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叉桃枝什麼意思啊
1、端午節為什麼要插桃樹枝?拜託了各位 謝謝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 ,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 . 懸艾葉和菖蒲: 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兩者皆可入中葯 .艾葉可制灸條,是傳統中醫針灸療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症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葯 .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 ,疫病增多 .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實, 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 .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葯用效能就更為直接 .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 .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 .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 .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 ,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 .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來泡酒 . 寫符念咒: 中國古代將五有視為 "惡月 ",所以端午驅鬼在民間非常盛行 .驅鬼的方法有許多,常見的一種,是在節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樹枝 .當時,人們認為桃木能避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前、窗上,以達驅崇的作用 .另一種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當時,掛驅鬼符也有一些嚴格的儀式 .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 .較為通行的符咒有:" 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 "之類 .另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 .節日一早,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 "王 "字 .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驅鬼逐邪的迷信風俗逐漸減少,但在偏僻農村則尚未絕跡 .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 .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 .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 ,用梅紅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 . 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 .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 .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 .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 飲雄黃酒: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 "五黃 "的食俗 . "五黃 "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 .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 .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 賽龍舟: 靠近江河的地方,則在端午舉行龍舟競渡
2、端午節門口放艾葉,桃枝,看門候有什麼用意?
古人插艾是認為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當然,以前的傳染病病被認為是風邪作怪,並不是病毒學意義上的防病。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3、清明節插柳,端午節插艾,還有人大門上插桃枝,古人為何這么做?
這主要跟端午節的來歷習俗有關,五月端午也被人們常常稱為午月端午,在五月夏季天氣燥熱,瘟疫盛行。將桃枝插在大門口就是為了鎮邪,希望家裡面的人不要有人生病,家宅安寧。
而且桃樹會開花,到了春天,遍地十里桃花,不僅非常美觀讓人賞心悅目起到了一定的裝飾作用,也表現了對家庭的美好祝願。
農歷的五月一直都被古人稱為毒月,因為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不僅太陽火氣重,田地可能會乾枯。毒蛇猛獸都比較活躍,瘟疫也傳染的快。而且不僅是端午,在整個農歷的五月總共只有八個的毒日和惡日,因此,在這個被稱為毒日的午月,人們就用艾草用來針灸,內服去火,艾草又稱艾高,是生長多年的草本植物,葉子有一股香氣,可以入葯,平時喝的話也比較清熱去火,現在我們經常用到艾草顆粒兌水喝。而桃木是屬於五木之精。經常看僵屍片的時候,道士都會拿一把桃木劍拿一個正邪,斬妖除魔,所以說,在端午這一天,插上艾葉愛之或插上桃木桃汁或者喝雄黃酒,都是為了能夠驅鬼辟邪,祈求鎮宅安神的作用。
而且一直都知道在古代的詩詞裡面有數一直都代表著離別的意思,代表對自己故去的親人,朋友,或者說是馬上要要分別的親朋好友都用柳枝來表達自己的依依相別,然而清明節本就是為了懷念曾經逝去的人,所以說古人在清明節這一天插上柳樹也僅僅是代表自己對故人的思念。
4、端午節插桃枝有時間規定嗎
沒有。
1、端午節又稱五月節,一般都是在初一插桃枝和艾蒿,沒有時間規定。
2、端午節插桃枝寓意驅邪保全家平安。
3、切不可封建迷信。
5、我租的房子樓下那個阿婆在門上掛了一大串桃枝啥意思啊!
不要大驚小怪。端午節臨近,按照傳統習俗,人們認為桃木能避邪,紛紛折桃樹枝回家插在門前、窗上。可以在初一那天插,也可以初五那天插。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
6、插艾葉和桃枝的風俗由來
1、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就拿插艾葉來說,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具有相應的典故,聽起來很有趣。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歷來就有插艾葉的習俗。這是因為端午前後,艾葉長勢正盛,新鮮艾葉散發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
古時候,湘潭出了一個很能乾的人,姓趙名申喬,人們都叫他「趙撫院」。他爹八十歲那年生下了他。申喬五歲讀書,非常聰明,四書五經過目不忘,十八歲中舉,當了湖南巡撫。
找巡撫上任後,清正廉明,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一年,長沙市嶽麓山的一個山洞裡,出了一條大蟒蛇,這條蟒蛇經常變化為一個老和尚,到長沙市街上化緣,逢人便說:「嶽麓山上搭了一座天橋,凡間人要想成仙,就可以從橋上走到天堂。」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結果天堂沒上成,卻進了大蟒蛇的肚子。原來這天橋就是大蟒蛇伸出來的舌頭,人們從蛇舌頭走進它的嘴裡,許多人被它吃了。
趙撫院決心為民除害。他日思夜想,卻苦無良策。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老叫花子走來對他說:「你想除掉大蟒蛇,只有用震天神弓和穿雲神箭,射瞎它的眼睛,再用雄黃就可以毒死它。如果它到老百姓家裡來放毒,每家每戶都可懸掛菖蒲艾葉,水缸里放些菖蒲根,可以消災免禍。」趙撫院醒來後,發現床上果然有震天神弓和穿雲箭。原來這個老叫花子就是太白金星。
吃了早飯,趙撫院帶領隨從,身背震天神弓,腰佩穿雲箭,走到嶽麓山,果然看見一座青石板天橋。他腳穿釘鞋走上天橋,用勁一踩,石板橋軟綿綿的。邪不壓正,大蟒蛇害怕了。趙撫院抬頭一看,嶽麓山頂上有一對大燈籠,照得通明透亮。他拉弓射箭,一盞燈籠滅了,又是一箭,另一盞燈籠也熄滅了,這時天橋也突然消失了。
趙撫院回府後,立即曉諭長沙城內各家葯店:明天有一個爛眼和尚前來買眼葯,不可把真葯賣給他,可以把一包雄黃給他。又告訴各家各戶:明天門口懸掛菖蒲艾葉,水缸里放些菖蒲根。第二天果然有一個爛眼和尚到葯店買眼葯,葯店老闆給了他一包雄黃。爛眼和尚又轉身到各家各戶去放毒,從前門進,各家各戶懸掛的菖蒲艾葉變成了利劍,光芒四射。他不敢從前門進,又竄入後門到廚房水缸里去放毒,泡在水裡的菖蒲根把毒液全部化解了。大蟒蛇的爛眼睛搽了雄黃後,立即全身潰爛,不一會就死了。
這天正是五月五日端陽節,街上老百姓奔走相告,欣喜若狂,齊聲稱贊趙撫院的功德。人們趕到嶽麓山趕到蟒蛇洞一看,這條大蟒大的嚇死人。後來,人們從洞里挑出幾十擔人骨頭和婦女佩戴的金銀首飾,被吃掉的人不計其數。從此以後,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菖蒲艾葉,還要喝雄黃酒。
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聽起來很有趣,每個典故都有它的意義在裡面,相信端午節插艾葉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端午節的文化。
2、端午節插桃枝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那麼,端午節為什麼門上要插上桃枝呢?下面聽我講一個關於插桃枝的故事。
上古時候,有兄弟兩個,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壘,上無父母,下無子孫。他們住在一個叫度明山上的一間簡陋的茅屋裡,他們的眼睛長得和別人不一樣,就是能夠看到鬼的行動,我們這里的本地人叫做「水眼睛」,據說在路上走路的時候,碰到鬼在前面走過來,他們兄弟倆一看就知道是一個什麼樣的鬼,如果是一個好鬼,一個善良的鬼,一個真誠的鬼就會出於禮貌地讓路,自己讓在路邊,讓鬼先過去。如果碰到厲鬼,碰到凶鬼,碰到惡鬼,就把它捉住。神荼和郁壘就有這樣的本領。
度明山高得直升雲端,雲霧在山腰間迷漫,山上樹木蔥郁,時常有鬼怪出現。神荼和郁壘的家門口唯獨生長著一棵桃樹,這棵桃樹不知道是他們的爺爺,還是太爺爺種的,就不得而知,反正年代久遠。老桃樹也恐怕已經成了精,樹蔭成蓋,籠罩著整個小茅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棵老桃樹下檢閱路上出來的鬼,因為山上這一條路是地獄里通上來的,如果有惡鬼危害人間,他們便挺身而出把惡鬼捉住,捆綁後去喂老虎。所以山下的百姓日子過得很安康。
有一次,一個農夫上山砍柴,走到山上正想砍柴,覺得有點尿急,便解開褲襠撒起尿來,正在此時,兩個惡鬼路過,尿撒到他們身上,惡鬼豈肯放過,上前要吃掉農夫,好得神荼和郁壘在桃樹下發現,立即上前捉拿惡鬼,神荼把惡鬼送去喂老虎。那農夫已經頭暈眼花差點兒昏到,郁壘急忙把農夫扶進他們的房間,加以保護起來。農夫醒來後,郁壘把惡鬼欺負的事告訴了農夫,並且對農夫說:「以後上山如果要小便時,須向空中通告一聲『我要撒尿了,請迴避。』便無事了,因為你己經沖犯了惡鬼。」農夫只才知道山上有神荼和郁壘兄弟倆,每天在桃樹下檢閱百鬼,山下的人才能太平無事。
又不知過了多少年,神荼和郁壘兄弟倆相繼去世,山下的人就用桃木板畫上神荼和郁壘兄弟倆的畫像,掛在大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後來就用木刻印刷神荼和郁壘兄弟倆的畫像在紙上,貼在每家每戶的大門上,再後來傳到我們江南一帶,每到端午節,就去桃樹上剪些桃枝來代替桃木,同時也象徵著神荼和郁壘兄弟倆,叫他們守護著門戶,起到驅鬼避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