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的結尾怎麼寫6
1、端午節作文結尾
寫作思路: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想問題、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這樣的文章有了哲理,給予讀者的感受也就更加豐富了。
內容:
1、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2、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3、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4、聽說有的地方端午節這天人們要佩戴香囊,喝雄黃酒,我們這里是小孩佩戴五絲,門口插艾蒿,好像是可以降妖辟邪之類的吧。呵呵,總之每個節日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和一個值得我們去繼承的傳統吧。
5、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和雄黃酒等風俗,用這個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端午節的結尾應該怎麼寫
端午節的結尾如下:
1、我愛過端午,因為那源遠流長的歷史、豐富多彩的習俗、花樣繁多的粽子。但願歲月不會沖淡它的傳統色彩。
2、家鄉的端午節,有滋有味的端午節,讓我一想起來,就能聞到那粽子的清香,口水情不自禁要流出來了!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3、每年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粽子的歡樂場景又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皮燃猜。端午節,一個令我難忘的節日!
4、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的節日,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5、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辟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真正含義。
名字來源:
端午節「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段頃,稱「端五」也即「初五」。《說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題也」,即說端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五節」。
《燕京歲時記》:「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燃型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
3、端午節作文結尾怎麼寫
端午節作文結尾如下:
1、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因為能吃到好吃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更喜歡它的歷史內涵,每次過端午節,我總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帶、身背長劍,口中吟誦著《離騷》,行走在江湖之間的樣子,他的忠誠、堅貞,他的文采,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如果把中國的傳統節日比作一段貼著寶石的絲綢,那麼,端午節就是絲綢上面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2、晚上,是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麼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好宴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升清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的習俗之賽龍舟:
賽龍舟。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追思他。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追到洞庭湖也不見蹤跡。這也是借劃龍舟驅散江中友笑銀的魚,以免魚吃屈原的身體。
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便以劃龍舟來紀念他。龍舟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以木雕成,加以彩繪,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
4、端午節作文的結尾怎麼寫?
端午節作文的結尾,可以端午節來歷入手抒發感情,示範如下: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斗納彎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空悶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茄敗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5、寫端午節的作文的結尾該怎麼寫
寫端午節的作文結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總結全文:對全文所寫的端午節文化、習俗、食品等進行簡要總結,強調端午節的重要性和意義,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2. 表達祝福:在結尾處,可以適當表達自己對端午節的祝福,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善意和真誠。
3. 提出思考:在結尾處,可以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如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端午節文化,如何更好地利用端午節的時間,讓讀者對端午節有更深櫻告塵入的思考和認識。
以下是一個端午節作文結尾的例子:
總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節日。通過了解端午節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我們不僅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端午節文化,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文化精神。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讓我們一起品嘗粽子、賽龍舟、掛艾葉,共同感受端午節的獨特魅力。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脊禪 友租
6、端午節作文(結尾)
寫端午節的作文的時候,結尾怎麼寫才能一下子脫穎而出?
我覺得總體來說,寫作文的時候大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因為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的作文會比較真誠,而且讓讀者讀起來能夠引發共鳴,這樣的話作文的分數肯定會高,而且很多老師都會認為這是一篇非常不錯的作文,在上作文課的時候可能會給你相應的獎勵。
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大家寫作文一定要體現出自己的感情,因為端午節的時候可能要包粽子,大家在寫這個場景的時候,可以注意用一些細節描寫,比如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包粽子的時候展現出來的那種神情,以及他們那種心情的場景可以描寫一下,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得整個作文的水平都非常高,而且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因為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包粽子,這是一個共性的話題,這種話題進行描寫的話很容易觸發,人們的內心深處,很容易找到人們的共識。
所以說這種話題要進行細節描寫,除了對細節進行描寫以外,還要注重對人物活動的描寫,就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大家可能去劃龍舟,這個過程可以藉助一定的動作描寫,刻畫出每個人物在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這樣的話作文的水平就會顯得非常高興模板這樣靈活運用寫出來的作文,一下子就能讓老師感到非常的清新,而且能夠抓住讀者的眼球,所以我覺得這種寫作方式大家在寫作的時候不妨運用一下。我覺得效果肯定會非常不錯。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
7、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結尾怎麼寫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結尾寫如下:
1、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2、到了晚上,爺爺把飯上完了,爺爺從櫃子里拿來一個瓶子像是嫌橋葯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個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裡想著:這樣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麼, 端午節過去了,但它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3、過了一會兒,五六個粽子就包好了!媽媽說:「你這孩子呀,手藝進步了呀!」媽媽一邊撫摩著我的頭,一邊開始發表自己的長篇大論。我可不想聽媽媽的嘮叨呢芹虧猛,便一邊說:「粽子好了叫我!」,一邊「逃之夭夭」了,我又回到了電腦前,打起了心愛的游戲,一邊打一邊想著今天的粽子會不會很好吃呢?
4、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夏天,氣溫自然高了,不再穿棉空薯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後寒天過去溫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5、萬水千山粽是情。「粽」讓人們明白美好的東西總是被層層包裹著,若要了解美味應當自已動手褪去他的偽外衣。認真、慢咽、品嘗、回味。當未了解一個人時,有時總是一目定格,但是我們卻忽列了他的內在。
6、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8、端午節作文結尾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結尾(通用11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1吃粽子是飽了口福,而劃龍船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每到端午劃龍船的比賽可精彩了!舵手把舵,掌握方向,眾人劃槳,百舸爭流,萬船飛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那種場面真是叫人熱血沸騰!
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2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裡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裡,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3緊接著,我們又去玩了漂流,我們上了打水仗的船,剛「啟航」不久,無數個「水炮彈」便向我們「射」來,不到半分鍾,我就成了「落湯雞」!不過,沒過多久,我們又打了一場「烈戰」,這一次,我們終於贏了!快樂的時光很快過去了,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水山好像在跟我告別:「再見!再見!」我也在心底默默地與它們告別。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4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裡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紀念他。借劃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喂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5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6到了晚上,爺爺把飯上完了,爺爺從櫃子里拿來一個瓶子像是葯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個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裡想著:這樣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麼。
端午節過去了,但它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7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鍾過去了,一弔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8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獲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9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10端午節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千年的文化積淀,如今我們傳統文化日漸式微,這有待於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來強化它。總之端午節對於社會各階層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放鬆和調整的時間,這三天我們一定要玩的盡興,三天之後更加努力的學習工作。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高考結束、南非世界盃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端午節作文結尾 篇11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准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葯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9、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結尾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我的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結尾」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結尾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我國人民的一個傳統習俗。這一天,奶者早奶在做粽子,我聞了那些香噴噴的粽子,迫不及待地要親自動手。我拿出了兩片粽葉,折了一個角筒,在折好的角筒里放下一捧糯米,塞上一大塊鮮肉、蛋黃。我想,做一個粽子不怎麼難。
結果當我准備用粽葉把糯米蓋好時,糯米卻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已經蹦了出來,不聽我的指使。嚇得我手忙腳亂。奶奶看見了,急忙幫我去掉一些糯米,粽子才能包起來。接著,要給粽子扎粽繩。我認為要把粽子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便把粽孫頌子五花大綁起來。粽子終於做好了。那種喜悅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我們邊吃粽子邊看電視里的龍舟賽。龍舟樣式多種。分紅龍、黃龍、青龍、白龍數種。龍身龍腹按鱗甲模樣塗彩,色澤艷麗鮮明,圖案漂亮眩眼。不同龍舟掛著長長的不同色澤的龍須,標志突出。每隻船上鼓鑼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力爭上游。河岸兩側人頭攢動,萬眾歡騰。前來吶喊助威的觀眾,群情激昂,歡聲震天。扣人心弦的龍舟競渡,把端午節的節日氣氛推向了高潮。
端午節不僅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還能看到激烈的龍舟賽。真是美好的一天啊!
首凱雀篇二: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結尾農歷五月初五,是處處飄揚著美食香氣,彌漫著火熱氣氛的日子。每家每戶都不約而同地在門上掛上了碧綠的艾草、菖蒲,灑黃酒,驅蚊蟲,以求端午平安。
天色明朗,大地升騰著燥熱之氣。興奮的人們聚到江邊,手持用艾草葉包成的香氣撲鼻的粽子。有的是芝麻餡,而叉燒餡也是有的,都津津有味地吃著。有淺嘗輒止,而後慢慢品味的,也有大口狼吞虎咽的……總之,每個人臉上都全不無滿足之意。
鼓吹擂響,江上早已千帆競發。人們個個聚精會神,生怕是有錯過了什麼精彩的一幕。用楠木板精製而成的龍舟上,早已有十幾個壯漢在上亟待著。只聽得發令槍一聲巨響,龍舟應聲而出。也顧不得欣賞兩岸屏風,人們全都將目光聚集在了那形如巨龍的龍舟上。水花四濺,巨龍騰飛,場面甚是壯觀,令人嘖嘖稱奇。沖線之時,全場高呼,場面之壯闊,氣勢之磅礴,是你說不出也想像不到的,已禁不住嘆服了。
端午時節,還為的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楚國被攻破後,他可是帶著滿腔的熱血和濃濃的亡國之恨,毅然投入了滔滔不絕的汨羅江中。「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這句千古絕唱,屈原所作《離騷》之意,又怎能不讓我們悲之泣之呢?
端午,現早已不是一個節日,一種習俗,祭拜屈原之際,或是藉由這來讓文人墨客們揮毫的日子。其實啊,端午節的這種精神早已深入我們心中。就像那熱熱騰騰剛出來的粽子一樣,那種撲鼻的香氣,早早便沁入心田,縈繞在口耳之間,代代相承了。
篇三: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結尾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
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鍾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篇四: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結尾6月18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跟媽媽去上山踏青。
剛一上山,我就被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蒼青色的群山,一座疊著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邊無盡伸到遙遠的天邊。還有黃燦燦、紅艷艷的小花從草里冒出來,在山坡上一簇簇噴放。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紅艷艷的太陽射在山尖上,把山頂的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人們拿出准備好的毛巾,開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面部,傳說端午這一天,當太陽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臉可以除災袪百病。
踏青結束,人們手裡都拿著新鮮的艾蒿,在傳說中,把艾蒿掛在門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進入家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粽子,自然很高興,但我又想到了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為了紀念他,發明了粽子這種食品。
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我只好等候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可以繼續上山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