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節有什麼諧音
1、韓語 中秋節快樂 請用中文諧音 說出來 好的大號轉200分
中秋節快樂;
【한가위 잘 보내세요】含嘎雨 雜而 保捏些要
【추석 잘 보내세요】出瑟 雜而 保捏些要
兩句是一個意思,請參考
2、廣東的中秋節是什麼習俗?
在廣東,中秋節的習俗有:聚餐、猜燈謎。
作為物沒悄一個地道的廣東人,我們最講究的就是「意頭」,在中秋節的那天,我們聚餐一定會吃的食物會有:月餅、柚子、柿子、芋頭、炒田螺、菱角、楊桃、香蕉、栗子。
下面我來跟大家說說這些聚餐食物的寓意:
月餅
月餅的寓意,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代表了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的意思。
柚子
因為「柚」和「佑」是諧音,所以在中秋節吃柚子是寓意著希望月亮保佑的美好意願。
柿子
因為在廣東人的眼中,柿子是寓意著吉祥如意。所以在中秋節的時候,柿子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應景小食。
芋頭
因為在粵語中「芋頭」和「護頭」是諧音,所以中秋節一家人一起吃芋頭寓意著闔家團圓平安。
炒田螺
因為在我們的廣東街坊有著這樣的一個傳說: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以使眼睛明如秋月。所以就有了中秋節吃田螺的習俗了。
菱角
在廣東人的眼裡,菱角是代表著聰明伶俐,在中秋節的那天,孩子們都會吃一點菱角,寓意著大人對孩子們的祝福。
楊桃
因為楊桃的橫切罩渣面比較像星星,所以特別適合在賞月時吃,寓意著要像星星一樣閃亮。
香蕉
因為香蕉的外形跟月亮比較像,所以也特別適合在賞月時食用,同時香蕉也寓意著招財進寶的意思。
栗子
因為秋季是栗子察遲豐收的季節,而且栗子口感細膩軟綿,有養胃健脾的作用,所以是中秋節的佳品,也寓意著豐衣足食的意思。
猜燈謎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聚餐後就會進行猜燈謎的活動,提前在家裡裝飾了一些紙燈籠,上面寫著各式各樣的題目,讓孩子們去猜答案,答對了就會有獎勵。
所以在中秋節裡面,聚餐和猜燈謎是我們廣東人必不可少的節目。中秋節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八月十五既是賞月佳期,亦是團圓時刻,月圓年年相似,你我歲歲相盼,JJ在此祝您:合家團聚,幸福美滿,月圓人圓,喜樂平安!
3、中秋節有寓意的數字
中秋節寓意好的數字
一、數字八
自古以來都被人們普遍稱為吉祥之數,也對其寄予了很重的厚望,更有八八大發、八面玲瓏等成語來輔證。八八大發意味著財源廣進、亨通財運,以八作為幸運數字必能咸魚翻身。八也意味著會有極高的情商和極好的人脈,象徵著貴人的出現,會在你困迅逗譽難之際會幫忙。
二、數字十五
十五是月圓之夜,月圓和生命現象有關,此類相關的民間傳說更是數不勝數。十五意味著圓滿,也象徵著人畝段氣血旺盛之年。每逢十五之際做事多是事半功倍。因為此時的人會頭腦精明,做事自然而然的會提高效率和行動力。把十五列為中秋節當天的幸運數字實屬明智之舉。
三、數字九
九的諧音為「久」,寓意長久安康,久久遠遠。從字面來分析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吉祥美滿之意。中秋節當天,無數人會奔赴家中只為團聚一刻,這也凸顯了人們希望與親屬之間永永久久的美好願望。把九作為中秋節當天的幸運數字不僅能夠表明自己內心深處的美好期待。
四、數字六
六六大順的說法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六意味著萬事順心、運氣好,有飛黃騰達、展翅高飛之意。中秋節當天人指寬們會對天暢飲來抒發自己的心中所想。六六大順恰好能夠襯託人們希望一生富貴、財運亨通、事事順心,這樣六是吉祥數字當之無愧。
五、數字一
對於我們來說九九歸一算是比較的好的數字,什麼都希望有一個真心實意的人會愛著你,而且一心一意的為你付出,如果說你始終堅持著一件事的話,就會很容易成功的,而且是步步青雲。就會知道這個一是該有多麼的重要了。所以不要求有多麼的貪心,而且是要始終如一。
4、中秋節祝福簡訊幽默詼諧型。內容中嵌入迷,娟,或者迷,娟的諧音
今天中秋不一般,再送你月餅就OUT啦。所以,我鎮重決定,把月亮整個送給你。月亮已摘下,現泡在水井裡「洗塵」,別猴急,撈起來就是你的!
現在這年頭,台式機太笨重,就用筆記本;隨身聽也嫌大,就聽mp3;月亮那體格也不小啊,估計送你也沒處放,就把它壓縮成月餅再給你吧~祝中秋愉快!
嚄畋我桫糴蠡鋈劓祝鋈劓劓罘你骱鱠哿靺中骱鱠哿靺秋桫糴骱快桫糴蠡鋈樂鵯覿,看不懂了吧,早就說你文化水平低,挑認識的看一遍。
床前明月光頭佬,疑是地上鑲牙佬,舉頭望明月餅佬,低頭思故鄉下佬。看此信息正傻佬!
一個月亮一個你,二個影子我和你,三生有幸認識你,四個月來好想你,五湖四海尋找你,六神無主迷戀你,七星伴月圍繞你,八月十五我等你。
友雙月並肩行,兩月一對成月餅,一半是你一半我,中秋之時心有靈,天涯海角共望月,兩瓣心思一片情,年年盼月因有朋,月月有月心更明。
八月的桂花編織著我對你的思念,中秋的圓月照亮著我對你的期盼,香甜的月餅表達著我對你的牽掛,真誠的簡訊傳載著我對你的祝福。祝中秋快樂!
玉兔,嫦娥,桂樹;美白,漂亮,芳馥。明月,清風,十五;相思,團圓,遙祝。
月圓的夜,是你的夜也是我的夜;藤蘿架下聽故事,是你的心也是我的心;桂花飄逸,是你的香也是我的香;中秋祝福,是你的願也是我的願。
月十五,天下太平;月到中秋,全家拜月;寶塔燈,照照天地;花下藕,藕絲連連;紅石榴,榴開見子;團圓餅,有情人團團圓圓,祝中秋快樂!
把這份心寄給一些你永遠不會忘的人 。還有記得寄給你想念的人。讓他(她)知道你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她)......
天蒼蒼,野茫茫,今年獎金太渺茫!水彎彎,路長長,沒錢的日子太漫長!樓高高,人忙忙,今夜能否與你結伴搶銀行……暗號:中秋快樂!
對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單的我還是沒有改變,美麗的夢何時才能出現,親愛的好想再見你一面!可我就是找不到你被關在哪個豬圈!
月很圓,花更香,保重身體要健康;魚在游,鳥在叫,願你天天哈哈笑;手中書,杯中酒,祝你好運天天有!歡樂多,憂愁少,預祝中秋節快樂!
中秋到,月兒圓,一群猴子把月撈。一會從下往上撈,一會從上往下撈,撈呀撈呀撈不著。一隻小猴在偷懶,看著簡訊偷著樂!
值此大家吃中秋團圓飯之際,我謹代表長今、崔尚宮、韓尚宮、鄭尚宮等一干尚宮,向我親愛的朋友說一聲:合家團圓,中秋快樂!
中秋將至,奉上一個月餅,配料:五克快樂棗,一把關心米,三錢友情水,用幽默扎捆,用手機送達;保質期:農歷八月十五前;保存方法:請按保存鍵。
又是一年落葉黃,一層秋雨一層涼。整日工作挺辛苦,天涼別忘加衣裳。保重身體多餐飯,珍惜友情常想想。信短情長言未盡,唯願朋友多安康。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中秋快到了,送你一個月餅。第一層:關心!第二層:體貼!第三層:浪漫!第四層:溫馨!中間夾層:甜蜜!祝你天天都有好心情!永遠開心!
月很圓,花更香,保重身體要健康;魚在游,鳥在叫,願你天天哈哈笑;手中書,杯中酒,祝你好運天天有!歡樂多,憂愁少,預祝中秋節快樂!
明月幾時有,把餅問青天,不知餅中何餡,今日是蓮蓉,我欲乘舟觀月,又恐飛船太慢,遠處不勝寒。
送你一個月餅,第一層是祝福,第二層是關懷,第三層是快樂,第四層是溫馨,中間夾層甜蜜,祝你有開心的一刻,快樂的一天,平安的一年,幸福的一生!
星星的寂寞月知道,晚霞的羞澀雲知道,花兒的芬芳蝶知道,青草的溫柔風知道,夢里的纏綿心知道,心裡的酸楚淚知道,我的思念您知道!我的祝福請記牢:祝中秋節快樂!
流星劃過天際,我錯過了許願;浪花拍上岩石,我錯過了祝福;故事講了一遍,我錯過了聆聽;人生只有一回,我慶幸沒有錯過你這個朋友!祝你中秋快樂!
就知道中秋那天你會被鋪天蓋地的簡訊包圍,英明的我今天就讓祝福跨過高山越過高樓大廈穿過大街小巷,閃過賣茶葉蛋的老太太,鑽進你的手機:中秋快樂!
中秋節快樂!中秋大禮,怎容錯過!現編輯簡訊「我請你吃飯」發送到13xxxxxxxx,就有機會獲得與xxx共進中秋晚餐的機會+精美簽名!本條免費!
浪漫中秋,月亮含羞,想你切切無以解憂,發給你,簡訊一首:月朗星稀終守候,落花流水我心頭。誰,夢里揍?哦,你的手!
心到,想到,得到,看到,聞到,吃到,福到,運到,財到,中秋節還沒到,但願我的祝福第一個到。提前祝你中秋節快樂!天天好心情!
中秋將至,奉上一個月餅,配料:五克快樂棗,一把關心米,三錢友情水,用幽默扎捆,用手機送達;保質期:農歷八月十五前;保存方法:請按保存鍵。
又是一年落葉黃,一層秋雨一層涼。整日工作挺辛苦,天涼別忘加衣裳。保重身體多餐飯,珍惜友情常想想。信短情長言未盡,唯願朋友多安康。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
我絕望了:紫霞離開了我,師傅又太嘮叨,牛魔王借我的錢又不還,好不容易買下了水簾洞又被菩薩惡意收購,還好到了中秋節,發個消息,祝二師弟節日快樂。
天蒼蒼,野茫茫,今年獎金太渺茫!水彎彎,路長長,沒錢的日子太漫長!樓高高,人忙忙,今夜能否與你結伴搶銀行……暗號:中秋快樂!提「錢」快樂!
我正著手籌備公司生產月餅。用浪漫做皮;用溫馨做餡;幸福做蛋王;懂得品味的人不需要多,最好只有你一個!
嗨,嫦娥讓我給你帶個話,今年中秋給刀她留點月餅渣,她明年會給你我送個大金黃色月餅。祝中秋節快樂!
月十五,天下太平;月到中秋,全家拜月;寶塔燈,照照天地;花下藕,藕絲連連;紅石榴,榴開見子;團圓餅,有情人團團圓圓,祝中秋快樂!
中秋之夜我在月宮宴請客人,為大家准備豐盛的晚餐:清蒸浪漫,紅燒祝福,水煮團圓,油炸快樂糕,真誠溫馨湯,十分開心果,溫暖幸福酒。敬請光臨。中秋快樂!
秋意撩人,願在初秋的夜晚你我享,皓月當空,思意正濃!祝中秋快樂,記得留塊月餅給我哦!
又是一年月圓夜,月下為你許三願:一願美夢好似月兒圓,二願日子更比月餅甜,三願美貌猶如月中仙。:)
月亮是詩,星空是畫,願所有的幸福伴隨你,問候是春,關心是夏,願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溫柔是秋,浪漫是冬,願所有快樂跟隨你。祝你中秋節快樂
素娥揚輝,青女降霜,霜輝相映,盈雪流光。風凝爽而不寒傷,月當空而發幽亮,纖塵可見,清影無藏…夜色微涼,我願悠長,願我朋友,中秋快樂!
月到中秋,分外想你。看到那空中圓圓的月亮嗎?那就是我想你念你牽掛你的心!愛你吻你!晚安!
中秋月兒圓圓,故鄉遠在天邊,親人夢繞魂牽,愛人關愛綿綿,朋友情誼萬千,祝願此情此景,心底溫暖無限!
秋意撩人,願在初秋的夜晚你我共享,皓月當空,思意正濃!祝中秋快樂,記得留塊月餅給我哦!
無論天南海北,不論相聚與離別,有份祝福永遠掛在我心中,祝你一切圓滿美好!
一年中秋又來到,遠在他鄉的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祝家中的親人們永遠幸福安康!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說,無論我身在何處,無論我人在何方,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樂團圓。祝您的事業更加成功,從本次月圓時開始,好事不斷!
以真誠為半徑,用尊重為圓心,送您一個中秋圓圓的祝福……願:愛您的人更愛您,您愛的人更懂您!好事圓圓!好夢連連!預祝中秋快樂,月圓人更圓!
又是一年落葉黃,一層秋雨一層涼。整日工作挺辛苦,天涼別忘加衣裳。保重身體多餐飯,珍惜友情常想想。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
雖然你在遠方,但能和你看著同一個月亮,我就已經很滿足了!肥仔,中秋節快樂!蛋黃酥可別吃太多喔!^_^
八月十五,送你一盒月餅!含量成份:100%純關心;配料:甜蜜+快樂+開心+寬容+忠誠=幸福;保質期:一輩子;保存方法:珍惜!
衛生部發出通知,凡是家裡還有月餅的一律上繳國庫,不上繳國庫上繳到我家也行,違令者今後不準曬月亮!
我拜託一隻最可愛的蚊子去找你,它會告訴你我很想你,並請它替我親親你,因為它會替我送上很多紅包給你.希望我是第一個祝福你中秋快樂的人!
八月中秋不送禮,發條簡訊祝福你,健康快樂長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還有讓我告訴你,財神已經跟隨你.
又是一年月圓夜,月下為你許三願:一願美夢好似月兒圓,二願日子更比月餅甜,三願心地猶如月光明。:)
中秋佳節不送禮,發條簡訊祝福你,健康快樂長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祝福你天天快樂。
一樣的月光, 在你我的身上;送上香甜的月餅,連同一顆祝福的心,希望你過得每一天都像十五的月亮一樣圓滿成功。
中秋佳節,無以為寄,但送此句,以表吾心: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以真誠為半徑,用尊重為圓心,送您一個中秋圓圓的祝福……願:愛您的人更愛您,您愛的人更懂您!好事圓圓!好夢連連!預祝中秋快樂,月圓人更圓!
我要給你一個最難忘的中秋節,讓你在每個月圓之夜,都會想起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潔明皓月逢佳期,摯手共享兩相依,愛深情濃甜似蜜,翱之清風何求兮。誓與君相伴月缺至月圓共度此時至此生!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靜靜地懸著。我楞楞地看著它,彷彿它是一面明鏡,你我在互相注視。
中秋,思念的時節,我將真誠與祝福濃縮至簡訊,帶著關懷與思?,隨電波飛向你。
金秋圓月掛天邊,浪子心中思念添;寂寞嫦娥空際舞,八戒被貶為那般;我予汝心天可表,千里也能共嬋娟。
5、中秋節趣味諧音謎語及謎底
導語:謎語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也可引申為渣飢蘊含奧秘的`事物。 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漢族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
1、字謎:皇帝新衣——襲
2、字謎:一流水準 ——淮
3、字謎:石達開 ——研
4、字謎:拱豬入門——閡
5、字謎:格外大方——回
6、字謎: 走出深閨人結識——佳
7、字謎:一千零一夜——殲
8、字謎:七十二小時——晶
9、字謎:床前明月光——曠
10、字謎: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11、字謎: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12、字謎: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13、字謎: 要一半,扔一半——奶
14、字謎: 綜合門市——鬧
15、字謎: 不是冤家也碰頭——硼
16、字謎: 上氣接下氣 ——乞
17、字謎: 四方來合作,貢獻大一點——器
18、字謎: 貪前稍變就成窮——貧
19、字謎: 半布春秋——秦
20、字謎: 銀川——泉
21、字謎: 一來再來——冉
22、字謎: 守門員——閃
23、字謎: 有人偷車——輸
24、字謎: 釀酒之後隔日香
25、字謎: 半青半紫——素
26、字謎: 自己——體
27、字謎: 秀才翹尾巴——禿
28、字謎: 重點支援大西北——頭
29、字謎: 身殘心不殘. --息
30、字謎:十八乘六——校
31、字謎:一勾心月伴三星——心
32、字謎:一撇一豎一點—滑如—壓
33、字謎:八字頭——學
34、字謎: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伯
35、字謎:群信梁啟雁追舟—巡2110——言
36、4個人搬個木頭 ——傑
37、一人 ——大
38、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猜一字——拿
39、一人在內——肉
40、一人挑兩小人——夾
6、中秋節傳統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那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都有那些中秋習俗呢?
中秋節習俗:
❤️🩹💛1、吃桂花糕❤️🩹💛
中秋節吃桂花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秋節大多是在農歷十月份,而十月份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此時的桂花香氣濃郁,很適合用來做成香甜軟糯的桂花糕,而且有些人家還會釀制一些桂花酒,具有獨特的桂花香。
其次,桂花爛漫之際,也是秋收之際,此時人們喜歡采一些桂花來做糕點,並且以品嘗桂花糕來表達對秋天的感謝,感謝秋天的豐收,分享豐收的喜悅和美好。而且桂花的花瓣是十分緊湊且外形優雅,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中秋節吃桂花糕也象徵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總的來說,中秋節吃桂花糕有兩個原因,一是此時桂花香氣正盛,做成桂花糕口感好;二是桂花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人們會在此時吃桂花糕,表達心中的追求。
❤️🩹💛2、放天燈❤️🩹💛
中秋佳節之際,家家戶戶都會放一盞孔明燈,在這孔明燈上朋友們都會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來年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3、拜月❤️🩹💛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說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斗改帶平式、蘇式、廣式、台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吃月餅空蘆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5、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殲巧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7、中秋節,中秋劫什麼意思
劫是節的諧音,襲衡中秋節要送禮物,要吃團圓飯,月餅刺客,價格很高,要花很源禪宏多錢。
三天假,匆匆趕來趕去,沒雹冊有很好地放鬆休息,可能還要被長輩催婚,節假日變得不快樂,像在渡劫,所以叫中秋劫。
8、中秋節日有什麼必吃美味佳餚嗎?
中秋到,合家團。這樣一個歡樂的日子,每每都是所有小吃貨大飽口福的時候。中國飲食文化豐富,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相應的中秋美食,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地中秋都吃些什麼吧。
月餅
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小吃之一,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從唐朝開始我國各地都會在中秋當天吃月餅,各地雖然做法、風味不同,但在中秋一定不會少了月餅。
蘇州:菱角
街市上到處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給小孩子吃菱角更寄託著大人們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菱角長成於七月,但它最好的時節是中秋。
雲南:板栗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
南昌: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必不可缺的水果,一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柚子諧音遊子,中秋是團圓節,遊子當然回家團圓了。
柚子又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歡慶佳節之餘,也討了個「彩頭」。柚子在南昌的方言裡面,諧音是「有子」,因此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廣西:糍粑
糍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千百年來廣大人民與之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之情有獨鍾,並賦予了它無限寄託和深刻寓意。
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
浙江:南瓜
中秋節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八月半吃南瓜」,從老一輩那裡聽來,「八月半吃南瓜」還有個關於孝女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南山腳下有一個美麗的姑娘黃花。八月十五那天,她在山上的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野果,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因連年災荒而卧病在床的二老吃了這香噴噴、甜滋滋野果後,病體竟漸漸地好了。因此瓜是從南山采來的,後來人們就稱其為南瓜,到了中秋總要以各種烹飪方法嘗嘗它。
合肥:藕
中秋食藕,是寄團圓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合肥人在中秋節除吃月餅外,還要吃包河「無私藕」。傳說包拯晚年,仁宗封賞功臣要把半個合肥城封給包公。包公要他的後代自食其力,拒絕皇上的村賞。但仁宗一定要封賜,最後把一段護城河封給他。皇上金口玉言,再不領封,便有抗旨之罪。包公萬般無奈,只好領封,但心裡很不安。看到護城河裡的藕荷,經過再三考慮、對藕荷作了規定;河藕能吃不能賣,包拯鐵而藕無絲(私)。說也怪,別地的藕是藕斷絲連,但包河藕無絲。
從此,合肥地區便留下一句歇後語「包河藕——無絲(私)」。包拯後人恪守包公這一遺訓,並在中秋這天品嘗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無私」。包河裡的藕也只是送給鄉鄰吃,從不賣錢。這一美德,人們競相效法,遂成風俗。
上海:螃蟹
俗話有「西風響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嘗時機。螃蟹的營養豐富,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出的各地中秋美食。
9、傳統節日——中秋
中秋簡介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1]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中秋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蘆汪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猛嘩豎。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枝大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葯,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編輯本段]中秋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乾涸,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後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一半,能長生不老,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輕而易舉的騙過了後羿。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觀望著愛妻。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和月餅,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嫦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到最後,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玉兔搗葯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並搗制長生不老葯。
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裡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玄宗漫遊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遊月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編輯本段]中秋習俗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拜月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葯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Ο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葯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 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
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突厥,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
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台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葯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制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依次為榜眼、探花,游戲取樂。
各地習俗
燃寶塔燈
拋帕招親
乞月照月爬月
偷菜求郎
竊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陽「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豐履原之家,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於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令園主不知,以彩色繪成面目,衣服裹於其上若人形。舉年長命好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於床,以被覆之,門中念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婦得瓜後,即剖食之。俗傳此事最驗雲".在衡陽,凡是村裡結了婚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只要人緣好,村裡都會有人給他們"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區,也有以瓜送子的習俗,與衡陽類似、中秋節晚上,趁主人賞月不在屋時,要好的鄰居就秘密地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須是已經有兒女的人。他們先選中村裡最惡的一戶人家的瓜園,從園中偷一隻大冬瓜,在瓜上畫娃娃的面目,再用一節五寸長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內,順著竹管往裡灌水,直到灌滿為止。送子人將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窩中,等主人回房睡覺時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動,水便順著竹管流了出來,就像小孩尿床一樣。而丟瓜的人家一早起來便罵,據說,罵得越凶,將來生的娃娃越健壯。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兒女,便要兒女拜送子的人"乾爹"、"干媽"。
在貴州也有偷瓜送子的習俗。晚上偷瓜時故意讓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罵,罵得越厲害越好。瓜偷來後,要為它穿上衣服畫上眉,裝成小孩的形狀,敲鑼打鼓,用竹輿抬送,送到無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須請送瓜人吃一頓月餅,然後陪伴著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將瓜煮熟吃掉,認為從此便能懷孕了。
安徽歙縣一帶,中秋節時,大人們讓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連娘帶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極臟。用這種方式表示送子。有詩說:"送子中秋記美談,瓜丁芋子總宜男。無辜最惜紅綾被,帶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博餅
在福建廈門,每逢中秋佳節臨近,夜色闌珊中的廈門,大街小巷便會傳出博餅時骰子撞碰瓷碗的悅耳叮當聲。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這一風俗的形成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據傳是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8月15日月圓之時,滿懷反清復明之豪氣的將士們,難免有思鄉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游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鄭成功親自批准從農歷13至18,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獨特的游戲,後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客家習俗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走月亮、走三橋
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遊,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魷生《海陬冶遊錄》)。所謂走三橋者,明顯度厄之味在。
祭月、燒香斗
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所謂香斗,也有稱為斗香的,是由紙扎店製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台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斗中插有紙扎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裡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製的大型香斗。
中秋詩詞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雲追月/中秋》 (當代) 劉周
花在此時落,月在此時圓
人間天上,歌起舞飛旋
鳳鳥還巢,更無狼煙
寂寞了美嬋娟。
波涌萬種纏綿,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雲將月蔽,心想太平萬萬年
我有霓裳風吹動,水起漣漪歌撫平
雲藏潛龍,月隱寒宮
雲須染彩,月灑光暈
彩雲追月,雲掩秋空
月沾涼意,雲載清風
才現歡欣,又惹愁生
此憂誰解?誰是知音?
且飲此杯,共語昇平
良辰易逝何如夢 。
——根據《彩雲追月》樂曲填詞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全唐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詩》)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全唐詩》)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 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宋詩鈔》)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詩鈔》)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太多了:
http://ke.baidu.com/view/2568.html?tp=1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