖延所帶來的短暫歡樂或在最後期限完成任務所帶來的刺激而故意拖延,轉變其認知觀念首先應該讓個體意識到拖延的危害和沉重代價。

相比短暫快樂後因任務未完成所引起的煩躁、焦慮、自責、負罪感等不良情緒和別人不利於自身長遠發展的評價和行為,拖延者更應該理性分析「拖延」和「立即行動」的長遠利弊,建立忍耐力,注重長遠目標,明白及時完成任務的重要性。

那些具有完美主義情節的人應該拋棄那種絕對化的思維,那些畏難心理的個體應該拋棄自己無能自卑的念頭,相信對完成任務這種事情的評價並不代表對個人的評價,拋棄那些「必須」「一定要」等詞語。

並且盡量在認知上變得理性,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在對待任務的情緒上變得積極,通過交互抑制的方法忍耐對任務的不喜歡,設想完成任務後的成就感,培養時間觀念,克服自身的懶散惰性,從態度和思想上戰勝拖延。

2.日常生活管理

鍛煉身體,保證充足的睡眠。生理是心理的基礎,鍛煉身體可以增強體質,使有機體健康運行。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時間,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體進行良好的新陳代謝,使拖延者容易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導致的拖延。

3.確立目標,分化任務

人是有自覺能動性的高級生物。

做事情有目的性,確立目標、明確最後期限可以激勵個體不斷行動,但是對拖延者而言,任務本身就是目標,卻缺乏有效的機制約束其拖延行為,因此需要加強時間管理,分化任務,使任務看上去更簡單更直接更具有可行性。

對個人事務進行優先等級排列,借鑒番茄工作法將有效提高拖延者的工作效率,即集中25 min時間工作,休息5 min,繼續工作25 min,休息5 min,連續「種4個番茄」後可以休息15~ 20 min,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作為獎勵。

嚴格時間限制,使拖延者一步步完成任務,生活方面則可使用To-do List 記錄和管理生活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建立獎懲制度進行強化

獎懲制度作為一種外在的監督體制對克服拖延具有重要的意義,個體可以設置在完成任務後,及時得到與任務大小、難易程度相匹配的自我獎勵進行正強化。

沒有完成任務則實施相應的懲罰進行負強化,比如請朋友監督,如果沒有按時完成任務則請他吃飯或者買東西送給他。

通過這樣一些實際行動和附屬驅動力來擺脫拖延也是積極有效的。

5.強加限制,減少選擇

「美國專欄作家James Surowiecki在給《紐約客》寫的一篇關於拖延症的專欄中曾指出,克服拖延症的手段主要就是『強加限制和減少選擇,自願地放棄自由』,類似雨果會赤身裸體地寫作無法外出的例子。」

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學習的時候應盡量保證環境的干凈、簡單,使視覺不容易被其它事物吸引,因為分心往往是拖延的第一步。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保持網路的斷開,手機的遠離,盡量尋找其他人都很認真工作的氛圍,督促自己不可懈怠。

參考文獻

1.joseph R,Ferrari,Judith L. Johnson,William G.McCown.Procrasti- nation and task avoidance: Theory, research,and treatment [M].New York: Plenum Press,1995:48-50

2.《life and companionship》.2015-05-15

作者簡介:萌聲心意CareU(mengshengxinyi),最治癒的心理學社區,最簡單實用的心理學技巧:教你構建親密關系,學會情緒控制管理,實現自我成長。

4、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有拖延症的人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有拖延症的人該怎麼辦?

調光,幾乎每個人都有,但有些人是顯而易見的,有些人隱藏一點。無論如何,延遲始終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行為。有些人說有拖延,等於慢性自殺。也就是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傷害,這不利於人體和心理健康。

為什麼它不利於人體和心理健康?首先談到身體,人們延遲,行動相對緩慢,拖著拉動,自然缺乏健康運動的興趣,長時間,缺乏運動,自然缺乏健康。讓我們看看心理。拖延的人,思想反應將相對較慢。 Progranel就像一個反向無形的手。當該人的思想收到指令時,應該先進的步伐將在相反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反轉。由於思維慢,它導致了一種慢的作用,這是人體的鏈條反應。

所以,因為你知道延遲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為什麼你不能剋制並克服它?它實際上是完整的,因為人們是最先進的動物。所謂的最高,因為人們有自己的思想,有充分的能力。由於存在這一點,還有抑制延遲的能力。這是人們的意志。我們總是說,對意志和信仰做事,也是為了做事和技能。克服增殖性疾病。那麼,克服延誤的技能是什麼?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它。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工作的延遲。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人一直厭倦了生活。隨著疲倦,工作的積極性將會減少,很容易延遲。有人說在工作中累了,可能會很好。但是,適合您自己的專業的工作並不容易。如果很容易去,去一個完整的陌生區,也許不是明智的東西。

那麼,在你自己的現有工作中,如何抑制延遲的危害?你可以使用我可以使用的提示嗎?工作是相同的,不同的可能是你自己的狀態。調整你的心態是最重要的,此外,你可以給自己一個艱苦的規定:今天的事情正在做今天,絕對不會延遲明天。通過這種方式,每天下班後,很容易回到家。最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給自己一些獎勵。例如,今天完成後,給自己一個像咖啡一樣的杯子;或者,去看我想看看的電影,然後,然後,幾個朋友我一起去喝一杯唱一個K.簡而言之,只要願意確定,它就是實施,延遲是自然逃脫。

5、名人拖延症的例子

拖延症作為當代青年不可避免的一種症狀,但是不要以為這種症狀只是當代有,其實這種症狀可以說是很歷史悠久了,歷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患有這種症狀,今天小編就為小夥伴們講一講世界歷史上這個總喜歡拖延工期的重度拖延症患者——達芬奇。

達芬奇是世界歷史上的著名畫家,成名作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等,甚至還有一個叫作丹布朗的達芬奇的超級粉絲,在觀賞達芬奇的畫作後,創作出了舉世矚目的《達芬奇密碼》,可以說這樣的達芬奇是功成名就的,但是達芬奇其實是一個重度拖延症,一生畫作都很出名,但是並不繁多(不超過二十幅,這對於一個畫家來說,確實是低產的)。

據說當年達芬奇在畫《蒙娜麗莎》的時候,還有一段拖延症的故事,據說當年一個富商(賈孔多)找到達芬奇,希望達芬奇為自己的妻子畫一幅畫,並承諾給予達芬奇高昂的酬勞,達芬奇當時答應的十分爽快,也十分麻利的去准備了顏料和畫筆。

但是等到達芬奇來到畫室以後,達芬奇還是沒忍住,拖延症犯了,磨磨蹭蹭的天天渾水摸魚,就這樣四年過去了,即使達芬奇的甲方(富商賈孔多)經常催促達芬奇快點交稿,但是達芬奇就是臉皮很厚的表面答應,背後還在摸魚的拖著,直到賈孔多再也受不了了,達芬奇才匆匆忙忙的提交了初稿(未完成)。

由世界著名畫家達芬奇可以看出來,其實歷史上那些有才能的人也是人,也會有想偷懶的時候,也是不愛工作,愛睡覺,甚至覺得干其它休閑娛樂的事比工作重要,其實拖延症沒那麼可怕,是一種人性的自然反應,你我有,偉人也有。

6、做事情有拖延症的人,該如何幫助他?

做事有拖延症的人確實非常的讓人苦惱,很多事情總想拖到最後,與這樣的人共事,也會感覺到非常的麻煩,自己也會跟著特別的著急,下面來就來說一說,面對做事情有拖延症的人,幫助他的方法。 想要真正的幫助到一個人,首先就要從本質上改變這個人,找到這個人出現問題的根源,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擺出他內心對於做事情排斥的心理,告訴他拖延症的可怕,我相信長此以往也會激起他自己想要擺脫拖延症的想法,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幫助他擺脫拖延症,可以在自己做事情的時候叫上他,讓他與自己一起做事,這樣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其次,可以幫助他制定目標,開始的時候可以幫助他制定,然後再教會他如何制定目標,然此以往,自己學會了目標的制定,對於做事情也有了自己奮斗的動力,這樣的話就會很好的,擺脫拖延症這一問題。
除此之外,也可以找到是什麼導致了他拖延症?如果是因為手機或者是一些東西,可以選擇在她做事的時候讓他自己控制自己,將手機放在其他的地方,做事的時候學會離開手機,或者是一些東西,這樣做也能讓他很好的,盡快的擺脫拖延症。
 最後我想說的是,想要真正的幫助他,還是要他自己有想法做出改變,提高他的自信心,也是幫她擺脫拖延症的好辦法,我相信只要內心想要做出改變的人,一定可以得到成功。 感謝各位的閱讀,此篇文章僅表達小編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夠給您帶來幫助,希望您能喜歡。
對此,你還有哪些看法?歡迎在下方進行評論。

7、拖延症怎麼治

治療拖延症的方法

一、改變認識

拖延與一些認知心理呈負相關,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如運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和放大優點等方法獲取自信;改變完美主義,幫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務帶來的益處。

二、積極情緒和調節動機

可以通過適當休息,轉移注意力,適當地放鬆娛樂等來轉換心情,獲得暫時的積極情緒,不能逃避現實,忽視長遠利益和問題的根本解決。在動機方面,任務性質中的任務厭惡影響拖延,所以需要將厭惡的任務轉換為喜歡的任務或附加一些獎勵。

三、增強自我效能感

增強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拖延的發生。鼓勵個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積極監控自己的行為並評估干預期。

四、發揮群體的作用

群體氛圍可以為成員提供一種特殊的情境,充滿理解、關愛、信任,這種環境的變化必將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7)送給拖延的人一件小事擴展資料:

拖延症的影響因素

一、環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為與完成任務所受的時間壓力和來自外界的娛樂方面的誘惑有關。拖延者往往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尤其是娛樂方面的誘惑,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

二、任務特徵

1、任務難度:任務的難易程度會影響個體拖延行為的發生,任務越復雜,人們越容易拖延,當個體認為某項任務超出自己的能力時,由於缺乏對成功的控制感,通常會採用拖延的方式推遲或逃避執行該項任務

2、獎懲時限:任務的獎懲時限也影響任務的完成。如果任獎賞及時,會減少任務完成時間的拖延。

3、任務的厭惡程度:對於可能帶來令人乏味、產生挫敗感和怨恨的任務,人們會首先選擇迴避,如果不能迴避,就會盡可能地推遲面對。

8、做事情總是很拖延,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感覺這種情況人人都有,只是有的比較嚴重,有的比較輕,拿上班這件事來說吧,比如我們是早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上班到公司都得磨磨蹭蹭踩著地去公司,到了公司狀態好點可能一天效率挺高的,遇到狀態不好可能效率不高,下班之後想著要多學習點工作技能相關方面的技能,但是回到家後,懶得打開書,打開電腦去學習,開始了刷抖音刷微博熱點的小能手狀態,那種感覺真是一時刷一時刷,一隻刷一隻爽,只是讓你看完了有種錯覺,我在哪,我為啥一隻會這樣,又開始討厭自己,面對現實問題時又沒了興致,陷入了拖延狀態。

說拖延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這可能是個慢性疾病,不是一時就能解決了的問題,不像感冒只是偶爾,而且吃點白加黑就能立馬見效,拖延症這種病犯病是每天都會出現,記住是每天而不是偶爾,而且每天不止一次,那總有點能克服的方法吧,是有的。

首先,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識,其實想想我們在一天中對待不同的事情我們也有不拖延的時刻,比如今天上午我還看誰都不順眼,啥也不想乾的時候,老闆誇了下我,我下午幹活挺高興的,效率高,事情按時完成或者超前完成,沒有拖延,這就要反思了,我們哪些時候是效率比較高,什麼狀態下自己沒有拖延,把這些總結總結,會找到克服拖延的方法的。

其次,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我們老抱怨工作沒啥意思,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乾的都煩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種重復的工作,我為啥要天天做,是非做不可嗎, 那有沒有別的解決方法呢,用什麼工具,什麼方法能解決呢,當你開始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減弱這種抱怨,天天煩不想做,想拖延的這些症狀。

最後,要克服逃避的性格,人人都是有惰性的,我們要遠離舒適區,比如你這個人天生性格比較內向,而且還孤僻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但工作不得不面臨著與很多人溝通,那這些時候,可能工作中就會出現比如我就不想跟他說話,我擔心我說錯了等等,這時候就要克服自己這種逃避的性格帶來的系列問題,這樣引發的一系列拖延就也解決了。

要經常反思,總結,找到犯病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少喝點雞湯,多從自身找問題,問題就會解決。

這個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的,

自己的自製力和時間觀念比較差,再加上依賴性得話,那麼做事肯定會很拖拉的。

就像我,一段時間沒有堅持,自控力就下降了,同時起床需要我爸媽叫了,但是爸媽出去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自控力還是很好的,能自己按時起床,這就意味著,自己形成了對父母的依賴。他們在的時候,依賴性特別的強,所以,按照本人來說,就是要減少父母對自己得影響,不要過度依賴自己的父母。

所以做事拖拉得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自製力、時間觀念、以及依賴。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這個不良習慣給我們的學習生活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比如它會讓我們非常 焦慮、緊張、煩惱易怒、睏倦 、甚至會出現 記憶力下降、決策力受損 等症狀。

既然拖延症有這么多不良影響,那麼 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這個毛病呢?7種方式送給你!

關於拖延的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5點: 潛在的叛逆心理;壓力太大、追求完美;注意力不集中;盲目自信:總覺得時間還早,之後再去做也可以;時間安排不合理

更具體的原因分析,可以參加我的這篇問答。https://www.wukong.com/user/?type=0

時間管理得當,事情的輕重緩急設置的明白,對於任務設置好明確的時間節點,一步步的去跟進,就不會出現最後一刻狂趕項目的情況。

將你的任務明確化、具體化,這樣可以時刻的監督提醒自己。當自己完成一項任務時,在紙上勾掉這項內容,這樣會給予自己自信和完成任務的信心和喜悅。

我們的注意力很難一直集中,所以在環境上要盡量選擇可以保持專注的環境,比如安靜的咖啡廳、教室等

要評估下自己的時間和能力,再去依據實際情況制定計劃。我們在生活里總是會遇見這樣的情況,自己的計劃總是完成不了,總是累積,總是拖延。這種就是屬於盲目不實際的計劃。

當自己想偷懶,想拖延的時候,在頭腦中和那個拖延的小人對話,鼓勵他先去做好事情,再去休息,不要逃避

研究表明,在完成一項任務的過程中,如果設置明確的獎勵,將會使得當事人有更多的動力和主動性去完成任務。所以給自己設置一些小獎勵吧,比如如果今天能夠寫1000字,那就給自己獎勵一頓小火鍋等。

怎樣,學到了你的拖延症解決辦法嗎?最後一句話送給你: 「昨天的拖延,就是今天的悲劇。」 所以 勇敢地去戰勝拖延 吧!你會發現 按時/提前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拖延,就是把辦事的時間延長,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把事辦完。在如今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下,效率越來越被重視。為了防止拖延時間,可以在手機上制定一個日程表,把每天固定要做的事和臨時接到的新任務統籌安排好。記得我在上小學六年級時學習過一種「統籌方法」。就是如果有兩個或多個事可以同時進行的,應該把這些事安排在同一時間內完成。比如:

想泡壺茶喝。當時的情況是:開水沒有;水壺要洗,茶壺,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葉也有了。怎麼辦?

辦法甲:先做好一些准備工作,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灌水燒水;坐待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乙:洗凈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坐待水開;水開了之後,急急忙忙找茶葉,洗茶壺茶杯,泡茶喝。

辦法丙: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

哪一種辦法省時間?我們能一眼看出第三種辦法好,前兩種辦法都比較拖延時間。

#杯水微觀#如題,學會統籌安排事務,合理利用時間,可以有效降低#拖延#的時間。

拖延,即把重要的和有時間限制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的不好習慣。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對一些即將要做的事有些厭煩、畏難,這種情緒包含著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沖動,讓我們想用一些無關緊要但快樂的事來代替,比如該寫項目報告了卻想上衛生間;該做數學題了卻摸出手機刷屏;該給老丈人打電話拜年了突然想起來肚子有點餓要先吃點東西等等。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針對大學生拖延的調查顯示,大約7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其中49%認為自己一直都拖延。拖延症嚴重的情況下會對個體的 健康 帶來負面影響,個體會感受到強烈的壓力感、負罪感、自責,不斷自我否定和自我貶低,同時可能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進一步的拖延行為。

一旦出現拖延,需要引起足夠重視。改善拖延可以試試以下的一些方法:

積極心理暗示。一些人張口閉口「我有拖延症」,這樣的標簽影響自我評價,還會成為拖延的借口。人的天性中都有懶惰和對陌生事物恐懼的特性,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點拖延,重要的是發現自己想拖延的時候,重復對自己說:「我能立刻開始做!」

克服失敗恐懼立即行動。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逃避壓力、焦慮擔憂失敗、無法完美就會受批評等原因而在任務面前躊躇不前。做事情只有邊做邊修正才會越來越好,原地幻想或者恐懼永遠是零,會帶來更大的恐懼。需要拿出勇氣和魄力立刻行動,從任務容易入手的地方開始一點點突破是個不錯的方法。

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時間。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影響不大、對時間要求不高的小問題,有些卻是突發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把所有任務分成急重、重不急、急不重、不急不重四類依次完成,始終把時間用在做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上。

把大任務分成小任務。科學規劃目標任務。把目標完成的大限時間分成三段,設立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的時間表,設立各個階段的目標。然後把各階段目標細化成一個一個的任務,每個任務需要設定得可測量可控制,比如你設定的任務是「每天運動」,就不如「每天健走30分鍾」更可測量可控制。

要對自己「無情」一點。不給自己留太多的時間完成任務,逼迫自己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心理專家尼爾.弗瓦爾研究發現,給自己較短時間做事的人總能給自己留些時間放鬆調整,反倒是那些留出充裕時間來做事的人幾乎天天都忙忙碌碌卻效率低下。

尋求專業的幫助。如果以上自我調節拖延的方法不奏效或者實施困難,可以聯系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來專業輔導解決。

如果能解決拖延症問題?首先拖延者先得承認並沒有什麼先天缺陷或者惡靈附體,才導致自己「不能」做事,相反,只不過是難以忍受做這件事的痛苦而已,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選擇忍受還是不忍受了。

如果打定主意,選擇去忍受這種痛苦呢?

那後面的工作並不難,隨便選擇一種戰拖技巧,下決心執行它。戰拖會、番茄法、GTD,還有各種豐富的時間管理技巧,任何一種方法都不乏成功的先例。只看你有多大的決心去承擔它們背後的痛苦而已。

如果面臨的痛苦超出了個人的承受極限,也不妨嘗試心理咨詢。咨詢師會輔導你做很多 情感 層面的工作,幫你更好地容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是認知行為治療師(比如我),還會陪你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在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中進行暴露體驗和觀察,這些方法我用過多次,確實是有效的。

心理治療中還有一些技術可以加強這一效果,比如設置合理的強化和懲罰,自我監管,認知重構,等等。因為並不是要做心理治療的技術討論,這里也不展開了。

但我最後還是要說:一切方法都取決於你是否真正下定了決心。對於心意堅決之人,再普通的方法也可以是有效的;而對於那些貌似很想改變,實際對於忍受痛苦還心存猶豫的人(很大一部分拖延者屬於這種),再好的方法最後也逃不過淺嘗輒止,輕易否定的結局。對於這類人群,我覺得通過心理咨詢去澄清自己的內在動機,還是非常必要的。

眾所周知,拖延是我們實現目標,走向成功的大敵。那麼,如何改掉拖延的毛病呢?可以參考以下的辦法。

由於拖延,拖延症患者經常不能按時完成既定任務,工作上容易受領導批評,生活中也麻煩不斷。最要命的,是拖延症患者一般不能接受自己的拖延,內心受著極大的煎熬和折磨,往往導致自責、焦慮,信心不足。

如果你是一個拖延症特別嚴重的人,做事總是會拖延!每次在開始前很想做好,但是到最後,總會拖到最後一分鍾馬馬虎虎的完成!甚至在工作中一樣是拖延,對自己的影響很,一下幾種方法,分享給各位!

方法

如果你有一點完美主義的思想,所以完成一件事情前,總是想做到最好,結果就是遲遲不動手做事,因為總覺得不完美,好像差點什麼,結果事情就是拖延到最好了!

解決方法就是撇開完美主義的想法,事情做到合理就好!不要過於糾結一些小事,放平心態!

事情一件一件做

因為自己喜歡拖延,所以總是會在身上壓著一堆的事情,心裡很著急,很想把事情做完,所以有時會這件事做一點,那件事做一點,結果費了好長時間,一件事情都沒完成!

規定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完後再另一件事!這個方法非常有效果噢!

制定計劃 時間表

制定一個時間表,計劃在某個時間段內完成某項工作,督促自己嚴格按照這個時間表走! 當然了,還可以設定完成任務對自己的獎勵!

養成不拖延的習慣

拖延也是一種習慣,我們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養成一個不拖延的好習慣~

冥想

有時拖延事情,是因為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會被其實事物分散走注意力,這樣就導致了手頭的工作做不完!當我們察覺到走神時,其實是沒辦快速的重投入到工作中的!但是冥想,可以讓我們快速的將思維收回來!1-2分鍾即可!這個方法真的是很好用的~

堅持 鍛煉

運動除了能鍛煉身體外,還有一個特別大的好處,就是增強自控力~在某一本書中是有明確說明的!拖延的人自控力都很弱,我們可以堅持運動,以此來增加我們的自控力!自控力強了,在處理事情時,就可以控制自己改變拖延的問題了!

自信

拖延的人,有的時候,其實是很不自信的,覺得自己沒辦法完成事情,所以總是能拖就拖!

給自己加油,讓自己自信一些!自信心充足,面對 一些事情時,自然就不會拖延了!

想要改變拖延的毛病,只要堅持到底,總會改掉拖延的問題的~堅持就是勝利

怎麼克服拖延?

(一)

拖延這個表現為行為性的狀態,在很多情境中到底是不是拖延,是很難界定的。一般來說,如果當這個人無論什麼事情都有拖延的情況,我們才能認定為有拖延的行為習慣。

比如說吃飯,明明肚子很餓,早上拖到晚上,餓的實在是受不了了才吃。上廁所,憋到憋不住了才去廁所。上班就經常遲到,下班就經常不走。如果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我們說有拖延的習慣。

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有拖延的問題的。

(二)

所謂拖延通常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才存在的,我們用三個情境來解釋。

比如:

孩子寫作業,家長會感覺到孩子在拖延。

工人在工作,領導會感覺到工人在磨洋工。

自己明明必須要做的事情,卻又有一種以拖待變的期待。

1.孩子寫作業拖延,通常是行為上沒有目標的引領,情緒上缺少正向支撐,形成拖延的現象。

孩子在寫作業,本來內容就很枯燥,行為是重復性的,容易疲勞。沒有目標的引領,就會因為心理疲勞而慢慢磨。如果有小朋友等著他寫完字去玩,那麼他寫作業的效率就會提高。

有的家長習慣給孩子額外布置作業,咱們說本來做作業就枯燥,易疲勞,老師布置的寫完了,家長還要加量,又沒有任何益處,孩子就容易拖延。

也有的家長習慣在孩子做作業時嘮嘮叨叨,給孩子建立了一個負向的情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里,孩子容易拖延。

2.工人在工作時是受價值引領的,孩子的價值很簡單,感覺開心就行。成年人的價值需求較為多樣化,大部分的工人的價值是有價回報。也有一些人的價值是個人的成長。工人為什麼會磨洋工?利益的分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本來沒有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是人才了。

3.自己明明必須要做的事情,又忍不住要拖延,期待發生更符合自己預期的變化。這個是受個人目標與個人能力的影響的。當我們有了一個目標,如果僅憑自己的能力組織整合資源來達成的話,而這個目標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那麼拖延的可能性會比較小。

如果這個目標與他人相關,而自己又沒有能力整合他人的資源,那麼就可能產生拖延,企圖以拖待變。

(三)

准確的說,從人的成長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積極正向的。

當我們在某些情境中產生了拖延的現象,需要怎麼樣去應對呢?

1.明確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中的目標與價值取向。只有自己的目標是清晰的,我們才能知道自己要不要去到那個目標。只有自己的價值取向是清楚的,我們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去到那個目標。也只有我們的目標與價值是清楚的,我們才知道用怎麼樣的行為方式去。

2.完成一件事情後,及時的進行總結以完結這件事情,避免沉浸在對過去事件的主觀影響上。

3.對事件一定要有時間節點的安排,使自己按照既定的時間節點來進行。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您!

9、控制拖延症的方法有哪些?

關於拖延症的幾個對策

1.心態。心態決定一切

拖延症最大的問題在於「拖」上,也就是做事拖泥帶水,得過且過。作為拖延症的對手,將就及所有可能導致延後的情緒必須根除。時時事事心裡常念「just do it !」.把執行力看做是拖延症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謹記一句「患得患失,必將一無所有」拒絕誘惑,該狠就狠!把自己化身為一名鬥士(不是方肘子),敵人就是心中的拖延症。正視敵人,其實它比想像中你軟弱的多。作為男生,很有效的一招就是狠下心來,剃個光頭,削發明志,顯得既精神又向他人宣告「從頭做人」。

2.規律及習慣。好習慣讓人受益終生

大多數拖延的人,缺乏從小形成的規律生活的習慣。這是自製力與專注度不如他人的重要原因改變自己,凡事不為晚。慢慢形成理性的思維,首先克制貪圖安逸的一時沖動。強調「沖動是魔鬼」,一切阻礙工作計劃的小沖動都是耍流氓的小鬼。如果達不到同時處理多種事情的層次,不妨寫下來,先做好計劃再有條理的完成。時間夠的話,寫日記是一件特別容易養成習慣的方式。將每日所完成的事項記錄下來,最好打分,方便與其他日期對比。拖延症一犯,看看日記,發現自己原來每天都過的很充實,今天也必須堅持下去。時間不夠的話,強烈建議每周至少寫一次周記。拖延症不止存在於工作及學習中,全面擊垮它才是王道。從明天開始,養成吃早飯和晚上鍛煉的習慣。任何一個良好行為,持續堅持一周,習慣就會形成。只要有一個好習慣,面對拖延症的自信心就會爆棚。

3.心理暗示。將重要性上綱上線,永遠不要把拖延症看做一件小事,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但前提就是不能拖延。花無重開日,人無再造時。每一次拖延不僅僅損失的是時間。更重要的是多少靈感,多少想法,多少能夠改變世界的觀點被拖延所扼殺。拖延症簡直是阻止人類歷史車輪前進的巨大泥潭。曾經頭腦中冒出多少想法,多少次想大幹一場的沖動,多少次熱血沸騰的時刻被拖延所擊敗?忘卻與擱置並不是所謂的從長計議,不是成熟,不是現實。別找借口,你只是被拖延打倒了這是一個講究速度與效率的世界。不拖延,不一定會成功。但拖延,註定會失敗。

4.與朋友一起。

一個同樣拖延的人不適合作為你的戰友,如果他沒有一顆想改變的心的話。可能你把拖延這個敵人看的異常殘暴,那不妨找找志同道合的人,要吃早飯,不妨找一個有同樣打算的飯友,每天聯系著吃早飯。當然,找到想克服拖延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找同樣計劃戰勝拖延的人,也就是在看這篇文章的眾位。豆瓣不乏意志力強,目標遠大的牛人,也同樣有和自己情況相同的患者。大家互相勉勵,豆瓣上的拖延症必將絕跡

不管你看了多少有關拖延的文章,聽過再多的成功案例。想到而不去做,說明你此刻就開始拖延了,這將永不能戰勝它。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