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送禮儀的輕重
1、送禮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凡事都有原則,太過與不及都不好,送禮也不例外,更得注意送禮的原則。把握好原則,就不至於有失分寸,觸犯禁忌,引起別人的誤會。
一、恰如其分原則
過輕或過重的禮物,都不能令受禮人高興又安心地收下。一般而言,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地接受為原則。
有時禮物太輕了意義不大,親朋好友有可能誤以為你小氣或瞧不起他。有時禮物也忌太貴重,除非對方是愛佔便宜的人,一般人可能會婉言謝絕。因為這樣重的人情,收禮人日後不好還禮。還輕了,怕你不高興;照著你送的價值還,有可能會加大他的支出負擔。本來你的禮物是為了促進雙方的感情交流,反而給對方增添了不少煩惱。禮物輕重在送禮前要拿捏准,做到恰如其分。
二、間隔適宜原則
送禮是一項感情投資,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往往是系列的。因此,送禮的時間間隔很有講究,過於頻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長時間不給對方送禮,即使是親朋好友,也難免會覺得你人情淡漠。一方面,如果你頻頻登門送禮,或許是因為你重情義;另一方面,禮尚往來,人家要還禮的話,過於頻繁會加重他的經濟負擔。如果你登門過於頻繁,不妨先電話問候,或用一種不出面的方式,比如網上購物,將小禮品直接送到他家,省力又時尚。總之,掌握好合適的時間送上你的禮品,既可培養感情,又能達到目的。
三、風俗禁忌原則
送禮前要對受禮人的身份、愛好、禁忌等有所了解,以免禮不得當,使雙方感到尷尬。例如,給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最好不要送盆栽以及濃香的花。送盆栽,在有人看來,可能意味著「根留醫院」,以免病人誤會為久病成根。也不要送有花粉及有濃厚香味的花,像風信子、玫瑰、百合等都有頗濃的香味,不太適合送給病人。香味很濃的花對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顏色太濃艷的花,會刺激病人的神經,激發煩躁情緒。如果病人喜歡有香氣的花,可以送他蘭花、鬱金香等有淡淡香氣的花。像百合花,要小心剪除花蕊,以免花粉散落,引起病人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認為不吉利。看望病人宜選送香石竹、月季花、水仙花、蘭花等,配以文竹、滿天星或石松,以祝願病人早日康復。
此外,要尊重對方的民族習慣。
送禮時,請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
四、注重意義原則
就禮物本身而言,其價值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而在於它所體現的意義。任何禮物都體現著送禮者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敬賀,或尊重、或愛戀等等。所以,根據你想表達的心意選擇你的禮品,會讓對方充分體會到你的情義,倍感珍惜。比如,給朋友送一幅他喜愛的字畫,會讓他對你另眼相看;給母親買一件暖和的羊毛衫,她會誇你孝順;給心上人送一串別致的手鏈,她會認為你有品位……這樣符合對方興趣愛好的禮品,更能打動對方的心。
因此,選擇禮物時要考慮它的意義,力求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五、尊重受禮人原則
所送的禮品是雙向的,不能只以送禮者的意志為轉移,也不能以自己的喜好而嫌棄對方所送的禮品。只要雙方能將心比心,多為對方想一想,就不會犯太大的錯誤了。
選擇你自己也希望接受的禮品。如果你送的禮品連自己都不喜歡,人家怎麼會喜歡呢?從收禮的一方考慮,不要把收到的過時禮品再轉送給別人,或索性丟棄它,因為送禮的人通常都會留意你有沒有使用他所送的禮品。
如果你比較富有,送禮給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出手太過於闊綽,以免使對方無所適從,有時會引起不必要的尷尬,得到相反效果。而送一些富有心思的禮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若是買來的禮品,送禮時要記得把禮品上的價格標簽拿掉。把標簽留在禮品上,禮品就變成只能傳遞兩個信息:一個是「我們的情誼值多少錢」;另一個是「看著吧!下次得給我回送同樣價格的禮品」。而這些信息可以把所有送禮的情分都打得稀里嘩啦!此外,不論禮品本身價值如何,最好還是要用包裝紙包裝起來。有時注意這細微的地方更能顯示出送禮者的心意。
此外,還要考慮到接受禮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應用得上你選的禮品。比如,朋友喬遷之喜,你准備送他一幅大大的裝飾畫,首先應考慮:他家裡擺得下這么大幅的畫嗎?
2、給領導送禮有什麼講究嗎?
送禮,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送禮送得恰當的話,會收到非常好的成效,它不僅讓受禮人接受得輕松、愉快,而且送禮者自己也會很開心。挑選稱心如意的禮物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大家都知道送禮是門技術活,特別是給領導送禮,沒有把握好尺度,很多時候還會引起一些誤會。
我們要講的重點是:如何把禮物送到對方的心坎里
這些年,每逢過年過節的,我也會經常受到來自學生的禮物,來自粉絲們的禮物。有的真的很用心,而有的,我只能呵呵了。既然我們講的是,如何把禮物送到對方心坎里,所以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你送禮的動機是什麼?第二,選擇什麼樣的禮物才能送到對方心坎里!
我先講一個故事吧:宋成前年畢業後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他一路過關斬將順利進入某機關工作。剛從象牙塔走出的傲氣和銳氣讓他吃了不少苦頭,不僅工作上常出現小差錯,而且同事之間的關系處得也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宋成所在科室的主任仍然對他和顏悅色,照舊把一些較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做。幾個月後,宋成適應了環境,工作得心應手,成績直線上升,曾經想看他笑話的同事也不禁刮目相看。宋成一直想對主任表達一下謝意,可是又怕請吃飯、送禮品被同事知道後說閑話,直到現在也沒拿定主意該怎麼辦。其實像宋成這樣的年輕人有很多,根據網路上一項調查顯示,想趁過年送禮給上司的職員有16人,佔到四成,其中像宋成這樣只是為了表達謝意的人有3個,佔到19%。這些人送禮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感謝一年來,上司對自己的關照。送禮目的調查的數據顯示,最強烈的目的是和上司加深感情,這類人有6個,比例為37%;其次就是想討好上司的,這類人有4個,比例為25%。
討好和加深感情本質的區別是,一個為了短期的索取,另一個是為了長遠的並肩作戰。
此外,還有3個人送禮有明顯的交換意圖,有事相求,上司是最害怕收這類禮物的。其實,大部分上司都不願意接受員工的禮物,尤其是較為貴重的禮物,真正把你當做朋友的上司是不會因為你的送禮多少,考慮給你的升職空間,如果遇上這樣的老闆,那就有「賄賂」之嫌疑,還不如趁早遠離,一旦出事,可能你也就會受到牽連。而如果你有私心,目的性太強,你這樣領導也不敢和你相處,覺得你太有心機了。
3、什麼是饋贈禮儀的基本原則
人們相互饋贈抄禮物,是人類社會生襲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內容。中國人一向崇尚禮尚往來。《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饋贈,是與其他一系列禮儀活動一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通過禮品我們可以激勵他人、教育他人,可以顯示情趣和修養、表達友善和愛心,也可以擴大個人的影響。當然,送的禮物也可以是無形之物,比如教人一種技術、贈良言警語,因此才有「贈人魚,不如贈人以漁」、「贈人千金不如贈人美言」之說。
4、送禮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送禮是一門藝術,踏有其約定俗成的規矩。送給誰、送什麼、怎麼送都很有奧妙,絕不能瞎送、胡送、濫送。根據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我們應注意下述幾個原則。
禮物輕重得當一般講,禮物太輕,又意義不大,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尤其是對關系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禮物太貴重,又會使接受禮物的人有受賄之嫌,特別是對地位、職位比自己高的人,更應注意。除了某些愛佔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謝絕,或即使收下,也會付錢,要不就日後必定設法還禮,這樣豈不是強迫人家消費嗎?如果受禮人家中不甚寬裕,無異於給人出難題。如果對方拒收,你錢已花出,留著無用,只徒增許多煩惱,落個花錢找病,實在冤枉。所以說,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爭取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多花錢辦好事。
了解風俗禁忌送禮前應了解受禮人的身份、愛好、民族習慣,免得送禮送出麻煩來。
有個人去醫院看望病人,帶去一袋蘋果以示慰問,哪知引出了麻煩。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話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送去蘋果豈不是咒人病故。
由於送禮人不了解情況,弄得不歡而散。鑒於此,送禮時一定要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
例如,別人結婚時,不要送鍾,因為鍾與終諧音,讓人覺得不吉利;對文化素養高的知識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腳的書畫就很沒趣;給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送去有豬的形象做裝飾圖案的禮品,可能會讓人轟出來。
給義大利人送菊花,給日本人送荷花,給法國人送核桃,都會引起外賓的反感。
禮物要有意義禮物是感情的載體,任何禮物都表示送禮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祝賀、或孝敬、或憐愛、或愛情等等。
所以,你選擇的禮物必須與你的心意相符,並使受禮者覺得你的禮物非同尋常,備感珍貴。
實際上,最好的禮物是那些根據對方興趣愛好選擇的、富有意義或耐人尋味的小禮物。
比如,我們為住院的朋友送一束鮮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遠方的同窗寄一冊母校的照片,定能喚起他對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給愛好文學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為心上人送去一條漂亮的紗巾,她會含情脈脈地依偎在你的懷中……
送禮間隔適宜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過頻過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送禮者可能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經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為這樣大方,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如果受禮者是愛佔小便宜的人,他當面會說你好話,背後說不定會妒忌你的大手大腳,說你壞話。正派的人,雖不會說什麼,但卻可能會懷疑你這樣大方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而不再與你深交。
另外,禮尚往來,人家必然還情於你,這在無形中也增加了人家的經濟負擔。一般來說,以選擇重要節日、喜慶壽誕送禮為宜,送禮的既不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收著也心安理得,兩全其美。
就禮物的質量而言,它的價值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而是以禮物本身的意義來體現的。
因此,選擇禮物時要考慮到它的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5、商務送禮講的禮儀原則
商務送禮講的禮儀原則
商務送禮既然是一門藝術,自有其約定俗成的規矩,送給誰、送什麼、怎麼送都很有奧妙,絕不能瞎送、胡送、濫送。根據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送禮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應該注意什麼原則呢?下文是我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1、禮物輕重得當
一般講,禮物太輕,又意義不大,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尤其是對關系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禮太輕而想求別人辦的事難度較大,成功的可能幾乎為零。但是,禮物太貴重,又會使接受禮物的人有受x之嫌,特別是對上級、同事更應注意。除了某些愛佔便宜又膽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謝絕,或即使收下,也會付錢,要不就日後必定設法還禮,這樣豈不是強迫人家消費嗎?如果對方拒收,你錢已花出,留著無用,便會生出許多煩惱,就像平常人們常說的:「花錢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爭取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多花錢辦好事。
2、送禮間隔適宜
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過頻過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送禮者可能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時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為這樣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因為你以這樣的頻率送禮目的性太強。另外,禮尚往來,人家還必須還情於你。一般來說,以選擇重要節日、喜慶、壽誕送禮為宜,送禮的既不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收著也心安理得,兩全其美。
3、了解風俗禁忌
送禮前應了解受禮人的身份、愛好、民族習慣,免得送禮送出麻煩來。有個人去醫院看望病人,帶去一袋蘋果以示慰問,哪知引出了麻煩,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送去蘋果豈不是咒人家病故,由於送禮人不了解情況,弄得不歡而散。鑒於此,送禮時,一定要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鍾,因為「鍾」與「終」諧音,讓人覺得不吉利;對文化素養高的知識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腳的書畫就很沒趣;給伊斯蘭教徒送去有豬的形象作裝飾圖案的禮品,可能會讓人轟出來。
4、禮品要有意義
禮物是感情的'載體。任何禮物都表示送禮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求人、或聯絡感情等等。所以,你選擇的禮品必須與你的心意相符,並使受禮者覺得你的禮物非同尋常,倍感珍貴。實際上,最好的禮品應該是根據對方興趣愛好選擇的,富有意義、耐人尋味、品質不凡卻不顯山露水的禮品。因此,選擇禮物時要考慮它的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6、贈送禮品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送禮品的對象是誰
二、送禮品的場合情況
三、了解對方的基本喜好,送對味的禮品
四、選擇有創意有個性的禮品,最好是定製,能夠看出你的用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