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感謝
1、「三星堆」沖上熱搜,現場的考古是怎樣進行的?
現場的考古是一個精細化和現代化的考古過程,之所以我們選擇在現在的時間節點進行挖掘,就是因為我們已經達到了足夠強的考古水平。
文物的考古工作並不是簡單的挖掘工作,更不是把這些文物取出來就可以了,因為我們既要考慮到文物的挖掘,又要考慮到文物的保護,不能把文物挖出來以後就把文物破壞了,文物本身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在這個前提之下,以前我們始終沒有對三星堆進行考察,包括我們經常提到的秦始皇的皇陵,我們也沒有進行挖掘,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還沒有達到足夠的水平,生怕傷害到了文物。
三星堆成為了熱搜話題。
有些人可能意識不到三星堆為什麼可以成為熱搜話題,認為三星堆不就是一個文物的挖掘過程嗎?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三星堆遺址是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境內的延續時間最久、並且范圍最大的文物遺址,這個遺跡很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文化歷史,研究三星堆就是在研究我們的起源問題。
現場的考古過程充滿了科技感和有序感。
我覺得用這兩個詞特別貼切,因為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科學技術水平,也有了足夠的考古挖掘能力,在這樣的時間來挖掘三星堆是非常合適的。現場的挖掘工作科學有序,考古人員和志願者的配合也非常默契,感謝他們的辛苦付出。
我們很快就能看到三星堆的文物。
之前我看過一個新聞,如果我們想親眼目睹三星堆的文物的話,可能最早在5月18號以後就可以看到了,因為文物在出土以後需要進行維護和保養工作,這個工作可能會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在此以後,小夥伴們就可以親眼目睹三星堆文物的風采和絕美了!
2、三星堆又又又熱搜了!你知道人們這次議論的是什麼嗎?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星堆周邊發現重大遺址—聯合遺址,這個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瓷器和石器。三星堆4期的陶豬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圓圓的臉上兩只小小的眼睛和大大的鼻孔,彎彎的嘴角還泛著笑意。此外,還有此次出土3000多年前的龍和鳳。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在三星堆周邊發現的重要遺址—聯合遺址,這個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瓷器和石器,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隻三星堆的陶豬和3000多年前的龍和鳳。
一、三星堆瓷器陶豬撞臉《憤怒的小鳥》
這只陶豬仔細一看,撞臉了《憤怒的小鳥》里反派綠豬,出土的3200年前的陶豬撞臉了《憤怒的小鳥》里的綠豬,真的是萬萬沒有想到啊,有的網友開玩笑表示:《憤怒的小鳥》抄襲實錘了,三星堆與《憤怒的小鳥》,這是什麼夢幻聯動?
還有網友特意@了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博物館,詢問堆主:這豬是認真的嗎?後者直接回答:真。隨後三星堆里的豬迅速地沖上了微博熱搜。



這一次的三星堆周邊考古發掘的意義重大,專家認為,涵蓋了近5000年來連續不斷的區域發展史,也拉開了對三星堆周邊區域研究的序幕。
三星堆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3、匠人用大米做出三星堆黃金面具,如何評價這一作品?
我覺得這一件作品是融合了古代跟現代地方性文化的精品作品。米塑是浙江溫州獨有的傳統民俗工藝。因為米塑是一種傳統食品製造的工藝,它製造出來的東西是可以食用的。所以就有這一個限時性的要求,如果你不及時的去處理這些材料,他們就會變質影響作品質量。所以在進行這項工藝時,所生產的匠人必須集中注意力,精神力還有加快手上的動作,才能保證一件完美的作品誕生。這是一件極耗費人力的過程。下面幾個觀點是我對匠人用大米造出黃金面具的評價:
這是一件充滿現代地方性文化的獨特作品。米塑又稱粉塑,是南方的麵食加工工藝,與北方的“麵塑”一道稱為食品塑作工藝的雙絕。這項工藝充滿了南方的文化特色。 在這個工藝過程中講究精細,輕巧就像我們南方人一樣,做事要仔細。生活要有儀式感。米塑和黃金面具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將這兩只結合起來就得到了一個新的面點造型那就是米塑的黃金面具,這是一件獨一無二的精品作品。關於匠人用大米做出三星堆黃金面具,大家還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4、成都三星堆游記,450字左右(小學作文)
今天,我來到成都的古代遺址之一——三星堆。在那裡我可真是大開眼界:有一排排戴著金面罩的人臉面具;有一棵大約三、四米高的通天神樹;有掛滿銅錢的搖錢樹;還有一個個形狀各異的酒壺……
三星堆是因為發掘時挖了三個滿是寶貝的土堆,所以叫做三星堆。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認識了三星堆的四大法寶。
第一個法寶是金杖。金杖有一米多長,是古代的高等人物所有的,它不但很長,而且很細,在杖的外麵包了一層金箔,金箔很薄,一動就容易損壞。不過金杖不是很直,有的地方已經彎曲,可還是很壯觀的。
第二個法寶是通天神樹。因為樹很高,製作不方便,難度很大,古人使用擰管子的原理,先分段製作,後進行拼裝。仔細觀看這棵神樹,它的造型圖案,是由古人想像的龍、鳥所構成,十分精美。
第三件法寶是青銅做的人。它雙握著空心拳,伸在胸前,然而這兩只手是有一段距離,錯位伸出去的,樣子很像一個巫師,大家猜測它當時一定是握著金杖或象牙什麼的。讓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銅人居然身高有二米,真讓人不可思議。
第四件法寶是一個青銅人臉面具,不過這個人臉很是奇怪:臉是寬寬的;眼睛是突出來的、有十厘米長;耳朵大大的,是長方形的;嘴長長的,但它是凹進去的;頭上還有一個「F」形狀的裝飾物,而這個裝飾物與臉一樣長。
還有好多出土的文物同樣也很引人注目,我就不一一列舉說明了。
游覽完三星堆,我不禁由衷地贊嘆,這里真是神奇呀!但我也不禁疑惑,前人是如何製造出如此精美的物件的呢?——我為我的先人們而驕傲。
5、三星堆的資料
三星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長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遺跡現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為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三星堆共分四期,一期為寶墩文化,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四期為十二橋文化,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稀世之珍。
遺址之最
三星堆創造和打破了許多的世界紀錄,其中多項紀錄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84公分,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鳥,樹側有一龍緣樹逶迤而下。具推斷可能為古神話傳說中扶桑樹。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長142公分,直徑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劃的人頭、魚鳥紋飾。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公分,兩耳間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星堆
6、三星堆博物館見聞(第一館)
最近,中央電視台新聞連續報道了考古學家們在三星堆遺址新發現古文物的消息。
恰在9月初的一天下午,我們到了四川省廣漢市。本打算參觀三星堆遺址,可顯示遺址暫停開放,故改到三星堆博物館參觀。
我們從下午3點50分入館到下午6點才出館(感謝展館人員耐心等候我們半小時)。回家後上網查詢三星堆博物館的資料介紹,才發現遺漏了館內一些內容或展品,可能是我沒有看到,或者是展覽項目有調整,也是一個遺憾。
由於學識淺、見聞少,事前沒准備,事後查找資料不足,文中所述可能有錯誤,請以博物館史料為准。
下面,將我在三星堆博物館所見部分文物展品的圖片和文字與大家分享。
三星堆博物館(Sanxingi Museum)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是中國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博物館於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開放。三星堆博物館館區佔地面積約530畝,第一展館面積4200平方米,第二展館面積7000平方米,遊客接待中心建築總面積2600平方米。
館內的出土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博物館外景
廣場上巨大的文物雕像
展覽之前言
館內的聲光影像
展廳一瞥
按照三星堆《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陳列》導講詞, 博物館分兩大部分:
第一展館 三星伴月——燦爛的古蜀文明
第一單元 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滄桑史
在北達漢水流域,東至荊江地區,西南迄大渡河,金沙江及今貴州北部一帶,分布著許多蜀文化的遺址和遺跡,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是成都平原。三星堆遺址位於蜀文化圈的中心區域,三四千年前是古蜀文化的中心(摘自導講詞)。
三星堆文化從距今5000年到2800年,延續了2000多年。從考古地層學和類型學上看,三星堆文化分為四期。 三星堆遺址四期文化是早蜀文化由盛轉衰時期,大致相當於商末周初,距今3200~2800年左右(摘自導講詞)。
遺址開採的影像圖
第二單元 物華天府——三星堆的農業與商貿
古蜀文明的兼容並蓄 大量的考古資料證明早在三、四千年前蜀地與周邊地區甚至更遠的地方就有了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據考證,先秦時期就已經開通了以成都平原為起點,連接古代中國與南亞、中亞、西亞以及東南亞的 「南方絲綢之路」。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古代蜀人在崎嶇的山道上究竟走了多久,但是我們能體會到的是古蜀人堅忍不拔的精神與毅力。正是這種精神與毅力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蜀文明,也打開了中國通往世界的窗口(摘自導講詞)。
第三單元 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
從展出的陶器可見,三星堆古蜀國的制陶業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
陶紋飾 運用施陶衣的方法裝飾器表,其紋飾特點是粗陶較繁縟,細陶較單純
陶冠飾
三星堆出土了數量巨大的小平底和尖底的罐、缽、杯、盞等,它們是蜀地陶器的典型器物。這種尖底器,底部小到呈圓錐狀,根本放不穩,遺址中出土了一種類似器座的器物,估計是和尖底器搭配使用的(摘自導講詞)。
陶三足炊器 可能是古人蒸煮食物的器具,三足呈鼎立之勢,足下可以生火加溫,三足均為中空,與口部相通,容水量很大,寬大的盤面可以用於盛水或放置食物,其碩大的形體及獨特的造型非常罕見(摘自導講詞)。
陶盉 一般認為它是溫酒器,大多高三四十厘米。陶盉下部的三隻中空袋狀足既可以加大陶盉容量,又可生火加溫,設計極為合理。在遺址的一個土坑中,曾發現一件陶盉與20多件瓶形杯放置一處,可見這些酒器是配套使用的(摘自導講詞)。
陶高領罐
陶高柄豆 上面是盤狀體,主要用於盛放食物,下部是喇叭形圈足,連接二者的是管狀的豆把,有的豆把殘長竟達70多厘米,這是席地而坐的古人們為方便生活而設計的一種很巧妙實用的生活用具(摘自導講詞)。
陶小平底罐
陶把勺 遺址中出土了數以百計的「鳥頭把勺」,勺體部分大多損壞,只剩下有鳥頭造型的「勺把」。鳥彎彎的勾喙與魚鷹極為相似。學術界認為三星堆古蜀國可能與傳說中第三代蜀王魚鳧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一大批鳥頭勺把就是非常重要的依據之一(摘自導講詞)。
陶人
第四單元 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
玉石器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自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我國的制玉業就很發達,這一時期以良渚文化玉石器為代表,至商代則以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石器最為著名,而三星堆蔚為壯觀的玉石器群,又把人們的眼光吸引到神秘的三星堆古蜀國。
古人認為「美石為玉」,這是出自遺址北面鴨子河的石料,是古人用來製作玉石器的原料。三星堆玉石器的石料大部分來自四川茂縣、汶川至都江堰一帶。
三星堆成組成套精美絕倫的玉石器充分說明了能工巧匠們高超的技藝、極大的耐心與毅力,商代古蜀國已經擁有一定規模的玉石器加工作坊(摘自導講詞)。
玉磨石
玉鑿、玉斧
玉鐲、玉簪、玉串珠、琥珀墜飾
玉琮
玉石器在中國古代廣泛用於祭神祇、拜天地。三星堆的玉石器大多是具有濃厚宗教祭祀色彩的禮儀用品。
遺址中出土大量加工精細的工具和兵器,包括矛、斤、斧、刀、劍等器物也同樣不具備實用價值,出土時刃部犀利如新,並多出於祭祀坑中,應該也作為禮器。禮儀化的玉石兵器、工具是三星堆玉石文化的重要特徵(摘自導講詞)。
玉矛、石矛
在三星堆玉石禮器當中,以戈和璋的數量最多。「戈」本是一種兵器,但這些用玉石製作的戈,加工精細,器身極薄,不具備殺傷力,出土時刃部完整如新,沒有使用過的痕跡,應該是用於儀仗的器物,在宗教儀式或表演活動中可以壯大聲勢,同時在祭祀祖先、吁請神靈降臨的活動中用於驅邪鎮魔(摘自導講詞)。
玉戈
玉璋 「璋」是三星堆最有特色、數量最多的一種玉石器,三星堆的玉璋分為邊璋和牙璋,前端分牙開叉的稱為牙璋,斜邊平口的稱為邊璋(摘自導講詞)。
7、蘇州博物館展覽參觀:三星堆青銅文化展 觀後感 600—700字左右。謝謝拉。。。。
蜀水巴山,鍾靈毓秀。以成都平原為重心的巴蜀地區,是長江上游古代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曾經許多年,古蜀邈遠厚重的歷史卻為神話傳說的恢誕譎怪之詞和方誌筆記的只言片語所遮蔽,無怪乎唐代詩人李白亦發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的喟嘆。千載滄桑,風濤滌盪,神秘古蜀史猶玉壘雲障,令人難辨玄黃。
半個多世紀以來,為廓清古蜀史迷霧,幾代考古學人堅持不懈地探索工作,終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公元1986年夏三星堆遺址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相繼發現,公元2001年春成都金沙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使沉睡數千年的地下蜀史掀開了神秘的面紗,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震驚中外,被譽為20世紀與新世紀開篇的中國考古最為重大之發現。兩者是相距僅38公里的大型都城遺址,其興廢年代前後緊密銜接,系古蜀先民前後建立的古代蜀國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眾多的實物例證再現了輝煌璀璨的古蜀文明,深刻抉示出古代巴蜀具有悠久的始源、獨特的文化模式和文化類型,使自古以來真偽莫辨的古蜀史傳說成為信史,雄辯地證明了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三星堆文物與金沙文物填補了中華文化演進序列中的缺環,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文物大系中,其聲名早已蜚聲世界。其出土的青銅器、金器、玉石器、陶石器、卜甲、象牙……品類賅備而內涵深邃、風格特異,譜寫下古蜀歷史最為雄渾壯美的詩篇,從各個側面向人們展現出一個文華斑斕無限精彩的古蜀社會。其價值及認識意義遠遠超越了地域限制,成為研究中華文明與人類早期文明發展演進最可寶貴的實例之一。
8、三星堆金面具開口唱歌,你如何評價此創意?
最近都是被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之類的新聞刷屏了,用現在年輕人的網路用詞來說,炸街了、帥呆了、酷斃了。我覺得這個創意非常好。剛好昨天和家人在看新聞聯播,看到了這一幕。新聞聯播中青銅大立人生動形象的介紹著自己,看起來異常的可愛。也讓我們這些對文物不怎麼“感冒”的人,頓時對文物感興趣起來了呀。現實中,像我們這種對文物不了解,也無從了解,無從下手的人真的太多了,我們想了解,想去探索。但是不知道從何去,以往新聞聯播,那些較為專業的解說。對於我們這種沒這么接觸的過人來說。簡直就是像聽聽書,更不要說去了解。
但就讓文物自己介紹自己,開口唱歌。光是想一想感覺就比較“平易近人”生動有趣了。就像新聞聯播播的那一段青銅大立人的自我介紹,通俗易懂,還不會覺得枯燥無味。反而對文物、文物發掘這些等等都起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也逐漸開始了解到了文物工作人員的辛苦。這項工作的偉大,艱辛。說實話,近段時間三星堆文物發掘爆火,生活中到處都是關於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報道。一開始我是真的不太了解,只是默默的為國家感動高興。其他的我再也沒有什麼印象了。你要我來了解那些文物什麼特徵,出土代表著什麼。真的實在是不太能體驗那種感受。就是通過那一篇新聞聯播,青銅大立人動漫式的自我介紹。我才發現文物是這么有趣且讓人自豪的事情。
背後的工作人員是多麼的艱辛。為了我國文物史上做出的偉大奉獻是一兩句話道不清的。最後,由衷的感謝這些幕後工作者,為中國文學史作出的傑出貢獻!!!
9、三星堆觀後感作文怎麼寫
記得第一次去參觀三星堆遺址公園的時候就被這些千姿百態的有些類似外星人的人形造像就深深吸引了,覺得古代的文明非常細膩和神奇並且充滿想像力。
在中國美術史的課上又一次見到了這些造像,看到了三星堆文明的發展史,可以說三星堆文明是我國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自20世紀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學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考古發掘和專題研究,發現了城牆遺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遺址及文物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三星堆遺址內存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龍山時代至夏代遺址群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稱「寶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廢棄古城時期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橋文化」。
在三星堆遺址中,青銅文明占據了主導的地位,這些古蜀國的人形造像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在眾多的青銅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順風耳」造型,它們不僅體型龐大,而且眼球明顯突出眼眶,雙耳更是極盡誇張,長大似獸耳,大嘴也咧到了耳根,讓我體會到一種難以形容的驚訝和奇異。這些奇奇怪怪造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這些神秘的群體似乎在向我們展示著當年的神秘的故事。另外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稱得上是一件絕無僅有極其奇妙的器物。青銅神樹分為3層,樹枝上共棲息著9隻神鳥,顯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寫照,有兩顆大銅樹體量巨大,尤其是一號大銅樹上還有龍盤繞,它們應當不是普通的樹木,而是具有某種神性的神樹,也給學者留下了無盡的謎題,讓人們在歷史與古籍中尋找。
我覺得之所以三星堆文明能夠引起國內乃至國外的巨大反響,是古蜀文明帶給大家的恢詭浪漫,以及他蘊含的神秘的需要學者不斷去探尋的文化淵源,揭示了當時古蜀文明的另一面。也讓我充滿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