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端午節的特色有什麼
1、柳城縣的端午節的習俗
廣西柳城縣端午習俗吃粽子
廣西人就比較聰明,甜粽子,吃;咸粽子,也吃!廣西人端午節最愛吃的粽子,是一種被稱為「涼粽」或是「鹼水粽」的粽子。南寧人包涼粽有不少講究,比如要求包裹粽子的竹葉葉闊無毛且清香性涼,涼粽的形狀一般會包成細長形或三角形。甚至還有些習俗,是把稻草燒成灰來泡水,取此水浸泡糯米之後包成粽子。涼粽在食用時,人們喜歡蘸取蜜糖或是白糖食用,基本就以甜味為主。當然,廣西人在端午節也會吃鹹的肉粽,糯米做的細長形或三角形的鹹肉粽。
稻作民族「龍」文化
作為端午節最主要的傳統習俗,賽龍舟是人們聊起端午話題時,不可避免的一項內容。這一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候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江死去,人們自發劃船前往營救。最後,挽回不了屈原生命的人們,開始了在農歷五月初五劃龍舟紀念屈原的活動。傳說歸於傳說,史料記載還是有其可考性。韋蘇文告訴記者,其實龍舟競渡的習俗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那時候的古人,在急鼓聲中劃著刻成龍形的獨木舟,進行競渡游戲,娛神樂人。這是一種祭祀儀式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龍舟競渡游戲是熟習水性的南方人發明的,之後才漸漸傳入北方。廣西的端午節龍舟賽,最負勝名的是南寧南湖的國際龍舟賽和防城港市國際海上龍舟節。
取回「龍船水」 煮飯熬葯洗澡
在端午當天清晨去邕江取「龍舟水」(也有居民稱「龍船水」),取回之後用來煮飯、熬葯、洗澡。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延續這一風俗了。不過,很多老南寧還是習慣在端午這天買回一些葯草,回家用水燒開,再給全家人洗浴。「我們小時候一直是這么過來的,現在有了兒子、孫子,也希望他們遵從這一習俗。」永寧街一位阿姨對記者說,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習俗,每到端午,各個農貿市場、菜市以及大街小巷,才會有那麼多銷售葯草的商販。他們銷售的,大都是鮮艾草、菖蒲、銀花藤、野菊花、麻柳樹葉、桉樹葉、九節楓、活麻、柳樹枝、野薄荷,以及桑葉等植物的葉莖,大家認為這樣的「草葯浴」可以解暑鎮痛、散風清熱,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去濕氣、預防長痱子。
雄黃酒·香囊·葯市
為了祛除體內的潮濕悶熱,避免屋中蟻蠅孽生,百蟲出動,民間流傳下來的端午節習俗,不少都與中草葯有關。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端午喝雄黃酒的習俗,因為一段許仙與白蛇娘子的動人愛情傳說而被人們所熟知。而雄黃最大的功效,正是可以驅趕仲夏時分出動的蛇蟲。在廣西,每逢端午節,各地的人們則會有將艾蒿、菖蒲等中草葯以紅紙包裹成寶劍或是小人狀,掛在家門上,起到辟邪的作用。除此之外,大人還喜歡用蒼術、藿香、茱萸等草葯製成各式花花綠綠的香囊,給孩子們扣於胸前,或是用桉樹葉、野薄荷、銀花藤等草葯熬水給孩子洗澡,各種舉動都有著為幼輩們祈求健康的美好願望。人們在端午節時對中草葯的推崇,也讓廣西的不少地方都形成了葯市的特色。當中最成形的,以靖西保留下來的端午葯市習俗規模最大。當然,每逢端午節前後,南寧的市民都可以在菜市場買到這些相關的草葯,或是回家懸掛,或是熬水洗澡,這樣的習俗,是廣西端午常見的習俗特色之一。
吃咸鴨蛋
咸鴨蛋是滋陰清肺的,適合在端午這種毒熱的天氣里進食。汪曾祺都曾在自己所寫的文章——《端午的鴨蛋》中有過介紹,稱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其中,咸鴨蛋位列其一。一來是說這紅色的菜可以祈願今後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二則是人們認為紅色的物品可以辟邪避暑。由此可見,傳統節日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各有說法,不管他們各自的寓意如何,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都飽含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嚮往。
2、廣西端午節的風俗
<
3、廣西梧州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梧州市有舉辦長距離龍舟賽的傳統,過去梧州龍舟競賽賽程曾長達10多公里,每逢端午龍舟比賽的那一天,三洲四鄉的數萬群眾站滿西江兩岸,一邊興致勃勃地欣賞賽龍奪錦,一邊為龍舟健兒加油鼓勁,喝彩聲、鞭炮聲震耳欲聾,場面沸騰,激動人心。近幾年來,由於長洲水利樞紐項目建設,梧州市暫停了西江長距離的龍舟大賽,改為在桂江舉行600米的短距離龍舟競技。隨著長洲水利樞紐建設即將完工,今年梧州市恢復端午節在西江舉行長距離龍舟大賽的傳統。梧州端午節一般就是看龍舟,吃鹼水棕子(用食用鹼水拌糯米做的,要醮糖水吃),沒象別的地方說的要向江里丟棕子,基本就這些,沒什麼特別的。