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把什麼插門上

端午節把什麼插門上

發布時間: 2023-04-27 12:15:57

1、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在門上插柳枝

端午節插柳枝是我們的民間傳統風俗,主要有預報天氣、辟邪、驅蟲等用途,還有一種說法是是柳枝可以用來迎燕,迎接春天的到來。

1、預報天氣。柳枝對於空氣中的水汽反應很敏感,空氣中水汽大時柳枝便會嫩綠濕潤,水汽小時便乾枯發蔫,因此自古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人們在門上插上柳枝,便可根據柳枝的顏色判斷會不會下雨,方便人們生產勞作。

2、祛病解毒。在中醫看來,柳枝、柳葉、柳須、柳絮、柳花都可入葯,並且葯效各不相同,其中柳枝柳葉都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效,春暖花開,各類病毒也開始滋生,戴上柳枝對人們防止疾病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3、傳至現代,很多人認為折柳插柳會傷及柳樹,是一種陋俗,但是單從樹木的生長來說,在清明時節折幾個柳枝不會對柳樹造成任何影響,即使是砍了柳樹的主幹,也會繼續發芽生長,而且會長得更粗更直,所以有時候人們會刻意鋸掉主幹,以期得到更好的木材。

2、在我國一些地區,端午節要在門上插什麼東西來祛毒?

漢族人端午節風俗。時興於全國各地很多地域。清朝現有此俗。這一天,大家將菖蒲(或艾草葉扎在一起)應貼門戶網,也是有將菖蒲與艾草葉倚在或插在門帝的。民俗有效它來避邪。掛菖蒲,艾草這已經是南北方城鎮的風俗習慣,可在江西省,安徽省的一部分地區端午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口懸架大蒜,有的掛石榴花.

在端午,大家還把菖蒲刻錄成「小人」、「小葫蘆」等樣子,掛在少年兒童脖子上,而求好意頭。有的還要菖蒲根泡葯酒,認為喝過能健康平安。菖蒲的葉片樣子似劍,民俗異人稱作「水劍」,說它可「斬千邪」。菖蒲的身上這層避邪避害的文化藝術含意使它變成大家過端午時不可或缺的一件物件。

端午掛菖蒲的由來

每每端陽節來臨之際,寧波市的普通百姓都是會在自己家的大門口掛上一束菖蒲。傳說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一個窮書生的妻子,名字叫做青英。她不僅演講口才非常好,並且會吟詩作對。有一年,天旱災,很多月沒下一滴雨,田地荒蕪,蔓草枯萎。五月初四,明天端午和生日撞到了一起,那要怎麼讓這兩個節日熱鬧一點呢?她在家裡心神不安,就從房間內走出去。突然間,看見了屋外她阿公種的菖蒲,在烈日下翠綠翠綠,青英內心想,為何不如挖幾株菖蒲,逢年過節來充喜?他拿鋤回來,挖了幾株菖蒲,用冷水洗過,掛在門口。

她感覺這下子,門楣好像充滿了活力、喜慶,便即景生情,取下文房四寶,用大紅紙寫了一首詩,貼在大門口邊上。詩是那樣寫的:自嫌苦命嫁窮夫,明日端陽祭禮無。莫叫良辰美景錯過去,聊將冷水洗菖蒲。傍晚,書生(丈夫)回了家,看見門口旁邊妻子寫的詩,既羞愧又內疚,覺得自己沒有面再見妻子,匆忙返回。不知道離開了幾百步,仰頭看到一隻老黃牛在田坎上喂草,周邊一個身影也沒有。他想,為何不如把牛牽去賣出,弄一些錢回家了,讓妻子開心開心。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牽了牛就向前走。但是才走不上一亭路,牛主人家就追逐上去,把他把握住,帶去見知縣。

知縣問書生:「你為什麼青天白日偷牽牛?」書生萬般無奈,就把自己的妻子怎樣賢德、家世怎樣貧苦,一五一十向知縣述說。知縣聽了,不相信一個農村的女人也會寫詩,就立刻派人傳書生妻子來。青英到朝堂上,知縣問她:「家裡大門口旁的詩就是你寫的嗎?」青英趕忙下跪回應:「成年人在上,詩恰好是民女所作,不明違犯何法?」知縣摸了摸一下鬍子,思索一會兒,便對青英說:「你寫詩,無違法,只因為你老公偷牽牛,被別人捉到見縣內,你看看要怎樣被判?」青英聽後,淚如泉涌,立刻就表態發言說:「夫君明知故犯,理當重判!」知縣點了一下頭,跟她說:「婦女言之有物!縣內看著你是弱女,老公入獄,將來你需要怎樣度日?即然你能寫詩,縣內命你再做七絕一首。如成,縣內就賞你白金五十兩,讓你回家了去度日。」

青英一聽,就點點頭同意。取完墨筆列印

紙張,略加思考,現場就寫了那樣四句:奔涌黃液向東流,難洗今時滿臉羞。自笑妾身非織女星,夫君任何效牽牛?知縣看過,開懷大笑說:「你盡管並不是織女星,但縣內判你老公入獄,你夫婦二人並不是變成牛郎和織女嗎?」知縣說著,就叫人取下五十兩銀兩,叫她們二人快回家了。端午掛菖蒲,竟得好運。這事傳出後,每一年端午大門口上掛菖蒲的別人愈來愈多,之後廣為人知,就慢慢產生了一種民俗文化。

3、端午節要在門上插什麼東西來祛毒

端午節要在門上插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4、端午節要掛什麼在門上 端午節要掛在門上的是什麼

1

5、在我國一些地區,端午節要在門上插什麼東西來祛毒?

掛雄黃和艾葉來驅毒。

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所以,端午節的那天自己家門口掛艾葉是有的,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相傳,關於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在門前掛雄黃和艾葉的這一習俗,是這樣由來的。

據傳,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生前時刻心系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的疾苦。深受百姓的愛戴。後來,由於屈原遭受同僚們的誣陷和排擠,長期心中郁悶。


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他抱石投入滾滾的汨羅江中。人民得知這一消息之後,駕著輕舟在湍急的江面上到處尋找。但是,茫茫翻滾的江面上再也沒有尋得到屈原的一丁點兒的消息。為了不讓江中的魚類咬食屈原的軀體,人民急忙做出一卷卷噴香的粽子,紛紛投入江中。

為紀念屈原,從此,每年的端午節這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便傳承了下來。


據傳,在這一天里,由於家家戶戶都要做香噴噴的粽子,所以,會招來許多的鬼怪出來作亂。人們便將能夠避邪的雄黃和艾葉掛在門前,以此來避邪怯病。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民又得知:盛夏時節,將雄黃和艾葉掛在門前,既能驅蚊蟲,又能預防瘧疾的蔓延。所以,千百年來,端午節掛艾葉、雄黃便成了民間不可缺少的一種風俗。作為炎黃子孫,今天的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將先輩們流傳下來的習俗和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因為,人民大眾才永遠是歷史文化的傳載者。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